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经10d序贯疗法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96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患儿。对照组为7d三联法治疗.观察组采用10d序贯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42%,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中有2例不良反应病例,不良反应率为4.17%。对照组中有4例不良反应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d序贯疗法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10d序贯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清毒汤对实验性重症肝损伤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内毒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activity,PTA)及D-乳酸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TAA致实验性大鼠重症肝损伤模型,清毒汤干预后,检测大鼠ALT、内毒素、PTA及D-乳酸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T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毒汤低、中剂量组及乳果糖组血清ALT、内毒素、PTA及D-乳酸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清毒汤高剂量组除血清内毒素含量外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与乳果糖组比较,清毒汤中剂量组除PTA外各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低剂量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除PTA外各指标明显高于乳果糖组(P〈0.05)。结论清毒汤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有较好的改善肝损伤和降低内毒素表达的作用,尤其中剂量组最为明显,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肠道通透性相关。

  • 标签: 肝损伤 内毒素 硫代乙酰胺 凝血酶原活动度 D-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就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测定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7月~2012年7月所收治的34例住院患者,按照血气分析、胸片、症状等将其综合判断分为未缓解组4例和缓解组30例。另外,再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缓解组患者的血pH值、PaCO2、PaO2与急性发作期组相比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而未缓解组的血pH值、PaCO2、PaO2都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30例缓解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与急性发作期相比,VIIIC、VIIIAg、D-二聚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但是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34例急性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与正常组相比,VIIIC、VIIIAg、D-二聚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高。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病人的D-二聚体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方法简便,能够正确地对体内有无形成肺小动脉血栓进行判定,可以将其作为判定慢性肺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疗效观察、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 标签: 凝血因子VⅢ 肺心病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口服液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HSP70、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跳台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ELISA法检测HSP70、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使小鼠错误次数明显减少,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HSP70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但对照组升高幅度小于治疗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血清TNF-α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益气养阴口服液能够改善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HSP70蛋白、TNF-α的表达.改善失衡的促一抗炎性反应体系.这可能是益气养阴口服液抗衰老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益气养阴 D-半乳糖衰老模型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防治老年跌倒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航空总医院腰椎住院患者263例,患者年龄60~94岁。患者入院后检测血清25-OH-VD水平、BMD等生化指标。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住院患者159例为观察组,腰椎病患者104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风险评分为7.36±0.75,显著高于对照组5.28±0.12(t=9.341;P<0.05)。两组患者血清25-OH-VD 、BMD T值均低于正常值,观察组为11.84±8.28µg/L和-3.72±1.36;对照组为16.45±11.77µg/L和 -2.51±1.6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09,P=0.048;t=0.681,P=0.037)。且25-OH-VD 、BMD T值和VCF患者骨折相关性显著(r=0.461,P<0.001;r=0.659,P<0.001)。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25-OH-VD水平、BMD是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P=0.043;P<0.001)。结论: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BMD和25-OH-VD显著降低;BMD和低25-OH-VD 是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跌倒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25羟维生素D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UBE2D2表达的调控差异,以及UBE2D2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经中药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后,Mfy—metrixrat230AGeneChiparrays检测肝癌组织UBE2D2表达的差异;设计2个人UBE2D2基因siRNA靶点,将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入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Realtime—PCR检测该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芯片结果显示,UBE2D2基因在大鼠肝癌形成后表达显著增加,不同中医治法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其中健脾理气法下凋作用较明显;采用MTT法筛选到1个UBE2D2基因RNA干扰有效靶序列,转染6d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转染6d后该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UBE2D2基因的高表达与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有关,而中药健脾理气治法对其具有下调作用。

  • 标签: 肝癌 UBE2D2 基因芯片 RNA干扰 治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升高在肺栓塞复发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肺栓塞患者70例,其中初次治疗的患者有42例(初次治疗组),肺栓塞复发患者有28例(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情况,并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升高在肺栓塞复发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结果初次治疗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46±1.83)g/L和(1.64±1.29)mg/L,复发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57±2.08)g/L和(3.17±2.26)mg/L,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肺栓塞复发的诊断和治疗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肺栓塞患者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青钱柳叶水提物(Cyclocaryapaliurusaqueousextract,CPAE)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FAS/IRS1的影响。方法将高脂饲料喂养8周结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mg/kg诱导的成模大鼠(空腹血糖〉11.1mmol/L),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3g/kg),CPAE低、中、高剂量组(0.25、0.5、1g/kg)。连续灌胃4周,给药期间尾静脉取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抗凝和溶栓治疗前后,联合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AMI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各50例,均取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hs-CRP、Fib、D-D及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AMI患者血清D-D、Fib、hs-CRP、cT-nI、Myo水平明显升高(P<0.05);较入院时,治疗6h后,AMI患者血清D-D、hs-CRP、cT-nI、Myo水平明显提高,Fib明显降低(P<0.05);治疗24h后,D-D、Fib、Myo水平明显下降,hs-CRP、cT-nI达峰值(P<0.05);治疗48h后,患者D-D、Fib、hs-CRP、Myo、cT-nI水平均呈快速下降(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的凝血功能异常,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心肌损伤。临床联合检测hs-CRP、Fib、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为早期诊治AMI患者提供科学指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心肌损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