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养老老年人自我接纳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养老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取安徽省阜阳市3所医养结合型养老的415名老年人,采用自我接纳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养老老年人自我接纳总量表得分为(44.11 ± 7.25)分,得分率为67.86%(44.11/65),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与子女关系、兴趣爱好、子女数、养老居住时间、子女探望频率、年龄是老年人自我接纳的主要影响因素(F值为48.228,P<0.001)。结论养老老年人的自我接纳处于中等水平。养老或社会层面应重视较高年龄组、新入住养老的老年人,给予这类人群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其规划晚年生活、通过文娱活动培养其兴趣爱好,采取相应措施和谐其与子女关系,以提高其自我接纳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 标签: 养老院 老年人 自我接纳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住院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前处置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健康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脑卒中基本知识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神经科2018年5月17日至6月8日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87例照顾者中男57例,女30例,年龄(63.02±12.31)岁。调查问卷根据《脑卒中家庭专护指导(识别脑卒中120三步法)》中的前紧急处置要点自行研制,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患者发生脑卒中时家属前应急措施。结果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时出现肢体无力时有32.18%(28/87)患者做到无独自步行并能平卧休息,34.48%(30/87)的患者有记录发病时间,仅12.64%(11/87)患者有在家测量血压,83.91%(73/87)的患者在等待救援时能得到安抚。结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脑卒中院前处置相关基础知识认知不足。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处置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工勤人员感知识/技能培训和落实情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4—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便抽样调查广州市属医疗机构497名工勤人员的感知识技能接受培训率、掌握率、落实率和配套工作设施便利充足率。结果工勤人员中女性、年龄>40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不足五年的比例分别为85.11%(423/497)、76.66%(381/497)、87.73%(436/497)、48.09%(239/497);接受过系统规范培训的人员比例为73.24%(364/497),37.02%(184/497)的人员认为护士培训效果较好;手卫生、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分类、针刺伤处理相关知识技能未掌握比例分别为11.86%(59/497)、31.79%(158/497)、11.67%(58/497)、4.42%(22/497);手卫生、工具卫生、医疗废物处理、工服卫生累计落实不规范比例分别为6.24%(31/497)、11.47%(57/497)、10.26%(51/497)、51.11%(254/497);洗手设施不便利、快速手消毒液不足、手套不足比例分别为14.28%(71/497)、9.06%(45/497)、14.49%(72/497);95.5%(42/44)的建议与加强培训有关。结论工勤人员结构需要优化,需要向该群体提供系统规范化感知识技能培训和便利足够的感设施和防护用品。

  • 标签: 医疗机构 工勤人员 知识技能 医院感染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使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降低致死及致残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文件强力推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实现创伤患者的院内集中救治。前急救作为现代急救医疗系统中的首要环节,对创伤患者成功救治尤为重要。为了实现创伤患者前院内密切配合、高效对接、急诊关口前移,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南昌急救中心提出院前急救与创伤急救中心一体化救治模式,并研发"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笔者探讨该信息平台在前急救与创伤急救中心一体化救治模式中的应用,实现创伤患者前与院内信息共享、前远程会诊及前院内无缝隙对接,为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创伤救治医疗救治体系提供基础。

