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说文古籀三种》于2011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辑录了清末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潋的《说文古籀》、丁佛言的《说文古籀补补》及强运开的《说文古籀三》三种著作。中华书局曾于1986年至1988年先后影印出版了这三种著作。为方便读者使用,此次将三种著作合为一册出版,并重新制作了这三种著作的综合笔画索引。

  • 标签: 《说文古籀补》 出版 中华书局 金石学家 著作 影印
  • 简介:中古“思”字分为平、去二声,且有动词、名词之别。在格律诗中,它如果是动词却作仄声,或者是名词而为平声,这就是例外。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指出:“思’字动词当以用平声为正例,名词当以用仄声为正例;凡动词用仄声,或名词用平声者,都该认为例外。例外晚唐以后才有。”拍’但是,据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例外”并不限于晚唐以后,在盛唐和中唐时代已经存在了。如:

  • 标签: “思” 异读 格律诗 动词 名词 仄声
  • 简介:,是在对方超过约定期限之后,催促其尽快将钱、物、服务等提供给己方的专用信函,如催款,催货单,催工,等等。名之以“”,乃因其篇幅短小,内容简单,片纸可载。不过,催虽小,讲究却不少;写作小催,其实不简单。这样说,既不是指它格式复杂,也不是讲它语体特殊,而是说它的意蕴大有讲究。

  • 标签: 写作方法 汉语学习 约定期限 “小催单”
  • 简介:从取象的角度来看,早期汉字“同象异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同象异字”是在有限的取象对象中创造更多的汉字符号,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文章分析了“受”“导”“爰”、“韦”“围”“违”“卫”等“同象异字”现象,同时探讨了“同象异字”与“同形字”“一字歧读”等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初文 同象异字 同形字
  • 简介:抄告单是一种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应用文体。但纵观各级各类公文处理工作制度,以及各类公文写作和应用写作类书籍,却较少涉及抄告的制作要求和规范。作为一种应用文体,目前对抄告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空白。

  • 标签: 应用文体 实践 现实生活 工作制度 公文处理 应用写作
  • 简介:《金瓶梅》中的动双宾结构何洪峰0.1《金瓶梅)①中的双宾结构从动词角度分有两类:一是动带双宾语,二是动词+“与”带双宾语。第2类双宾结构笔者已有专文讨论,在此不赘,本文只讨论第一种双宾结构。0.2为叙述方便,本文使用如下符号:V:动词:Vd、Vb...

  • 标签: 《金瓶梅》 双宾结构 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 双宾语结构 西门庆
  • 简介:关于中古时期就妻称夫为卿的用法,大家常举的例子便是《世说新语·惑溺》例:“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塥.于礼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但此用例场合特殊,因此就有人提出疑问,特别指出:“用例特殊,不合礼法,不能视为规律。”陈燕《论南北朝的“卿”字》一文对“卿”的用法论述甚详,但在归纳卿的用法以及卿字溯源和发展时也没有提到“妻称夫为卿”的用例。《汉语大词典》也没有这样的例子。究竟在中古时期有没有妻称夫为卿的呢?对于此问题,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

  • 标签: 中古时期 “卿” 词汇 称谓语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动词+宾语+补语”式的述补结构,其中又可分为四小类:(A)“打头破”(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B)“还主人竟”(非持续动词+宾语+动相补语)。(C)“读偈不得”(及物动词+宾语+能性补语)。(D)“哭城颓”。(不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文章讨论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其来源,重点讨论了(A)(B)两类。(A)类不是兼语式;从语法系统和概念表达方式的演变来看,这种述补结构只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B)类的“还主人竟”和“读书竟”有区别,“读”是持续动词,所以“读书竟”是主谓结构;“还”是非持续动词,所以“还主人竟”是述补结构。这四类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後来都移到了宾语之前。文章把认知和语言结构内部的演变结合起来,对补语前移的原因作了解释。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述宾补”式 述补结构 语言结构 语法 兼语式
  • 简介:《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这两部辞书是权威性的工具书,字、词的义项和释义都超越了以往的辞书,成为了学者参考的必备书。然而难免有不足之处,需不断完善。论文选择两部辞书中四个字、词进行考释以作苴。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补苴
  • 简介: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5年高频高稳态词表,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分析双音节动词对在词频、同素与同义关联上的特点:词频上,单音节动词仅在最高频的小范围区域内占数量优势,双音节动词在高频词范围内的分布,其比值与词频正相关;词形和词义上,高频的双音节动词同素与同义关联现象突出且均有高频效应,词频越高的单音节动词同素关联与同义关联能力越强。文章通过穷尽性考察,归纳了高频单音节动词的同素关联能力等级表和同义关联能力等级表,将为汉语的动词分类教学提供数据。

  • 标签: 单双音节动词 词频 同素 同义 关联
  • 简介:自吕叔湘(1963)起,三音节语音段落的语法性质与韵律模式的关联研究成为韵律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1+2、2+1与述宾、定中结构关联的现象,先后有8种代表性的解释,他们可以分为3类:韵律语法的视角,句法、语义与认知视角,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视角。这3类解释方案各有长处,又都不是完美的。但总的看来,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的解释涵盖范围更广,但需进一步明确韵律、句法、语义等各个因素的权重以及互动机制,需要找出各个因素的作用条件和范围。

  • 标签: 述宾结构 定中结构 单双音节 韵律 综述
  • 简介:<正>单音节动作动词和双音节动作动词不仅在句法功能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语用功能上也各有其特点。本文拟将考察双音节动作动词对不同语体·句类的感受度,描写其语用功能差异,并兼及与使用者的关系。

  • 标签: 动作动词 单双音节 语用功能 单音节 书面语体 口语语体
  • 简介:文章选取日本国内40名汉语学习者,采用音节听写测试的方式,考察日本学生汉语韵母的感知情况。结果表明:初级水平的日本学生6个韵母的感知水平是a、u、i、o、e、ü。通过偏误分析,文章认为影响日本学生韵母感知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汉日元音音值的近似度、音节中声母的难度、音节的意义以及音节的调位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日汉语韵母教学策略。

  • 标签: 单韵母 感知 偏误 教学策略
  • 简介:文章对晋南方言口语常见、近代汉语中也有用例的“擘画”“搂搜”“索落”“硬证”“柱脚”等词语进行了考释,对《汉语大词典》为这些词语作出的解释提出商

  • 标签: 晋南方言 词语考释 《汉语大词典》
  • 简介: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双音节动词在现代汉语同义词中大量存在,语文工具书应当怎样去解释这类同义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具有解释和被解释关系的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双音节动词的注释方式进行了封闭式研究,探讨了同素同义双音节动词释义的原则,并提出编纂专门词典的建议。

  • 标签: 同素同义 单双音节动词 释义
  • 简介:北京方言(又称“北京话”)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直接基础,它在汉语的诸方言中具有其他方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北京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极其丰富、极富特色的语汇(本文用“语汇”而不用“词汇”,因它比“词汇”范围要大,包括:单音词、复音词、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准固定语、谚语等)。北京方言语汇一直是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对象。从20世纪初的“国语运动”开始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中,产生了大量的记录、整理北京方言语汇的辞书和语汇索引。

  • 标签: 方言语汇 方言土语 北京话 索引 辞书 现代汉语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