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析优质化护理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中度腹泻患儿 98 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将患儿分成 实验组 和比对组,每组均 49 例。比对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 护理总有效率 。 结果: 实验组 患儿的 护理 总有效率( 97.96% )明显高于比对组( 81.63% ), P < 0.05 。 结论: 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化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小儿腹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对儿童恢复健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优质化护理 小儿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作为调查的第一时间段,以A阶段代表,将此阶段的护理管理应用常规化护理模式;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作为调查的第二时间段,以B阶段代表,将此阶段的护理管理应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将两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调查数据显示,B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显著高于A阶段,数据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的过程当中有效的运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对于护理人员积极性的提升有些显著的效果,能够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垂直管理 护理管理 积极性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临床分析对策。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 75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状况和对应策略。 结果 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和意识状况以及侵袭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状况有重要关系( P < 0.05 )。 结论 为神经内科为医院性感染较多科室,针对医院感染常见危险做好预防应对措施,保证患者健康十分重要。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感染患者 临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眼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8月份 -2019年 8月份这期间在我院确诊收治的眼科病患 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 80例患者分为两个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 40例患者。对研究组患者实行常规的眼科护理模式,对照组在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采用心理护理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试验对比,研究组经过心理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治愈率、焦虑值及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研究组( P< 0.05)。结论:心理护在眼科护理中起到了良好的临床价值,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文章主要针对 B 超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 在 2015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期间选取 40 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进行 B 超诊断,随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B 超在分析胰腺炎病变类型中、疾病特征中的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价值。结果 : 从胰腺炎病变类型角度分析, B 超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诊断正确率为 95.00% ,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诊断正确率为 90.91%; 从分析疾病特征角度分析, B 超对胰周及腹腔积液患者诊断正确率为 94.12% ,对被膜模糊患者诊断正确率为 90.91% ,对实质回声改变患者诊断正确率为 96.15% ,对胰腺肿大患者诊断正确率为 93.75% 。同时 B 超对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为 88.89% ,漏诊率为 6.45% ,敏感度为 93.55% ,误诊率为 11.11% 。结论 : 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时,运用 B 超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B超 诊断 急性胰腺炎 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妇 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 106 例 ,抽签法 分观察组(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 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各 53 例 ,比较两组产后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 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与独立关系评分较对照组高,康复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P < 0.05 (具统计学差异) 。 结论 :对 自然分娩产妇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改善产后生活质量且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率, 值得 推荐 。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锻炼 盆底肌 自然分娩 康复效果
  • 简介:为了解民航飞行人员健康状况,对某航空公司2000年度1165名飞行人员的大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000年度前10位疾病患病检出率均高于1999年度,且以心脑血管疾病易患因素居多,提示民航飞行人员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建议加强飞行人员人力资源的健康维护,积极开展防病治病工作,以保证飞行安全,延长飞行年限,使其为航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长远意义。

  • 标签: 飞行人员 健康状况 体检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10月期间 某 中心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心肺复苏情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为现场没有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治疗组均为现场有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对比各组复苏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入院时血压、乳酸浓度,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组复苏总有效率 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 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148, 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救治分秒必争,应向民众普及心肺复苏技术,为后续抢救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心脏骤停 复苏成功率
  • 简介:【摘要】中药是指根据传统的医药理论,经过采集、炼制、提取、制成药物,应用在临床。是我国特有的制药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中药不仅仅作为药物,更是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传承,享誉国内国外。中药提取技术是影响药品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本文在中药提取工艺的发展、现状以及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中药的质量和药效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中药 提取工艺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我市3家综合医院儿科的1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100名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分(162.36±22.09)分,得分率为70.29%,人文关怀行为总分(85.78±12.14)分,得分率为85.78%;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和医院对培养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视程度对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医院对培养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视程度是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关怀行为与关怀能力Pearson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且关怀行为与关怀能力中认知维度、耐心维度显著相关。由此可知,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不均衡性,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完善儿科护士人文关怀现状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行为水平,以供相关人士得以借鉴。

  • 标签: 儿科 护士 人文关怀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60 例肠梗阻患者 的 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不同的肠梗阻减压治疗方法 分为对照组 80 例 (行普通胃管减压治疗) 和观察组 80 例 (行 肠梗阻减压治疗 ) 。对比 两组治疗效果 及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液引流量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观察组 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 P<0.05) ,且观察组胃肠液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患者 的临床效果确切,更能提高 肠梗阻缓解治疗效果,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值得临床应用 。

