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4年4月23日乌鲁木齐机场一次大风寒潮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寒潮天气过程中,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西伯利亚低涡分裂为南北2支冷槽,受其影响,冷空气强度持续变强且南下,促使大风寒潮天气出现;热低压局地强烈升温及源于西北路径地面冷高压带来冷空气共同交汇,对乌鲁木齐产生影响,中心强度增强,大气层结不稳定,大量被积累能量释放,促使寒潮降雪天气发生。

  • 标签: 乌鲁木齐机场 大风 寒潮 天气形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利用仪器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08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4.7%。科室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呼吸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及综合科。抗生素中仅有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于50.0%(耐药率为0.3%),其余的耐药率均高于50.0%。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积极开展其耐药性检测,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用药方案,加强手卫生、环境物表管理,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3例心脏黏液瘤术后复发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1 10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3例为复发后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5±10.8)岁,二次手术22例,四次手术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Ⅰ~Ⅱ级20例,Ⅲ~Ⅳ级3例。设立同期心脏黏液瘤一次手术患者1 083例为对照组,比较23例再次手术患者跟一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病死率以及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8例(34.8%)首次发病部位位于左心房房间隔,15例(65.2%)首次发病于左心房房间隔以外部位,复发部位:左心房17例(73.9%),左心室2例(8.7%),右心房3例(13.0%),右心室1例(4.3%),再次手术占同期心脏黏液瘤手术比例的2.1%,13例定期复查患者复发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同期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1例。平均手术时间(3.9±2.8)h,体外循环(107.6±33.8)min,主动脉阻断(64.9±23.8)min,ICU监护(20.1±16.0)h,呼吸机辅助呼吸(16.9±8.5)h,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0.51±0.10,术后住院(8.3±1.5)天。23例手术均顺利出院,无住院死亡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1~18)年,全因死亡1例(4.3%)。其中,再次手术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日以及住院病死率较一次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心脏黏液瘤术后具有高复发倾向,首次手术后定期复查是早期发现复发以及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必要手段,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仍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心脏黏液瘤 复发 非典型 心脏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长艳 胡婷 段恬筱 任仙 简文 罗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贵阳 550025,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贵阳 550025 贵州医科大学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 贵州省食品营养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贵阳 550025,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贵阳 550025 贵州医科大学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竹荪多糖(DIP)对亚砷酸钠(NaAsO2)诱导人肝细胞(L-02细胞)中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且状态良好的L-02细胞分为对照组、NaAsO2组(10 μmol/L)、DIP组(80 μg/ml)、DIP + NaAsO2组(80 μg/ml DIP + 10 μmol/L NaAsO2)、活性氧(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5 mmol/L)、NAC + NaAsO2组(5 mmol/L NAC + 10 μmol/L NaAsO2)。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PINK1、Parkin的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及自噬体,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AsO2组p62、LC3Ⅱ/LC3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量均较高(P均< 0.05);与NaAsO2组比较,DIP、DIP + NaAsO2、NAC、NAC + NaAsO2组p62、LC3Ⅱ/LC3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量均较低(P均< 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与对照组比较,NaAsO2组L-02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自噬小体数量增多;与NaAsO2组比较,DIP + NaAsO2组线粒体肿胀程度减小,空泡变性减少,自噬小体数量减少。与对照组(33 110.00 ± 2 191.28)比较,NaAsO2组细胞内ROS水平较高(48 000.00 ± 2 395.31,P < 0.05);DIP + NaAsO2组细胞内ROS水平(38 670.00 ± 2 620.56)与NaAsO2组比较明显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变(P > 0.05)。结论NaAsO2可以诱导L-02细胞内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发生,DIP可以缓解NaAsO2诱导的线粒体自噬。DIP可能通过对ROS的调控来影响NaAsO2诱导的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

