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病例报告介绍了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中.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可吸收胶原海绵(ACS)来增宽严重缺损的侧向牙槽嵴。利用外科手术技术结合螺钉和胶原膜,以维持ACS的空间。经过7个月的愈合期,牙槽嵴宽度由1~2mm增加到6~9mm,从而为成功植入种植体提供了保证。通过外科手术维持rhBMP-2/ACS空间的技术,使骨重新形成,由此证明,骨再生不需要额外的颗粒骨。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槽嵴 外科手术技术 RHBMP-2 下颌骨缺损 应用
  • 简介:目的确定在兔子的椎间盘内注射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诱导椎体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用微量注样器将含有rhBMP-2200μg的生理盐水溶液20μl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到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L4~5椎间盘的髓核内。术后10、30、60及90天进行X线照相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椎间盘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组可见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成骨并在相邻椎体间形成骨桥。对照组的椎间盘内未见骨形成。结论利用注射的方法,rhBMP-2可诱导椎间盘成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 标签: 重组人股形态发生蛋白-2 椎体间融合 椎间盘 注射 诱导成骨
  • 简介: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结核、感染、畸形、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脊柱疾患的有效手段,促进脊柱融合成骨率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自体骨移植,但其存在来源有限、取骨处疼痛等弊端,目前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Theroleof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2,rhBMP-2)负载于载体是一种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脊柱融合术中,但近来发现了与其相关的一些副反应。本文就其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的副反应进行综述。

  • 标签: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 脊柱融合 副作用
  • 简介: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最初是作为一种可在异位诱导骨和软骨形成的蛋白发现的。现在已知,除了它们在胚胎形成和发育以及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外,某些BMPs在不同器官(例如肝脏)的发病机理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BMPs信号通路控制着发育和成熟组织中一些细胞程序。本文能将就BMPs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BMP信号通路及BMPs的临床研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beta 超家族 BMP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考察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在小鼠体内异位成骨能力,评价大肠杆菌表达的rhBMP-7生物学活性。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将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植入小鼠肌间隙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1、2、3、4周取出埋植材料,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蛋白含量、钙含量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组在术后2、3、4周有骨细胞类似细胞和钙化灶的形成,术后2、3、4周蛋白含量、ALP活性和钙含量均明显高于明胶海绵对照组。结论:明胶海绵复合rhBMP-7植入小鼠体内有较强的异位成骨能力,是良好的生物载体,可用于rhBMP-7体内活性检测。

  • 标签: 明胶海绵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异位成骨 小鼠
  • 简介:背景:使用基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骨缺损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而椎间植骨中rhBMP-2使用量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价rhBMP-2联合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因腰腿痛接受腰椎融合术的60例≤65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自体骨组、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常规行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融合节段为1~2个椎间隙;其中单纯自体骨组共26个椎间隙;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共27个椎间隙;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共26个椎间隙.临床疗效评价包含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评价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CT矢状位重建,观察上下终板间连续性骨小梁,横断面观察有无椎管游离骨粒、异位骨化.术后随访2年.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3组疾病组成、融合节段、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深部感染;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单纯自体骨组和2mgrhBMP-2联合自体骨组各1例).无内固定失败.未见椎管内游离骨粒脱出及异位骨化.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末次随访融合率比较,仅2mgrhBMP-2组与单纯自体骨组及1mgrhBMP-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融合使用自体骨联合2mgrhBMP-2,可获得良好的融合效果,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一2 腰椎融合术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壳聚糖(CS)/硫酸葡聚糖(DS)/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微球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CS/DS/rhBMP-2微球.取SD大鼠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的BMSCs-C57.实验分为4组(n=4):CS/DS/rhBMP-2微球组加入CS/DS/rhBMP-2微球,rhBMP-2组加入rhBMP-2,CS/DS组加入CS/DS微球,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培养2、4、6d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于成骨诱导培养1、3、5、7、9、11、14d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ALP活性;于成骨诱导培养7、14d应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2、4、6d,各组之间BMSCs-C57的O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培养3d时,CS/DS/rhBMP-2微球组BMSCs-C57的ALP活性低于rhBMP-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培养5d后,CS/DS/rhBMP-2微球组BMSCs-C57的ALP活性明显高于rhBMP-2组、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培养7d,CS/DS/rhBMP-2微球组和rhBMP-2组有钙结节形成,而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无钙结节形成;培养14d,CS/DS/rhBMP-2微球组和rhBMP-2组钙结节形成明显,而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虽然出现了钙结节,但不明显.结论CS/DS/rhBMP-2微球对BMSCs-C57的增殖无明显作用,但具备良好的BMSCs-C57成骨诱导及分化作用.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硫酸葡聚糖 壳聚糖 骨髓 间质干细胞
  • 简介:  2 BMP-2在骨形成中的作用,本文仅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形成过程中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综述如下,目前BMP-2的膜受体及BMP-2的转录调节机制比较清楚[15

