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22年3月-2023年1月治疗的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肢体功能评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轻,肢体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脑卒中 肢体功能 早期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
  • 作者: 肖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272000
  • 简介:目的:研究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7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FMA评分。结果:患者上肢、下肢FMA评分经过护理均提高,且观察组的评分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强化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
  • 作者: 田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0-08-05
  • 出处:《医师在线》2018年2月 第5卷 第03期
  • 机构:清镇市中医医院,贵州清镇551400
  • 简介: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手术治疗,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B组疼痛、晨僵以及关节功能指标评分明显优于A组,并且B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A组(66.67%)。结论:对于髌骨骨折术后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能够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帮助很大,在临床上有使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髌骨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评价确炎舒松-A对断指再植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24指因切割伤行断指再植的病例,对照组13例14指,治疗组10例10指.治疗组按指神经走行,于离断平面近端1cm正常组织处的指神经周围注射确炎舒松-A0.3ml和0.5%布比卡因0.2ml,并分别于手术后第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感觉功能评价.结果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感觉功能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神经周围注射确炎舒松-A有利于断指再植后的感觉功能恢复.

  • 标签: 确炎舒松-A 断指再植 感觉功能恢复 影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方法以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100例脑外伤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50例脑外伤偏瘫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药物以及高压氧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外加运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50例脑外伤偏瘫患者中,显效的为32例,有效的为1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进行必要的早期康复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神经,更加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外伤偏瘫 功能恢复 临床疗效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患者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82例肝胆手术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一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临床意义。结论对外科肝胆患者实施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肝胆手术 外科 护理干预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对脑损伤鼻饲患儿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损伤鼻饲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频率是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频率是鼻饲前4次/d。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留置胃管天数、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呕吐和反流、胃潴留、呛咳、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取感觉统合训练后,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x^2=4.32,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留置胃管时间缩短(t=23,P〈0.05),并发症的发生减少(x^2=5.19,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鼻饲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能有效促进脑损伤鼻饲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 脑损伤 鼻饲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结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肠道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早日康复出院。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前来我科室就诊的患者,其均实施结肠癌手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9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肠道护理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最早排气时间上分别为( 22.3±3.5 ) h 、( 36.2±5.2 ) h 和( 61.3±3.3 ) h ,明显优于对照组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5.9% ( 47/49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9.8% ( 44/49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肠道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促进功能恢复,并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结肠癌术 肠道护理 功能恢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另外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睡眠、神经功能及量表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及NFD、FMA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睡眠状态,促进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颅脑外伤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剖腹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特定时段内接诊的40例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展开研究,按治疗措施的差异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以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为95.0%,对照组仅70.0%;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腹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穴位贴敷 剖宫产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对186例中枢性瘫痪患者,应用运动疗法,根据Brunnsh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及Holden步行功能量表中评定的不同性质和程度等分级情况,进行肌力训练,控制痉挛及异常模式,改善步态等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步行能力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的可步行人数从32例(17.20%)增加到171例(91.94%),其疗效显著。结论将运动疗法有效应用于中枢性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结合认知心理知识,将康复行为建立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具有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残疾率等优势。

  • 标签: 运动疗法 中枢性瘫痪 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主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恢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分娩产妇,本次实验在2018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8月,实验对象人数为74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将1、3、5...59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4、6...60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两组产妇均接受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且评估报告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对照组患者采用Kegel运动疗法,实验组患者实施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对两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13.51%及5.41%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94.59%及81.08%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过程中生物刺激反馈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Kegel运动疗法,其在降低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 .并发症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组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组合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组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康复护理组合 脑卒中后遗症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在国内外对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我国现存的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及现状,分析出我国现在在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空间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对其保护和恢复两个角度出发,对我国的河流进行类型分析与比较,从而根据不同特点进行河流区域的划分以及生态功能的空间规划,进行 更深入的探讨,实现河流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的空间 规划的整体性和具体性,为相关部门提供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

  • 标签: 河流生态功能 保护与恢复 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