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中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孕激素状态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促排卵效果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受PPOS方案IVF助孕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10个周期。根据使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制剂不同分成FSH组(63个周期)和hMG组(4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的获卵总数、MⅡ卵子数、受精总数、卵裂总数、第3日总胚胎数、冷冻总胚胎数、双原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第5日囊胚率、卵子利用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FSH组较hMG组的第3日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更高[64.2%(111/173)比50.0%(48/96),P=0.024;45.8%(22/48)比21.2%(7/33),P=0.023;36.5%(27/74)比16.7%(8/48),P=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而言,PPOS方案中使用FSH较hMG可获得更高的第3日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 标签: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诱导排卵 卵泡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CBM数据库,搜集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应用于POR患者的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5月。严格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队列研究使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系统评价方法、RCT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队列研究7篇,RCT文献3篇,包括1977例POR患者,其中PPOS方案组1053例,拮抗剂方案9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POS方案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延长(P=0.02),但Gn总用量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的直径≥14 mm卵泡数和获卵数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Ⅱ卵率和受精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P=0.04,P<0.001),但两组方案的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的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发生率明显降低(P=0.04),扳机日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LH水平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POS方案的临床妊娠率高于拮抗剂方案,而流产率低于拮抗剂方案(P=0.03,P<0.001),但周期取消率和出生率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OS方案可明显降低POR患者促排卵中LH峰发生率,提高MII卵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可在POR患者中广泛安全使用。

  • 标签: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控制性促排卵 卵巢低反应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卵巢低反应患者实施微刺激方案、卵泡期孕激素状态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选择90例卵巢低反应患者分析研究,入组时间从2020.4至2021.2,对于入组患者采取双盲分配法,探讨组、一般组患者均等例数为45,探讨组利用卵泡期孕激素状态促排卵方案,一般组采取微刺激方案,对比两组优质胚胎率、获卵数、正常受精率。结果:探讨组优质胚胎率、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与一般组对比明显较高,指标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卵泡期孕激素状态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卵泡期 孕激素 促排卵 微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激素状态促排卵(PPOS)方案在反复常规超促排卵方案失败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行长方案、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失败,第3次促排卵继续采用常规超促排卵方案或换用PPOS方案行IVF/ICSI的76例正常卵巢储备功能患者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常规超促排卵方案组(A组)(n=46)、PPOS方案组(B组)(n=30)。比较患者使用两种促排卵方案后促排卵临床情况、实验室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A、B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B组患者正常受精率(78.3%)、可用胚胎率(69.5%)及累积妊娠率(60.0%)均高于A组(70.3%,P=0.031;57.9%,P=0.017;34.8%,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优质胚胎率(52.4%)略高于A组(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而两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成熟卵数(率)、卵裂率、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常规超促排卵方案反复失败再次行IVF/ICSI-ET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PPOS方案可以提高患者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及累积妊娠率,可能提高优质胚胎率,改善患者临床妊娠结局。PPOS方案为常规超促排卵方案反复失败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再次选择促排卵方案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控制性超促排卵 卵巢储备功能 受精 体外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反复失败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取卵失败后发现已妊娠的诊断及处理过程。患者行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取卵日未获卵,检测血β-hCG阳性,之后超声检查发现异位妊娠,入院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半年再次行IVF-ET治疗后宫内妊娠。虽然不孕症患者不孕多年,但IVF-ET治疗过程中偶有发生妊娠的可能,促排卵过程中孕酮水平异常升高时需要密切关注,发现妊娠后应及时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孕激素状态促排卵治疗(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替代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行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促排卵方案均采用PPOS,根据PPOS的卵泡晚期是否应用低剂量的hCG替代hMG分组:A组,PPOS常规方案组(hMG+孕酮),完全应用hMG(141个周期);B组,PPOS卵泡晚期hCG替代hMG组(hMG/hCG+孕酮),即在PPOS促排卵治疗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hCG(200 IU/d)完全替代hMG(8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相关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获卵数、可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的促排卵治疗时间[A组(9.7±2.6) d比B组(10.3±3.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B组hMG用药时间[(7.8±3.5) d]及hMG用药量[(1 592.8±840.5) IU]均显著低于A组[(9.7±2.6) d,P=0.01;(1 825.2±795.3) IU,P=0.04];两组的获卵数和可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周期中,A组与B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52.8%(105/199)比49.2%(60/122)]、胚胎种植率[37.1%(139/375)比37.1%(86/232)]、早期流产率[4.8%(5/105)比5.0%(3/60)]及持续妊娠率[47.7%(95/199)比44.3%(54/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在PPOS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hCG替代hMG,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卵泡生长发育,且不影响PCOS患者的IVF/ICSI-FET治疗的结局。

  • 标签: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雌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64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3组,口服黄体酮胶囊100mg/d为100mg组20例、200mg/d为200mg组22例和100mg/d加补佳乐1mg/d为混合组22例。通过月经卡评分、B超观察用药前、用药10天,撤药性出血后子宫内膜厚度及撤退性出血情况。结果3组经过10天治疗,撤退性出血率200mg组和混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00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阴道流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口服雌孕激素皆可以达到撤退性出血的临床疗效。但综合评价200mg组和混合组较100mg效果好。

