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尿液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28例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为蛋白尿,在尿沉渣镜检中检出多细胞9例,少细胞13例,特殊类型6例。患者分别被确诊为肾小球增殖病变12例,非增殖性肾小球病变6例,肾小管病变3例。结论尿液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为肾病的确诊提供简单可靠的依据,同时尿液检查也可运用于体检中对肾脏疾病的筛查,在临床中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尿液检查 临床诊断 依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液干化学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但因为检测方法的原因,检测结果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对尿液干化学检测中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尿液干化学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液时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尿液分析仪与手工法测定尿液进行比较。结果尿液分析仪与手工法测定结果大致相符,但其中蛋白质、尿糖、红细胞、白细胞的测定结果符合率均低于90%。结论尿液分析仪测定尿液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在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操作规程,切不可忽视手工镜检。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自动分析仪对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与人工显微镜检测结果是否完全一致,以确定自动分析仪能否全权替代人工操作。方法每一份标本在同一时间、同等环境条件下,用自动分析仪检测,然后人工显微镜观察,将两结果定性对比。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自动分析时有定性上的错误。因此,自动分析仪不能全权替代人工,当自动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时,务必人工显微镜检测以确认。

  • 标签: 尿液 仪器自动分析 人工分析 替代
  • 简介:近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方法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和潘光锦领导的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病人尿液细胞获得神经干细胞”。潘光锦表示,尿液转化为神经于细胞的速度很快,只需要三周的时间,有效节省病人治疗时间。这一发现为治疗帕金森、中风、老年痴呆等神经性疾病带来巨大的希望。

  • 标签: 人体尿液 脑细胞 神经干细胞 制造 中国 治疗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内科患者的肾功能不全、药物排泄减慢,同时可合并有心血管等多器官疾病,临床用药不仅要考虑药物治疗效果,更要注意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通过对患者进行尿液检查,临床医师可以准确掌握到目前患者的肾脏疾病类型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对于临床肾脏内科诊断工作来说,尿液检查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而如何正确地留存尿液标本,关系到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 标签: 肾内科 尿液检查 生化分析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研究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联合使用在尿液红细胞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接受治疗时间在2017年2月-2018年9月期间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84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尿沉渣分析仪检查、联合检查,研究患者在不同检测方法下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尿沉渣分析仪检查、联合检查背景下,患者的阴性率与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单独进行的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查以及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相比,联合检测的漏检率与镜检率明显较低,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联合使用对于患者尿液红细胞检验而言,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价值,可有效提升质检效率,防止漏检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医疗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尿干化学分析仪 尿沉渣分析仪 联合 尿液红细胞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尿液红细胞检验中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联合使用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05例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以及联合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联合检验阳性率为30.48%,阴性率为53.33%,待镜检率为16.19%。联合检验镜检率低于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漏检率低于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P<0.05。结论尿液红细胞检验中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检测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红细胞 尿干化学分析仪 尿沉渣分析仪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白细胞计数诊断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临床选取30例健康者、30例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3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别进行晨尿白细胞计数检测,观察三组人群间的差异结果健康者、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尿路感染患者平均尿液白细胞计数为(3.2±1.0)×109/L、(3.5±1.1)×109/L、(186.3±255.9)×109/L,尿路感染组患者尿液白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健康者与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白细胞计数虽然不是尿路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尿液白细胞计数能够作为尿路感染患者诊断的早期筛查检测。

  • 标签: 尿液 白细胞计数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尿液渗漏的原因,找出相应对的措施,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少发生尿液渗漏的问题。方法搜集我科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期间采用硅胶气囊尿管进行留置导尿的283例病例资料,针对发生尿液渗漏的69例病例进行尿液渗漏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指导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使用同一厂家硅胶气囊尿管315人次的留置导尿操作。结果发生尿液渗漏的有34例,比前明显减少,而且发生尿液渗漏后大部分经过及时调整,尿液渗漏得到解决。

  • 标签: 留置导尿尿液渗漏气囊尿管尿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中的细菌L型培养结果在临床感染诊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对503例患者尿标本选用普通培养和细菌L型培养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503例患者尿标本共检出细菌320株,其中普通型阳性菌95例,L型阳性115例,普通型与L型混合感染110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所得,所有细菌L型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在感染性疾病中与细菌L型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尿液L型细菌培养可提高感染细菌检测阳性率,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感染疾病 细菌培养 细菌L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332例尿液脱落细胞学与临床最终诊断的符合率,探讨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有不明原因的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的13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进行离心取沉淀推片,行瑞氏-吉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良恶性,记录结果,追溯患者临床资料(泌尿系统强化三维重建CTU、盆腔CT、双输尿管CT、内镜组织活检检查、DNA细胞学等),将临床最终确诊作为金标准,分析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18.4%,特异度为99.4%,假阳性率为0.6%,假阴性率为81.6%,准确率为77.8%。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应加强对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认识,尽量减少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影响因素,以便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尿液脱落细胞学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尿液中红细胞检验的四种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部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过的进行过尿检的患者400例,选取其中段尿液,分别采用尿沉渣镜检方法、干化学法以及uf-500I的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对于尿沉渣镜检为阴性,而干化学法检测为阳性的尿液样本,采用胶体金单克隆的抗体隐血法进行检测,对4种方法进行比较,并讨论。结果采用尿沉渣法进行检测的尿液,其阳性率为9.25%,采用干化学法进行检测的尿液,阳性率为11.50%,采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的尿液,阳性率为10.75%,3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尿沉渣镜检为阴性,而干化学法检测为阳性的11例尿液样本,采用胶体金单克隆的抗体隐血法进行检测,结果为7例阳性,4例阴性,假阳性率为36.36%。结论4种对尿液红细胞进行检测的方法之间无可比性,其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情况允许,可以将其联合起来使用,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而对于尿沉渣镜检为阴性而干化学法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应再次采用胶体金单克隆的方法进行验证。

  • 标签: 显微镜检查 干化学分析法 红细胞 尿检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仪器检测与人工镜检结果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做尿常规检测的病人共1000例,采集中段尿,全部标本进行两种方法的检测并且2h内出报告结果。结果尿液中细胞等有形成分,分析仪法无法检测,该法漏诊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泌尿系统的疾病),而镜检法能直接检测各种有形成分,可较好得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结论尿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检测项目多,重复性好,标本用量少;但其不能替代显微镜对尿有形成分的检查。分析仪法只能作为筛查实验,尿镜检法是尿常规检查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尿分析仪 筛查 显微镜 金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几种病例尿液中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检测,并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此酶活性比较,评估尿液GGT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脏损害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而肾小管又存在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损害之分,不同部位及功能损害有其相应的蛋白标记物,临床可通过蛋白标记物来了解肾脏损害程度。本文选取了目前临床运用广泛的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Tamm-Harsefall蛋白(THP)以及最新发现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分别阐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