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利用仪器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08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4.7%。科室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呼吸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及综合科。抗生素中仅有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于50.0%(耐药率为0.3%),其余的耐药率均高于50.0%。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积极开展其耐药性检测,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用药方案,加强手卫生、环境物表管理,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南山区院前急救救护车的空诊案例,为减少前急救救护车空诊率和分级调度制度建设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4至2018年经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即南山区唯一一家三甲医院)救护车出诊后因呼叫者原因接不到患者的登记资料,分析空诊原因、空诊发生的时间段(每3 h为1个时间段)和呼叫120原因。结果① 2014至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诊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分别为31.22%(2 515/8 055)、26.94%(2 147/7 970)、29.80%(2 398/8 046)、25.69%(1 844/7 177)和21.89%(1 686/7 703),5年总空诊率为27.19%(10 590/38 951)。②空诊原因分布:10 590次空诊事件中前3位分别为来电取消、车到人走和患者自送,分别占36.87%、25.08%和17.03%,各年空诊原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626,P<0.001)。③空诊时间段分布:发生空诊事件的前3个时间段分别为21:00~23:59、18:00~20:59和09:00~11:59,分别占16.86%、14.95%和13.54%,各年空诊时间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71,P=0.252)。④呼叫120原因分布:10 590次空诊事件中,前5位呼叫120原因分别为晕倒/晕厥、外伤、酒精中毒、交通事故伤、斗殴,分别占20.13%、15.67%、9.97%、8.64%和6.45%,呼叫120原因分布在各年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213,P<0.001)。结论深圳市南山区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诊率较高,患方取消救护车服务是造成空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调度员的专业水平和分诊能力,完善前急救制度建设和加大社会宣传有利于降低空诊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救护车空诊 空返 调度
  • 简介: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levels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FGF23) during pregnanc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UGR).Methods:Pregnant rats were classified into an ad libitum rat chow group (ad libitum rat chow, AD group, n = 25) and an undernutrition group (50% of their daily food requirement, UN group, n= 25). The levels of maternal serum FGF23, tissue homogenate FGF23, and bone gla protein in fetal rats, and placental FGF23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exa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al-time qPCR analysis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FGF23 on the viability of MG-63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independent two-tailed t test an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Spearman rank-ord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continuous variable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results.Results:The diet restriction induced IUGR in rat offsprings, and the UN group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FGF23 level (P < 0.05, n= 5). The FGF23 level was increased and peaked in maternal serum on gestation day (GD) 15, but peaked in fetal and placenta on GD20. Moreover, the tissue homogenate levels of FGF23 and bone gla protein in fetal rats in both group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r= 0.923, P < 0.05; r= 0.925, P < 0.05, respectively, n = 15), FGF23 was localized to both decidual and labyrinth zones, with remarkably higher expression on GD20, P < 0.05, n= 5. In vitro, recombinant human FGF23 enhanced MG-63 cell viability, P < 0.05, n= 5.Conclusion:Prenatal undernutrition could decrease the FGF23 expression in fetal rats caused by the mother through the placenta, and induced the IUGR and hindered the ossification. And the FGF23 levels are peaked on GD15 mother but peaked on GD20 placenta and fetuses, thes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over compensation of maternal placenta on GD20.

  • 标签: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 FGF23 BGP Diet restriction Rat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通过活性氧(ROS)蓄积及线粒体损伤诱导人肝细胞L-02凋亡的作用,为砷中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为对照组、NaAsO2组(10 μmol/L NaAsO2)、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5 mmol/L NAC)、NaAsO2 + NAC组(10 μmol/L NaAsO2、5 mmol/L NAC),培养24 h。分别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JC-1染色法、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和细胞凋亡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蛋白(Cyt-C)、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Ⅳ)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间细胞内ROS水平(3 857 392.33 ± 44 928.39、4 515 288.00 ± 32 660.64、3 670 150.67 ± 101 987.69、4 035 235.67 ± 99 995.30),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2.16 ± 0.54、7.95 ± 0.52、2.70 ± 0.29、1.01 ± 0.23),细胞总凋亡率(1.45 ± 0.03、4.27 ± 0.17、1.87 ± 0.12、2.52 ± 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2.62、159.81、112.70,P均< 0.05);各组间Caspase3、Cyt-C、COXⅣ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20、7.33、14.87,P均< 0.05);各组间活化Caspase3(cleaved-Caspase3)、Cyt-C、COX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42、8.01、83.30,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NaAsO2组L-02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增高(P均< 0.05);Caspase3、Cyt-C mRNA和cleaved-Caspase3、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均< 0.05)。与NaAsO2组比较,NaAsO2 + NAC组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下降(P均< 0.05);Caspase3 mRNA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 0.05),Cyt-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均< 0.05)。结论NaAsO2可刺激L-02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发线粒体去极化,引发线粒体损伤,使Cyt-C向线粒体外释放增加,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Caspase3蛋白酶而引起L-02细胞发生凋亡,这有可能是砷致肝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砷剂 活性氧 线粒体 凋亡 L-0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近期疗效、预后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23例初发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2岁(14~58岁)。诱导治疗采用标准VDPCP方案,总有效率为60.9%(14/23),完全缓解率为47.8%(11/23),部分缓解率为13.0%(3/2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5个月(0~66.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4个月(2.0~66.0个月)。与诱导缓解相关的可评价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初发时白细胞计数、NOTCH1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及疾病特殊类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初次诱导缓解率低,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短。

