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120例我院2009-2012年期间收治的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芬太尼组),一组为观察组(舒芬太尼组),每组各60例。将麻醉前诱导前后的基础值等记录下来,包括患者各个时段的心率变化、舒张压、收缩压等。结果与诱导前后相比,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都有所下降。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时,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的应用要有优越性,在维护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其效果更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替米沙坦 联合 氢氯噻嗪 高血压 临床
  • 简介:摘要文章对国内神经外科坐位手术临床护理中关于体位摆放方法与机体血液动力学相互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总结了基本护理方法上的共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提出了相应建议。

  • 标签: 坐位手术 体位摆放 血液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45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5d、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术前各观察指标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量及直肠肛门移植反应阳性率均为最低水平,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肛肠动力学会有所下降,但术后3个月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肛肠动力学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术中不同子宫处置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寻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下对产妇更优的麻醉方式。方法60例择期剖宫产随机分成A、B组(n=30),在胎儿娩出后,A组将子宫暴露在腹腔外娩出胎盘、缝合子宫、清洗腹腔,B组在腹腔内完成操作。观察二组产妇在术前、胎盘娩出期、子宫缝合期、腹腔清洗期四个时间段内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和产妇舒适度以及辅助药物治疗率。结果舒适度(优)A组9例(30%),B组22例(75.8%);心动过缓A组10例(33.3%),B组5例(17.2%);低血压A组8例(26.7%),B组4例(13.8%);其中需辅助镇静镇痛完成手术的A组10例(33.3%),B组3例(10.3%);用阿托品治疗心动过缓的A组5例(16.7%),B组3例(10.3%);用麻黄碱治疗低血压的A组4例(13.3%),B组2例(6.9%)。两组在舒适度、心动过缓、低血压上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A组手术方式对产妇生理扰乱更大,对麻醉管理要求更高,麻醉应适时辅助镇静镇痛治疗以消除产妇痛苦方能获满意麻醉效果。

  • 标签: 剖宫产 处置方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防城港市辖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防城港市辖区结核病季报表和门诊结核病人登记本的新涂阳病人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新涂阳病人的流行特征和规律。结果2006~2010年防城港市辖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占登记结核病人数的25%,新涂阳病人与复治涂阳病人比为4.52,与初治涂阴病人比为0.36。男女性别比为3.16,年龄以25~34岁组发病最高,占21.11%,0~14岁组最低,占0.42%。其中15~64岁发病最多,占84.58%。职业分布以农民最高,占64.17%;工人和待业人员次之,分别占9.44%和7.92%。各乡镇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分布以华石镇登记率最高,为44.02/10万,公车镇最低,为14.92/10万。防城、大录和那良镇病例最多,占总病例的46.11%。辖区疫情以2006年最高,为30.64/10万,2010年最低,为24.12/10万。结论防城港市辖区新涂阳病人占登记结核病人数的25%,男性高于女性,且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各乡镇疫情分布不一,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和经济落后的乡镇登记率也高。几年来,由于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结核疫情有所减缓。今后应继续加大现代结核病DOTS策略的实施力度,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努力提高病人的发现率和涂阳病人治愈率,遏制结核疫情的流行。

  • 标签: 新涂阳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和细胞遗传学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采用细胞形态学以及免疫学进行诊断。结果本组患者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的一致性比较好,总体的符合率为85%。结论细胞形态学分型和免疫学分型的符合率比较高,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互为补充,避免出现诊断错误及漏诊。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免疫学分型
  • 简介:摘要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或肿瘤转移而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其创伤小,缓解疼痛及纠正后凸畸形效果好,近期疗效肯定,而远期因其强化椎椎体高度丢失、邻椎继发骨折等并发症而使其争议颇大。继发骨折的邻椎位置是否与骨水泥分布位置有关尚不清楚,目前尚无相关报道,因此有必要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不同骨水泥分布位置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为椎体后凸成形术个体化实施及其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有限元分析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腹产孕妇行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后对其麻醉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剖腹产孕妇中选取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各32例。对参照组予以2mL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实验组予以1mL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分析64例剖腹产孕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质量。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孕妇的心率较低、平均动脉压较高、血氧饱和度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运动、感觉组织起效时间相比于参照组较低,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对剖腹产孕妇行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可使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进而获得较优的麻醉效果。

  • 标签: 不同剂量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剖腹产 血流动力学 麻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头孢唑肟钠以及阿奇霉素四种抗生素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学作用。方法择取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00例下呼吸道感染病患,以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分为A、B、C、D四个小组(各50例)A组-阿奇霉素,B组-头孢唑肟钠,C组-左氧氟沙星,D组-头孢曲松钠。对比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医疗费用。结果四组患者疗效相近,统计学无差异(P>0.05);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钠的成本要低于阿奇霉素与头孢唑肟钠,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四种抗生素并无疗效差异,但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钠更具性价比,乃临床首选。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头孢曲松钠 头孢唑肟钠 阿奇霉素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健康成人不同运动负荷下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为其应用于呼吸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在7名成年健康成人中,观察在不同运动负荷下,受试者在自主呼吸(SB)和无创辅助通气(压力支持模式,PSV)状态下的受试者做功、潮气量等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运动状态下(非极限运动状态时),与自主呼吸时相比较,压力支持通气可有效减少受试者的呼吸做功,改善受试者呼吸状态。结论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受试者处于非极限运动状态时可有效改善其呼吸状态。

