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办,2013年第四届国际儿科肾脏病学会研讨会暨第23届全国儿科肾脏病学习班定于2013年6月19日-6月2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同时也是国际儿科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PediatficNephrologyAssociation,IPNA)继续教育项目。

  • 标签: 肾脏病 学习班 儿科 学会 国际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 简介:刘秀云主任医师很荣幸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委托,与申昆玲教授邀请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部麻省总医院儿童呼吸中心主任,T.BernardKinane教授就儿间质性疾病,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儿童 分类 治疗 诊断 美国哈佛大学
  • 简介: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排痰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同时予以3%高渗盐水雾化诱导排痰,观察组加用桑菊饮口服7d。治疗前及治疗7d后测定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桑菊饮可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桑菊饮 诱导排痰技术 IL-6 IL-17 儿童
  • 简介:目的对小儿惊厥病因进行临床分析,以利于有效控制惊厥发作。方法收集5年中因惊厥住院病例共436例,根据病史、性别、初发年龄、体温、脑脊液、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及转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儿惊厥病因多样,包括热性惊厥229例,颅内感染68例,癫痫57例,腹泻相关良性惊厥27例、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26例,颅内出血14例,中毒7例,其他8例。有热惊厥308例(70.64%),无热惊厥128例(29.36%)。结论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病因,其次为颅内感染,再次为癫痫。婴幼儿期惊厥发病率最高,青春期发病率最低。

  • 标签: 惊厥/病因学 癫痫 急诊 儿童
  • 简介: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决定,并经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员部批准:定于2011年3月份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成立庆典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新生儿科学术大会。会议主题为“新生命、新使命”。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专业委员会 新生儿科 征文通知 会议 学术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影像检查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随着影像检查普及,HIE各病程阶段进行头颅CT检查已经相当普遍,动态头颅CT系列检查被认为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但从新生儿CT使用安全及降低医疗成本来看,选择适当检查时机,减少检查次数是必要.本文对2003~2004年本院有完整CT与临床资料114例HIE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不同病程阶段CT分度与临床分度关系,以期提高对本病认识.

  • 标签: 头颅CT检查 HIE患儿 临床分度 不同病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家庭管理中存在问题以及患儿家庭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旨在为患儿提供针对医疗护理服务并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质研究中访谈法,对15位哮喘儿童家长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哮喘儿童照护现状及家庭需求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患儿家长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依从较差,忽视哮喘对患儿心理影响,家庭应对失败,家庭承受着心理和经济压力。结论医护人员应经常对患儿照顾者进行哮喘知识宣传教育,鼓励他们参与患儿治疗、护理方案制定,并有针对性地对患儿照顾者采取个性化教育、指导。

  • 标签: 哮喘 家庭管理 家庭需求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质性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胃镜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紫癜(HSP)诊断中价值。方法分析44例HSP患儿胃镜结果。结果胃镜下典型病变检出率64.4%;病变累及十二指肠各段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血疱改变,其中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球及球后部可见散在出血及糜烂12例(41.4%),十二指肠球后黏膜血疱样改变8例(27.6%);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38.2%。结论胃镜检查对于腹型HSP诊断有极大价值,可明确HSP患儿胃肠道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诊断 胃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和孕期代谢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接受常规产检并且分娩孕妇。采用回顾队列研究,在确诊为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中比较膳食干预组(接受膳食咨询)和对照组(未接受膳食咨询)不良妊娠结局差异,GDM诊断采用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推荐标准。采用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对巨大儿发生影响及作用大小。结果①10421名孕妇围生期信息进入数据分析。孕妇初诊时平均孕周20.8(19.4—22.4)周,初诊时空腹血糖(FBS)、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CHOL)平均水平分别为(4.3±0.4)、(1.3±0.6)和(4.7±0.8)mmol·L^-1,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分别为(111.3±11.5)和(67.9±13.3)mmHg。高危孕妇GDM患病率为15.8%。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355.4±426.0)g,巨大儿发生率6.2%。@812名GDM孕妇中,干预组570例,对照组242例。两组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孕20周体重、初诊时血糖、血脂等基线水平均衡可比。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47.4±19.6)傩(3450.3±35.6)g(P=0.007)、6.7%vs15.6%(P=0.001)和26.3%w47.9%(P〈0.001)。随着营养干预次数增加,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下降趋势(r=-0.126,P=0.003;r=-0.112,P=0.002),巨大儿发生率也依次降低。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20周时体重(OR=1.08,95%CI:1.07—1.09)、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OR=1.10,95%CI:1.07~1.12)和GDM(OR=1.63,95%CI:1.22~2.19)是巨大儿发生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孕妇应考虑进行更早期孕期危险因素管理以及

  • 标签: 营养干预 巨大儿 妊娠糖尿病 孕期体重增长量 出生体重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外伤动静脉瘘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们收治24例外伤动静脉瘘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2~8岁。病变发生于上肢6例,下肢16例,颈部2例。对全部患儿行血管多普勒超声、CTA检查。22例管状型动静脉瘘行单纯瘘管结扎术,2例肢体末端囊瘤型动静脉瘘行动静脉瘘切除术。结果24例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肌张力正常,患肢或颜面部无肿胀,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对儿童外伤动静脉瘘宜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以彻底治愈,若已经出现并发症,应先彻底关闭瘘口,再治疗并发症。

