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闭合性胫骨下段骨折切开复位闭合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闭合性胫骨下段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闭合性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切开复位,能有效减少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闭合性胫骨下段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股骨远端骨折类型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是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随着手术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创新,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股骨髁周围有关节囊、韧带、肌肉和肌腱等组织结构附着,股骨远端骨折后这些周围结构的牵拉常造成不同程度的骨折移位畸形。另外,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合并其他损伤也增加了复位骨折断端的难度。目前在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中采用不同方法辅助复位骨折端以减少手术再损伤的理念开始得到认可和普及。选择合适的复位方法和内固定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手术难度,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股骨远端骨折相关文献中所涉及的辅助复位方法进行回顾。除徒手复位外,钢板作为一种内固定方式自身便可实现辅助复位,但对部分复杂类型骨折不适用。骨牵引床使用较为广泛,但有多种并发症的风险而受到限制。AO牵开器与下肢轴向牵开器等通过反向牵引实现骨折牵开复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血管及神经损伤等风险。者应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复位技术以提高复位效率,降低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给予同时期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DH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愈合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DHS组(P<0.05);PH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SH组(P<0.05);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微创弹性髓内针固定方式的应用情况,重点探究该治疗方式在小儿尺桡骨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之间接收的小儿尺桡骨骨折患者中选出5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对象,围绕这些患者展开实验探究工作。这些患者在接受麻醉处理后实施闭合复位微创弹性髓内针固定操作。在手术操作期间,记录相关资料数据,主要有手术用时,中出血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性疾病发生情况等。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二、三、六、九、十二个月时,患者需要接受复查,采用X线检查方式为患者进行检查,由医生分析骨折愈合的有关情况。若患者并未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则其需要在手术结束后的六到九个月之间前往医院再次接受手术,以便于将内固定物取出。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配合完成了术后六到十二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用时为九个月;依据研究对象的手术用时计算平均值,为58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0毫升,平均住院时长为五天,所有患者都为一期甲级愈合。其中有一例患者出现了伸肌激惹征,当为患者实施内固定取出术后,症状表现消退;肘关节、腕关节僵硬等障碍没有发生。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对于患有尺桡骨骨折的小儿患者而言,是一种最合适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儿童 尺桡骨骨折 闭合复位 弹性髓内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s,DDH)闭合复位中可接受的复位标准。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接受闭合复位治疗的DDH患儿,纳入年龄≥6个月、完全脱位、治疗信息及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共124例138髋。闭合复位复位稳定性以Ramsey安全区评估,包括复位后最大外展及再脱位外展角度,安全区范围为两者之差。中关节造影测量复位后内侧造影池间隙(medial dye pool,MDP)及股骨头覆盖率(femoral head coverage,FHC)。MDP以占股骨头直径的百分比表示。闭合复位后以人类位石膏裤固定,2~3个月更换石膏裤,共固定2期。一期或二期石膏裤末MRI中确认股骨头获得同心圆复位即为复位成功。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复位是否成功的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本组病例138髋中108髋(78. 3%)复位成功。单因素分析中复位是否成功与初始治疗年龄、再脱位外展角度、安全区范围、MDP及FHC显著相关(P<0. 05)。多因素分析中再脱位外展角度(OR=0. 792,95%CI:0. 634-0. 688,P=0. 039)及MDP(OR=0. 654,95%CI:0. 439-0. 973,P=0. 036)为独立影响因素。根据ROC曲线结果判断两因素的临界值,再脱位外展角度≤30°的88髋中86髋(97. 7%)复位成功,>50°的10髋均复位失败,31°~50°的40髋中仅22髋(55. 0%)成功,但其中MDP≤20%股骨头直径的20髋均成功,而MDP>20%股骨头直径的20髋中仅2髋(10. 0%)成功。结论DDH闭合复位中可接受的复位标准取决于复位稳定性和质量。再脱位外展角度≤30°时任何MDP、31~50°时MDP≤20%股骨头直径是可接受的复位标准,可期望通过人类位石膏裤固定获得同心圆复位

  • 标签: 髋关节 闭合复位 关节造影 可接受的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经皮钢针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旨在筛选出一种有效治疗的方法。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5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闭合复位经皮钢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术 闭合复位经皮钢针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闭合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C臂X线机下经微创手术闭合复位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1例,观察预后。结果术后经6~18个月的随访,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断钉等并发症,均骨性愈合,根据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优1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3%。结论微创手术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少等优点。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 微创手术 空心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手术配合。方法通过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充分准备,中密切配合,保证手术效果,观察比较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5.23±5.91)min,中出血量为(61.39±3.14)ml,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8%。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可以促进髋关节恢复,降低中出血量,中密切配合为手术配合的重要保证,临床值得椎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住 PFNA内固定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随访两组患者19个月膝关节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有利于患者膝关节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闭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切开组,手术时间短于切开组,差异显著(p<0.05);经过5-12月(8.4个月)的随访调查,闭合组优良率为95.92%,显著高于切开组73.47%,差异显著(p<0.01)。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患儿所受创伤小,有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通过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进行治疗后踝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的切开复位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踝骨骨折患者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 治疗 后踝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即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对比;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1月—2016年9月中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1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A组为撬拔复位内固定,B组为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侧别、体重、受伤方式等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别(P>0.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足踝功能评分(美国足踝功能协会AOFAS评分),Bo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指标上明显优于B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5),在术后六个月足踝功能评分中,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05),术后Bö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相比较而言两种手术方案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中均能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临床疗效,但撬拔复位具有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疼痛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拔复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就诊的68患者,随机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34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大,实验组患者钉道渗液、钉道感染以及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切开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闭合复位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和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对比(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2)两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两组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切开复位具有腕关节功能恢复佳,活动范围大、桡骨长度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使用有限切开闭合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2例下肢骨关节复杂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6例接受有限切开治疗的病患为观察组,56例接受闭合复位治疗病患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6.22%(43/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79%(29/56)(P<0.05);观察组病患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病患采用有限切开进行手术治疗优良率较高,可显著减少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且治疗后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 闭合复位术 有限切开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E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PFN)内固定进行治疗,通过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随访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闭合复位PENA内固定,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操作简便,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手术床使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处于过伸状态,实现闭合复位效果,之后使用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和手术前后的X线对椎体后凸畸形角度和压缩率高度情况加以测量,了解患者高度恢复率和畸形矫正率情况。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得知,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恢复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使用闭合复位椎体成型可帮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恢复椎体高度,且效果更好。

  • 标签: 闭合复位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均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结果随访38例,骨折全部1期愈合。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具体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分别对对有移位和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或者采取不同方法的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结果在随机方位的138例经过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中,效果优者占53.63%,良好的占19.56%,尚可的占13.76%,差者占13.05%。结论利用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手法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几乎无创伤,是一种较为良好的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

  • 标签: 闭合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