  • 标签: 急救医学 急救医疗服务 创伤急救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在前急救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对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在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通过120前急救中心派遣执行的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任务,根据是否应用手动心肺复苏仪进行救治,分为器械组和徒手组,分析两者之间的按压频率、按压移动、胸外按压比例(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优秀率及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预后等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收集51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器械组和徒手组基线资料比较,性别、年龄、是否存在目击者、是否除颤、外伤史、有无冠心病史以及按压时间和心搏停止估计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比较,使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的器械组,ROSC恢复率、CCF优秀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以及按压部位是否移动情况均好于徒手组,且ROSC恢复、按压频率达标情况及按压部位移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最终器械组和徒手组生存率7/28 vs 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急救中采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救治心脏骤停患者,在保证胸外按压质量、提高自主循环恢复方面有良好的价值,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方便携带等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按压质量 心肺复苏 院外心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地区2005年至2014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期为本地区的肝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5年至2014年首诊首治肝癌住院病例,应用统一、规范的调查问卷提取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 000例肝癌患者病例,年龄(53.2±11.2)岁,男女比例为5.99/1.00,近10年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或初中)患者的比例从21.8%增加到23.4%,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患者比例从58.0%下降至38.2%(P<0.001)。吸烟患者从58.8%下降至44.4%,不吸烟人群从41.2%上升至55.6%(P<0.001)。饮酒患者占比从46.4%下降至35.2%。晚期肝癌(C期和D期)患者比例增高,而A期、B期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P<0.001)。HBsAg阳性比例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69%上升至2014年的82%(P=0.043)。HBeAg阳性比例呈平稳趋势(P=0.008)。2005年至2014年,肝癌患者的超声检查应用率从91.0%下降到58.0%(P=0.001),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检查使用率从81.0%增加到84.0%(P=0.050),磁共振成像检查从0上升至22%(P<0.001),PET/CT检查从0增加至3%(P=0.026)。手术患者占比有所增加(P=0.005),介入治疗患者占比无明显变化(P=0.590)。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且在过去10年间手术治疗患者占比呈上升趋势(P=0.005),介入治疗占比维持较高水平且无明显变化(P=0.590)。结论云南省肝癌患者发病年龄前移,男性占比是女性的近6倍,甲胎蛋白阳性率低,临床分期较晚等是目前云南地区肝癌防治面临的重大挑战。CT、磁共振成像、PET-CT等检查手段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治疗方式仍以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主。

  • 标签: 肿瘤 流行病学 云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变化及疗效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临床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157例CHC患者,收集其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相关信息。比较2017年前和2017年后采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的CHC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SVR)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157例CHC患者中,133例患者有完整随访信息。2017年前治疗的患者71例,其中63例接受干扰素治疗,SVR率为74.65%(53/71);2017年后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61例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治疗,SVR率为98.39%(61/62);2017年前治疗组SVR率低于2017年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0,P<0.01)。2014年至2019年共69例患者接受DAA治疗,其中66例(95.65%)获得SVR12。43例接受含索磷布韦方案的患者中,15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患者均获得SVR12,6例基因3型患者中5例获得SVR12,其他基因型患者的SVR12率为90.91%(20/22);26例接受不含索磷布韦方案的患者均获得SVR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43,P=0.263)。2017年前治疗组和2017年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62%(77/91)和6.06%(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20,P<0.01);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下降、血红蛋白降低和血小板计数下降,6例因不良反应提前终止治疗。结论随着抗病毒治疗方案由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转变为DAA方案,2017年以后进行抗病毒治疗CHC患者的SVR率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不同HCV基因型患者采用DAA治疗方案均可获得较高的SVR12率。

  • 标签: 丙型肝炎,慢性 直接抗病毒药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和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F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临沂市人民医院和临沂市肿瘤医院病理学确诊的97例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ACC1和KIF23表达,进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ACC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13%(69/97),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8.56%(18/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05,P<0.01)。KIF23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98%(64/97),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0.62%(20/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8,P<0.01)。MACC1在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026、7.570、4.4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F2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206、8.521、5.165、6.82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ACC1和KIF23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986年纳入大庆市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的糖耐量正常者519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630例,之后评估23年随访的长期临床结局。良性肥胖即超重肥胖而无代谢异常(定义为无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最终纳入682例受试者(糖耐量正常者350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332例),根据基线状态分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211例)、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58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81例)、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109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组(223例)。比较各组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率。结果23年后随访,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风险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相比无差异,但是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的2倍(24.1%、12.5/1 000人年对10.9%、5.2/1 000人年,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的影响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风险比(HR)=2.42,95%CI 1.24~4.74, P=0.01]。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及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组的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并依次递增(P<0.05)。结论良性肥胖人群长期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与正常组无差异,但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肥胖合并其他代谢紊乱人群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增加更甚。