  • 标签: 动静脉瘘 外伤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骨盆固定术在神经肌肉脊柱侧凸患儿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神经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术;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术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次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骨盆倾斜度<15°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术也能保持良好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术才能获得良好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 标签: 骨盆 神经肌肉表现 脊柱侧凸/先天性
  • 简介:目的应用SRY基因直接测序检测技术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外生殖器模糊幼儿及青春期儿童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方法分析20例外生殖器模糊患儿染色体核型,用PCR技术扩增其SRY基因,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是否存在SRY基因及SRY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情况。结果20例患儿中SRY基因阳性有17例,阴性3例。直接测序结果显示所有SRY基因阳性患者该基因均未发生突变。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检出4例特殊核型为:46,XY,del(Y)(q12)/45,X、46,XY,add(Y)(p11)、46,XY,r(9)及46,XY,9qh+。结论SRY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儿童发育疾病分型,具有快速检测优越,与常规G显带相结合分析有助于儿童发育疾病初步诊断。

  • 标签: SRY基因 性发育疾病 儿童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过敏咳嗽各自特色及优势,尤其是对于本病缓解期诊治,以往对于本病治疗,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一般只注重急性期治疗,而忽视缓解期用药,因而使得本病极易复发,迁延难愈,从而成为临床上较为复杂难治性疾病,而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尤其是探讨中医药治疗优势所在,达到从根本上控制本病发作,为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或防止复发提供一条新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过敏性咳嗽 缓解期 中西医结合 儿童
  • 简介: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小儿外科学分会拟定于2008年10月中旬在上海市召开第三届全国小儿肿瘤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儿童肿瘤研讨会。本届会议由中华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分会、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承办。特向全国同仁征集会议论文。

  • 标签: 儿童肿瘤 全国小儿 学术研讨会
  • 简介: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A基因相关多态区域(MAOA-uVNTR)基因多态与青少年重抑郁障碍(majordepressivedisorder,MDD)有无关联,以及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fullifeevents,SLEs)之间交互作用与MDD之间有无关联。方法394名研究对象(MDD患者187人,正常对照207人)采用SNaP-shot系统进行基因分型,评估受试者近1年内SLEs,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各配对组别MAOA-uVNT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建立基因×环境(GXE)交互作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OA-uVNTR基因型与SLEs交互作用与青少年MDD患病关联。结果MAOA-uVNT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青少年MDD是否发生、抑郁严重程度、是否共病焦虑、是否出现自杀观念/行为/企图均无直接相关;男性及女性MAOA-uVNTR基因型与SLEs均不存在和青少年MDD患病相关交互作用。结论尚不能认为MAOA-uVNTR与青少年MDD相关;MAOA-uVNTR与SLEs间不存在与青少年MDD相关联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 标签: 单胺氧化酶A基因相关多态区域 重性抑郁障碍 关联分析 青少年
  • 简介:宝宝在妈妈子宫里时候,浮在羊水中,妈妈起卧走动等体位变化,都是一种摇晃刺激,这种刺激不断地被胎儿所感知,并向脑干前庭系统发出强烈信号,并因此而促进大脑发育。当胎儿出世后,接受摇晃刺激信号突然消失,自然就会产生再次被摇晃需求,比如被妈妈抱起,或翻身等体位改变等。

  • 标签: 刺激信号 体位改变 前庭系统 胎儿
  • 简介:病例摘要患儿,女,21个月,因“间歇腹痛伴便血9月余”于11月入院。患儿自1岁起出现间歇腹痛,呈发作,表现为手抓腹部,哭吵,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可白行缓解,腹痛后常伴有便血,为暗红色大便或果酱样大便。有时腹痛后不伴有血便。平均每月发作3~4次,不伴呕吐、腹泻、发热、出冷汗等.

  • 标签: 间歇性腹痛 便血 果酱样大便 病例摘要 发作性 出冷汗
  • 简介:经中华医学会批准,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拟定于2008年10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市召开第3届全国小儿肿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暨第3届海峡两岸儿童肿瘤学术研讨会。本届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承办。特向全国同仁征集会议论文。

  • 标签: 会海峡两岸 儿童肿瘤 全国小儿
  • 简介:目的分析家族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FSGS)3个家系临床表型,并通过连锁分析方法进行已知基因排除定位研究。方法对3个家系中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应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和两点连锁分析方法,在已知FFSGS相关基因NPHS1、NPHS2、ACTN4、TRPC6、CD2AP和WT1所在染色体区域,选取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STR)进行连锁分析研究。结果FFSGS3个家系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4名家系成员中有16例患者,其临床表型不同,2个家系(家系A和家系B)起病年龄相对较大,在青少年期发病,家系A中有3例患者发病年龄偏小,最小者1岁发病,家系A中其他患者都是25岁以后发病。3个家系中有4例因尿毒症死亡,另2例尿毒症行肾移植治疗,还有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家系A先证者14岁即出现了Cr增高。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和D11S2000等STR对家系A进行NPHS1、NPHS2、ACTN4和TRPC6基因两点连锁分析,测得各个标记位点在重组率θ=0时,最大LOD值为0.18(D11S1391);在θ=0.1时,最大LOD值为0.18(D11S1986);在θ=0.2时,得到本组最大LOD值为0.47(D19S220),均不支持连锁。提示家系A与所检测9个DNASTR位点无共分离。用上述STR以及ACTN4基因内STRD19S422、CD2AP基因所在位点STRD6S936、D6S1566、D6S1651和WT1基因所在位点STRD11S2370对家系A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提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CD2AP和WT1等基因所在位点不连锁。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9S422、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D11S2000、D6S936和D6S1566等STR对家系B和C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这2个家系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和CD2AP等基因所在位点均不连锁。结论3个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FFSGS家系,�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基因 突变 连锁分析 微卫星遗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