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于HK-2细胞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法舒地尔组。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浓度葡萄糖培养,高糖组采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法舒地尔组细胞同时采用高糖和不同浓度法舒地尔处理。细胞活性和凋亡水平分别采用噻唑蓝(MTT)和DNA断端末端标记(TUNEL)试剂盒检测。采用活性氧(ROS)试剂盒,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ROS含量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可以引起HK-2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升高,而法舒地尔则可以促进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呈现浓度梯度依赖性(P<0.05)。高浓度葡萄糖显著提升ROS含量,法舒地尔的浓度则与ROS的产量呈负相关(P<0.05)。高糖处理促进p47phox和Nox4表达水平升高,法舒地尔则能够逆转这一过程,且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高糖组GRP78和Cho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而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法舒地尔能够抑制GRP78和Chop表达,并促进Bcl-2的表达水平,且有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参与调控细胞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 标签: HK-2细胞 法舒地尔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 简介:摘要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存活率,反映出HepG2细胞经药物Z2处理,所存活下来的数量,间接反映出药物Z2对HepG2细胞细胞毒性的强弱,为研究药物Z2之后的药代学和药理学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MTT法 药物Z2 细胞毒性 毒性试验HepG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水平对GOD-POD法和HK法测定血糖的影响。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测定7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糖水平,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两种方法的血糖结果存在差异,葡萄糖氧化酶法受血尿酸影响,结果低于真值,两法的结果差值与血尿酸浓度正相关。结论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糖水平会导致结果偏低,需要修正或换用己糖激酶法进行测定。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葡萄糖氧化酶法 己糖激酶法 血糖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K2和SFRP2在新疆汉族和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5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为ESCC的病例,汉族90例,哈萨克族75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两蛋白在E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二者的差异性表达统计分析,分析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CK2在ESCC中61.2%阳性表达,SFRP2在食管癌旁组织中72.1%阳性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K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0)。二者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CK2和SFRP2可能为ESCC相关差异蛋白。CK2有可能在ESCC侵袭转移进展中发挥作用。

  • 标签: ESCC CK2 SFRP2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363(miR-363)靶向调控E2F转录因子3(E2F3)的表达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Lipofectamine法将miR-363抑制剂或其阴性对照转染到HepG2细胞,继续培养48h,收获细胞,采用四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miR-363mRNA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E2F3、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HepG2细胞增殖率为(96.4±9.7)%,显著高于抑制剂处理组【(72.3±6.5)%,P<0.05】,凋亡率为(8.2±1.4)%,显著低于抑制剂处理组【(9.7±0.8)%,P<0.05】;对照组HepG2细胞miR-363mRNA相对水平为(1.0±0.1),显著高于抑制剂处理组【(0.6±0.2),P<0.05】,E2F3蛋白表达量为(1.0±0.1),显著高于抑制剂处理组【(0.6±0.1),P<0.05】,而对照组HepG2细胞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0.0)和(0.5±0.1),均显著低于抑制剂处理组【(0.6±0.1)和(0.7±0.0),P均<0.05】。结论miR-363可靶向调控E2F3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本研究结果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HEPG2细胞 微小RNA-363 E2F转录因子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2型糖尿病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医学界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近年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抗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而后者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beta 细胞 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过程中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IF特异性siRNA瞬时转染H9c2心肌细胞,建立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给予自噬经典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MIF、LC3、Cleavedcaspase-3以及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干扰MIF后可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自噬抑制剂3-MA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沉默MIF后可增加H/R过程中p-mTOR的表达。结论:MIF可通过抑制自噬减少H9c2心肌细胞H/R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mTOR有关。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缺氧/复氧 H9C2心肌细胞 自噬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Lx2-32c对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Lx2-32c处理宫颈癌细胞Hela24、48和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计算细胞增殖活力,同时以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定不同浓度的Lx2-32c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并检测Bcl-2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Lx2-32c能够有效的抑制Hela的生长增殖,随着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呈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并能够有效的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blot结果显示,Lx2-32c能够有效降低Hela细胞中Bcl-2表达,同时上调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论Lx2-32c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宫颈癌细胞Hela发生凋亡和抑制生长增殖。

