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Orem自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FMA、ARAT及M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FMA、ARAT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病人实行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显著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存质量。

  • 标签: Orem自理模式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给予特殊处理方案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行肝胆手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特殊处理方案的观察组,每组41人,然后将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特殊处理方案的观察组患者中,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31.3±9.4、40.5±10.3、30.8±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超结果上,观察组患者无积液有29例患者,无积液率为70.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给予特殊处理方案能够显著的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使其早日康复,可以在普外科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功能恢复 肝胆患者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运用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脑卒中患者,病例数52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0年9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26例)与对照组(n=26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运动功能、身体状态、心理健康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运用超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运动功能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提升脑卒中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显示患者运动功能、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总体护理效果显著改善,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功能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肢功能、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以有效恢复,并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6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38例),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FAM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护理后对比,观察组ADL评分、FA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社区康复,临床康复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采用针灸治疗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增高,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水平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下降,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使运动功能恢复,全面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偏瘫 疗效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偏瘫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效果比较理想,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 护理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康复护理的肘关节骨折术后综合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随机抽取我院 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个护理组,每组 40例。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 77.5%和 97.5%(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在肘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帮助患者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手术伤口的愈合,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肘关节骨折 术后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6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偏瘫患者护理方法的研究;对照组(51例)选择基础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观察组(51例)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最终就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总有效率、FMA评分以及BI指数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总有效率(70.59%)对比,观察组(98.04%)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以及BI指数对比,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于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的提升、FMA评分以及BI指数的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加以显著促进。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42例患者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早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2020年 6 月以来收治的患者,共48例,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普通理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普通护理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治疗率在(87.5%)高于普通护理组的( 41.6)%,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试验后,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是有一定影响的。

  • 标签: []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评价用于骨科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与管理。方法:以本科室本年度2月至3月期间收治的56例术后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排列分为对比观察两组,人均为28例,其中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评估,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恢复时较对比组短,P

  • 标签: 关节活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目前关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及体型恢复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进行分析,就现有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手段进行总结和归纳。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对比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式的各自特点和优势。通过分析相关方法的实验,研究关于产后盆底肌损伤的机理以及其功能恢复的原理,将运动康复训练方法、生物反馈疗法与电刺激等进行了解和比较。结果盆底肌的康复过程多为先进行盆底功能测试,盆底肌功能康复和体型恢复的原理与方法主要是使产妇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症状和盆底肌损伤情况学习并有意识的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其中盆底肌功能锻炼、产后瑜伽操和普拉提运动、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手段来护理和干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重建和提高。结论在针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方面应在联合治疗和个性化方案的定制方面做进一步的疗效研究。这也是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处需要学者加以考证并提出可靠数据与结论。

  • 标签: 盆底功能 体型恢复 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恢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将75例符合标准的患分为2组,观察组(积极康复护理)39人,对照组(随访观察)36人。分别在刚人组、3个月末、6个月末的时候利用Fug1.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对两组人选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在入选患者刚入组时通过r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6个月末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6个月末时较3个月末时也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诊治的100例胸外科重症手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50例患者术后实施呼吸功能恢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均得到了及时的恢复,未见有并发症出现,有效率达到了95.5%;对照组患者恢复状况不佳,有效率为70.9%;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实施呼吸功能训练以及细心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肺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外科 重症患者 呼吸功能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探究心理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使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我院1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8.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56.7%)。结论对急性心梗患者功能恢复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死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术后肢体恢复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髋部骨折患者 78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6月,采取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 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将两组护理后的 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 71.7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 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 。 方法:本次实验将 201 8 年 3 月至 20 1 8 年 11 月间 至本院进行 腹部手术 的 100 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 探讨 腹部手术后 对 胃肠功能恢复 造成 影响 的具体 因素 , 根据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等信息进行比较,对比其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临床指标下肛门排气时间、肠道首次蠕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手术时间、饮食、年龄、血钾情况都是影响 胃肠功能恢复 的因素。不同年龄段、不同饮食结构、手术时间长短、血钾水平不同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数据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想要使腹部手术患者的肠胃功能快速恢复,就得了解其中的影响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其各项指标,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给予针对性肠道按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肠胃功能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