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本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三条路径来探讨体育运动、心理应激和免疫系统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释体育运动拮抗应激对机体免疫系统不良影响作用的可能机制。

  • 标签: 体育运动 心理应激 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强,内容抽象、枯燥,而以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而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设置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把科学研究融入教学,在教学中减少传统的验证实验,以“主题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免疫专业知识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将教学、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从注入式传统授课转为研究型素质培养,旨在全面培养综合型、技能型、科创型人才。

  • 标签: 研究型 教学模式 医学免疫学
  • 简介: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强,内容抽象、枯燥,而以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而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设置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把科学研究融入教学,在教学中减少传统的验证实验,以“主题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免疫专业知识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将教学、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从注入式传统授课转为研究型素质培养,旨在全面培养综合型、技能型、科创型人才。

  • 标签: 研究型 教学模式 医学免疫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32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48例患者为轻型乙型肝炎,B组172例患者为重型乙型肝炎;两组患者都接受免疫球蛋白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B组17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lgA水平、lgC水平以及lgM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148例轻型乙型肝炎患者;320例患者中有279例患者好转,41例患者未好转。乙型肝炎好转患者的lgA水平、lgC水平以及lgM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未好转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反应乙型肝炎疾病的病情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实验室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特异性抗体(ANAS)二者间结果的相关。方法对1364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同时采用IIF筛查ANA与用LIA检测ANAS,并分析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结果1364例标本中,IIF阳性/LIA阳性258例,占18.91%;IIF阳性/LIA阴性72例,占5.28%;IIF阴性/LIA阴性940例,占68.91%;IIF阴性/LIA阳性38例,占2.79%;IIF-ANA与LIA-ANA检测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87.83%。结论只做IIF筛查ANA易导致部分ANAS特异性抗体漏检,而LIA-ANAS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不能取代IIF-ANA。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应联合检测。

  • 标签: 间接荧光免疫法 抗核抗体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本文研究的酶免疫传感器是采用再生丝素将待测抗原(兔IgG)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选用抗体(山羊抗兔IgG-HRP)与其识别结合.利用H2O2将抗原体结合的电位响应信号放大,采用直接电位法检测IgG的浓度.该传感器测定IgG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1.2×10-10mol/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4.1×10-7~1.2×10-10mol/L,响应时间为15s.通过电泳的方法加速抗原抗体的识别结合,反应时间由原来的90min缩短到30min,这在国内外鲜有报道.这种以固定化抗原结合酶标抗体量的多少作为检测抗原标准的新型酶免疫传感器,不仅在临床检测、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而且在动植物疾病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制备 性能 酶免疫传感器 再生丝素 IGG 抗原
  • 简介:摘要免疫规划40余年来,中国预防接种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面临筹资渠道单一、重点人群覆盖不到位等问题。本文概述了美、英、德、日四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免疫规划概况及疫苗筹资来源,比较这些国家与中国疫苗筹资方式的差异,进而提出对中国免疫规划与疫苗筹资策略的如下建议:第一,拓宽疫苗筹资渠道,引导医疗保险参与非免疫规划疫苗支付;第二,关注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提高接种服务的可及和公平;第三,逐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尤其是国际上已普遍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

  • 标签: 免疫规划 筹资 国际经验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的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肌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从微血管生成的变化和规律来探寻最佳的低氧训练模式。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运动组采用1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每周训练6天,运动量由第1周的运度为15m/min、持续时间为25min递增至第10周速度为28m/min、持续时间为50min,低练组每周二、四、六在相当于海拔1500m的低氧环境中训练,一、三、五在常氧下训练。并且在低氧环境中居住,低氧环境由第1周相当于海拔1800m递增至第10周相当于海拔3600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图象分析对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光密度水平、表达面积进行计数和检测。结果:CD34可较好标记心肌组织微血管,其中低氧训练组有大量的CD34蛋白表达。结论:低氧训练能显著增加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其中高住高练低练这一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肌组织微血管的生成效果最好。

  • 标签: 低氧训练 心肌组织 血管生成 大鼠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合作等原则。这样的教育形式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内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 标签: 对话式教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应用
  • 简介:根据腮腺炎的流行传播特点,建立了具有标准发生率的离散SEIR腮腺炎模型,并研究了其全局动力学性态。首先,介绍了离散传染病模型的研究意义、腮腺炎的传播发病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其次,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了模型解的非负和有界,定义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0,证明了当R0〈1时,模型存在唯一的无病平衡点并且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0〉1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模型存在地方病平衡点,通过构造合理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地方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

  • 标签: 离散SEIR传染病模型 隐式欧拉法 基本再生数 渐近稳定性 Lyapunov函数
  • 简介:观察迎春花水提物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小鼠分为低、中、高剂量组迎春花水提物5g.kg-1、10g.kg-1和15g.kg-1,通过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来评价迎春花水提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迎春花水提物能显著增强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E-玫瑰花环形成率(P<0.05).研究结果表明,迎春花水提物能显著增强小白鼠免疫功能.

  • 标签: 迎春花 免疫功能 小白鼠 淋巴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国内外有关热条件下应激反应激素变化与免疫反应、热环境下运动身体激素变化及免疫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与综述

  • 标签: 应激反应 激素变化 免疫反应 综述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实现肿瘤免疫治疗的同时可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中一种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生1型糖尿病,伴有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与抗程序细胞死亡蛋白1(PD-1)/PD-1配体(PD-L1)治疗有关,称之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1型糖尿病(ICIT1D)。由于肿瘤免疫治疗普及,ICIT1D越来越多。本文就ICIT1D的患病情况、临床表现、免疫遗传特征、发病机制与监测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糖尿病,1型 免疫检查点 PD-1 免疫疗法
  • 简介:介绍酶联免疫检测分析方法(ELISA),并从食物中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转基因食品、过敏源等方面对ELISA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评述,阐述了ELISA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是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狂犬病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之前发挥作用,在伤口内尽量中和掉可能存在的狂犬病病毒。但目前临床对于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不够规范,而其规范使用是减少狂犬病暴露后免疫失败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狂犬病 被动免疫制剂 预防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汕头大学男子篮球队在常氧环境下进行为期12周的赛前训练实验。增加80%VO2max强度的40分钟速度耐力训练。在增加训练负荷后,受训者的常规机能指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CD16/56+、HLA—DR+、IFN—γ和IL-4基因可以作为评价免疫机能的敏感指标和时效指标。

  • 标签: 篮球运动员 免疫机能
  • 简介:摘要为了适应中职护理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应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等方面努力。

  • 标签: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效果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在血液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献血的自愿者620例作为血液样本提供者,采集620例血液样本提供者的血液样本两份,一份为5ml,一份为7ml,分别将其放置在5ml和7ml的真空抗凝管中。其中5ml的血液样本在3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核酸检测;其中7ml的血液样本在24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BV检测的阳性率为2.74%,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CV检测的阳性率为1.77%,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61%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检测法对血液中HIV检测的阳性率为1.77%,显著高于核酸检测法的0.4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的输血过程中,需重视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的联合应用,才能够显著提高血液病毒的检测准确率,从而减少输血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用血安全。

  • 标签: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血液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