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联合高压舱治疗重度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60例重度脑损伤者,以随机数的方式分为A组(n=30)、B组(n=30)。即A组为高压舱救治,B组为综合护理联合高压舱救治,对比各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B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A组(86.67%)(P<0.05),B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重度脑损伤患者中,以高压舱救治为前提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其生存质量评分,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高压氧舱 重度脑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在院内和社会上感染传播。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均来自我院住院及门诊不同患者标本包括脓液、伤口分泌物、尿、血液及胸腹腔积液等共273株,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采用30ug头孢西丁(cefoxitin)纸片扩散法,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2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3株为耐甲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9.5%,甲西林敏感株(MSSA111株),检出率为40.5%,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占21.5%,检出率最低的为小儿科占7.4%,耐药率最高的是青霉素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率最高的为万古霉素(100%),结论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为严重,而且存在多重耐药性,通过本地区临床标本分离及药敏分析情况来看,建议临床医生在患者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前,应做细菌鉴定分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防止抗生素的滥用,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降低院内感染。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耐甲氧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小儿哮喘实施超声与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时段内我院治疗的100例小儿哮喘患者,按治疗措施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驱动雾化吸入,对比分析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98.0%,对照组84.0%;观察组咳嗽(4.36±1.26)d,肺部哮鸣音(4.56±1.25)d,喘憋(4.75±0.88)d,住院时间(6.45±1.23)d;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PEF(5.98±2.12)L/s,FEV1(2.36±1.23)%,FEV1/FVC(75.26±22.36)%,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功能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哮喘实施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雾化 氧驱动雾化 吸入治疗 小儿哮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基硫嘧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单用丙基硫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5.2±1.3)w,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10.7±1.1)w,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3.2%,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基硫嘧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高,不了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基硫氧嘧啶 地塞米松 甲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脑卒中昏迷患者给予针灸+高压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综合ICU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ICU脑卒中昏迷患者治疗方式的研究;对照组(75例)选择常规手术或者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75例)选择针灸+高压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ICU脑卒中昏迷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ICU脑卒中昏迷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67%)对比,观察组(98.67%)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ICU脑卒中昏迷患者选择针灸+高压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早日苏醒能够进行显著促进,从而促进ICU脑卒中昏迷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针灸 高压氧 ICU 脑卒中 昏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硫化氢气体中毒患者联合高压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硫化氢气体中毒患者36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联合高压治疗的作为观察组(高压组),常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常规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快,后遗症少,脑电图结果恢复快;对照组临床症状相对观察组恢复、易留后遗症,脑电图结果恢复缓慢。结论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联合高压治疗,可更快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脑功能。

  • 标签: 高压氧 硫化氢气体中毒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性耳鸣患者应用高压治疗的治疗体会。方法现随机选取本科室2016年12月—2018年2月2期间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即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高压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检测结果明显的差于实验组,经)对比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低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中,可采取高压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神经性耳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脾益肾法中药治疗结肠传输便秘(S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益肾法中药;对照组口服乳果糖。4周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05%。便秘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传输型便秘的健脾益肾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中药 健脾益肾法 慢传输型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家庭负担及生活质量的调查,探讨家庭干预对其家庭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住院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97名家属为对象,入组人员分为干预组(n=49)和非干预组(n=48),对干预组的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给予干预治疗,而非干预组不进行家庭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情况与家属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家属的FB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干预组患者家属的QOL-BREF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家庭干预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经济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干预 慢性精神分裂症 家庭经济负担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加味定喘汤联合补汤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则采用加味定喘汤联合补汤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FEV1、FVC、FEV1%、PaO2水平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定喘汤联合补汤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加味定喘汤 联合 补肺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型呼吸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患者机体耐力以及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82例,依据康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型呼吸操训练,比较两组肌体耐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后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型呼吸操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功能,提升机体耐力。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改良型呼吸操 肺功能 机体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6例(96.2%)穿刺成功,1例因气胸穿刺失败。26例均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5例(鳞癌10例,腺癌12例,腺鳞混合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转移性纤维肉瘤1例),肉芽肿性炎1例。EGFR基因检测10例,突变率50%(5/10),均为腺癌。并发气胸5例(18.5%),咯血3例(11.1%)。结论CT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可为肺部病变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结合EGFR基因检测也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活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专科护理干预对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把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符合PICC置管条件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方式分为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由静专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患者进行静专科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疗专科护理干预 PICC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构舒缓护对恶性肿瘤临终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间62例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根据患者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舒缓护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64.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MSSNS心理评估量表评分为(67.5±12.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机构舒缓护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标签: 舒缓疗护 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专科护理干预对应用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29例患者作为对象参与研究,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以护理方法的异同为标准划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静专科护理,从依从性及并发症两个方面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且6.67%为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8.57%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患者实施优质的静专科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静疗专科护理 PICC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安宁护对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肿瘤临终患者的照顾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实施营养支持、靶向治疗、化学治疗、热等治疗路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应用安宁护护理干预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在SAS、SDS评分等自我管理得分的比较上,两组差异不明显;干预结束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症状控制和管理、医护人员对家属的支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照护等临终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安宁护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降低SAS、SDS评分,有效的改善临终护理质量评分,值得应用。

  • 标签: 安宁疗护 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 负性情绪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电场热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化疗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膀胱癌术后行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化疗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前6周,每周一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观察组每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行体外电场热。比较两组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化学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电场热可有效降低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后化学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提高了膀胱癌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电场热疗 吡柔比星 早期灌注 化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脑卒中患者抗与牵拉训练对其改善活动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慢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联合训练组与抗训练组各15例。联合训练组是采用抗与牵拉向结合的训练方式。而抗训练组只是单纯的对患者进行抗的训练方式。两组的训练周期皆为4周,对两组干预训练前后的对慢性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肌肉力量等康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干预后,综合训练组的慢性脑卒中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皆优于抗训练组的各项康复指标。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慢性脑卒中患者肌肉力量、步行能力与平衡功能的各项康复指标中,抗与牵拉训练在有效改善各项指标中都要优于单纯的抗训练,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科学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脑卒中 抗阻与牵拉 活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