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胃肠激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6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对照组(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胃肠激素、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术后两组Th1水平降低,Th2、Th17水平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 胃肠激素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应用及对降低不良分娩发生率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孕产妇1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各有84例常规检验组以及常规检验+免疫学检验组,并对两组的疾病检出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分娩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从产妇疾病检出率上看,常规检验+免疫学检验组明显较高,与常规检验组相比显著(p

  • 标签: 孕产妇 产前检测 免疫学检验 不良分娩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7月-2021年7月所收治的50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清后分别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效果。结果:CLIA检验的准确率为98.55%,而ELISA检验准确率为85.33%,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种方法对于核心抗体(HBcAb)及表面抗体(HBsAb)相应检出率对比不明显(P>0.05),而在表面抗原(HBsAg)、 e 抗体(HBeAb)及e 抗原(HBeAg)等标志物检出率方面,CLIA比ELISA明显偏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ELISA,CLIA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验更为准确可靠,对乙肝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治疗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 目的:光照疗法与联合免疫球蛋白疗法在ABO溶血治疗中的对比分析。方法:收集母血型 O/父 A、B、或 AB的50例确诊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其中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光照疗法的25例治疗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组)和25例对照组(光照疗法组)进行对比,监测全部入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治疗组的血清胆红素峰日均下降值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5,8.0%)低于对照组(5/25,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青铜症以及严重脱水。结论:针对关于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方案选择,相对于单纯的光照疗法,光照疗法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方法在效率和安全等方面优势明显;光照疗法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为治疗所采取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为药品,在药品方面增加了一定的费用,同时部分患者家属对药物的副作用存在诸多顾虑,存在拒绝使用的情绪。

  • 标签: 光照疗法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应用于新生儿湿疹中的价值。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86例湿疹婴儿(观察组)和57例正常对照婴儿(对照组)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测定,分析食物不耐受与IE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检测3~6项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E患儿血液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水平较高,提示其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可见检测免疫球蛋白G有助于明确新生儿湿疹的病情,其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生儿湿疹 过敏原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法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了112名上呼吸道感染病的临床资料,从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进行了调查。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纳入病例的鼻、咽、喉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纳入病例的病毒感染率和类型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在112名病人中,共检测到100名病毒感染,其中病毒感染率达89.29%;其中30.00%的患者是腺病毒感染;流感病毒 A型和 B型流感病毒的比例分别为20.00%和15.00 %;合胞病毒的比例为12.00%;副流感病毒1,2,3例分别为6.00%,7.00%,10.00%。结论: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快速检测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类型和类型,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快速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显示肿瘤细胞及间质成分中的应用。方法选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已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证实诊断的乳腺、肺、肾、胃、膀胱、淋巴结、软组织等器官肿瘤组织石蜡块共30例,重新包埋,切片厚4μm。进行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结果上皮来源肿瘤主质和间质分界清楚,癌细胞常形成细胞巢,压迫周围网状纤维,癌细胞巢常被网状纤维包裹,形成大小不等的巢状,条索状结构,巢内癌细胞不产生网状纤维。结论肿瘤的间质成分反应程度是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发展,网状纤维的形态变化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有关。增生的网状纤维对癌巢形成的包裹状态,提示网状纤维增生可能是机体对病灶的防御免疫反应。

  • 标签: 网状纤维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肿瘤细胞及间质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乙肝病毒血清学的检验效果。方法:以100例乙肝患者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验,给予实验组(5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阳性率为62.0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定性、定量检测率分别为60.00%、52.00%、24.00%、42.00%和60.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对于乙肝病毒血清学的检验效果更加显著,更加有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肝病毒血清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经我院检查确诊为乙肝病毒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给予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检测,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血清阳性检出率以及血清定性定量情况。结果化学发光法的血清阳性检出率为97.5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样检出率的81.25%;化学发光法的血清定性定量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将化学发光法应用到乙肝病毒血清检测中的血清阳性检出率更高,且检测结果更具代表,对临床早期发现乙肝病情表现并实施对应的治疗措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病毒血清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试图将人源 A群轮状病毒( HRV)的 VP7和 VP4基因片段串联克隆到表面表达载体 pLA上,构建出重组质粒 pLA-VP7-VP4-LTB,并将其电转化到乳酸菌中,制备出表达融合蛋白 pLA-VP7-VP4-LTB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相关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流式细胞术、间接 ELISA试验等。结论 成功制备出能表达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菌 pLA-VP7-VP4-LTB/L.casei,并证明该重组菌既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免疫,为进一步筛选制备适用于口服的轮状病毒基因工程乳酸菌疫苗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轮状病毒 VP7蛋白 VP4蛋白 干酪乳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胃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结合强化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胃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实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结合强化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比较两组的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实验组较佳,(P

  • 标签: 优质护理 肠外营养支持 胃癌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进行全身麻醉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免疫功能、镇痛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刻VAS评分均降低;术后1、2、7dMMSE评分均升高;术后6、24、48h的CD3+、CD4+、CD4+/CD8+均升高;术后48h总并发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有显著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生的发生。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老年下肢骨折 认知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PF-T(瑞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的400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0例和研究组2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给予TPF-T(瑞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免疫指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中200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中200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200例患者的免疫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200例患者的免疫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2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2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来说,采用TPF-T(瑞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率,优化患者免疫指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TPF-T(瑞能) 肠内营养支持 直肠癌根治术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论免疫组织化学(IHC)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应用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9年4月到2020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淋巴结结核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集淋巴结结核病理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并将所有病理组织随机分为2份,分别设为A组(IHC检验)和B组(PCR检验),比较效果。结果 A组检验淋巴结结核的阳性率和B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IHC和PCR技术均可实现对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诊断,且操作简单易行,临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 标签: IHC PCR 淋巴结 结核 病理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以及β2的微球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21年3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无糖尿病的5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就结果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要远远高于无糖尿病的人群,通过对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临床诊断效果 老年糖尿病 尿白蛋白水平 免疫球蛋白G水平 β2微球蛋白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在采取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时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参照组采取高倍显微镜观察,对比数据差异。结果 观察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确诊率为96.67%,参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病理组织形态学 免疫组化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腹泻的患儿实施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后,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腹泻(60例)患儿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所纳入的30例患儿均实施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予以治疗干预,对照组所纳入的30例患儿均实施蒙脱石散予以治疗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将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实施在腹泻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双歧三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 疗效 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鼻炎鼻息肉复发与炎因子水平的相关。方法 选取本院 90例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 45例。参照组为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观察组为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 15例)和未复发组( 30例)。结果 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且在观察组中,未复发患者的 IL-6、 IL-8低于复发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来说,其炎因子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其产生和鼻息肉复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局部炎性反应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复发 炎性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