  • 标签: 竹荪多糖 亚砷酸钠 线粒体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在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TNBC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KIF23的表达,分析TNBC患者的KIF23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KIF23在TNB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TNBC组织中KIF23高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均P<0.05)。在TNBC组织中,KIF23阳性高表达率为64.9%,而在癌旁组织中主要是低表达或无表达。KIF23的高表达与TNBC患者的肿瘤大小和p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KIF23在TNBC进展中发挥调控作用,其可作为一个新的TNBC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 预后 增殖 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南山区院前急救救护车的空诊案例,为减少前急救救护车空诊率和分级调度制度建设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4至2018年经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即南山区唯一一家三甲医院)救护车出诊后因呼叫者原因接不到患者的登记资料,分析空诊原因、空诊发生的时间段(每3 h为1个时间段)和呼叫120原因。结果① 2014至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诊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分别为31.22%(2 515/8 055)、26.94%(2 147/7 970)、29.80%(2 398/8 046)、25.69%(1 844/7 177)和21.89%(1 686/7 703),5年总空诊率为27.19%(10 590/38 951)。②空诊原因分布:10 590次空诊事件中前3位分别为来电取消、车到人走和患者自送,分别占36.87%、25.08%和17.03%,各年空诊原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626,P<0.001)。③空诊时间段分布:发生空诊事件的前3个时间段分别为21:00~23:59、18:00~20:59和09:00~11:59,分别占16.86%、14.95%和13.54%,各年空诊时间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71,P=0.252)。④呼叫120原因分布:10 590次空诊事件中,前5位呼叫120原因分别为晕倒/晕厥、外伤、酒精中毒、交通事故伤、斗殴,分别占20.13%、15.67%、9.97%、8.64%和6.45%,呼叫120原因分布在各年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213,P<0.001)。结论深圳市南山区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诊率较高,患方取消救护车服务是造成空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调度员的专业水平和分诊能力,完善前急救制度建设和加大社会宣传有利于降低空诊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救护车空诊 空返 调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腺病毒性脑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患儿的1 185份脑脊液标本,针对2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和脑炎常见病原体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收集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 185份脑脊液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242份,阳性检出率为20.4%,其中腺病毒阳性标本23份,阳性检出率为1.9%。23例腺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18例,女5例;发病年龄为(44.8±35.9)个月,范围为2个月19 d至10岁。23例患儿中,发热21例(91.3%),抽搐16例(69.6%),头痛4例(17.4%),呕吐11例(47.8%),意识改变11例(47.8%),情绪改变3例(13.0%)。23例患儿中,8例白细胞计数为(6~<10)×109/L,10例白细胞计数为(10~20)×109/L,且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1例,91.3%);20例(87.0%)患儿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检查示,20例(87.0%)白细胞计数<15×106/L,3例白细胞计数≥15×106/L,最高达500×106/L,19例患儿的蛋白质处于正常范围,15例患儿的葡萄糖处于正常范围,19例患儿的氯化物在正常范围内。16例患儿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8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出现局部脑膜线状强化,1例出现颅内小软化灶,1例出现颅内广泛病变。13例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7例呈正常脑电图或边缘状态,4例可见广泛中高幅慢波,1例可见棘波或棘慢波,1例同时具备上述2种改变。23例患儿中,22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另有1例患儿遗留严重大脑功能障碍,出院时无法吸吮,留置胃管,并发继发性癫痫。结论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大部分腺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较好,但少部分可遗留严重后遗症。

  • 标签: 腺病毒,人 脑炎 脑脊髓液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分析透明细胞汗腺瘤的来源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宿州市立医院2017年12月至2021年7月行手术切除的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20(CK20)、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4(CK14)、癌胚抗原(CEA)、特异性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PF-15)等表达情况;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显示糖原。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14~94岁,中位年龄55岁。18例以表皮隆起型肿块为首发症状;影像学超声显示皮下囊实性回声团块,实性部分内血流丰富。组织学肿瘤由两型细胞组成:分泌上皮或腺上皮和透明细胞。其中20例为良性透明细胞汗腺瘤特征;2例表现为非典型透明细胞汗腺瘤:细胞异型、可见核分裂象;1例为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免疫表型显示肿瘤细胞:EMA、CK7、CK14、CEA、GCDPF-15阳性、PAS阳性。23例随访2~36个月,4例失访,其余未见复发。结论透明细胞汗腺瘤比较少见,预后好,恶性罕见,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据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综合分析,诊断时需与转移性透明细胞癌、螺旋腺瘤、皮质腺瘤、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鉴别。

  • 标签: 腺瘤,汗腺 皮肤 腺癌,透明细胞 黏蛋白-1 角蛋白细胞 病理学,临床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作为IL-12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具有强大的促炎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目前IL-23已经被发现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许多炎性疾病具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23在很多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文章对IL-23在角膜病、眼表疾病、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和可能的药物作用靶向位置,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3 角膜疾病 眼表疾病 葡萄膜炎 视网膜疾病
  • 简介: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levels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FGF23) during pregnanc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UGR).Methods:Pregnant rats were classified into an ad libitum rat chow group (ad libitum rat chow, AD group, n = 25) and an undernutrition group (50% of their daily food requirement, UN group, n= 25). The levels of maternal serum FGF23, tissue homogenate FGF23, and bone gla protein in fetal rats, and placental FGF23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exa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al-time qPCR analysis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FGF23 on the viability of MG-63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independent two-tailed t test an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Spearman rank-ord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continuous variable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results.Results:The diet restriction induced IUGR in rat offsprings, and the UN group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FGF23 level (P < 0.05, n= 5). The FGF23 level was increased and peaked in maternal serum on gestation day (GD) 15, but peaked in fetal and placenta on GD20. Moreover, the tissue homogenate levels of FGF23 and bone gla protein in fetal rats in both group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r= 0.923, P < 0.05; r= 0.925, P < 0.05, respectively, n = 15), FGF23 was localized to both decidual and labyrinth zones, with remarkably higher expression on GD20, P < 0.05, n= 5. In vitro, recombinant human FGF23 enhanced MG-63 cell viability, P < 0.05, n= 5.Conclusion:Prenatal undernutrition could decrease the FGF23 expression in fetal rats caused by the mother through the placenta, and induced the IUGR and hindered the ossification. And the FGF23 levels are peaked on GD15 mother but peaked on GD20 placenta and fetuses, thes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over compensation of maternal placenta on GD20.

