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胰蛋白及消化后是否弃去胰蛋白对Madin-Darby犬肾(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消化效果的影响,并评价培养基中添加胎牛血清对减轻胰蛋白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选用5种胰蛋白分别消化MDCK细胞,消化5 min后弃去胰蛋白为弃去组,不弃去为保留组。观察消化过程,记录细胞达到不同状态所需的时间。完全消化后,检测细胞的活率、结团率、直径。以不同浓度的胰蛋白消化MDCK细胞,按培养基是否添加胎牛血清分为含血清和无血清组,检测细胞活性。结果重组胰蛋白消化时间长于动物源胰蛋白。保留和弃去组细胞活率均值都大于94.77%,结团率均值均大于34.56%,直径均值分别为17.33和16.97 μ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2, P<0.001)。细胞活性随胰蛋白添加量呈现梯度变化。含血清和无血清组的细胞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5, P<0.001)。结论5种胰蛋白均可完全解离贴壁MDCK细胞,其中重组胰蛋白消化时间较长,作用温和,比较适合生产。弃去胰蛋白再继续消化的做法可行且有益,胰蛋白浓度对细胞活性有影响,胎牛血清可以减轻胰蛋白的潜在毒性。

  • 标签: Madin-Darby犬肾细胞 传代培养 细胞消化 胰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脂氧合(5-LOX)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极化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从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经佛波酯、脂多糖和γ-干扰素诱导,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诱导后的巨噬细胞鉴定;构建包装5-LOX过表达慢病毒和对照慢病毒,分为过表达组和对照组感染巨噬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表面蛋白CD68、CD163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白细胞介素(IL)-1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iNO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10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RT-qPCR)检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1(Arg1)的mRNA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5-LOX过表达组CD163[(1.73±0.35)%比(0.72±0.07)%,t=4.831,P<0.05],IL-10[(72.91±0.14) pg/ml比(20.75±0.90) pg/ml,t=71.396,P<0.01]、TGF-β1[(27.88±3.11) pg/ml比(10.06±0.70) pg/ml,t=10.284,P<0.01]分泌和Arg1(2.98±0.05,t=21.193,P<0.01)、IRF4(1.91±0.06,t=20.294,P<0.01)的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同时CD68[(0.85±0.03)%比(2.13±0.16)%,t=11.523,P<0.01],iNOS[(12.80±1.99) pg/ml比28.40±2.16) pg/ml,t=5.745,P<0.05]、IL-12[(122.37±7.49) pg/ml比(379.44±2.70) pg/ml,t=70.493,P<0.01]分泌和TNF-α(0.34±0.02,t=21.843,P<0.01)、IRF5(0.42±0.01,t=46.868,P<0.01)的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5-LOX表达的上调促进了M1型TAMs向促瘤性的M2表型极化。

