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对于尺桡骨骨折手术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在2016年6月—2019年1月采用常规护理的19例尺桡骨骨折手术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系统化护理的19例尺桡骨骨折手术患者,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患肢肿胀值、前臂功能恢复情况都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尺桡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能够促进护理效果提升。

  • 标签: 尺桡骨骨折 护理 系统化护理 效果 功能康复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目的研究影响本中心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寻找可能预测DGF发生的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GF的发生与受者术后体内容量指标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对t1/2(Scr)和术前肌酐、术前最近一周透析次数、术前透析时间(月)、年龄、术中平均动脉压、术后第一个24h尿量、术后第二个24h尿量、术后48h体重增加量、术后第1个和术后第2个24h每小时进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标签: 因素分析 延迟恢复 恢复相关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相关护理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行剖宫产术分娩患者78例资料,以随机分组方法,做术后常规护理的39例纳入对照组,配合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措施的39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观察比较。结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观察组均相对较少,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100%(39/39),与对照组89.74%(35/3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分娩后,采取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且对保证良好护患关系维系作用明显,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胃肠功能恢复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治疗;早期功能锻炼;肢体功能恢复    脑卒中指 [1]的是因急性脑动脉阻塞或破裂,引起到全脑或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超过 24h或死亡,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出血等。相关研究资料证实 [2],我国每天脑卒中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存活患者的致残率高达 75%左右,脑卒中复发率约为 45%。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经 CT检查确诊,并与 [3]脑血管学会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或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其中, 32例男, 28例女,患者年龄 41~77岁,平均年龄为( 45.3±5.2岁), 33例脑梗死, 27例脑出血。 60例实验组,其中, 37例男, 23例女,患者年龄 40~79岁,平均年龄为( 48.1±3.2岁), 29例脑梗死, 31例脑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肢体功能障碍等方面,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6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活化剂、提高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坐位与直立平衡以及正确步态等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具体方法:     1.2.1针灸醒脑开窍法:选择患者极泉穴、内关穴、尺泽穴、三阴交、委中穴刺入以患肢抽动为宜,上星透百会、人中穴至流泪为宜,点刺不留针。    矩阵针灸:选择患者完骨穴( 2)、颞穴( 2)、四中穴,配合肢体的太冲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环跳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留针 30min,每天清晨一次。下午取患者天柱穴、完骨穴、风池穴,留针 20min。     1.2.2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异化技术,通过促进技术,重点锻炼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此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控制与防止患者肢体痉挛。维持训练关节活动度与良肢位摆放,每关节至少活动 2次, 20min/次。     1.2.3医疗体操结合患者肢体功能的具体恢复情况,可以针对性选择三期医疗体操,上期、中期以及偏瘫期, 1次 /d医疗体操,保证 5次 /w。     1.2.4坐位、站位训练以及步行训练每天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锻炼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站位平衡能力,以及步行能力,训练 1h/d。每天可以由患者家属协助,帮助患者进行各项训练。     1.2.5 作业治疗结合患者上肢护肤功能,针对性的设计不同训练方法,结合患者兴趣、能力等进行不同的作业治疗。比如说,接球、抛球、翻牌、插积木等训练,进一步锻炼患者手部功能,至少进行 3次 /w训练, 30min/次。在整个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持续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1.2.6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必须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护理态度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与心理变化,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充分认识健康生活与健康心理的关系。     1.3观察指标选择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 Fugl-Meger,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 ADL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选择 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患者站立情况、辅助步行、监视步行、卧床、轮椅等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组间进行 t检验、 χ2检验,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非常相近, P> 0.05,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情况分析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以及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通过针灸方式能够有效扩张血管,进一步促进脑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提高血浆纤溶活性,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粘稠情况,抑制血小板大量聚集、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改善肢体循环以及脑部循环,使病灶部位得到充足血供,促进血栓溶解,加强新陈代谢能力,激发细胞活性,有效促进上下运动神经的恢复。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可以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流程,它能有效调动脑组织的残余细胞,调动其发挥脑组织代偿功能,促进脑组织机能重新恢复与再建,减少伤残程度。同时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异常心理状况,面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与医生、护理人员的配合。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4结论    脑卒中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在良好心理状态下,配合早期功能锻炼以及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从而减轻心理障碍,其有效性是药物不可替代的。对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家庭甚至回归职业,消除焦虑、抑郁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29(6):379-380.     [2]许琳琳,郭根平,王珏,等.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康复进展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1(1):30- 3l.     [3]林滨,李中元,吴成晖,等.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及 ADL 的疗效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9):665- 66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盆底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分娩的6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进行对症康复训练,其中观察组进行三位一体盆底肌锻炼,对照组则实施缩肛训练,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及盆底肌力。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产后6周,两组产妇的各类纤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三组间产妇的各类纤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盆底功能锻炼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妇的盆底肌力,具推广优势。

