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5月,正定县农民在自家门前铲土时发现枚铜权。此权合范铸造痕迹明显,倒梯形方钮(钮已断),圆肩,权身呈上大下小的椭圆形,束腰,足部外撇,上有叠涩层的弦纹。腹部阴刻竖行铭文“丕八”两字,右侧两竖行阴刻铭文模糊不清。权身虽无纪年,但……

  • 标签: 纪年 铭文 元代 文物 正定县 发现
  • 简介:份写有回鹘文佛教徒忏悔词。的卷轴书的背面,有篇用草体回鹘文书写的文献,迄今尚未受到学界的重视。以其编号TⅡY47(Mainz734)可知,这不完整的卷轴出自交河故城(Yarehoto)。这里拟刊布的残卷,正文书写在保存较好的卷轴下半部的背面。在文字前(只在背面)划有粗黑线条,正文就写在线条之间。

  • 标签: 罗摩传说故事 回鹘文残卷 佛教文化 历史文献
  • 简介:浓郁陈厚的绍兴黄酒。手把脚划的乌蓬小船,硬中有柔的绍兴方言,光辉夺目的绍兴名士。水乡、酒乡、桥乡、民俗之乡。这就是绍兴。这就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绍兴。翻开绍兴的历史。就像翻开部厚重的线装古书,它散逸出耐人寻味的人文气息。走进绍兴城,就像漫步在幅美妙多姿的风景画里,跨进了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

  • 标签: 设计思想 绍兴黄酒 陆游 唐琬 绍兴方言 文化古城
  • 简介: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直图谋把新疆从祖国的版图上分割出去,新疆小撮分裂分子在帝国主义和分离势力的唆使下,在新疆也进行多次分裂祖国的破坏活动。这些破坏分裂活动当然遭到维护祖国统的中国政府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坚决抵制,从而形成了新疆近代史上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这个斗争也反映在货币问题上,因为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是定政治权力的物化形态。

  • 标签: 新疆钱币 分裂活动 祖国统一 “东突厥斯坦” 中国近代史 人心
  • 简介:人民币是当今纸钞收藏中的个重点与亮点,虽然它的历史己过个甲子,但在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货币中,还只能算作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然而它却深受收藏者喜爱,并迅速崛起成为钱币收藏中的大热门。分析原因:有缘于人民币是国家法定的流通货币,带有正统官方的烙印。

  • 标签: 人民币 趣味 中国货币 钱币收藏 流通货币 怀旧情结
  • 简介:山西交城县的座元代石室墓商彤流解光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交城县文管所)1993年7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交城县文管所在交城县洪相乡裴家山村西侧山崖旁,清理了座元代石砌八角叠涩顶单室墓。墓已被盗,扰土中遗有零星骨骸,虽仅出土件褐绿釉瓷罐,但完...

  • 标签: 交城县 山西 考古研究所 石室墓 人物形象 宋金以来
  • 简介:中国货币历史悠久,但在1933年废两改元前,中国是没有货币本位制度的国家。货币本位制度和货币制度不是回事,两者不能混淆。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的《序言》中说:“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中国古代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的。不过假若放宽尺度来说,那么,历史上的各种措施,无论怎样混乱与不合理,都可以说是种制度。”他的意思是说,中国古代是没有货币本位制度可言的。因他没有使用“货币本位制度”这个概念,所以既说中国古代没有货币制度,又说“假若放宽尺度来说……都可以说是种(货币)制度”。他的话实际上表明:中国古代有货币制度,但不是货币本位制度。

  • 标签: 中国 近代 货币本位制度 主币 辅币 货币制度
  • 简介:天,昆山泉友王永平来沪.携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第三十七届征求纪念”银章枚、“会友证”张,说是多年前起得自吴地。我早知王先生有这枚银章,他在《钱币博览》2004年第3期上有专文对这枚银章作过介绍,当时照片不甚清晰,介绍文字里又有句“这枚银章虽已黯然失色”,故而我对此章没有留下多深的影响。待到银章拿上手,他那因时间带来的自然包浆,