  • 标签: 良性肥胖 糖尿病,2型 死亡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及支气管镜下特点,发现能够早期识别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6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BALF,检测BALF中23S rRNA V区基因的2063位点突变情况,分为耐药基因阳性组和耐药基因阴性组,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表现。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61例患儿中耐药基因阳性组38例(62.30%),耐药基因阴性组23例(37.70%)。2组患儿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药基因阳性患儿的住院天数及发热时间长于耐药基因阴性组,更容易出现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及肺外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耐药基因阳性组WBC水平低于耐药基因阴性组,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耐药基因阳性组均高于耐药基因阴性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BALF中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几种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室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识别耐药基因的敏感性更高,最佳临界值为8.55×109/L,D-D识别耐药基因的特异性更高,最佳临界值为523 μg/L。耐药基因阳性组中35例(92.11%)影像学表现为大面积肺实变/肺不张,耐药基因阴性组为13例(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基因阳性组主要表现为黏膜糜烂、坏死,痰栓/塑型性痰栓及支气管炎性狭窄[19例(50.00%)],耐药基因阴性组以黏膜纵行皱襞、絮状及黏性分泌物表现为主[14例(6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S rRNA V区基因发生点突变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发生A2063G突变的患儿更容易发生RMPP及肺外并发症,影像学和支气管镜下表现更重。血液中WBC及D-D水平的高低对早期识别耐药性具有一定意义,耐药基因阳性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的全身过度免疫炎症反应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耐药基因 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05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2例和非MACE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超声指标、生化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ACS患者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GRACE)评分明显高于非MACE组[(119.18 ± 11.49)分比(111.57 ± 9.31)分](P<0.05);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FGF23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52.04 ± 0.34)mm比(48.57 ± 3.69)mm、(509.48 ± 52.08)ng/L比(474.68 ± 89.27)ng/L、(9.61 ± 2.06)mg/L比(7.85 ± 0.83)ng/L、(504.73 ± 82.27)ng/L比(331.99 ± 81.68)ng/L、(34.77 ± 2.93)%比(37.80 ± 3.62)%](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F、CRP、FGF23是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VEF预测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CRP、FGF23为0.772、0.944,FGF23明显高于LVEF、CRP(Z=3.867、2.698,P<0.05)。结论血清FGF23异常升高与ACS患者PCI后MACE有关,可作为早期评估患者心血管不良预后的血清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继发性闭经、乳腺发育差及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诊断,分析染色体异常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外周血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array)技术对患者的染色体畸变进行检测。结果患者染色体G显带核型为46, X, der (X)(12qter→12q22∷Xq23→Xpter)mat,其母亲的染色体核型为46, X, t(X; 12) (Xpter→Xq23∷12q22→12qter;12pter→12q22∷Xq23→Xqter),其父亲及弟弟核型为46, XY。SNP-array检测结果为arr[hg19] 12q22q24.33(94 792 972~133 777 562)×3,Xq23q28(108 786 070~155 233 098)×1。结论患者X染色体及12号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源自其母亲的t(X; 12)平衡易位,Xq23-qter缺失和12q22-qter重复是导致患者异常表型的主要原因。