  • 标签: 盆底功能锻炼 阴道分娩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行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术前功能锻炼对于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7年 1月 -2018年 6月期间 4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3例,给予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功能锻炼的指导干预。结果: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 91.30%明显优于对照组 73.91%;同时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予以临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功能的锻炼,不仅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对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功能锻炼 早期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行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术前功能锻炼对于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4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给予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功能锻炼的指导干预。结果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91.30%明显优于对照组73.91%;同时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予以临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功能的锻炼,不仅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对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功能锻炼 早期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参数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进入课题研究的 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 5Hz组, 10Hz组,每组 1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对患侧大脑 M1区进行不同参数下的 rTMS治疗,连续治疗 15天,并于第一次治疗前和治疗 15天后对各组进行疗效评定,评定采用上肢 Fugl-Meye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上肢 Fugl-Meyer评分均有所提高, 10HZ组和 5HZ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5HZ、 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于患者患侧大脑半球 M1区均能提高患侧脑区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有助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且 10HZ比 5HZ的经颅磁刺激更能改善患者功能

  • 标签: 高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恢复期 上肢功能。
  • 作者: 赵冬梅汪洋宁俐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  甘肃张掖  734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专业系统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顺产分娩的产妇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系统性盆底功能康复护理,观察统计两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压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盆底Ⅰ、Ⅱ纤维肌力及盆底肌电压全面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恢复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提升盆底肌电压,提升盆底功能恢复效果。  【
  • 作者: 饶利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7-1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7期
  • 机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大增加。近年来,但脑卒中的死亡率已呈逐年下降趋[1]。脑卒中(apoplexy)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曾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2]。据美国心血管疾病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资料统计每40s就会出现一位新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大约有69%~80%的患者有上肢和手功能障碍,发病3个月后,约有37%的患者手部抓握、伸展动作控制不精确,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影响深远[3]。功能性电刺激(FES)是一种广泛的用于康复的技术,利用电流激活神经支配四肢受脊髓损伤引起的麻痹影响,头部受伤,中风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通过FES训练可以在日常功能性活动中得到运动、本体感觉及认知的综合输入,使患者的自主性活动和使用患手进行功能性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4]。近年来,康复医学领域的前辈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本文将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主要从手术后药物的使用、针刺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介绍让大家对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了解。

  • 标签: 腹部手术 肠胃功能 药物 针刺 按摩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主要从手术后药物的使用、针刺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介绍让大家对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了解。

  • 标签: 腹部手术 肠胃功能 药物 针刺 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术后肢体恢复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髋部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采取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将两组护理后的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1.7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有助于术后肢体恢复,适合临床借鉴。

  • 标签: 髋部骨折 术后肢体恢复 康复护理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偏瘫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效果比较理想,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 护理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康复护理的肘关节骨折术后综合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随机抽取我院 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个护理组,每组 40例。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 77.5%和 97.5%(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在肘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帮助患者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手术伤口的愈合,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肘关节骨折 术后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42例患者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术后肢体恢复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髋部骨折患者 78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6月,采取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 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将两组护理后的 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 71.7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 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 。 方法:本次实验将 201 8 年 3 月至 20 1 8 年 11 月间 至本院进行 腹部手术 的 100 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 探讨 腹部手术后 对 胃肠功能恢复 造成 影响 的具体 因素 , 根据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等信息进行比较,对比其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临床指标下肛门排气时间、肠道首次蠕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手术时间、饮食、年龄、血钾情况都是影响 胃肠功能恢复 的因素。不同年龄段、不同饮食结构、手术时间长短、血钾水平不同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数据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想要使腹部手术患者的肠胃功能快速恢复,就得了解其中的影响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其各项指标,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给予针对性肠道按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肠胃功能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