  • 标签: 5-脂氧合酶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极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Rho GTP在大鼠髋臼软骨早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将新生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正常发育组和异常应力组,每组48只。正常发育组不做特殊处理,异常应力组后肢伸髋伸膝位固定。分别于1、3、5、7、10、15日龄处死两组大鼠各8只(16髋),收集大鼠髋关节进行组织学染色和原代软骨细胞提取。观察正常发育过程中和异常应力下髋关节和髋臼软骨细胞的形态变化,检测Rho GTP(Cdc42、Rac1、RhoA)在软骨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均数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发育组股骨头呈圆形,髋臼对股骨头包容良好;5~7日龄时,软骨细胞逐渐分化成熟;Rho GTP主要分布于核周,但随着日龄增加Rac1出现胞膜分布。异常应力组髋臼浅平,盂唇内翻;软骨细胞呈去分化改变;Cdc42、Rac1、RhoA均出现核内表达,且Rac1胞膜表达消失。正常发育组软骨细胞内Cdc42和RhoA mRNA相对表达量在7日龄达峰值,分别为1.53±0.20和1.49±0.04,与1日龄时1.00±0.11和1.00±0.10相比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异常应力组在异常应力作用1 d后,软骨细胞内Cdc42和Rho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8±0.20和1.23±0.04,均较正常发育组显著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蛋白水平,正常发育组Cdc42和Rho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在5日龄和7日龄达峰,为1.05±0.03和1.25±0.01,分别与1日龄时0.76±0.03和0.97±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异常应力组在各个时间点与正常发育组比较,Cdc42的表达均上调(P均<0.01),而Rac1的表达受到抑制(P均<0.01)。结论5~7日龄可能是大鼠髋臼软骨细胞早期发育的关键时间点,Rho GTP可能在调控髋臼软骨细胞早期发育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Rho GTP酶 早期发育 髋臼 异常应力
  • 简介: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对人肾小管细胞(humankidneycell,HKC)的损伤与分泌性磷脂A2(secretoryphospholipaseA2,sPLA2)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KC为研究对象,脂多糖(LPS)和氯化钙(CaCl2)为sPLA2激活剂,将实验分为单用AA组和联用激活剂组两大类,用sPLA2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上清中sPLA2活性改变。结果:10mg/LAA刺激HKC24h后,引起细胞上清sPLA2活性降低(1.154±0.079vs1.389±0.1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随着AA剂量的增大,sPLA2活性升高,40mg/L时高达5.422±0.091(P〈0.05),且40mg/LAA培养组sPLA2活性表现出与时间呈正相关的变化。2LPS和CaCl2剂量正相关地激活HKCsPLA2,该过程可为10mg/LAA所抑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10mg/LAA可抑制LPS和CaCl2激活HKCsPLA2,呈浓度正相关性。同时,较高浓度AA可损伤HKC激活sPLA2。据此,推测AA损伤HKC的过程中,sPLA2活性达不到损伤程度应有的水平。

  • 标签: 马兜铃酸 分泌性磷脂酶A2 人肾小管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CYP450活性研究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肝微粒体CYP450进行介绍,并总结和归纳中药在CYP450活性研究方法的应用。结果CYP450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CO吹泡法,化学显色法,体外温孵和体内cocktail探针实验。该方法的应用从中药单体成分逐渐发展到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结论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体外方法对CYP450研究越来越深入,合体内cocktail探针法,提高药物体内代谢清除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中药 P450 肝微粒体 温孵 cocktail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回收血与库血红细胞活性以及ATP含量的差异。方法对60例预估术中出血量600ml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在术中通过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洗涤血液回收(观察组),另选择库存血60份(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液红细胞ATP活性及其含量,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两组红细胞ATP的活性、红细胞ATP含量与G-6P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回收血与库血红细胞活性及ATP含量基本一致。

  • 标签: 自体回收血 库存血 红细胞ATP酶
  • 简介: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Ⅱ突变情况,探讨mtDNA基因突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链反应和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5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细胞色素氧化-Ⅱ扩增并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50例胃癌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mtDNA细胞色素氧化-Ⅱ检测到突变,突变率为26%,类型以点突变G→A为主.在13例突变的胃癌组织中共有10个细胞色素氧化-Ⅱ发生了突变,其中引起编码氨基酸改变的突变有3个.结论mtDNA细胞色素氧化-Ⅱ突变与胃癌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 标签: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细胞色素氧化酶-Ⅱ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培门冬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主要选取本院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6例接受培门冬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将 86例患者按照 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3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用药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经过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培门冬治疗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有助于提高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端粒活性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慢性期和10例急性转化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的CML病例,以良性血液病病人和正常人作对照,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良性血液病端粒阴性或低水平表达;CML慢性期端粒活性中等增高(F=36.38,q=5.84,P<0.01),阳性率达35%(7/20);急性转化期时端粒活性较慢性期显著升高(q=12.06,P<0.01),阳性率达80%(8/10)。端粒活性水平与CML预后相关,活性高者往往预后较差。结论端粒活性与C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活性检测可以作为CML诊断、病程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端粒酶 诊断 预后
  • 简介:在当前世界生命科学和医药食品领域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学家及研究工作者意识到基因载体及其导入技术、功能及其应用技术将是食品医药生物科技的主流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常与多位来自瑞典、加拿大、美国的顶级科学家共同工作,携手合作,在中国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基因载体产品以及相关的基因导入技术和功能产品。