  • 标签: 白血病,T细胞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本收治的23例GBS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药敏及疗效。结果23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中早发型7例,晚发型16例;临床表现体温异常11例,呼吸出现急促、暂停或呼吸困难11例,黄疸17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1例;其中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出现呼吸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晚发型组患儿,而晚发型败血症患儿出现体温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敏实验显示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呼吸异常和黄疸,合并脑膜炎的多为晚发型败血症,治疗首选青霉素。

  • 标签: 无乳链球菌败血症 新生儿 临床特征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健康人肝细胞株L02的影响。方法以健康人肝细胞株L02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剂量rhTPO[对照组(0 U rhTPO)、低剂量组(150 U rhTPO)及高剂量组(750 U rhTPO)]处理L02细胞,观察各组L02细胞的存活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A组(0 U rhTPO)、B组(15 U rhTPO)、C组(150 U rhTPO)及D组(1 500 U rhTPO)]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其磷酸化产物(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RK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L02细胞存活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843,P = 0.01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7.9 ± 4.0)%、(112.0± 1.6)%、(100.0 ± 2.5)%],且高剂量组细胞的存活率更高(P均< 0.05)。各组L02细胞间ERK蛋白及ERK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1.140,P = 0.392;F = 0.437,P = 0.733),而各组L02细胞间p-ERK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400,P < 0.001),且B组、C组及D组细胞的p-ER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细胞(P均< 0.05),而B组、C组及D组细胞p-ERK蛋白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rhTPO可通过激活ERK促进L02细胞数量增殖。

  • 标签: 人肝细胞株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Matthew Kurien和David S Sanders说,"作者付费"出版模式是让所有人都能获得生物医学研究成果的唯一公平途径,但James J Ashton和R Mark Beattie担心,这会导致证据基础因商业驱动造成偏倚。

  • 标签:
  • 简介:摘要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临床诊疗、预后因素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有较多有待明确的地方。近年来我们针对该疾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此简单介绍我们选择UTUC这一"小题目"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科学问题的寻找、研究过程的开展、临床与基础转化等方面的经验。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患者特点和预后、中国人群特征性、治疗方式的改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国内外多中心研究5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做科学"大文章"的目的。期待这一系列研究能够为全国同道提供思路和参考,共同提高我国泌尿外科学界对UTUC的诊疗水平。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马兜铃酸 机制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砷酸钠(NaAsO2)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脂代谢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别以0(对照)、2、4、8、16、32、64、128 μmol/L NaAsO2染砷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制作拟合曲线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以IC50的0、1/8、1/4、1/2作为染砷剂量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GPO-PAP)法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REBP-1c、PPARα、FAS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REBP-1c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8、16、32、64、128 μmol/L NaAsO2组细胞存活率[(92.000 ± 1.414)%、(91.000 ± 0.000)%、(76.500 ± 0.707)%、(53.000 ± 1.412)%、(47.000 ± 1.41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0 ± 0.000)%,P均< 0.01],IC50为64 μmol/L,以0(对照)、8、16、32 μmol/L NaAsO2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1.000 ± 0.000)mmol/g prot]比较,8、16、32 μmol/L NaAsO2组TG含量[(0.691 ± 0.064)、(0.474 ± 0.162)、(0.184 ± 0.045)mmol/g prot]显著降低(P均< 0.01)。与对照组比较,各染砷组SREBP-1c、PPARα、FAS mRNA表达水平,SREBP-1c、PP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1或< 0.05)。相关性分析可见,NaAsO2含量与细胞TG含量,SREBP-1c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0.954、- 0.875、- 0.965,P均< 0.01)。结论NaAsO2可引起L-02细胞TG含量减少及脂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PPARα和FAS表达降低,提示砷致肝损伤过程中可引起脂代谢障碍发生。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脂代谢 肝细胞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脂肪酸合成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Nuss手术中采用斜行放置钢板矫治大龄儿童漏斗胸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普外一科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住的23例大龄漏斗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0~17岁,平均13岁。在NUSS手术中均采用斜行放置钢板,其中合并扁平胸的4例,增加一横行放置钢板,术后门诊长期随访。结果23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60±15)min,术中失血量为(6±3)ml。术中出现肋间肌撕裂1例,重新选择钢板出入点。术后住院时间为(6±1)d,无钢板移位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效果良好。本组患儿术后均采用门诊复查随访,随访时间为10~28个月。术后双侧肋缘增高2例,给予支具下压恢复;另1例钢板一侧下压赫氏沟力量过大,引起赫氏沟轻度内陷,目前随访观察中。手术随访效果评估,优良22例(96%),中1例(4%)。结论大龄漏斗胸患儿采用钢板斜行放置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漏斗胸 胸腔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UB)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例)、福建省立医院(8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6例)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例)2010年5月至2018年11月手术切除的23例PUB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GATA3、CD56、突触素、嗜铬粒素A(CgA)、S-100蛋白、HMB45、SDHB、OCT3/4及Ki-67,并复习文献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9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1岁),临床上出现反复头痛、头晕及心悸,排尿性晕厥,血压升高,视力模糊,肉眼血尿,阵发性面色苍白等症状。肿物最大径0.9~6.0 cm(平均最大径约2.5 cm)。大体观察:大部分肿物凸向腔内,边界尚清,位于黏膜固有层或固有肌层,切面呈结节样,灰黄、灰褐色,质地中等。镜下观察: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在黏膜固有层及固有肌层间膨胀性生长或穿插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呈巢状(Zellballen)、器官样排列,少部分病例肿瘤细胞排列成菊形团样结构;细胞较大,胞质丰富、嗜酸性或嫌色性,少数病例胞质内或间质可见色素颗粒及空泡,细胞核圆形、卵圆形,部分呈短梭形,居中并可见奇异型核及瘤巨细胞,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少数病例细胞巢周边可见梭形支持细胞,间质血管丰富,呈裂隙样、血管瘤样或扩张,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GATA3(2/23)、OCT3/4(2/23)、CD56(22/23)、突触素(23/23)、CgA(22/23)、S-100蛋白(支持细胞,23/23)、SDHB(23/23)阳性表达;CK、HMB45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1%~5%。随访18例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PUB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形态学可见异质性,最主要与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进行鉴别诊断。未发现SDHB表达与OCT3/4表达有某些明确相关性,肿瘤细胞可异常胞质表达OCT3/4。

