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是北京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品牌",已经形成"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办案机制。新时期应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扩展办案中心的职能应用,构建与完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案件管理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涉案物品管理中心""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民警培训基地"等工作机制,并为适应刑事司法改革做更多的尝试。

  • 标签: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案件管理 涉案物品管理 执法管理机制
  • 简介:地方司法文件属于指导性法律适用文件,是地方司法机关超越个案裁判的集体司法智慧体现。在中国特有司法现状下,各种地方司法文件对审判起到积极指引和规范效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庞杂而繁多的地方司法文件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通过规范化路径来处理,从机制层面予以完善,即统一解释形式、具体化解释权限;规范制定程序、明确审查机构;完善报备制度、规范文件公开。期待通过系统而有效的规范化处理,使地方司法文件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司法实践。

  • 标签: 地方司法文件 法律解释 规范化
  • 简介:从中国的宪制结构和国家治理的现实情态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新一轮司法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但是,从司法实践看,新一轮司法改革必将对党领导司法的方式形成冲击,倒逼中国共产党从理念认知到领导方式等方面重新诠释党领导司法的意涵,从党领导司法的权力来源、范畴、方式以及革新政法委工作职能等方面,推动党领导司法机制的进阶。

  • 标签: 新司法改革 党的领导 司法
  • 简介:和谐社会建设的权力资源不限于公法权力,应充分利用多种权力资源,司法权作为市民社会的自由权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应与行政权等权力形态共同担负和谐社会建构重任。围绕和谐社会建构目标,当前我国司法改革应主要按照司法独立、司法审查、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等基本方向进行。

  • 标签: 和谐社会 司法 行政权
  • 简介:本文从评析外国刑事处罚新动向入手,从刑罚方法与非刑罚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刑事处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与完善出路、笔者认为,中国刑罚改革应当重点注意以下几点:最小限度保留生命刑,增加绝对无期徒刑;合并拘役与有期徒刑,增加有期徒刑长度;吸收国外社会服务刑经验,革新管制刑;将罚金升格为主刑,完善没收刑;将剥夺政治权利改为资格刑,并进一步充实其内容。此外,文章还分析了中国现存的非刑罚方法,并提出了单独进行保安处分立法的建言。

  • 标签: 刑事政策 刑罚改革 刑罚方法 非刑罚方法
  • 简介:根据一些同志的看法,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方式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法院管得过多.我国法院不仅仅对起诉的案件进行形式上的审查,而且还必须进行实质上审查,法院掌握了我国整个审判活动的指挥权.由于法院包揽了诉讼,在开庭前就对案件的证据和事实进行收集和调查,很容易预先就形成处理案件的看法和方案,导致把法官的主观意志强加于整个审判过程.2、控审双方关系过分密切.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强调公检法在职权分工的前提下,为完成惩罚罪犯的任务,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要互通情报,密切协作,相互支持.这对打击和惩罚犯罪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这却使得控审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过分密切,在实际工程中常常力求保持趋于一致,案件一旦开庭,

  • 标签: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 职权主义 审判委员会 被告人 控诉方 当事人主义
  • 简介:一、《刑诉法》在庭审调查及举证方面的弊端。十余年来,我们在长期的刑事审判实践中感到,《刑诉法》规定的庭审中的法庭调查程序拘泥、呆板,某些程序甚至流于形式。法庭调查是法庭审理中的环节,在这一程序中,立法宗旨是通过庄严的法庭,全面调查被告人被指控的犯罪事实是是否存在、情节如何,证据是否充分等等。但实际上,审判人员、特别是该案的主审人,在开

  • 标签: 审判人员 被告人 公诉人 法庭调查 辩护人 全案
  • 简介:作为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司法改革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后纵深开启。诸项重大抓手的布设和配套措施的试点推行因其触及体制症结之深、触动利益变动之大而引起强烈职业震动、社会反响和学理争议。在有望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的关头,司法改革怎样才能稳健而坚实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是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2014年8月17日,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和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办“司法改革司法文明”理论研讨会。

  • 标签: 司法行政人员 法治中国 顶层设计 全面深化改革 专业职务 法律监督
  • 简介:现代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器用的现代化,就是吸收现代文化中的器用特征来发展本国的物质文明;二是制度现代化,即借鉴现代制度对旧有的制度进行改造;三是思想的现代化,就是在现代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对既有文化的基本前提、基本价值、伦理规范和重要思想进行改造。器用现代化的观点是中国最早接受的现代化观念,清朝末年提出了学习西方'船坚炮利'的主张并开展了洋务运动(即使如此,仍然遇到了巨大阻力),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基本上属于器用现代化的范围。但器用现代化的发展最终不能回避制度和思想的现代化,因为制度和思想的现代化不仅对于器用的现代化的发展

