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降调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卵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4例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agonist,GnRH-a)长方案,研究组应用垂体降调促排卵方案。对比两组获卵数、第2次分裂中期(MetaphaseⅡ,MⅡ)卵数、2PN受精卵数、卵细胞质量、卵子成熟率、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冷冻胚胎周期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研究组2PN受精卵数、2PN受精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和MⅡ卵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卵子成熟率、优质胚胎率及可利用胚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IVF-ET中,垂体降调促排卵方案可使卵细胞质量、优质胚胎率和可利用胚胎率明显提高,且对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没有明显影响,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垂体降调节促排卵方案 卵巢储备功能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细胞质量
  • 简介:排卵障碍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促排卵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促排卵药物种类较多,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非常必要。本研究通过对152例患者的177个周期不同方案促排卵治疗,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的疗效,以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诱导排卵方案

  • 标签: 促排卵方案 促排卵治疗 排卵障碍 治疗方法 药物种类 不孕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达英 -35” 降调后“来曲唑序贯氯米芬”促排卵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46 例排卵障碍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 人组 24 例于月经来潮第 5 日服达英 -35 1 片 1 次 / 日共 21 天,下次月经第 5 天先予来曲唑 2 片 1 次 / 日共 5 天,待月经第 11 天再予氯米芬 2 片 1 次 / 日共 3- 5 天; B 组 22 例,月经第 5 天予氯米芬 1-2 片 1 次 / 日共 5 天,阴道 B 超监测排卵。结果: A 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予以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选取90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将其均分三组,各30例。对D组行克罗米酚治疗(CC),对E组予以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HMG),对F组予以克罗米酚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清睾酮(T)、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与D组相比,E组黄体生成素(LH)较高、雌二醇(E2)较低,F组黄体生成素(LH)较高、雌二醇(E2)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三组间血清睾酮(T)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D组相比,E组和F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予以不同的促排卵方案治疗,其效果不同,行克罗米酚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的效果优于两种单独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促排卵 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中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促排卵效果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受PPOS方案IVF助孕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10个周期。根据使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制剂不同分成FSH组(63个周期)和hMG组(4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的获卵总数、MⅡ卵子数、受精总数、卵裂总数、第3日总胚胎数、冷冻总胚胎数、双原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第5日囊胚率、卵子利用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FSH组较hMG组的第3日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更高[64.2%(111/173)比50.0%(48/96),P=0.024;45.8%(22/48)比21.2%(7/33),P=0.023;36.5%(27/74)比16.7%(8/48),P=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而言,PPOS方案中使用FSH较hMG可获得更高的第3日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 标签: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诱导排卵 卵泡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我院门诊药房促排卵药的管理。方法制定促排卵药品目录,严格按特殊药品管理执行。结果有效的管理了促排卵药品,达到了相应的疗效。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促排卵药的管理,可提高药师对促排卵药管理的意识,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 标签: 促排卵药 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近几十年来,生殖内分泌学发展迅速,诱发排卵药物更是层出不穷。超促排卵打破了生理周期一个月只排一个卵的局限,增加了获卵数,从而提高了妊娠率。随着促排卵药物的改进和不断纯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如子宫内膜发育不同步、黄体功能不足(LPD)及卵巢肿瘤等。笔者主要从以上问题出发来探讨其现状。