  • 标签: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 民国时期 王永平 时间
  • 简介:《新疆钱币》2002年第期刊登了李江霖、刘邦国两位泉友的文章《齿边红钱由来的探讨》文,就红钱凿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原文观点引用如下。

  • 标签: 凿边钱 钱币 纸币 历史文化
  • 简介:<正>王育成同志《从两周金文探讨妇名"称国"规律》文(《江汉考古》1982,1),在探索两周金文中妇名称国的规律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但是,文中把曾姬无恤壶定为夫国为妇作器,据夫国称妇人国名,"皆是其生身国名"例,证明曾姬的国姓,却值得商榷.其铭云:佳王廿又六年,圣?之夫人曾姬无恤,望安兹漾陲,蒿间之无(马匹),用作宗彝尊壶,后嗣用之,职在王室.(《三代》12·25·1)"圣?之夫人曾姬无恤",同位语作主语,显然就是作器者.圣?究为何人?论说不

  • 标签: 两周金文 商榷 名称 育成 规律 同位语
  • 简介:<正>一九六五年,在汉阳蔡甸号墓中,出土了些古玻璃碎片,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当时的报道中称之为"料珠",直径约7厘米,壁厚0.5厘米.因出土时破成碎片,被泥土粘成团,所以无法辨出器形.为了妥善地保存好这文物,我们曾细心地去除

  • 标签: 古玻璃 省博物馆 汉阳 我国古代 铅钡玻璃 文物
  • 简介:《汉语大词典》为国内最具权威的大型语文辞典,在收词立目、释义探源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由于词目浩繁、时间紧迫,失误疏漏在所难免。此文以敦煌愿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几则词语进行训释,以补充《汉语大词典〉在收词方面的疏漏。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敦煌 愿文 词语
  • 简介:2018年1月16日上午,中宣部宣教局局长常勃行来访,王春法馆长会见并共同研究"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丰富充实工作。

  • 标签: 中宣部 局长 陈列 馆长
  • 简介:笔者集藏到枚锤鍱金质五铢钱,系最近安庆东郊官屏乡水泥厂修路时出土,因挖掘机操作,现场已破坏。该币通体赤黄,表面因受泥土长年浸压,凹凸不平(彩页4)。钱文“五铢”篆体,右读,宽廓.、“五”字直笔交叉,略向右倾斜,“铢”字中间断笔不连,其中“金”字高出“朱”字,且笔划较简。其风格类隋代置样五铢。

  • 标签: 锤鍱金质五铢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 简介:<正>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枚重斤八两铜权(图1),通高4.2、底径2.9厘米。体呈扁圆形,桥形钮,饼足,环腹由右向左刻铭“官平秤槌(锤)重斤八两”九字(图2),足底刻“平”字。实测权重332.4克,

  • 标签: 单位量 东汉 度量衡器 西汉 杆秤 标称值
  • 简介:什么是地震?关于地震,古代民间传说很多。中国有个地母娘娘的故事,是说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由四个地母娘娘抬着的,她们漂亮而且高尚.虽然个个杨柳细腰,纤弱得很.但却心为人类“奉献”,长年累月抬着我们赖依生存其上的这块土地,日子久了,没有人来替换她们。于是她们就轮流换换肩以代休憩。这换肩的刻,就是害得人类好苦的地震。

  • 标签: 地震 博物馆 兰州市 民间传说 地母 人类
  • 简介:西汉刻石为数极少,自东汉开始,碑碣渐兴,而成为书法在公共场合出现的主要载体。载体改变,挥毫天地大增,使书者无论在用笔、结构、章法等形式和作品整体气象乃至意境美的表现上,都有了更为充分的锤炼、积累和提高的可能;与此同时,文字刻石的工具、技术也随之逐步提高。

  • 标签: 碑刻 汉代 出土 四川 公共场合 意境美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的兆序是对个事件占卜次数的标示,这种标示在于展示并且记录了相关占卜的开始、执行与结束。在从早期到晚期不同组类的甲骨文中,兆序数目的大小与排列的方式各有不同。

  • 标签: 整理研究 排列 殷墟甲骨文 标示 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