  • 标签: 膀胱肿瘤 副神经节瘤 诊断,鉴别 琥珀酸脱氢酶 锌指 OCT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亚砷酸钠(NaAsO2)致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为砷致肝损伤的氧化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别以0(对照)、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2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以IC50的0、1/8、1/4、1/2倍剂量NaAsO2处理L-02细胞进行分组实验。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02细胞中和细胞核内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2组的L-02细胞存活率[(69.53 ± 0.06)%、(41.33 ± 0.08)%、(23.65 ± 0.04)%、(26.51 ± 0.04)%、(31.63 ± 0.01)%、(26.24 ± 0.0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 ± 0.00)%,P均< 0.05];细胞存活率的IC50为40 μmol/L,分组实验的NaAsO2剂量分别采用0(对照)、5、10、20 μmol/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中Nrf2、HO-1及L-02细胞核内H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5);10、20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中GPx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均< 0.05),L-02细胞核内Nrf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5);5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核内NQ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结论NaAsO2对L-02细胞中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影响,其致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肝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3 G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8年7月行PPV治疗Terson综合征者15例(2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7~43个月,评估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视力(BCVA,log MAR)为0.42±0.25,优于术前的1.9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0,P=0.000)。术后并发症出现视网膜脱离者(1只眼)和眼压升高者(4只眼)。结论23 G PPV可有效治疗Terson综合征,术后视力改善明显。

  • 标签: 综合征,Terson 玻璃体切除术,23 G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_SEC23A和miR-30a在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用H2O2和Ang II处理心肌细胞后,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0a和circ_SEC23A的表达;核质分离检测circ_SEC23A的细胞定位;RNA免疫共沉淀(RIP)、pull dow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_SEC23A和miR-30a的结合关系;转染circ_SEC23A siRNA或miR-30a模拟物至损伤心肌细胞后,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0a和circ_SEC23A的表达,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2O2和Ang II能显著抑制miR-30a的表达,却促进circ_SEC23A的表达;circ_SEC23A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且序列中含有miR-30a的结合位点;RIP发现circ_SEC23A、miR-30a能与Argonaute 2(AGO2)蛋白结合,而RNA pull down证明circ_SEC23A、miR-30a能相互富集对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circ_SEC23A能与miR-30a结合而下调荧光素酶的活性;circ_SEC23A表达下调能有效逆转H2O2对miR-30a表达的抑制作用;H2O2抑制心肌细胞存活和促进凋亡,而circ_SEC23A siRNA和miR-30a模拟物均能明显阻断H2O2的上述作用。结论circ_SEC23A通过miR-30a促进心肌细胞损伤。

  • 标签: 心肌细胞损伤 环状RNA miR-30a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炎链球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引起各种肺炎球菌性疾病,WHO将其列为12种造成严重疾病负担的重点致病菌之一。当前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接种疫苗成为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有效措施。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是一种主要针对成人的预防性疫苗,覆盖了全球成人病例中65%~91%的分离株。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了PPV23在降低成人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死亡率以及经济负担方面的有效性。虽然我国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重,但成人接种率却很低。为此,本文总结了成人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国内外流行情况以及接种PPV23疫苗对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预防保护效果和获益情况,为国内开展成人接种计划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疾病负担 成人接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