  • 标签: 健康人 运动 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心力衰竭在临床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患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心力衰竭不仅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会降低其生存质量,影响预后。为此,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心力衰竭早期正确诊治的力度。本文针对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应用进展 心力衰竭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有效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方法用复方血栓通制成溶液对雄性大鼠进行灌胃后取血,经仪器检测后与对照品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1、丹参酮I、黄芪甲苷对照液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总结其药代动力学规律。结果经检测,5种主要成分均可于三种不同样品中在相同的保留时间被检测出,口服后可入血。结论中药复方内容复杂,需要深入研究与分析

  • 标签: 复方血栓通 有效成分 药代动力学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动力血检查在诊断排尿困难和尿失禁的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组190例排尿困难、尿失禁患者进行全面尿动力学检查,根据结果作出诊断及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80例排尿困难者,其中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占170例,皆有出口梗阻(BOO)其中小前列腺患者占30例几乎全表现为膀胱颈硬化症,(大多表现为平均尿流率低于12ml/s,Sch?fer图示在Ⅲ区以上,提示有梗阻,大多数有不同程度残余尿和逼尿肌不稳定(DI),有10例为严重低顺应性膀胱,20例为完全性尿潴留表现为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和大量残余尿);女性膀胱颈硬化症10例,均为出口梗阻和残余尿存在。10例尿失禁患者,男性前列腺患者7例,其中1例为完全性尿失禁,6例为充盈性尿失禁,表现为高顺应性膀胱和残余尿存在;女性3例均为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逼尿肌不稳定和低顺应膀胱。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应作为排尿困难,尤其是准备前列腺手术和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手术治疗的患者常规检查项目,这对明确诊断,指导手术及药物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防范医疗纠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尿动力学 排尿困难 尿失禁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颈硬化症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缺血预处理(RIPC)和心内缺血预处理(ICP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血流储备分数的急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2支冠脉主干血管狭窄70-85%)稳定型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RIPC组和ICPC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缺血预处理前后冠脉楔压和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差异。结果缺血预处理后两组冠脉楔压和FFR均显著升高,且(P<0.05)。结论下肢远距离缺血预处理与心内缺血预处理均可提高严重病变冠状动脉的冠脉楔压和血流储备分数,改善侧支血流,但下肢远距缺血预处理方法简便、无创、安全,更易于实施。

  • 标签: 冠心病 下肢缺血预处理 心内缺血预处理 冠脉楔压 血流储备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小夹板固定方式固定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寻找最佳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经防腐处理的儿童离体上肢4具,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采用夹板固定,固定方式为前臂位置旋前、旋后;肘关节屈伸角度0°(伸直)、45°、90°、110°、120°、150°(极限度数),经纵向及偏轴加载后测出各种固定方式骨折的稳定性、抗弯及抗旋转强度。结果在纵向加载(抗弯)能力中,前臂旋前屈曲110~150°位移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偏轴加载(抗旋转)能力中,前臂旋后屈曲110°、120°,前臂旋前屈曲120°位移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夹板固定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中前臂旋前位、旋后位过度屈曲(>90°)稳定性最好,抗弯及抗旋转能力最优。结论针对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小夹板过度屈曲前臂旋前或旋后位固定均能取得良好稳定性,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生物力学 小夹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推拿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内我院神经科接收的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挂号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则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用药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且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推拿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而且还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为他克莫司在儿童临床上的应用提供药代动力学依据,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方法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结合他克莫司相关药物参数以及机体生理参数预测儿童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与临床观察数据相比,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的Cmax、AUC以及Tmax基本一致,曲线拟合良好且折叠误差小于2。结论通过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他克莫司儿童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关参数。

  • 标签: 他克莫司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灌胃给药后表现出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通过灌胃给予实验大鼠500mg/kg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含量达500mg/kg),采取高分离度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时间的大鼠的血药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灌胃给药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药代动力学差异,葛根提取物内存在的其他成分对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产生影响。

  • 标签: 葛根素 药代动力学 葛根提取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泌尿科被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6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对所有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探讨。结果通过检查得知,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诊断,65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其中,8例膀胱表现出顺应性的增加,所占比例为12.31%,20例患者的逼尿肌表现出不稳定的现象,所占比例为30.77%,45例患者的膀胱出口表现出梗阻的现象,所占比例为69.23%。尿动力学检测对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功能进行准确的反映,通过检测与分析,对其具体的病变情况进行准确的显示,得出以下结论,最大逼尿肌压力为(103.4±24.1)、初始尿意容量为(148.5±70.5)、最大容量则为(235.6±112.4)、剩余尿量为(78.5±32.5),最大尿流率为(6.4±0.7),表明患者的膀胱功能受到了相应的损害,逼尿功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结论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的价值比较显著,可对患者的尿道功能进行有效的反映,在其病情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还可为其治疗手段的确定提供相应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老年患者 尿流动力 临床检测 逼尿功能 膀胱功能 最大尿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