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念珠CT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6例经证实的肺念珠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结果肺内单发片状影或合并空洞5例,21例肺内表现为弥漫性点片状影或合并空洞影,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前复查CT病灶无消失,反而出现新增加的病灶。结论CT对诊断肺念珠有一定价值,但无特征性,需结合病史、痰检及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检查。

  • 标签: 念珠菌 多层螺旋CT
  • 作者: 裴佳宾 杨雨媛 周心童 胡格 王雪涵 郭勇 米凯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102206 ,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学部 100094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北京 101408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结核是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人体的微生物群参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微生物群在结核病中的临床重要性研究才刚刚起步,本综述介绍了微生物群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建立、病程发展和抗生素治疗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1)微生物群影响分枝杆菌感染的建立;(2)幽门螺杆菌共同感染改变感染的易感性和活动性肺结核的进展;(3)微生物群通过调控宿主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状况影响结核的进程;(4)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结核患者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可能由于T淋巴细胞表位对共性肠道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消耗,抗生素的影响对患者是长期的;(5)儿童结核的发生与年龄相关,许多因素,如合并感染和疫苗接种会增加风险。深入研究微生物组与结核相互关系可为防痨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结核病 儿童
  • 简介:摘要本共识主要包括念珠的病原学、危险因素、流行学、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和治疗总则,以及各种常见念珠的诊断与治疗细则。皮肤、黏膜念珠,特别是口咽部、食管、阴道等局部感染不属于侵袭性念珠,但临床较为常见,又常为侵袭性念珠的感染源,抑或侵袭性念珠受累器官,故本共识将其纳入。本共识暂不纳入国内尚未常规开展和应用的新技术及药物,对有别于国外指南之处,也给予相关观点表述。由于各种念珠临床表现各异,各医院的菌种及耐药性也各不相同,故临床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 标签: 念珠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对枸杞白粉病原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发现了引起枸杞白粉的病原—穆氏节丝壳Arthrocladiellamougeotii。节丝壳属为吉林省新记录属,枸杞白粉为吉林省新病害。另外还发现了枸杞上同时寄生有反卷白粉Erysiphekenjiana,通过对采集环境、病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萌发试验的研究分析,确定这种寄生现象为“假寄生”。

  • 标签: 新记录 新病害 穆氏节丝壳 假寄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发作的口腔念珠的感染因素。方法追踪观察240例口腔念珠病人,对其再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再治疗。结果240例口腔念珠病人中,有18例出现再感染,复发率为7.5%;经再次治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口腔念珠的反复发作可能与患者依从性、既往感染的复发及再感染新菌株有关。

  • 标签: 口腔念珠菌病,复发,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了47例老年人口腔念珠的临床观察诊断资料,其中急性假膜性口腔念珠15例(31.9%),舌念珠感染16例(34%),义齿性口炎9例(19.2%),慢性增殖性口腔念珠4例(2.1%)。阳性检出42例,阴性3例。采用氢氧化钾涂片查菌丝及芽胞,组织切片PAS染色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并合理用药,全效治疗。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念珠菌病
  • 简介:组织胞浆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域,如美国中西部、非洲及拉丁美洲。在中国也有散发病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组织胞浆感染率呈地区性分布,主要是长江流域的九省,多雨潮湿的中南、华东和西南感染率较高;患者多为系统性感染者(85.0%),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89.1%)和肝脾肿大。组织胞浆的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症状、相关疫源地的旅游史或居住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低,血液裂解离心系统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其治疗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相关制剂、伊曲康唑及氟康唑,氟康唑疗效不及伊曲康唑。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 中国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肺奴卡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报道 2014年至 2016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收治的 2例肺奴卡,并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纳入 1990年以来发表的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 74例肺奴卡病例,共计 76例肺奴卡,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男 53例( 69.7%),女 23例( 30.3%),年龄( 55.5±17.8)岁。既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34例( 44.7%)。合并基础疾病者 64例( 84.2%),其中包括结缔组织疾病 11例( 17.2%),糖尿 10例( 15.6%),慢性肾脏 6例( 9.4%),免疫缺陷性疾病 4例( 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8例( 28.1%),肺结核 5例( 7.8%),支气管扩张 4例( 6.3%)。单纯肺奴卡 63例( 82.9%),其中发热 65例( 85.5%)、咳嗽 61例( 80.3%)、咳痰 57例( 75.0%)、呼吸困难 30例( 39.5%),胸痛 16例( 21.1%),咯血 11例( 14.5%)。合并皮肤奴卡感染者 5例( 6.6%),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 5例( 6.6%),同时合并皮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 3例( 3.9%)。胸部 CT中,结节 /肿块 36例( 47.4%),胸腔积液 31例( 40.8%),肺浸润性病变 55例( 72.4%),空洞 37例( 48.7%),肺间质改变 4例( 5.3%)。奴卡培养结果中,星形奴卡 29例( 38.2%),巴西奴卡 6例( 7.9%),未分型奴卡 41例( 53.9%);其中,痰培养 42例( 55.3%),血培养 4例( 5.3%),胸腔积液培养 14例( 18.4%),肺泡灌洗液培养 7例( 9.2%),肺组织培养 8例( 10.5%),皮肤脓肿培养 7例( 9.2%)。 64例( 84.2%)予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 2例( 2.6%)予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均病情好转或治愈。 10例( 13.2%)只接受普通抗感染治疗,均死亡。结论 肺奴卡以成年男性居多,多发生在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痰培养、胸腔积液培养是诊断肺奴卡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早期抗感染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肺奴卡有效。

