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5O年代后,受大萧条的影响,美国的政治经济经历了新一轮的崩盘重组,人们的思想也在动荡中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垮掉的一代”,嬉皮士运动,青年群体对社会影响的增强投射在电影艺术中便是青春题材的崛起和繁荣。而“成长”这一主题,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青春题材的影片中频繁出现。从20世纪50年代强调在迷茫和对抗中发现自我,到现代着重在挫折与伤害后获得成功,成长题材叙事倾向的偏移实则反映出的是社会思潮的更迭与价值观的转变。

  • 标签: 青春题材 成长电影 叙事 美国 “垮掉的一代” 映照
  • 简介:一、儿童叙事视角与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儿童叙事视角这一叙事角度最初应用于小说中。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事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选定的儿童叙事角度。

  • 标签: 叙事视角 叙事角度 儿童视角 全知视角 心理意识 布鲁诺
  • 简介:观看许家维的作品常会感觉到一种缓慢不急躁的态度——透过低温1的影像和对象,似乎耍观众静静地倾听他欲叙述的故事——这种内敛的老成很难想象今年的他才刚满30岁。台湾年轻一代艺术家作品中存在的政治性空间,曾被认为呈现出——艺术家在政治缺席状态下,借由一种恋物、恋尸癖来达成其想望方式2。也就是说,当日寸的批评认为,从90年代末开始,台湾文化现象中那种追求自我却又喃喃自语的状态,在艺术创作中转化成了一种困顿于现状的状态,发展出了所谓的“顿挫艺术”。许家维身为此世代的年轻艺术家一员,认为此论点过于狭隘——年轻一辈的作品在叙述政治历史时的缺席,并不代表“所欲无可为之”,反而是让再现历史、记忆的方式.开始了一种转变。

  • 标签: 叙事语言 记忆 政治历史 时间 艺术家 90年代
  • 简介:近期,艺术家张小涛与李一凡的主题性展览-“微观余事”在伊比利亚中心展出。

  • 标签: 微观 图像 社会 艺术家
  • 简介:《法国中尉的女人》于1969年出版,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小说的叙事形式使用的是"元小说"的方法,深入地审视和反思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风气。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受"元小说"因素的影响,在改编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小说出版10年以后,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才将其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屏。下面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例,将其在改编过程中使用的叙事转换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 标签: 电影改编 约翰·福尔斯 转换形式 萨拉 维多利亚时代 哈罗德
  • 简介:在我将庞茂琨的近作展命名为“今日之神话”以后,不少朋友都甚感闲惑。因为一提到“神话”二字。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中外古代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英雄故事.而庞茂琨的近作并没有涉及相关内容.用以上命名似乎有点牵强。

  • 标签: 超现实 解读 叙事 英雄故事 神话
  • 简介:<正>人是生活在故事里,不同的人生必然有着不同的故事,而不同的故事也承载着不同的人生。人物电视专题片对于人物的表现也必然是以其故事为基础展开的[1]。对于好的专题片来说,纵使叙事的方法多种多样,要使叙事创作有特点,表达真切,营造一个良好的叙事氛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氛围能使受众融入其中,能使其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真实情感。因此,人物专题片就区别于其他电视专题片的叙事过程,不仅是按照事件的发生使之环环相扣,而且要有亲和力,这就需要编导在叙事手段上加以琢磨,既要追求表达的自由,又要理性的表达。一、画面

  • 标签: 电视专题片 叙事手段 受众 生活细节 故事 表达
  • 简介: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美两国的交流已逐渐从经济领域跨越到思想文化领域。美剧作为美国文化的一种传播形式,也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大众视野当中,其所携带的意识形态与异域思想文化也伴随着美剧的广泛传播而备受国人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的《加里森敢死队》到90年代的《好友记》,再到后来一炮走红的《纸牌屋》、《国土安全》,大量美剧先后在中国创下了火爆的收视率和超高的点播量.

  • 标签: 美剧 国务卿 叙事 冲突 女士 传播形式
  • 简介:彝族大型歌舞剧《太阳女》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而其丰富的内涵来源于多层次、多角度的叙事话语体系,包括官方的、民间的、精英的、大众的,在时空交错的美卷中还原民间真实场景,用神话原型赋予剧作更厚重的历史意义。独白型叙事和对话型叙事不仅将彝族男性与女性的和谐双声展现出来,还将彝族的过去与现在对照起来。层层交错的话语体系赋予了《太阳女》更深厚的文化意义,展现了彝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体现了彝族人的价值取向。

  • 标签: 太阳女 叙事话语 彝族 民族意象 文化认同
  • 简介:中国当代喜剧电影心理契机与叙事模式杭州大学影视戏剧研究所盘剑随着西方社会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虽然并不能认为中国也开始经历“后现代”这一历史阶段,但有识之士却不会否认,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正乘着现代商品经济的疾风暴雨,难以阻挡地冲击着古老的中华大地,尤...