  • 标签: 细胞工程技术 食用功能 生物载体 基因载体 自主知识产权
  • 简介:目的探讨脂氧合抑制刑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应用不同浓度脂氧合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处理HepG2细胞,利用MTT比色法、生长曲线、细胞克隆形成试验观察NDGA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NDGA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NDGA(50、100、150、200μmol/L)处理HepG2细胞72h的抑制率分别为27.34%、41.76%、57.08%和69.17%,其IC50值为109.13μmol/L。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1.63%。17.33%,12.53%,7.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0%。结论NDGA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且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HEPG2细胞增殖 脂氧合酶抑制剂 HEPG2肝癌细胞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细胞克隆形成率 MTT比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泛素结合-9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Ubc9基因的质粒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进行瞬时转染,将实验对象分为:正常胃癌细胞A组(Normal组),脂质体B组(Lipo-2000组),空载质粒C组(NC-shRNA组),及目的质粒D组(Ubc9-shRNA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各组Ubc9、α-SMA、Bcl-2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结果:1.与各组比较,Ubc9-shRNA组转染后细胞凋亡增加(P < 0.05);2.Ubc9-shRNA组能显著的抑制胃癌SGC7901中Ubc9基因的表达(P < 0.05);3.Ubc9-shRNA组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中Ubc9、α-SMA、Bcl-2蛋白表达(P < 0.05)。结论:Ubc9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 标签: 胃癌 泛素结合酶-9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琥珀酸脱氢缺陷型肾细胞癌(RCC)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4例肾细胞癌病人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细胞Fuhrman低级别核(Ⅰ、Ⅱ)占比多余高级别核(Ⅲ)。结论:该疾病的病理特征以低级别核、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为主。

  • 标签: 琥珀酸脱氢酶 肾细胞癌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泛素结合-9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Ubc9基因的质粒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进行瞬时转染,将实验对象分为:正常胃癌细胞A组(Normal组),脂质体B组(Lipo-2000组),空载质粒C组(NC-shRNA组),及目的质粒D组(Ubc9-shRNA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各组Ubc9、α-SMA、Bcl-2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结果:1.与各组比较,Ubc9-shRNA组转染后细胞凋亡增加(P < 0.05);2.Ubc9-shRNA组能显著的抑制胃癌SGC7901中Ubc9基因的表达(P < 0.05);3.Ubc9-shRNA组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中Ubc9、α-SMA、Bcl-2蛋白表达(P < 0.05)。结论:Ubc9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 标签: 胃癌 泛素结合酶-9 细胞凋亡
  • 简介:神经肿瘤杂志。2011个月;13(8):894-903。2011月8课件。类LSD1抑制敏感性的胶质母细胞细胞组蛋白去乙酰抑制剂。辛格毫米,曼顿,泰铢,蔡,aldape钾,巴顿司仪,钱德拉J儿科研究,癌症表观遗传学中心,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休斯敦,得克萨斯州77030,美国