  • 标签: 宫颈癌细胞HELA Lx2-32c 凋亡 生长增殖
  • 简介:摘要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proline-richtyrosinekinase2)是一种非受体性酪氨酸激酶。它在多种器官和组织中表达,可以响应多种细胞内外信号而激活,参与多条信号通路的传递,能够调节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凋亡等。研究表明Pyk2与肿瘤发生、发展等多个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Pyk2的表达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Pyk2有可能是干预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的新靶点,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Pyk2 肿瘤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儿童NK细胞受体NKG2D、NKp46及KIR2DL1表达率。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58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45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3例。按照治疗时间不同将患儿分成新发组及正常组,每组29例,分析两组患儿NK细胞受体NKG2D、NKp46及KIR2DL1表达率。结果新发组NKG20表达率为(79.56±11.46)%,正常组NKG20表达率为(92.36±3.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组NKp46表达率为(61.56±11.32)%,正常组NKp46表达率为(79.26±4.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组KIR2DL1表达率为(19.85±3.54)%,正常组KIR2DL1表达率为(12.87±1.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组与正常组患儿NK细胞数量及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治疗的进行患儿NKG2D、NKp46及KIR2DL1表达率可逐渐恢复,提示机体NK细胞的免疫能力逐渐提升。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NK细胞 NKG2D NKp46 KIR2DL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入住我院并将医生确诊为患有胃癌的11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早期胃癌患者86例,进展期胃癌24例。经检查胃部无疾病正常对照组110人。将220例参与研究的志愿者的病理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切片化学染色方法特异性标记Bcl-2蛋白,并将检验显微镜下结果作对比。同时将224例参与研究的志愿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切片做tunel染色检测胃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胃癌病人的Bcl-2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呈现疾病越严重,阳性率越高的趋势,P<0.05。与此同时发现观察组胃癌病人的细胞凋亡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且呈现疾病越严重,阳性率越高的趋势,P<0.05。结论在胃癌病人细胞凋亡增多及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升,证明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皂苷类中药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代谢研究进展。方法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对Caco-2细胞模型在皂苷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吸收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和讨论对皂苷类中药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和代谢的研究,可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情况,为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 标签: 皂苷类中药成分 Caco-2细胞模型 体外吸收和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肾煎对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糖肾煎小剂量组、糖肾煎大剂量组、贝那普利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单肾切除+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行为干预的方式,建立病证结合的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大鼠模型。各组分别干预1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负荷后2h血糖(P2h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肾重/体重指数、24h尿微量白蛋白(U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组化计算足细胞密度、电镜下足细胞病理改变。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脂代谢异常(P〈0.01),尿蛋白排泄率增加(P〈0.01),肾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足细胞密度减小(P〈0.01),足突增宽、融合;(2)与模型组比较,糖肾煎小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肾煎大剂量组、贝那普利组及中西医结合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P〈0.01);(3)与贝那普利组比较,糖肾煎大剂量组及中西医结合组HOMA-IR有所改善(P〈0.01),余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复方糖肾煎对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大鼠足细胞有保护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肾病 糖肾煎 病证结合模型 足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SARI对体外人胰腺癌细胞系Capan2的黏附、运动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为研究胰腺癌体内侵袭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钙粘连蛋白(E-cadherin)、RB蛋白的表达,而后将外源性的SARI转染到人胰腺癌细胞系Capan2中,用免疫共沉淀反应测定其与CDK4的结合情况,以过河实验检测癌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以基质浸润实验检测黏附能力,以Westernbolt检测E-cadherin、RB蛋白磷酸化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技术显示细胞内表达RB蛋白和E-cadherin;而且将外源性的SARI转染到人胰腺癌细胞系Capan2后,免疫共沉淀反应显示SARI能和CDK4相结合,而且能使E-cadherin的表达和RB蛋白磷酸化降低(P〈0.05);过河实验中SARI组过河时间为(40.2±3.2)h,对照组为(69.8±1.5)h(P〈0.01);基质浸润实验中5、10、15ng/ml的SARI组分别为(30.0±1.5)个/视野、(41.0±5.6)个/视野、(61.0±5.3)个/视野,对照组为(22.2±3.5)个/视野(P〈0.01)。结论:外源性的SARI能和CDK4相结合,降低RB蛋白磷酸化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从而降低胰腺癌细胞间的黏附性和胰腺癌细胞系Capan2的侵袭能力。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抑制因子 肿瘤浸润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通过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一种低度恶性的少见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依靠病理可确诊,免疫组化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般采用保留膀胱的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随访。