  • 标签: 12q22-qter重复 Xq23-qter缺失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技术 精神发育迟滞
  • 简介:AbstractBackground:MicroRNA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and outcomes of multiple human diseases, including sepsi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role of miR-23a in septic injury.MethodsLipopolysaccharide (LPS) was used to induce sepsis in a rat model and H9C2 and HK-2 cells. miR-23a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in rat myocardial and kidney tissues, as well as H9C2 and HK-2 cells. A miR-23a mimic was introduced into cells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miR-23a in cell viability, apoptosis, and the secre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Rho-associated kinase 1 (ROCK1), a miR-23a target, on cell damage was evaluated, and molecules involved i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were identified.Results:In the rat model, miR-23a was poorly expressed in myocardial (sham vs. sepsis 1.00 ± 0.06 vs. 0.27 ± 0.03, P < 0.01) and kidney tissues (sham vs. sepsis 0.27 ± 0.03 vs. 1.00 ± 0.06, P < 0.01). Artificial overexpression of miR-23a resulted in increased proliferative activity (DNA replication rate: Control vs. LPS vs. LPS + Mock vs. LPS + miR-23a: H9C2 cells: 34.13 ± 3.12 vs. 12.94 ± 1.21 vs. 13.31 ± 1.43 vs. 22.94 ± 2.26, P < 0.05; HK-2 cells: 15.17 ± 1.43 vs. 34.52 ± 3.46 vs. 35.19 ± 3.12 vs. 19.87 ± 1.52, P < 0.05), decreased cell apoptosis (Control vs. LPS vs. LPS + Mock vs. LPS + miR-23a: H9C2 cells: 11.39 ± 1.04 vs. 32.57 ± 2.29 vs. 33.08 ± 3.12 vs. 21.63 ± 2.35, P < 0.05; HK-2 cells: 15.17 ± 1.43 vs. 34.52 ± 3.46 vs. 35.19 ± 3.12 vs. 19.87 ± 1.52, P < 0.05), and decreased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interleukin-6 (Control vs. LPS vs. LPS + Mock vs. LPS + miR-23a: H9C2 cells: 59.61 ± 5.14 vs. 113.54 ± 12.30 vs. 116.51 ± 10.69 vs. 87.69 ± 2.97 ng/mL; P < 0.05, F = 12.67, HK-2 cells: 68.12 ± 6.44 vs. 139.65 ± 16.62 vs. 143.51 ± 13.64 vs. 100.82 ± 9.74 ng/mL, P < 0.05, F = 9.83)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Control vs. LPS vs. LPS + Mock vs. LPS + miR-23a: H9C2 cells: 103.20 ± 10.31 vs. 169.67 ± 18.84 vs. 173.61 ± 15.91 vs. 133.36 ± 12.32 ng/mL, P < 0.05, F = 12.67, HK-2 cells: 132.51 ± 13.37 vs. 187.47 ± 16.74 vs. 143.51 ± 13.64 vs. 155.79 ± 15.31 ng/mL, P < 0.05, F = 9.83) in cells. However, ROCK1 was identified as a miR-23a target, and further up-regulation of ROCK1 mitigated the protective function of miR-23a in LPS-treated H9C2 and HK-2 cells. Moreover, ROCK1 suppressed sirtuin-1 (SIRT1) expression to promote the phosphoryla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 p65, indicating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this signaling pathway in miR-23a-mediated events.Conclusion: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R-23a could suppress LPS-induced cell damage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 secretion by binding to ROCK1, mediated through the potent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SIRT1/NF-κB signaling pathway.

  • 标签: Sepsis MicroRNA-23a ROCK1 SIRT1/NF-κB signaling pathway Apoptosis Inflammation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以下简称《中华航海》)2014-2018年的文献计量学指标,以期提高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方法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统计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期刊文献计量评价中心提供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中华航海》2014-2018年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载文量、基金论文比、高影响作者发文量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华航海》 2014-2018年被引指标中,影响因子呈逐年升高趋势,2018年最高(0.757);被引频次以2014年最低(86次),2018年最高(148次),2015-2017年略有波动;即年指标以2014年最低(0.055),2017年最高(0.105),2018年较2017年略有下降;被引半衰期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2014年最高(6.4年),2018年最低(4.3年)。来源指标中,2014-2018年载文量每年略有波动,以2018年最少(129篇),2015年最高(187篇);基金论文比以2015年最高(38.0%,71/187),2016年最低(19.8%,34/172);高影响作者发文量呈逐年降低趋势,2014、2015年发文量最高(均为94篇),2018年发文量最低(39篇)。结论《中华航海》2014-2018年文献计量学指标较好,信息输出能力、影响力、学术水平稳步提高,但仍需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保障论文的学术质量及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

  • 标签: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文献计量学 影响因子 基金论文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至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疫苗接种状况。方法收集2014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居民的流感疫苗接种信息,比较不同年度、月份、年龄段,以及沪籍和非沪籍居民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上海市闵行区2014年至2019年各年度全区居民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2.75%(62 158/2 261 615)、2.66%(60 545/2 275 813)、2.38%(52 572/2 207 101)、2.48%(55 535/2 235 800)、1.87%(42 927/2 298 327),2018/2019年度较上一年度下降0.61%,较2014/2015年度下降0.88%。非沪籍居民各年度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54%(43 124/1 216 493)、3.41%(41 222/1 210 555)、3.00%(33 531/1 116 373)、2.94%(33 061/1 124 384)、1.68%(19 464/1 161 183),沪籍居民分别为1.82%(19 034/1 045 122)、1.81%(19 323/1 065 258)、1.75%(19 041/1 090 728)、2.02%(22 474/1 111 416)、2.06%(23 463/1 137 144), 2014年至2018年各年度非沪籍居民流感疫苗接种率均高于沪籍居民(χ2=6 249.093、5 540.756、3 754.047、1 945.718,均P<0.05), 2018/2019年度沪籍居民高于非沪籍居民(χ2=469.713,P<0.05)。各年度6个月至17岁居民的流感疫苗接种比例最高,分别为95.2%(59 167/62 158)、95.1%(57 582/60 545)、93.7%(49 277/52 572)、91.1%(50 602/55 535)和80.3%(34 476/42 927),其中以6个月至5岁儿童为主,各年度分别为85.0%(52 806/62 158)、87.0%(52 648/60 545)、86.1%(45 247/52 572)、84.8%(47 081/55 535)和70.2%(30 140/42 927)。年龄为18~59岁和≥60岁居民流感疫苗接种比例均较低,但是在2018/2019年度均有明显增长。接种月份主要分布在每年10月份至次年2月份,其他月份接种人群较少,5、6、7月份没有接种。结论近5年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且2018/2019年度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年龄分布以6个月至5岁儿童为主,其他年龄段居民接种人数较少,但是在2018/2019年度年龄≥60岁老年人的接种人数较以前有所升高。