  • 标签: 中国 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制度 司法独立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庭长、二级大法官胡云腾在《法制日报》2017年5月8日刊文《司法责任制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认为,司法责任制改革是新一轮司法改革中最重要的改革举措之一,是本轮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对其他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司法责任制当前主要还是一种政策性的规定。在司法责任制要落地的时候,需要有相应机制,要有一些具体的规定。首先,不能所有的责任都搞终身追究。

  • 标签: 司法责任制 司法改革 鼻子 最高人民法院 《法制日报》
  • 简介:鉴于实事求是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指导意义,而无罪推定原则是确定公民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项法律原则,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灵魂的实事求是原则与现代国家中确立公民个人一般法律地位的无罪推定原则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 标签: 中的实事求是 司法视野 实事求是无罪推定
  • 简介:某市公安局扣押李某财产的行为是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而非刑事司法行为,对某市公安局的扣押行为是刑事司法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某市公安局的扣押行为是刑事司法行为

  • 标签: 司法行为 扣押行为 行为司法
  • 简介:与其他类型司法鉴定相比,司法精神鉴定较为特殊。精神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刑事责任能力认定与司法精神鉴定直接对接,且鉴定意见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错误。鉴定人在刑事责任认定问题上的强势、鉴定内容无法通俗化表达、鉴定意见结果不确定等问题客观存在。如果实体的改革无法达到目的,那么对诉讼程序进行调整,如加强程序的参与性,建立重点案件鉴定人出庭制度,选任精神医学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等,才是化解鉴定意见风险、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司法精神鉴定 不确定性 程序解决
  • 简介:检察官可以对加害人和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的轻罪案件停止起诉,鉴于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均为轻微刑事案件,而刑事和解则是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为了利益最大化而选择的案件解决方式

  • 标签: 中国兴起 兴起浅论 司法制度中国
  • 简介:<正>一、刑事司法赔偿的法治意义从制度属性的角度讲,刑事诉讼法是以强制性干预公民基本权利为内容的部门法。一方面,在侦查、起诉阶段,由于侦诉机关肩负着搜集犯罪证据和保全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使命,拘留、逮捕、搜查、扣押等限制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的强制措施便成为侦诉机关经常使用的手段。因此,难免会发生错拘、错捕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审判阶段,虽然审判机关

  • 标签: 我国刑事司法 赔偿制度 国家赔偿 审判阶段 起诉阶段 刑事诉讼法
  • 简介:当前虚假出资行为屡见不鲜,致使公司资本出现空洞,损害中小股民利益,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遗憾的是我国虽对股东、发起人出资行为做出了严格规定,但未从制裁的角度具体设计如何追究虚假出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文章拟从罪名设置的角度,通过对虚假出资行为的分析来探讨我国刑法上的有关规定,希望对打击虚假出资这一违法犯罪行为有所帮助.

  • 标签: 公司法 虚假出资 抽逃出资
  • 简介:与英美法系国家中以判例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判例法是有区别的,判例法是司法判例中所规定的法律原则和规则的一般用语,是创制判例、借鉴以及遵循判例的一整套的法律制度或者法律体系

  • 标签: 判例运用 司法发展趋势 现代司法
  • 简介:近代刑事司法观经历了从司法克制到司法能动的过程,刑事政策在此过程中开始作为重要参量融入到刑事司法中。刑事政策的话语变迁,不同程度地调整着刑事司法的策略与运作机理。刑事政策的兴起对于推动国家与社会的深入合作,形成治理犯罪的互济合作模式裨益良多。但同时存在着重大的风险隐患:刑事政策的过度宣扬会加剧刑法"规范侵蚀"的可能趋向,并可能因过度强调政策性论证思路,不当地克减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采取规范化进路和原则性论证进路是防范刑事政策司法化风险的可取策略。

  • 标签: 刑事政策司法化 历史叙事 功能阐释 风险防范
  • 简介: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将纠正事实认定错误的救济程序与纠正法律适用错误的救济程序加以区分的模式,该观点对再审理由进行了有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和不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的区分,大多数刑事再审案件既存在事实认定错误

  • 标签: 再审制度 刑事诉讼再审 制度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