  • 标签: 雌孕激素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撤退性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溴隐亭不同给药方案在治疗泌乳素血症(HPRL)女性不育症中的临床疗效,关注其对女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就诊于我院的确诊为泌乳素血症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先口服溴隐亭调整血清泌乳素水平至正常后予以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对照组采取促性腺激素与溴隐亭同步治疗方案。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促排卵周期数、平均用药天数、雌二醇水平及妊娠率,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泌乳素都显著改善(P〈0.05);但是两组之间相比,采取溴隐亭药物治疗后诱导排卵的研究组在促排卵、雌二醇水平和妊娠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采用溴隐亭治疗泌乳素血症患者,调整至正常后再使用促卵泡激素药物促排卵治疗不孕不育具为较优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溴隐亭 高泌乳素血症 给药方案 促性腺激素 促排卵 不孕不育
  • 简介:目的观察眼压状态施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3例持续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先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及眼压、视力变化情况。结果33例眼压下施行青光眼手术的病人恢复顺利。术后一月眼压控制率93.9%,观察2年以上眼压控制率84.8%。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眼压状态前房穿刺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是持续眼压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术式之一。

  • 标签: 青光眼 眼压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无排卵型月经不调者联合使用雌激素孕激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无排卵型月经不调者80例,随机分为单采用孕激素(孕酮)治疗对照组(n=40)与联合使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治疗实验组(n=4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0.00%,P

  • 标签: 无排卵型 月经不调 雌激素 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雌激素联合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65例,分为对比组(n=32)和研究组(n=33)。对比组治疗应用雌激素,研究组治疗应用雌激素联合孕激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卵泡刺激素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孕酮、雌二醇均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无排卵型月经不调应用雌激素联合孕激素治疗,可提高疗效,调节患者激素水平,促使月经恢复正常,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雌激素 孕激素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组28例,均采用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A组剂量为100mg/d,B组200mg/d,C组300mg/d,D组400mg/d。均服用10d。观察4组撤药性出血情况,比较月经结束后3d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及总体疗效、不良反应。结果4组停药后,A、B组撤药性出血率相同(96.43%),C、D组相同(100%),4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A、B组治疗总有效率相同(96.43%),C、D组相同(100%),4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不同剂量的口服孕酮均能达到撤退出血的效果,而选用低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可一定程度降低用药不良反应。

  • 标签: 安宫黄体酮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对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平均每组33例。采用低剂量孕激素对甲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采用中剂量孕激素对乙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采用剂量孕激素对丙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结果丙组和乙组患者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和甲组患者在应用孕激素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中剂量(200mg/d)孕激素对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不同剂量 孕激素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将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 4组, A、 B、 C、 D组, A组患者剂量为每天 100mg, B组患者剂量为每日 200mg, C组患者的剂量为 300mg/d, D组患者的剂量为每天 400mg,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以及撤药出血情况。结果: A组撤药出血率为 80.00%, B组患者撤药出血率为 84.00%, C组患者撤药出血率为 96.00%, D组患者撤药出血率为 100.00%, p< 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但是组间差异极小, 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 C、 D组, p< 0.05。结论:对于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患者,采用低剂量的孕激素效果也较高,同时不良反应的和撤药出血率也较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孕激素 不同剂量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B、C、D组,A组患者剂量为每天100mg,B组患者剂量为每日200mg,C组患者的剂量为300mg/d,D组患者的剂量为每天400mg,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以及撤药出血情况。结果A组撤药出血率为80.00%,B组患者撤药出血率为84.00%,C组患者撤药出血率为96.00%,D组患者撤药出血率为100.00%,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但是组间差异极小,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C、D组,p<0.05。结论对于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患者,采用低剂量的孕激素效果也较高,同时不良反应的和撤药出血率也较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孕激素 不同剂量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无排卵型月经不调应用孕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4例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剂量300mg/天)和对照组(低剂量100mg/天),分析撤药性出血、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实验组出血量、出血时间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出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对比(P

  • 标签: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 孕激素 子宫内膜厚度 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将严格筛选的98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3组分别为33、33、32例。三组患者全部口服黄体酮胶囊,设计单中心、随机、开放、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100mg组每晚睡前口服,其余则早晚口服1次。用药持续12d,评估用药效。结果: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阴道出血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的孕激素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月经失调 无排卵型 孕激素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孕激素常规剂量或剂量使用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本医院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70例患者,以硬币投掷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低剂量使用黄体酮胶囊,研究组剂量使用黄体酮胶囊,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月经量、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的前后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4.29%)比对照组(74.29%),治疗后的月经量比对照组少、月经周期比对照组长、子宫内膜厚度均比对照组薄,P < 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剂量使用孕激素不仅疗效显著、安全性,还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月经和子宫内膜形态情况。

  • 标签: 孕激素 剂量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