  • 标签: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 FGF23 BGP Diet restriction Rat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通过活性氧(ROS)蓄积及线粒体损伤诱导人肝细胞L-02凋亡的作用,为砷中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为对照组、NaAsO2组(10 μmol/L NaAsO2)、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5 mmol/L NAC)、NaAsO2 + NAC组(10 μmol/L NaAsO2、5 mmol/L NAC),培养24 h。分别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JC-1染色法、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和细胞凋亡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蛋白(Cyt-C)、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Ⅳ)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间细胞内ROS水平(3 857 392.33 ± 44 928.39、4 515 288.00 ± 32 660.64、3 670 150.67 ± 101 987.69、4 035 235.67 ± 99 995.30),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2.16 ± 0.54、7.95 ± 0.52、2.70 ± 0.29、1.01 ± 0.23),细胞总凋亡率(1.45 ± 0.03、4.27 ± 0.17、1.87 ± 0.12、2.52 ± 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2.62、159.81、112.70,P均< 0.05);各组间Caspase3、Cyt-C、COXⅣ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20、7.33、14.87,P均< 0.05);各组间活化Caspase3(cleaved-Caspase3)、Cyt-C、COX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42、8.01、83.30,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NaAsO2组L-02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增高(P均< 0.05);Caspase3、Cyt-C mRNA和cleaved-Caspase3、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均< 0.05)。与NaAsO2组比较,NaAsO2 + NAC组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下降(P均< 0.05);Caspase3 mRNA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 0.05),Cyt-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均< 0.05)。结论NaAsO2可刺激L-02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发线粒体去极化,引发线粒体损伤,使Cyt-C向线粒体外释放增加,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Caspase3蛋白酶而引起L-02细胞发生凋亡,这有可能是砷致肝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砷剂 活性氧 线粒体 凋亡 L-02细胞
  • 简介:摘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旧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包含多种亚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3型属于其中一型,致病基因为突变的前强啡肽原(PDYN)基因。现报道1例22岁的散发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3型患者,经基因检测发现PDYN基因的一种新型突变,为c.647C>T(p.P216L)。该突变位于PDYN基因的强啡肽A编码区,其致病机制可能与突变体所导致的功能异常相关。该患者经过平衡和言语的功能锻炼后,症状稍有好转。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脑啡肽类 突变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B抗原弱表达的分子生物学原因。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包括正反定型检测,抗-A1,抗-H检测,并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检测弱B抗原。应用直接测序对第1-7外显子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例进行克隆后测序。结果血清学检测的23例患者红细胞均含有弱B抗原。DNA测序确定这些B亚型的等位基因,包括2例Bel型、4例B3型、14例Bw型、2例CisAB型及1例新的等位基因。其中新B等位基因,在第7外显子发生了662G>A变异,将其DNA序列上传红细胞血型抗原变异数据库,命名为Bel10。结论血型基因DNA碱基变异导致血型亚型,表现为血清学抗原减弱,Bw表型为常见B亚型。

  • 标签: 血型 B亚型 血清学 DNA测序
  • 简介:摘要外毛根鞘癌(trichilemmal carcinoma, TC)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外科治疗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复发,须重视首次外科手术治疗的彻底性。其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至2014年收治的23例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T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合理的诊治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近期疗效、预后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23例初发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2岁(14~58岁)。诱导治疗采用标准VDPCP方案,总有效率为60.9%(14/23),完全缓解率为47.8%(11/23),部分缓解率为13.0%(3/2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5个月(0~66.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4个月(2.0~66.0个月)。与诱导缓解相关的可评价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初发时白细胞计数、NOTCH1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及疾病特殊类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初次诱导缓解率低,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短。

  • 标签: 白血病,T细胞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且是慢性肾脏病(CKD)和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因素,给患者带来日益沉重的健康负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和a-Klotho(以下称“Klotho”)通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AKI发生后,血清中FGF23水平迅速上升,Klotho表达下降。这两种指标的变化被认为是预测AKI发生及预后的新型生物预测标志。本文围绕FGF23和Klotho在AKI中的表达改变和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成纤维生长因子23 Klot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