  • 标签: 流感疫苗 接种率 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4—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领域重点项目的申请资助情况及各年度立项领域,探讨肿瘤学研究发展趋势,为科研人员择选研究方向与内容,以及科研管理人员提高研究管理水平有所裨益。方法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检索2014—2018年度医学科学七处(肿瘤学处)所有重点项目,建立资助项目数据库。结果5年期间,肿瘤领域重点项目共受理项目472项,资助项目74项,总资助金额为21 732万元。发布立项领域共计21个,立项领域以肿瘤发生发展、肿瘤治疗科学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居多,部分立项领域间资助项目数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重点项目立项领域揭示我国当下肿瘤学研究发展所需迫切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与肿瘤学研究焦点领域。虽然肿瘤领域高水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化,但个别弱势领域的研究水平仍需提高,基础与临床研究结合度有待加强,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效能。

  • 标签: 肿瘤学 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上海长海医院2014年、2019年两个时间段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类型抽样收集该院2014年的1 126份、2019年的1 382份全院性集中体检的报告。从基线资料、体重指数(BMI)、各系统常见疾病检出率、睡眠质量等方面分析医护人员健康发展状况。结果与2014年相比,2019年BMI正常的男性医护人员比例明显下降,"肥胖"及"非常肥胖"的比例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医护人员中,BMI正常的人群比例明显上升,"过重"人群比例下降,但"非常肥胖"的人员比例也明显上升,女性医护人员的BMI出现两极分化趋势。2019年,心血管疾病以高血压、心律失常常见。与2014年相比,2019年心血管疾病的总体检出率及疾病分布类型均无明显变化(P>0.05)。2019年,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最常见。与2014年相比,2019年消化系统疾病总体检出率及胃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检出率无明显变化(P>0.05)。2019年,相同检测人员及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内分泌系统疾病以甲状腺结节常见。与2014年比较,2019年医护人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分泌疾病总体检出率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2019年医护人员的新发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3.7%(42/1 126)、5.0%(69/1 382),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发恶性肿瘤的类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6,P=0.999)。2014年、2019年睡眠质量较差的医护人员分别有352人(31.3%)、486人(35.2%),睡眠质量较差的人群比例进一步扩大,但差异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夜班频率、工种、科室、是否合并慢性病史及长期服药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的总体健康状况不理想,存在睡眠质量差等问题,值得临床警惕。

  • 标签: 医护人员 体重指数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网络报告(简称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分布及特点,追踪疑似病例最终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4至2018年进行网报的江苏省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为调查对象,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5日《职业病报告卡》的上报情况为依据,对疑似病例及最终确诊病例的分布特点和上报机构进行分析。结果2014至2018年江苏省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共312例,不同年份网报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确诊病例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15年较多。网报疑似职业性铅中毒病例中男性236例(75.6%),主要分布在制造业,246例(79.1%)从事操作工。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全部集中在私营企业,229例(73.4%)存在于中小型企业;病例数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宿迁111例(35.6%)、扬州79例(25.3%)、淮安50例(16.0%)。2014至2018年江苏省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最终确诊19例,确诊率为6.1%。结论江苏省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以男性、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居多,且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的最终确诊率较低。

  • 标签: 铅中毒 职业病 疑似职业病 诊断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