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建立了测定淡水虾中镉、的新方法。确定了淡水虾的微波消解处理方法条件和ICP-MS测定镉、的实验条件,方法准确、快速。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铅中毒的发生率较高,铅中毒并不是立即发生的一种中毒现象,而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吸入之后,积累的越来越多,才会引发中毒。如果在食品中的含量比较高,那么人们长时间的食用,势必会引发人们铅中毒的现象。因此,文章针对食品中含量测定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为人们的食品食用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 标签: 食品安全 铅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必要性
  • 简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藜麦中的痕量,研究了5种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对藜麦中含量测定的影响。5种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5.4%~105%,测定标准物质的结果与推荐值一致,比较得出微波消解法具有操作简单、消解彻底、稳定性高和污染低等优点,在藜麦含量测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消解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藜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测定法在全血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肝素钠抗凝血0.5ml,在微波消化仪器的辅助下进行消化和定容。进样应用原子吸收仪石墨炉进行,峰高定量,对标准物质和血样进行检查。结果对于预防碳在石墨管中堆积以及仪器信号受影响减弱价值显著,同时,还可以对无人血液配置标准及其正常牛血的困扰有效解决。检出的最低浓度为1.5μg/L,回收率的数值介于94.1%-102.7%区间范围内,在样品和标准物质的检验结果上,也相对满意。结论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测定法在全血中含量测定中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因此,实际使用的价值较高。

  • 标签: 血液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测定法
  • 简介:摘要锌锭加酸溶解后,在波长283.3nm,空气一乙炔贫燃条件下,采用试样加标准法,对进行原子吸收法测定,回收率为98.47%,结果稳定,可对锌锭中含量为O.005%一0.l%的进行准确测定

  • 标签: 锌锭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中低浓度的更好的测定方法。实验通过加入硝酸钯作为基体改进剂,同时加入抗坏血酸,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灰化温度(1000℃)的试验条件,降低了背景吸收,消除了基体干扰,结果,样品相对标准偏差1.49%~2.30%,加标回收率98%~102.0%。方法较简单,灵敏度高,适合饮用水铅的测定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硝酸钯
  • 简介:摘要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捕集金、银并利用其密度悬殊而与杂质分离;在灰吹过程中高温下形成的氧化铅渗透与灰皿之中,而金、银不具备这样的性质,从而与分离;利用金不溶于硝酸的性质使金、银分离,用硫氢酸钾滴定法测定银的含量,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金的含量

  • 标签: 高温 贵铅 分离 硫氢酸钾 ICP
  • 简介:摘要四乙基作为一种抗震剂,在某些环境水体、土壤及人体血液中也存在四乙基。本文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饮用水源中的四乙基测定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液液萃取 气相质谱 四乙基铅
  • 简介:摘要目的生活饮用水的基体干扰少,通过无基体改进剂的方法,对《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6—2006中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含量进行改进。方法通过无基改剂和加基改剂两种方法的标准曲线、回收率、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无基改剂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3,回收率89%—102%,检出限0.36µg/L,精密度2.32%;加基改剂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5,回收率95%—106%,检出限1.09µg/L,精密度1.79%。结论改进后的无基改剂方法降低了背景干扰,提高了灵敏度,更省时节约。

  • 标签: 石墨炉 生活饮用水 基体改进剂
  • 简介:摘要净化风也称仪表风,非净化风就是工业风。净化风的制取是压缩空气要通过干燥器,将净化风进行减压得到仪表风的压力等级送到用风处,仪表风露点主要检测指标为露点、烃含量粉尘含量,本文给出另一项净化风中检测指标油含量,对监测净化风品质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净化风 油含量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布洛芬片中布洛芬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 1200色谱系统,色谱柱为 Venusil MP C18柱 (4.6mm×250mm,5μm), 流动相为乙腈 -pH2.6 的醋酸钠 (体积比为 50:50,含醋酸钠 0.82,用冰醋酸调节 PH值至 3.0±0.05),检测波长为 263nm,流速为 1.0ml/min。结果:布洛芬在 0.55μg/m1~15.23μg/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 0.9999,平均回收率为 96.22%, RSD=3.9%。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布洛芬片中布洛芬的含量,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布洛芬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布洛芬片 HPLC 法 含量 测定
  • 简介:摘要磷矿中的微量稀土是一种潜在的稀土资源,开展综合回收稀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通过试验研究,就磷矿石中稀土含量测定方法展开了探究,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效用。