  • 标签: 奴卡菌 肺部感染 支气管肺泡灌洗
  • 简介:摘要:1型糖尿(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肠道群是T1DM发病的重要因素。T1DM 儿童肠道群分布失调,肠道群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免疫系统和改变肠壁通透性以及非编码RNA影响胰岛素的产生来参与T1DM的发病过程。目前对于肠道群导致儿童糖尿糖发病具体机制的分析研究较少。本篇文章将对T1DM儿童肠道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1型糖尿病 儿童 肠壁通透性 肠道免疫 非编码RNA
  • 简介:对哈密瓜枯萎病株分离得到的病原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得出其病原为尖镰孢甜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melonis)。对其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病原整个生理过程中的最适温度为29~31℃,最适pH值为5.6~6.8之间,光照对其影响不大。

  • 标签: 哈密瓜 枯萎病病原菌 尖镰孢菌甜瓜专化型
  • 简介:摘要本共识主要包括念珠的病原学、流行学、危险因素、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与治疗总则,以及各种常见念珠的诊断与治疗细则。皮肤、黏膜念珠,特别是口咽部、食管、阴道等局部感染虽然不属于侵袭性念珠,但临床较为常见,又常为侵袭性念珠的感染源,抑或受累器官,故本共识将其纳入。本共识暂不纳入国内尚未常规开展和应用的新技术及药物,对有别于国外指南之处,也给予相关观点表述。由于各种念珠临床表现各异,各医院的菌种及耐药性也各不相同,故临床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 标签: 念珠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念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口腔念珠病患者22例,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后,22例患者中痊愈10例,占45.5%,显效5例,占22.7%,有效6例,占27.3%,无效1例,占4.5%,总有效率为95.5%。结论经过我院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的口腔念珠治愈率较高,预后较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口腔念珠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猪产气荚膜梭能引起仔猪腹泻,且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高、经济影响力大。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与剖检诊断,并结合笔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经验,浅谈治疗与防控措施。

  • 标签: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 腹泻 防控
  • 简介:儿童皮肤念珠常累及光滑皮肤相互摩擦的部位,如口角、颈周、腋窝、肛周、腹股沟等,又称为念珠性间擦疹^[1],为皮肤科门诊常见和多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临床实践中将本误诊为婴儿湿疹、尿布皮炎、痱子者却非罕见,常因治疗不当而掩盖症状或使病情加重。本文主要根据患者发病年龄、部位、季节、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对临床实践有所借鉴。

  • 标签: 皮肤念珠菌病 儿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川崎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的最常见疾病,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肠道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成熟及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肠道群紊乱参与儿童多种炎症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川崎病患儿存在肠道群组成的改变,肠道群紊乱与川崎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通过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代谢产物作用等多种机制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该文将对肠道群与川崎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肠道菌群 免疫系统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阴阴道假丝酵母单一治疗患者与患者及其性伴侣同治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发率。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1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分患者单一治疗组和患者及其性伴侣同时治疗组,比较其治愈率、复发率的异同。结果患者单一治疗组和患者及其性伴侣同时治疗组相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及其性伴侣同时治疗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夫妻同治 复发率
  • 简介:摘要:养殖业的发展围绕着人们生活,是经济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养殖过程中难免会有畜禽感染疾病的情况,其中魏氏梭是由A型产气荚膜梭引起的急性、致死率极高的动物疾病,具有传染性,感染这种的动物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别,季节性发病也不是很明显,主要集中于春秋两季。临床以突然死亡、实质器官以及消化道大量出血为特征,且该病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达80%,畜禽一旦染病将会给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以牛羊为例,通过分析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发病原因来提出针对牛羊魏氏梭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业内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 标签: 牛羊魏氏梭菌病 诊断 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