  • 标签: 排卵诱导 激素 细胞因子LP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促排卵方剂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促排卵方剂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异同。结果:①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成熟卵泡数量: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的成熟卵泡数量均明显增多,而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成熟卵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④性激素水平:两组治疗前的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药促排卵方剂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成熟卵泡的数量,有较好的促排卵效果,同时可改善性激素水平,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药促排卵方剂 来曲唑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促排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方案促排卵周期获卵数≤3枚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采用常规方案促排卵治疗获卵数≤3枚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并以临床妊娠为结局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常规方案促排卵周期获卵数≤3枚患者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4.1%(503/2090),活产率为15.2%(318/2090)。以临床妊娠为结局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获卵数(P=0.001)、是否预期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P<0.001)、年龄(P<0.001)、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P<0.001)、不孕年限(P=0.00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P=0.001)、促排卵方案(P=0.003)、内膜厚度(P<0.001)、移植胚胎数(P<0.001)是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预期POR[OR(95% CI)=0.469(0.307~0.718)]、年龄[OR(95% CI)=0.929(0.905~0.954)]、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OR(95% CI)=0.891(0.808~0.984)]、内膜厚度[OR(95% CI)=1.084(1.015~1.157)]、移植胚胎数目[OR(95% CI)=1.678(1.389~2.026)]是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获卵数≤3枚患者中,高龄及预期POR及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升高是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卵巢低反应 临床妊娠 获卵数
  • 简介:目的:研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药物诱导排卵的治疗及其效果。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4例PCOS患者血清FSH、LH、T、E2值进行氯米芬(CC)试验;对CC敏感者使用CC治疗;对CC不敏感者采用CC+HMG+HCG治疗;对雄激素水平升高者加用地塞米松。治疗期间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结果:使用CC治疗39周期,出现35个排卵周期;CC+HMG+HCG治疗13周期;有9个排卵周期;CC或CC+HMG+HCG加用地塞米松治疗108周期,有80个排卵周期。总排卵率77.5%,妊娠59人,妊娠率56.7%。结论:对PCOS患者先进行氯米芬试验,结合体内激素水平,有的放矢地选择治疗药物,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促排卵 治疗方案 PCOS 不育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拮抗剂促排卵新鲜周期移植不同黄体支持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03月于我院生殖中心采用拮抗剂方案行新鲜周期移植的8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孕激素+雌激素+GnRha,共40个周期;研究组患者予以孕激素+雌激素+GnRha+HCG,共4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Gn使用时间、Gn总量、拮抗剂使用时间、HCG 日P水平、HCG 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单板机率、双板机率、M 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不孕症 拮抗剂方案 新鲜周期移植 黄体支持方案 促排卵情况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拮抗剂促排卵新鲜周期移植不同黄体支持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03月于我院生殖中心采用拮抗剂方案行新鲜周期移植的8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孕激素+雌激素+GnRha,共40个周期;研究组患者予以孕激素+雌激素+GnRha+HCG,共4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Gn使用时间、Gn总量、拮抗剂使用时间、HCG 日P水平、HCG 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单板机率、双板机率、M 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不孕症 拮抗剂方案 新鲜周期移植 黄体支持方案 促排卵情况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28岁女性,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肌瘤剔除史,在辅助生育治疗中,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冻胚移植准备期间发生腹腔妊娠破裂出血。患者以突发下腹痛入院,无停经及阴道出血,术前β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确认妊娠,彩超提示宫旁不均回声团,急诊腹腔镜探查,最终确认腹腔妊娠同时清除妊娠物,快速止血,术后恢复可。

  • 标签: 妊娠,腹腔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排卵障碍不孕患者接受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就诊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年龄≤35岁,因排卵障碍不孕就诊的患者共821个周期,按照是否促排卵分为自然周期组(N组),共225个周期;促排卵周期组(O组),共596个周期;按照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不孕的原因[不明原因不孕(A),男方精液异常(B),性功能障碍(C),单侧输卵管梗阻(D)]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NA组(67例)、NB组(94例)、NC组(39例)、ND组(25例)和OA组(233例)、OB组(217例)、OC组(51例)、OD组(95例)。比较N组患者和O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等指标;比较各亚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结果①N组和O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O组多胎妊娠率为13.1%(13/99),明显高于N组的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②NA组、NB组、NC组、ND组和OA组、OB组、OC组、OD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排卵障碍不孕患者进行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助孕治疗时,促排卵周期并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反而会增加多胎妊娠率。

  • 标签: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结局 促排卵周期 自然周期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不孕症患者应用促排卵药物的逐渐增多,OHSS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多个文献报道,GnRH-a代替HCG诱导排卵能降低OHSS的发生率。我们对在促排卵治疗中有OHSS倾向的16例患者19个周期应用GnRH-a诱发排卵,观察其促排卵效果、并发症有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标签: GNRH-A HCG 诱导排卵 促排卵高危周期 不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