  • 标签: 中的作用 作用机制 发生蛋白
  • 简介:目的:从真核细胞中获得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编码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人HeLa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后用特异性引物扩增BMP2编码区,连接至pcDNA3.1载体,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功能学鉴定。结果:反转录PCR获得1100bp的片段,经分子克隆后鉴定序列与BMP2一致,并且在真核细胞中能够诱导Smad1/5/8的磷酸化。结论: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P2并验证了其体内功能,为后续探讨BMP2在骨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真核表达载体 Smad1/5/8
  • 简介:目的:研究BMP-2缓释复合物的成骨性能,并对比其与单纯BMP-2间成骨差异。方法:该实验采用藻酸钠、BMP-2和氯化钙混合制备藻酸钙-BMP复合材料,进行体外观察和兔动物试验,通过用x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研究其诱导成骨活性。结果:缓释组和BMP-2组均在4~12周形成新生骨组织,两组标本均为编织骨形态,x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均提示两组在骨新骨形成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缓释组新骨形成量大于单纯BMP-2组。结论:BMP-2缓释载体复合物刺激成骨与直接应用BMP-2刺激成骨对新骨形成量存在显著差异,缓释复合物可以持续稳定促进新骨形成,达到缩短骨愈合的目的。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藻酸钠 缓释
  • 简介:Chordin基因主要与BMP2、BMP4结合,脊椎动物形态发生是BMPs及其对抗物chordin基因,BMPs、BMP感受器、细胞外基质、BMP对抗物-BMP结合蛋白、BMP活性增效剂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 标签: 形态发生 中的作用 发生中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骨组织工程中,生长因子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为改善骨再生提供了新希望。骨形态发生蛋白(BMP)-9,又名生长分化因子2(GDF2),是BMP家族中最新发现和极具成骨潜力的骨形成生长因子,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BMP触发的Smad细胞信号通路通常被Noggin抑制,而BMP-9对Noggin具有抗性,进一步促进骨祖细胞向前成骨细胞分化。本综述拟讨论BMP-9在成骨中的信号转导方式以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用于基因治疗的进展,并分析BMP-9在骨损伤修复方面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9 骨组织工程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骨髓微环境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细胞等的相关转变,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骨形态发生蛋白作为已知唯一能够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形态发生因子,在骨髓微环境调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急性髓细胞来源的MSC会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K562-ADM细胞的形态转化和耐药。文章综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相关研究,以期能够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方向。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肿瘤微环境 白血病
  • 简介:将不同剂量的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与脱钙骨基质(DBM)分别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内侧肌间隙,三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及钙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的骨诱导活性.结果显示,三组复合物均有骨组织生成,中、高剂量组可见骨小梁、板层骨和原始骨髓腔,血管和骨髓丰富;低剂量组的成骨量明显少于中、高剂量组,且新骨的成熟度低于其他两组,DBM少部分吸收;单独植入rhBMP-7组有编织骨形成;而DBM组可见成骨细胞的聚集.rhBMP-7/DBM复合组在ALP和Ca含量水平上与同等剂量的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hBMP-7三种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DBM作为rhBMP-7的合适载体,具有缓释作用,且二者复合可起到双重骨诱导活性;而且rhBMP-7的骨诱导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 脱钙骨基质 DBM 骨诱导 剂量依赖性
  • 简介:骨形态发生蛋白2/7(BMP2/7)异源二聚体,较其同源二聚体具有更强的诱导成骨潜能,是目前组织工程骨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介绍了异源二聚体BMP2/7诱导成骨的相关实验,比较其与同源二聚体生物活性的差异,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源二聚体 骨组织工程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与胃肠道肿瘤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胃肠道肿瘤与BMP7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BMP7的生物学特性和信号通路作一简单回顾,并对BMP7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其相关药物对肿瘤的治疗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胃肠道肿瘤
  • 简介: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存在于各类动物骨基质中,为一种低分子量酸性糖基化多肽,分子量20kDa左右。可诱导未分化的间质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继而形成骨细胞。它能跨种属诱导成骨,且无排异反应,这为从动物骨中提取BMP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缺损及骨不连等疾病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较简便的提取方法,并能纯化出具有较高诱骨活性的bBMP。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诱骨活性 成软骨细胞 提取方法 骨不连 骨缺损
  • 简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在胚胎肢体发生及关节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是骨、软骨组织修复的必要成分,另外BMPs在其他组织的发育中亦发生作用,并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生物学行为有关,BMPs已广泛渗透到生物医学及组织工程研究的各个领域,它的诱导成骨特性研究最深入,并得到一致的公认。但外源性的BMPs在体内易分散,易于被蛋白酶降解,不能持久有效的发挥作用,从很大程度上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目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主要方法予以解决:一是选用适宜的载体材料,在体内起到缓释系统的作用,保持BMPs局部浓度和持久有效的发挥生物效能;二是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将编码BMPs基因转染靶细胞,使其高效表达BMPs。本文概述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载体材料 骨组织 复合材料 磷灰石 诱导成骨
  • 简介:面部骨骼发育畸形、骨缺损、骨不连等的修复重建是颅面外科的主要内容。目前,颅面部骨骼修复重建治疗的手段不外乎手术截骨重排结合骨修复材料植入。随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对颅面部骨骼生长发育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在骨骼修复重建中广泛参与骨骼组织再生重建的局部调节,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BMPs概况、促成骨作用机制、动物实验、初步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BMPs在颅面骨骼修复重建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成骨 颅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