  • 标签: 喜剧电影 叙事模式 西方后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 观众心理 当代中国
  • 简介:肖邦是一位伟大的钢琴诗人,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艺术手法和特征,可以说肖邦是世界音乐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肖邦在1831-1842年总共创作了四首钢琴叙事曲,可以说这是他的高峰创作期,而这四首叙事钢琴曲也成为了肖邦智慧结晶的一个典型代表。在音乐历史长河当中,肖邦是首位在钢琴曲创作时采用叙事曲体裁的作曲家,正是因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创举为叙事钢琴曲和交响乐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力。下面将走进肖邦的《第一钢琴叙事曲》,并着重对其艺术手法以及演奏进行分析。

  • 标签: 肖邦 《第一钢琴叙事曲》 艺术手法
  • 简介:(一)新生代电影是指中国第五代电影之后崛起的新一代电影,又称之为后第五代、第六代、状态电影等。其代表人物有张元、王小帅、管虎、娄烨、路学长、贾樟柯、章明、王超、张扬等,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初,受过科班教育。与“三谢”、吴贻弓、吴天明、滕文骥、张艺谋、陈凯歌等电影史意义上的前辈相比,新生代导演们身上少了某些深刻的历史印痕。他们成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接触的是日益浮华的现代商品社会,面临的是消费主义的膨胀、西方文化的盛行、传统价值观念的式微。

  • 标签: 第五代电影 新生代导演 写实主义 叙事 传统价值观念 代表人物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4-06
  • 简介:在展开部中主部和副部的主题一再变形,第194小节在g小调上出现了主部再现,肖邦叙事曲内心情感爱国主义    一、肖邦爱国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在肖邦的音乐中

  • 标签: 叙事曲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思想 肖邦叙事曲
  • 简介:韩剧进入中国己逾20载,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的审美需求,近年来,韩剧一直在不断创新,尤其在爱情叙事方面的转变尤为明显。爱情是电视剧表达的重要主题,韩剧中展现的纯真与永叵的爱情,满足了中国观众对理想爱情的期待心理。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剧刚被引进中国时,爱情叙事以忧伤凄美的格调为主,尚未摆脱西方童话中“灰姑娘”的模式,如《看了又看》、《蓝色生死恋》、《爱上女主播》等。

  • 标签: 爱情叙事 韩剧 叙事模式 20世纪90年代 《蓝色生死恋》 《看了又看》
  • 简介:或许可以说,十七年的新中国电影(1949-1966)始终是多元决定的。其中对电影的本体美学(影象)或电影的经济学(票房)的追求一直未能成为决定电影艺术演变的核心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电影本文始终指涉着历史;确切地说,是历史的话语。

  • 标签: 历史题材 历史叙事 话语 中国电影 影片 多元决定
  • 简介:在萨特看来,所谓爱情具有整合缺损的人性的功能,只是痴人说梦。与小说不同,改编影片中大多数的爱情从探勘人性回落到情感神话。出现了情感消费的现象。情欲确定了一个“惟我”的世界。从“我”出发欲望他人身体,更从他人身体出发体验自我的肉身。情欲核心的“惟我”性残酷地揭开了爱情织成的遮羞布。如果说情欲重在表明征服欲望敌视他人的破坏力量、与死亡体验的先天性联系,那么,色情则是在交换原则支配下另一种性爱的消费关系,色情批判在电影艺术中总停留在道德层面,而缺乏更为深刻的文化反思。

  • 标签: 爱情 情欲 色情
  • 简介:得益于新的时代语境与文学语境,新世纪以来,进城农民形象被乡村叙事写作者们大规模地、集中地展现出来,其中以“身份转变”为切入点的隐喻式表达构成了新世纪乡村叙事新变的重要特色,有效且深度地传达了进城农民遭遇的困惑与抗争。

  • 标签: 新世纪 乡村叙事 进城农民 身份转变
  • 简介:《地海战记》和《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作为宫崎吾朗仅有的两部动画电影,虽然在类型上有着明显不同,却依然可以看出剧作及叙事水平的显著差距。《地海战记》的主题多而无序、叙事不够连贯、角色塑造单薄,与《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以小见大的主题、双线互动的叙事结构、丰满的角色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 标签: 宫崎吾朗 主题 叙事 角色塑造
  • 简介:1995年出品的(TheUsualSuspects又译或),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颁奖时,击败包括,伍迪·艾伦的(又译),和这些强劲对手,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 标签: 故事 叙述 叙事 配角 剧本 真实
  • 简介:随着创作题材更加多样化,在多姿多彩的中国电视剧大花园里,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题材成为创作主流。2014年全年生产现实题材剧目达243部8335集,分别占全年总部数、总集数的56.64%和52.52%。1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创作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 标签: 电视剧创作 中国电视剧 文艺工作者 中国价值 第四季度 现实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