  • 标签: 肠梗阻 减压 胃管 肛门排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9月期间受诊的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有 36例,研究组有 3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就诊的 99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收录时间统一在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对所有患者均落实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通过对比诊断结果判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诊断方式相较而言,在心律失常因素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效果更优,且比较体现出 P< 0.05的结果,分析产生统计价值。结论: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检出原因,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 心律失常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在小儿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慢性荨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共计100例,通过对其中的50例进行西医治疗,设为常规组,并对其余50例患者进行中医治疗,设为研究组,对比常规和研究组的临床结果。结果:治疗结束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且IgE水平更低(P>0.05);两组复发率和满意度对比,研究组复发率更低且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使用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疗的最终效果良好,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满意度,因此,可以广泛用于小儿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

  • 标签: 中医 慢性荨麻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    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医院急诊科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 [1] ,所以,急诊科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本文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护士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技术方面。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 10min 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 3 )责任心。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 )沟通技巧。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 [2] 。    其次,急救设备。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第四,转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于烦躁患者,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坠床。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引起管道移位、滑脱。未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准备好急救设备,未做好相关科室协作,不能及时治疗、监护患者,耽误治疗时机。在衔接过程中,接收科室、急诊科室护士未仔细做好交接,存在护理缝隙。     2 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首先,建立防范意识,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护理。严格交接班,确保急救药品与仪器的完好率,以便于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构建风险防范制度,强化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由于急救科室的抢救患者较多,在抢救时医生有过多的口头医嘱,因此为保证护士医嘱的可靠性、准确性,应专门设计医嘱记录表,护士与医师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医嘱护理 [3] 。    其次,加强护士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重视落实、执行。流程化、系统化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培训,掌握检查标准,提高护士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为护士提供相互沟通、自我表现的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写作,共同分析、总结急诊科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安全隐患,以使质量护理贯穿于每个护士的心里,提高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第三,加强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由于护士能力属于护理技术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向能力转化,才可实现主导作用。因此,为加强护士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应强化护理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配合、技能操作等培训。每周组织护士进修理论学习,主要关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药物知识,鼓励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以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4] 。    第四,加强管理急救仪器与设备。对于急诊科的急救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检查、负责,在抢救前,严格监测仪器的交接,禁止仪器带病应用,确保仪器、设备无无故障使用。根据规定基数配置药品,确保药品无过期、变质、短缺等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登记、保管、使用特殊药品,及时补充一次性急救器材,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护理文书层面。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观察病情变化,完整、及时、客观记录好病情动态。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入科室后,急诊护士应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    第六,转运。若患者病情平稳,方可实行转运。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护士必须仔细评估病情,主要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管道衔接与固定情况、肢体与皮肤静脉穿刺情况、运送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仔细准备好药品与仪器。在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准备。转运时,仔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因病情危重需转运检查、治疗患者,必须由医生监护。对于出现病情变化者,必须给予抢救措施。急诊科护士必须与接收科做好交接工作后,并待患者护理到位后,方可离开 [5] 。    第七,风险处理、上报制度。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不管是否发生,应鼓励护士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改进不安全隐患与差错。使患者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小,分享风险事故经验,经过分析与讨论后,改善护理不良环节、不合理流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与联系的,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 1 】 冀琨 .34 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下旬版 ),20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6-2019.6年期间收治的 114例 ICU患者进行研究,将 18年下半年收治的 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 19年上半年收治的 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4.74%,并发症发生率为 7.0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77.19%,并发症发生率为 22.8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 ICU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既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的心理,对患者病情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患者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感染,对感染因素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随机抽选40例感染者编入感染组,随机抽选100例未感染者编入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治疗资料,获得感染因素。结果:两组资料对比中,骨科患者出现感染和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有关系,(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骨科产生感染因素多样化,需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

  • 标签: 感染 相关因素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 胃癌患者护理中采 用 心理干预的影响 。 方法 : 随机 选取 2016 年 7 月至 2018 年 7 月 我院 收治的胃癌患者 150 例 作为 研究 对象 , 本次调查将患者按照住院 先后顺序 分为两 个对比 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75 例 , 其中 对照组 患者 实施 常规护理 , 实验组患者 实施心理干预 ,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 组患者的 生活质量评分 。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提高, 组间差异 存在 临床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 采用 心理干预 在 胃癌患者护理 中 有较好效果, 有效 提高 生活质量 , 值得推广 和 应用 。

  • 标签: 心理干预 胃癌 生活质量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