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健康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均高于健康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恶化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可以进行直接的反应。

  • 标签: 慢性乙肝 免疫球蛋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对于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选取该期间内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8例健康的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通过抽取静脉血来对两组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这六项血液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究血液检验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PLT)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平血小板压积(PCT)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液检验指标中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患者指标的升高往往预示着病情的加重,也对临床中冠心病的确诊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冠心病 血液检验指标 血小板压积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功能检验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级48例、B级30例、C级22例,两组研究对象皆给予肝功能检验,对比其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胆汁酸水平(TBA)显著较高,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较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例患者从A级到C级的TBA水平值明显上升,ALB、CHO、CHE水平值明显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疑似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肝功能检验不仅能够准确评估出患者病情,而且还能为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便利,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肝功能检验 肝炎肝硬化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分析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血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末梢采血)和观察组47例(静脉采血),两组患者均予以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等,观察对比两种采血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血小板、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各项指标两组对比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PLT、HCT、HGB均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更高。结论静脉采血方法检测结果优势更明显,能够准确反映血细胞的实际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数据,值得推广。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 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实施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采血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两组MCH比较结果无典型差异(P>0.05),末梢血组WBC高于静脉血组(P<0.05);RBC、Hb、Het、MCV、MCHC、PLT等血常规对比静脉血组均高于末梢血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方法结果更加稳定,在实施血常规检查时建议优先选用静脉采血。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所采集的200份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从血液标本的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来分析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在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三个阶段中均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了影响。结论为了减少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的影响,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需把握时机,控制误差,规范采集工作,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从血液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在我院门诊2014年6月-2014年10月查体的受检者5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溶血标本组)和对照组(未溶血标本组)各25人,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的十五项指标(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尿酸、总胆固醇、葡萄糖、三酰甘油及血钾)的含量作检测,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标本中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血钾测定的含量值相对于未溶血标本相应的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溶血标本中的尿酸、葡萄糖相对于未溶血标本明显降低(P<0.05);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的尿素氮、白蛋白的测定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标本发生溶血会对临床的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但在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妨碍了疾控机构的建设发展。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质量水平,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 标签: 疾控机构 措施 实验室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运用在儿科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3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n=30)、病毒感染组(n=40)以及细菌性感染组(n=60),均行血常规和超敏CRP检验,对三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hs-CRP和WBC水平均低于细菌性感染组(t=10.772,P<0.05);但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WBC和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意义(t=0.173,P>0.05);同时,与单一血常规和超敏CRP检验相比,超敏CRP联合血常规的检验准确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和超敏CRP检验联合运用,可以对患儿感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有助于合理选择药物。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验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集的90例血液化验的患者,分别1小时内、4小时与8小时分别进行生化检验,分析不同时间段血液标本中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小时内与4小时的血糖、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化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而1小时内与8小时内各指标,除甘油三酯外,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尿素氮、血清钾离子、甘油三酯外,4小时与8小时检查其他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在1小时内、4小时与8小时检验各点的检查结果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因此,合理安排检测顺序,降低高温与微生物对于标本的影响,尽快进行处理,以防影响检查结果。

  • 标签: 血标本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准确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蛋白(a)和胆红素联合检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0为研究组,选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观察两组患者脂蛋白(a)与胆红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要高于健康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研究组要低于健康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脂蛋白(a)与胆红素联合检验,能够提高检验诊断准确度,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给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标签: 脂蛋白(a) 胆红素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菌落计数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价值。方法选取食品检测样品30份,药品检测样品30份,对照样评为纯净水,采用BCC-50菌落计数器,抽取专业人员对已知菌落皿采用菌落计数器测读,并且选取5个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判读,采用人工法和仪器法分别对纯净水、食品(牛奶)、药品进行检测,对比各自变异系数。结果标准板与仪器测读结果显示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标准板,仪器检出误差变小;选取5人进行专业的检验,结果显示纯净水变异系数(人工为40.29%、菌落计数器为1.75%)、奶粉(人工为23.02%、菌落计数器为0.39%)、药物中(人工为24.82%、菌落计数器为0.62%)菌落计数器变异系数均小于人工检验变异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落计数器可以明显提高食品药品中菌落的检验检测效率,可推荐使用。

  • 标签: 菌落计数器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与诊断价值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124例病毒性肝病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全部合格的124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指标特点,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STB为(28.6±10.3)umol/L,AST为(136.7±24.8)umol/L,ALT为(189.8±25.3)umol/l,CHE为(5.8±1.2)kU/L,与对照组相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STB异常阳性检出率为92.6%,AST异常阳性检出率为86.5%,ALT异常检出率为89.7%,CHE异常检出率为90.6%,与对照组相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急慢性肝炎、肝癌患者的PA水平、LAP水平、ADA水平均高于其他病毒性肝病患者(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应用肝功能生化检验具有重要价值,STB、AST等指标可有效确诊,PA、LAP等指标则可鉴别肝病类型,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 指标变化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腹泻患儿300例,采集腹泻粪便作为样本,通过培养、检验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检验阳性率。结果300例患儿中共计检出病原微生物192例,分别为轮状病毒(41.1%)、大肠埃希菌(21.4%)、沙门菌属(15.6%)、志贺菌(9.9%)、其它(12.0%);且6个月~3岁之间的患儿阳性检出率最高(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患儿感染率和年龄分布具有密切关系。提示医护人员注重这些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测中,溶血标本对心肌酶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96例在本院接受血液标本检验的受检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对照组为不溶血标本,观察组为溶血标本,对两组标本AST、CK、CK-MB、LD、α-HBDH等心肌酶检验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溶血标本中心肌酶检测指标AST、CK、CK-MB、LD、α-HBDH等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心肌酶类检验结果准确性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标本的采集以及运输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以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 标签: 溶血标本 心肌酶 准确性
  • 简介:摘要临床检验科作为医疗机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以及健康体检等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诊断不同的实验室指标设定合理的危急值并给出报告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诊断率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设置检验科危急值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在具体展开论述的过程中首先从临床检验科危急值的定义及其设置危急值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临床检验科危急值和报告制度设置过程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设置检验科危急值和报告制度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了小结。

  • 标签: 检验科 危急值 报告制度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标本出现溶血、脂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放置于三支真空采血管中制备成脂血血清标本(脂血组)、溶血血清标本(溶血组)、正常血清标本(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生化检验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并对比三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血清标本的CK、AST、TBIL、TP、BUN、ALB、GLU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血组GLU、TBIL以及ALT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标本一旦出现溶血、脂血等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医务人员应严格、规范血液标本的收集、转运、保存等环节,确保血清标本检验准确。

  • 标签: 血清标本 溶血 脂血 生化检验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脂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98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98例健康者血脂进行对比,分析血脂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糖尿病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检验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对临床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脂检验 糖尿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7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我医院同期收治的47例非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后,对照组患者在存活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可表明患者生命垂危甚至濒死,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加强对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重视,严格进行血清电解质检验,提升血清电解质危急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参考作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