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微囊泡等纳米级细胞外囊泡,通过携带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发挥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在再生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大量研究显示,干细胞细胞外囊泡能促进骨再生,其机制包括抑制缺血缺氧引起的骨细胞坏死,促进干细胞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促进血管生成等;进一步研究证实,微RNA等成分可能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就干细胞外泌体及微囊泡等细胞外囊泡的分泌、组成、功能及其在骨再生治疗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干细胞 外泌体 骨再生 细胞外囊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星形胶质细胞的多功能特性表现在脑生理学和神经功能的重要性。除了定义脑结构外,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递质稳态的主要调节部分。GS(谷氨酰胺合成酶)是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发现的一种酶,它ATP依赖性的催化氨和谷氨酸缩合形成谷氨酰胺,GS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稳态,协调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释放和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中起关键作用。本综述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以及在谷氨酸/谷氨酰胺代谢G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缺血损伤的重要性。

  • 标签: 星形胶质细胞 GS 谷氨酸/谷氨酰胺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早期外联合营养与内营养支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内营养组和外联合营养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抗感染及纠正机体代谢紊乱等对症治疗措施,其中内营养组患者加用单纯内营养支持,外联合营养组患者则加用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28d内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等。结果外联合营养组患者28d内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外联合营养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内营养支持,早期外联合营养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有效降低死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提高脱机成功几率,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 标签: 肠内肠外联合营养 肠内营养支持 COPD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对成分输血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无论是制备浓缩红细胞还是单采血小板,均主要采用白细胞滤器。白细胞滤器可使成分血中的绝大部分白细胞被阻隔在滤器内而被清除,并且最终白细胞滤器通常也作为生物垃圾被处理。然而,白细胞滤器的白细胞是可供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细胞资源,并且逐步获得相关研究者的关注。笔者拟就白细胞滤器细胞的回收方法、细胞活性及生物学特点等进行介绍,旨在为促进白细胞滤器细胞的再利用,以及白细胞滤器回收所得白细胞的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白细胞 白细胞去除术 白细胞滤器 细胞存活 细胞生物学特性
  • 简介:目的复制中子和叫线致肠道损伤的体外模型,探讨P13K/Akt通路的变化规律及IL-11对其调控作用,为阐明中子和γ线致伤差异的分子机制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Gy中子和10Gy1射线照射IEC-6大鼠上皮细胞,并于照射前12h或照射后即刻给予100ng/mt的rhIL-11,采用Westernblot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IEC-6细胞P13K、PDKl、PTEN和Akt表达及活化的变化。结果^y射线照射后6h,IEC-6细胞P13K表达和Akt活化减弱,Akt表达、PDKl及PTEN活化增加;IL-11处理组P13K表达和Akt活化增加,Akt表达、PDKl及PTEN活化减弱。中子照后6h,IEC-6细胞P13K表达减少,24h恢复;照后6-24h,PDKl及trFEN活化增加,Akt活化减弱,程度较γ线更重;IL-11处理组照后6-24h,P13K表达和Akt活化增强,PDKl和PTEN活化减弱,但效果不如在.γ线时显著。结论中子射线对上皮细胞P13K/Akt通路活化作用较γ射线更重,且IL-11对抗P13K/Akt通路抑制效果不如γ线时显著。这可能是中子和γ线致伤差异的分子机制,也是中子辐射防护更难的原因。

  • 标签: 中子 γ射线 肠上皮细胞 大鼠 IL-11 PI3K/AK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患早期内与外营养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患80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病患。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均采用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原发病,抗感染,电解质以及针对性治疗。实验组40例病患结合内营养式的支持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病患结合外营养式支持治疗方法,同时对两组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病患,经治疗后两组都取得较高有效率,但是实验组病患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病患高,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患采取内营养式治疗疗法,要明显比外营养治疗好,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与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治疗当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内营养乳剂(TPF)行内营养(EN)支持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符合入选标准同期收治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额外加用内营养乳剂每日500ml,对照组不加用,进行EN支持90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总数(TLC)无明显好转,但治疗组经治疗后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加用内营养乳剂TPF行EN支持,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 标签: 肠内营养乳剂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由于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衰竭患者不得不依赖外营养(PN)来维持能量和正常的生理需求。然而PN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引起肝脏损害。此外,由于肠道结构和内环境发生改变,IF患者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过度生长的细菌代谢产生的毒性介质可诱导肠道炎性反应和胆汁酸代谢紊乱,最终导致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衰竭相关性肝损害(IFALD)。自1998年Marshall首次提出-肝轴的概念以来,-肝轴紊乱在IFALD发生发展的作用也备受关注。肠道-肝脏之间的"对话"是维持肝脏代谢和肠道内稳态平衡的关键,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然而,作为一个"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在IFALD发病过程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笔者首次提出-菌-肝轴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试图强调肠道菌群是-肝轴的重要一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IF患者肠道和肝脏损害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菌-肝轴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将对理解IFALD的发病机制和改进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菌-肝轴 肠-肝轴 肠衰竭相关性肝损害 肠衰竭 短肠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清法在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应用效果及其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遴选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8例需要进行镜检查的患者,以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参照组接受硫酸镁清,研究组接受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将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患者接受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肠道清洁度更好,对比结果P