  • 标签: 光度法 磷矿 稀土含量
  • 简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是初中生学习化学时接触到的第一个定量实验。该实验在200多年前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设计完成,通过该实验粗略地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由于拉瓦锡实验耗时长,且实验中使用的汞蒸气又有一定的毒性,该实验一直以来被反复改进。

  • 标签: 测定实验 氧气含量 空气 体积分数 实验装置 学习化
  • 简介:目的:改进炎立消片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依利特HypersilODS2(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5:95:1)为流动相;流量1.0mL·min^-1;检测波长258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原儿茶酸进样量在0.026~0.3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2.08%,其RSD为3.66%(n=6)。用本方法和现行标准方法测定3批样品,原儿茶酸含量分别为0.078mg·片^-1(RSD=1.2%)、0.070mg·片^-1(RSD=1.1%)、0.066mg·片^-1(RSD=0.9%和0.071mg·片^-1(RSD=1.9%)、0.063mg·片^-1(RSD=2.3%)、0.053mg·片^-1(RSD=2.1%)。结论:本方法能更准确的测定炎立消片中原儿茶酸含量、大大提高色谱柱使用寿命。

  • 标签: 炎立消片 原儿茶酸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通过控制原油盐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分析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试样1.0g,溶剂二甲苯1.5mL,醇水抽提液2mL,搅拌预热2次,水浴温度60~70℃。本文采用的SY/T0536电量法,采用WC-200型微机盐含量测定仪对影响原油盐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WC-200型微机盐含量测定仪的最佳工作条件为偏压260mV、转化率84%、积分电阻2K、增益2400,在此条件下测定盐质量浓度分别为3,5,10,20,50,100mg/L的6种不同浓度的标样,相对误差均小于2%,满足仪器使用要求(相对误差小于5%),满足仪器使用要求。

  • 标签: 原油盐含量转化率
  • 简介:摘要: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莫西林颗粒剂中阿莫西林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 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 2 mol/L的氢氧化钾调节 pH值至 5.0) -乙腈(体积比 97.5∶2. 5)为流动相,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20 nm,柱温 30 ℃,进样量 20 μL。结果:阿莫西林质量浓度在 0.1~ 1 mg/mL( r=0.999 9,n=7)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阿莫西林的平均含量为 103.9%, RSD为 0.6%( 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93%, RSD=0.92%,检测限为 1 ng。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莫西林颗粒剂中阿莫西林的含量进行测定,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阿莫西林颗粒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用钙指示剂作显色剂,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中钙的含量,具有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及灵敏度高等特点。

  • 标签: 钙指示剂 EDTA滴定法 钙含量
  • 简介:目的:采用HPLC测定芩枳丸中橙皮苷、黄芩苷、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为进一步提高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橙皮苷、黄芩苷、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0.120~1.200、0.196~1.960、0.016~0.160、0.024~0.240、0.050~0.5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56%、98.20%、98.54%、98.27%、99.64%。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芩枳丸中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重复性好,为产品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芩枳丸 橙皮苷 黄芩苷 黄芩素 大黄素 大黄酚
  • 简介:问题的提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7页实验2-1中提到,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両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1所示IP用弹黉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人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利用该装置按照教科书上所描述的步骤操作,实验结果偏小,表现为水进入瓶中的体积不到1/5。二、教科书实验设计缺陷分析教科书中介绍的实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易漏气装置气密性难以把控,导致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导管中没有注满水,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人的水会部分残留在导2018.3、发明与创新?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管中,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a2.说服力弱在点燃红磷伸入广口瓶内、塞紧瓶塞之前的过程中,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逸出,使容器产生负压,瓶外的空气也有可能进入瓶中。气体有进有出,两者体积是否相等不得而知,因此进入广口瓶的水面高度没有说服力

  • 标签: 实验设计 氧气含量 人民教育出版社 测定 研究开发中心 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