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甲状腺功能检验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治疗的作用。方法:样本案例选取我院在2020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0例以及身体健康人员90例,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甲状腺功能检验。比较两组的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指标差异明显(P

  • 标签: 甲状腺功能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常规检验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2年1月份,随机分组,各28例。超声诊断法用于对照组,尿常规检验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诊断准确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尿常规检验法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疾病诊断中,疾病诊断准确率高,漏诊率和误诊率低,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急性阑尾炎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Blood routine test;BRT)在妊娠期贫血(anemia in pregnancy;AIP)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确诊为AIP的女患者作为贫血组,另选取同期健康的78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将两组BRT数据整理分析,对比贫血组与对照组MCV、MCH及Hb的差异并分析AIP行BRT的价值。结果:孕中期和孕晚期患者小细胞贫血率明显低于孕早期,且孕晚期小细胞贫血率低于孕中期(P

  • 标签: 血常规 妊娠期贫血 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妇科尿常规检验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50名患者,分别应用规范化尿液检测(观察组)与常规尿液检测(对照组),对比不同尿常规检验措施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规范化尿液检测方案在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尿蛋白的检出率上高于常规尿液检测,(P<0.05)。结论:临床尿常规临床检验中通过规范尿液检验流程,有助于提高尿液标本的质量,降低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提升妇科诊断的效率,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临床检验结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细菌耐药性监测过程中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的50份微生物标本纳入本次研究,并开展细菌耐药性检测和微生物检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在外科和儿科中,其耐药菌株构成比低于呼吸内科以及重症监护室;在50例标本检出的耐药菌株中,其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微生物检验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将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探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比,记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后,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分析两组人员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结果:经过检测后,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远远低于对照组,而尿酸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 方法 : 本次研究选自我院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共 468 份,对标本质量进行检验,共 45 份未达到检验标准。整理相关资料,找出标本不合格的相关性因素,针对标本采集、储存及检验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质量上的管控,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 结果 :在微生物标本检验中,存在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等不同微生物标本类型,在 45 份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中,标本污染所占比重最高,对应数值为 48.89% ( 22/45 ),其次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比值为 42.22 ( 19/45 )。此外,采血量不足、送件不及时也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结论 :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方式,为确保微生物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加大标本采集、运输及保存相关工作环节的管理力度,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提高各项工作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 原因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样本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肿瘤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体检健康者6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肿瘤生物标志物(CA125、CA153、CA199、AFP以及CEA)水平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4.221,15.037,23.859,39.984,22.636;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尿检时间对外科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尿路感染患者 100例,时间范围为 2017年 4月 20日 -2018年 4月 20日,收集其尿液标本,分别在 0.5h、 1h、 2h及 3h对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检验分析,观察检测结果。结果:被检尿路感染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尿沉渣结果、不同时间尿干化学分析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三小时内对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进行尿常规检查,对检验结果影响不显著。

  • 标签: 尿路感染 不同尿检时间 尿常规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分析是一种先进的生化免疫检测方法,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医学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阳性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在血型实验室中的输血检验安全性与质控。 方法 选取我科 2015.9 到 2018.12 收治的输血患者 1000 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 500 例。分别在科室中使用普通输血检验操作(对照组)和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操作进行,并观察两组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输血不规范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操作作用在血型实验室中的效果理想。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血型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60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病毒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乙肝五项阳性率差异,并统计观察组患者大三阳、小三阳检出率,并与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乙肝五项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者(P<0.05);观察组60例患者中大三阳检出率为55.0%(33/60),小三阳检出率为40.0%(24/60),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学检查在乙肝患者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学检验 乙型肝炎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伴随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在进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以就业为导向 ,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形成 “ 工学结合 、 校企 共育” 的管理模式,让专业人才的质量水平提高,加强就业能力 。

  • 标签: 高职 医学检验 人才培养 就业导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应用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均收集清晨尿液样本,检测尿蛋白、尿微量蛋白两项指标,并统计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检验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近几年,药品安全问题频发,其造成的后果令人惋惜。药品安全问题已俨然成为了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就是以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为研究中心,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深入研究,进而发现其原因,并提出的解决措施,以便达到促进我国药品安全使用的目的。

  • 标签: 药品监督管理 加强药品检验 药安全性的影响
  • 简介:摘要:近几年,药品安全问题频发,其造成的后果令人惋惜。药品安全问题已俨然成为了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就是以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为研究中心,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深入研究,进而发现其原因,并提出的解决措施,以便达到促进我国药品安全使用的目的。

  • 标签: 药品监督管理 加强药品检验 药安全性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应用于细菌性腹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者60例,均采集粪便标本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与耐药性试验,就检验结果与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示检出率为100%,志贺菌的检出率最高达48.3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比为20.00%,弧菌、气单胞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也有发生,其中志贺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最高,达20.6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达25.00%,弧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达25.00%,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达28.57%。本组患者腹泻、发热等症状停止时间分别为(4.10±1.23)d及(1.55±0.30)d,粪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为(2.38±0.56)d。结论:病原微生物检验应用于细菌性腹泻患者中能够明确病原菌种类,联合耐药性试验能够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为疾病治疗与控制提供支持。

  • 标签: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检验 耐药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检验标本运送与交接中"1+3"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临床送检的2000件标本,随机选取1000件为对照组,另外1000件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标本送检和交接管理模式,对于实验组采用"1+3"管理模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标本平均运转时间、信息登记时间和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1000例标本中,标本平均运转时间为52.34±13.42分钟,信息登记时间为84.37±21.32分钟,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3.2%)。实验组1000例标本中,标本平均运转时间为30.44±9.54分钟,信息登记时间为44.57±10.45分钟,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4%)。实验组标本平均运转时间、信息登记时间和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3"管理模式在临床检验标本运送和交接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减少标本的运转时间,实现信息登记时间的明显缩短,减少标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综合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45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在同期选择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常规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的IgM、IgG、IgE、IgA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IgM、IgG、IgE、IgA水平分别为(2.80±0.44)g/L、(16.35±2.11)g/L、(156.53±24.25)U/ml、(2.54±0.50)g/L,常规组IgM、IgG、IgE、IgA水平分别为(1.43±0.24)g/L、(11.40±2.06)g/L、(73.20±17.31)U/ml、(1.75±0.29)g/L,研究组IgM、IgG、IgE、IgA水平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患者 临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