  • 标签: 清肠 肠镜检 肠道准备 硫酸镁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肠胃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炎症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110例炎症性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结合炎症性病临床疗效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体质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5较对照组6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病患者临床效果优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内外营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营养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分别采取内、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并注意滴注速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早期采用内营养,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结论在细致的护理下食管癌术后早期内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有助于维持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 标签: 食管癌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内和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胃癌切除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外营养组(PN组)和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腹泻和腹涨发生少于PN组,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可成为胃癌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胃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不仅可维持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各种创伤的耐受性,还可减少胰腺分泌、促进胰瘘愈合,同时对于疾病恶化的病理过程有阻断作用;当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胃肠功能恢复、无胰腺继续坏死和腹腔内感染病灶时,应尽早开展内营养。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对生化指标的监测,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并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回报,遵医嘱及时调整营养液配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康复。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 肠内外营养支持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肠道清洁方法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600例需行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40g加30g硫酸镁粉剂组,b组为辉灵(磷酸钠盐口服液)组。根据两组病例在结肠镜检查肠道的清洁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福松+硫酸镁组肠道清洁率98%,肠道清洁范围Ⅲ度7.3%,Ⅳ度89.7%,不良反应7%;辉灵肠道清洁有效率95.6%,肠道清洁范围Ⅲ度12%,Ⅳ度83.7%不良反应17%。结论福松+硫酸镁组肠道清洁效果及清洁范围与辉灵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p<0.05)。福松+硫酸镁组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病员依从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镜 肠道清洁 福松+硫酸镁 辉灵
  • 简介: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外症状。目的:分析腹泻型IBS(IBS。D)患者的外症状特点。方法:连续纳入113例IBS.D患者,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外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胃肠道外疼痛、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60.2%、37.2%、34.5%。胃肠道外疼痛以头痛最为常见(40.7%),女性较男性更易合并疼痛(P〈0.05):男女性的泌尿系统症状和性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更易发生咳嗽性溢尿(P〈0.05)。育龄期女性的痛经发生率为39.3%。结论:IBS-D患者常合并外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病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问卷调查 疼痛 泌尿系表现 性功能障碍 心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内营养和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2例,分别接受内营养和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血浆总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83.4±1.5h,排便时间4.8±1.5d,血浆总蛋白59.4±1.6g/l,血红蛋白115.8±1.2g/l;对照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96.4±1.2h,排便时间6.2±1.3d,血浆总蛋白57.9±1.4g/l,血红蛋白114.7±1.5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内营养能够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体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胃癌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内营养(EN)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EN组和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于术前1d及术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及IgA。结果术后第7天,EN组L/M、血浆内毒素、TNF、IgA分别为0.08±0.03、(0.49±0.12)EU/ml、(39.40±4.62)μg/ml、(2.65±0.07)g/L,PN组分别为0.24±0.05、(0.55±0.12)EU/ml、(43.01±8.12)μg/ml、(2.17±0.10)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N对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胃癌 肠黏膜屏障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48例性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干预的要点和效果。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肠穿孔和麻醉意外。术后 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痛腹胀, 3例患者出现少量出血。 2例为结痂脱落后出血, 1例为蒂息肉出血,结痂脱落出血患者经再次镜下止血后停止出血,蒂息肉出血患者经电镜止血后停止出血。术后患者未出现感染和其它并发症。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为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的重要辅助手段,促进患者恢复。护理内容应重视术前心理护理和出血护理,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术后发生出血。  

  • 标签:   无痛肠镜 肠息肉切除术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