  • 标签: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苏复宁洗液是我院针对膀胱癌术后高复发率而自主研发的术后灌注中药制剂,是以中药材苏木的水提物制备而来的,其抗癌有效成分是巴西木素,与其他的化疗药物比较,其优点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1])。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巴西木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本研究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靶细胞,观察离体条件下苏复宁洗液在不同浓度下对靶细胞的抑制活性,以探讨苏复宁洗液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人肝癌 HEPG2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PAK5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的具体作用及分子机制,探索PAK5作为肿瘤新靶点的可能。方法通过体外培养SaOS-2细胞,筛选出稳定的DOX耐药株,向已获得的耐药株内转染siRNAPAK5,分为四组细胞,为SaOS-2、SaOS-2-DOX、对照siRNA-SaOS-2-DOX、siRNAPAK5-SaOS-2-DOX四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WB法检测Caspaes-3和Caspaes-9及PAK5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Rh123染料在各组细胞内的聚集,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aOS-2、SaOS-2-DOX细胞活性较好,后者显著大于前者,对照siRNA-SaOS-2-DOX和siRNAPAK5-SaOS-2-DOX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WB法结果显示,SaOS-2组和SaOS-2-DOX组、对照siRNA-SaOS-2-DOX组三个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siRNAPAK5-SaOS-2-DOX组的Caspaes-3、Caspaes-9及PAK5三个蛋白表达显著降低;Rh123染色结果显示siRNAPAK5-SaOS-2-DOX组荧光强度最大。结论PAK5在SaOS-2细胞DOX耐药中起促进作用,缺乏PAK5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线粒体活性上升。

  • 标签: PAK5 骨肉瘤 DOX耐药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果蝇裸露角蛋白2(nakedcuticlehomolog2,Nkd2)对大鼠牙囊细胞(ratdentalfolliclecells,rDFCs)成骨向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DFCs,鉴定其组织来源并进行成骨向分化诱导,茜素红染色验证其成骨向分化能力,激光共聚焦检测检测Nkd2在中rDFCs的表达;采用小RNA干扰技术,干扰rDFCs中的Nkd2表达后进行成骨向分化诱导,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成骨向分化因子Runx2、Col-1和OCN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catenin在rDFCs中的分布变化,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蓬乱蛋白1(Dishevelled-1,Dvl-1)的表达变化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Wnt3a与阻断剂FH535处理rDFCs后Nkd2的表达改变。结果:获得体外培养的rDFCs,并成功诱导其成骨向分化,茜素红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形成。Nkd2在rDFCs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和胞核周围。Nkd2小RNA干扰后的rDFCs中Runx2、Col-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Dvl-1的表达下调。同时,Wnt3a处理组rDFCs中Nkd2蛋白表达量升高,而FH535处理组的表达量下降。结论:Nkd2通过Dvl-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rDFCs的成骨向分化;Nkd2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正反馈调节作用。

  • 标签: Nkd2 牙囊细胞 成骨向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Caco-2细胞模型(humancolonadenocarcinomacdllline)来源于人结肠腺癌细胞的Caco-2细胞,目前被公认为药物吸收研究的一种快速筛选工具;可在细胞水平上提供药物透过小肠粘膜的吸收、分布、代谢、转运的综合信息,为口服药物研究提供依据。2002年被国际认定为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法,国内已有Caco-2细胞模型应用于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等口服中药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 标签: Caco-2细胞模型 口服中药成分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