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其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且较参照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88.89%)明显优于参照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肢体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锁骨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显著低于对照组24.49%;对患者出院后进行8个月随访,平均6.2士0.7个月,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95.92%,显著优于对照组73.4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锁骨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患者出院时的治疗效果,评价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测定得分将脑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组50例及非抑郁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时疗效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抑郁组治愈10例(20%),非抑郁组17例(34%);抑郁组显效15例(30%),非抑郁组21例(42%);抑郁组未愈10例(20%),非抑郁组3例(6%)。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抑郁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差于非抑郁组。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程。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给予特殊处理方案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行肝胆手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特殊处理方案的观察组,每组41人,然后将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特殊处理方案的观察组患者中,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31.3±9.4、40.5±10.3、30.8±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超结果上,观察组患者无积液有29例患者,无积液率为70.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给予特殊处理方案能够显著的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使其早日康复,可以在普外科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功能恢复 肝胆患者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行之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法,使重症病人在胸科手术后能较好的恢复其呼吸功能。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症胸科疾病患者,并行择期手术,其中50例患者术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早期活动,术后镇痛,设为实验组;剩余50例患者术后及时出院,根据医嘱自行护理,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内,呼吸功能恢复较好,患者无明显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呼吸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内,8例患者发生较严重的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恢复不良,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进行精细有效的呼吸功能护理至关重要,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早期恢复正常和全身状况痊愈,应加以推广。

  • 标签: 胸外科 重症手术 呼吸功能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给予特殊处理方案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行肝胆手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特殊处理方案的观察组,每组41人,然后将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特殊处理方案的观察组患者中,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31.3±9.4、40.5±10.3、30.8±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超结果上,观察组患者无积液有29例患者,无积液率为70.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给予特殊处理方案能够显著的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使其早日康复,可以在普外科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功能恢复 肝胆患者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术治疗并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情况的60例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护理对策,总结护理方法。结果经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问题均得到改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DGF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后续治疗,因此,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肾功能延迟恢复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早期产后运动,对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患者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士的指导和督促下,患者进行早期产后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产后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产后无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及早离床进行合理的锻炼,肠蠕动功能恢复快,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率低。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 产后运动 肠蠕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患者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82例肝胆手术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一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临床意义。结论对外科肝胆患者实施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肝胆手术 外科 护理干预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2013年9月,本科2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存活并能坚持治疗者作为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心理护理、保持患肢良肢体位、肢体被动运动训练、预防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日常生活能力指导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后肢体肌力恢复情况。将2007年8月~2010年8月,本科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存活并能坚持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8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很大改善。

  • 标签: 脑出血偏瘫 微创引流术后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滋阴润肠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服用滋阴润肠口服液,对照组40例未服用该药。观察两组产妇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腹部胀痛、伤口疼痛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0.13±14.24)h、第1次排便时间为(41.23±13.11)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腹部胀痛、伤口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6.67%,均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口服滋阴润肠口服液能缩短排气、排便时间,能有效促进产妇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

  • 标签: 剖宫产 滋阴润肠口服液 排气 排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份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P<0.05)。结论对脑梗塞的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肢体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康复 护理干预 脑梗塞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外科手术后早期由于麻醉、手术创伤与刺激等诸多因素影响,使胃肠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往是依靠胃肠功能的自然恢复、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护理。但这样往往需要48—72小时或以上才能排气。为缩短这一过程,减少术后的各种不适,我科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叠加应用神阙穴、足三里艾灸进行中医措施的早期干预,取得了临床满意功效。

  • 标签: 穴位艾灸疗法 护理 肠蠕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外小夹板固定治疗前臂双重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前臂双骨折患肢40例,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4块杉树皮小夹板,伸出腕关节和肘关节后行旋后位固定,对照组则同样适用4块杉树皮小夹板,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仅两端固定长度为超过腕关节和肘关节。对所有患者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骨折再移位及畸形愈合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骨折再移位和畸形愈合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夹板治疗前臂双重骨折,其夹板前后端以越过肘关节和腕关节为宜,能有效的减少骨折再移位及畸形愈合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夹板 外固定 前臂双重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通气合剂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从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足月妊娠剖宫产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关于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健脾通气合剂,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腹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健脾通气合剂明显有利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健脾通气合剂 剖宫产手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于术后6小时后给予足三里穴位按摩,对照组给予术后护理常规。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后产妇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发生腹胀的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给予按摩足三里穴位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缓解术后引起的腹胀,使患者尽早排气。

  • 标签: 足三里 穴位按摩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斯的明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新斯的明组(N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加入新斯的明2mg和生理盐水到镇痛泵,每组42例。记录术后肠鸣音开始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记录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N组肠鸣音开始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12h、24h和48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N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新斯的明能促进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肠鸣音开始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但可引起心动过缓。

  • 标签: 新斯的明 吗啡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肠道功能恢复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