  • 标签: 类LSD1 敏感性 胶质母细胞瘤 去乙酰酶抑制剂
  • 作者: 文路遥 马新 彭慧芳 姜宏卫 史晓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洛阳 471003,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 河南省遗传罕见病医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洛阳分中心, 洛阳 471003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幼年起病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ELANE)基因突变相关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诊治过程。患者男性,24岁,表现为反复发热伴口腔黏膜溃疡,腹泻,中性粒细胞1.04×109/L。予痰热清静脉滴注20 ml/次、1次/d,联合口服阿奇霉素500 mg/次、1次/d,治疗7 d,患者体温维持在36.5 ℃左右。基因检测报告显示ELANE基因杂合突变,对其父母亦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母亲ELANE基因存在相同突变,父亲正常,最终诊断CN。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2 μg·kg-1·d-1,3 d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升至2.79×109/L,口腔溃疡愈合,未再腹泻。CN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分享该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基因突变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G6PD)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集的65例食管癌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食管癌和癌旁组织G6PD表达水平;在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细胞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紫杉醇耐药细胞株EC109/DOX,分别采用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G6PD shRNA慢病毒感染EC109/DOX细胞系,建立对照组和G6PD KD组;采用G6PD抑制剂处理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不同处理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细胞的耐药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不同处理对谷胱甘肽S-转移P1(GSTP1)表达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G6PD表达水平(0.97±0.16)明显低于食管癌组织中G6PD蛋白表达水平(2.34±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70,P<0.05)。紫杉醇耐药组患者G6PD蛋白表达水平(2.14±0.16)明显高于紫杉醇化疗敏感组患者G6PD蛋白表达水平(2.56±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0,P<0.05)。EC109细胞G6PD蛋白表达水平(0.95±0.07)明显低于EC109/DOX细胞G6PD蛋白表达水平(2.2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0,P<0.05)。对照组细胞紫杉醇处理24 h和48 h后吸光度值(1.25±0.03、1.98±0.08)明显高于G6PD KD组细胞24 h和48 h吸光度值(0.87±0.02、1.42±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1、12.571,P<0.05)。对照组细胞紫杉醇处理48 h后凋亡比例[(12.94±1.78)%]明显低于G6PD KD组细胞凋亡比例[(34.56±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1,P<0.05)。紫杉醇处理的EC109/DOX细胞凋亡水平[(12.83±2.25)%]明显低于6-AN和紫杉醇共处理的EC109/DOX细胞凋亡水平[(43.36±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0,P<0.05)。紫杉醇处理对照组和G6PD KD组细胞48 h后,对照组细胞GSTP1蛋白表达水平(12.94±1.78)明显高于G6PD KD组细胞(34.56±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0,P<0.05)。紫杉醇处理的EC109/DOX细胞GSTP1蛋白表达水平(1.97±0.05)明显高于6-AN和紫杉醇共处理的EC109/DOX细胞GSTP1蛋白表达水平(1.1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0,P<0.05)。结论葡萄糖-6-磷酸脱氢通过调节GSTP1蛋白表达水平,进而调控着食管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性。

  • 标签: 食管癌 紫杉醇 耐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葡萄糖-6-磷酸催化亚基(G6PC)重组腺病毒,探究G6PC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G6PC,将Huh7细胞及SK-Hep1细胞设为Mock组、AdGFP组、AdG6PC组。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观察其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细胞周期流式分析过表达G6PC对肝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过表达G6PC对肝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G6PC。Huh7细胞及SK-Hep1细胞增殖实验示AdG6PC组增殖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他2组(P < 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AdG6PC组的克隆数明显少于其他2组(P < 0.05),说明肝癌细胞中过表达G6PC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细胞AdG6PC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少于其他2组(P < 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dG6PC组划痕修复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 < 0.05),说明过表达G6PC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细胞周期流式分析表明,过表达G6PC显著抑制huh7细胞的G1/S期的转变。蛋白质印迹法结果示过表达G6PC可下调细胞增殖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G6PC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周期G1/S期转换及相关周期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同时G6PC也可抑制肝癌细胞迁移。

  • 标签: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IL-6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胎膜早破孕妇93例,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研究对象,在分娩过程中采集羊水,用ELISA法检测羊水中的NE、IL-6浓度,病理检查分娩后胎膜组织。结果(1)胎膜早破孕妇羊水NE、IL-6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羊水中NE、IL-6水平明显高于胎膜早破非绒毛膜羊膜炎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羊水中NE、IL-6可作为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且NE优于IL-6。

  • 标签: 绒毛膜羊膜炎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对口腔鳞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matrixmetall-proteinases,MMPs)表达以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用佛波脂(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CSF)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促其形成TAMs,收集其上清液作为TAMs条件培养基培养口腔鳞癌细胞,应用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前后口腔鳞癌细胞MMPs表达的差异,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结果:THP-1细胞在PMA和M-CSF作用后贴壁生长,分化成TAMs。口腔癌细胞在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48h后,MMP-2、MMP-9、MMP-13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相同条件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24h后的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显著增强。结论:TAMs可以上调口腔鳞癌中MMPs的表达并促进其侵袭转移。

  • 标签: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口腔鳞癌细胞 侵袭 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