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输血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血站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420例成分输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输血给予的处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210例。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预防性用药,对照组患者在输血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体温升高9例,过敏反应8例,气管痉挛、休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体温升高8例,过敏反应9例,支气管痉挛、休克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输血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预防作用,不推荐常规进行输血预防性药物输注,科学合理地输血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前预防性用药 输血不良反应 影响
  • 简介:摘 要: 输血是在患者临床治疗时候常用的一种医疗手段 , 同时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手段。近些年来 , 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提高 , 使得临床用血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随之而来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 像是安全便成为了首要的问题。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 , 在人体之外进行检测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是否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 也就是所说的血液相容性实验 , 进而再进行交叉配血。经过这样的步骤 , 才能够保证安全性。但是并不是所有实验的血型都相合 , 本文归纳总结不合的原因 及处理方式。

  • 标签: 输血 交叉配血 原因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输血采用Rh血型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接受临床输血干预的患者,根据病史对患者分为研究组(n=92)和常规组(n=92),其中没有或单次接受输血干预的患者,定义为常规组,多次输血干预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Rh血型检测。分析应用价值。结果共184例接受输血干预的患者,其RhD抗原频率为97.83%、RhC抗原频率为93.48%、Rhc抗原频率为52.17%、RhE抗原频率为43.48%、Rhe抗原频率为96.74%。同时经过Rh血型系统抗原测定,双群结果共有19例,其中研究组共有13例,占比68.42%(13/19),常规组共有6例,占比31.58%(6/19),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RhD抗原阳性率为(11.96%),常规组RhD抗原阳性率为(3.26%),差异显著(P<0.05)。结论输血对其进行Rh血型检测,能够保障输血更安全。

  • 标签: Rh血型检测 输血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输血检验当中予以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从本院输血治疗患者中选取,总例数为10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8年3月,止于2019年3月,所有患者均采取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检测,对具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得知,在100例输血患者检验过程中,其中不规则抗体显示阳性例数5例,其中男性有3例,占据比例为3.0%,女性2例,占据比例为2.0%;在100例输血患者中,其中抗M阳性为2例,占据比例为2.0%,抗D阳性为1例,占据比例为1.0%,抗E阳性为0,抗C阳性为1例,占据比例为1.0%,非特异性抗体例数为1,占据比例为1.0%。结论此研究可得,在输血患者输血检验中予以不规则抗体检验,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队患者血液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

  • 标签: 输血前 检验 不规则抗体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输血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6-2019.6 期间收治的 2000 例进行输血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统计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检测出的不规则抗体的类型,然后分析影响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因素和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 2000 例参与研究的输血患者中,共有 25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为阳性,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 1.25 %。根据检测结果,有 7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C 型,所占比例为 28.00 %,有 5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D 型 , 所占比例为 20.00 %,有 3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E 型 , 所占比例为 12.00 %,有 4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Ce 型 , 所占比例为 16.00 %,有 6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Ec 型,所占比例为 24.00 %。影响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因素有:输血次数、妊娠史、性别。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结论 :在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作者: 周凤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东明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山东菏泽 2745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手术前以及输血前对患者开展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以及输血治疗的患者中的1034例设为研究对象,对全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全体患者中存在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TP(梅毒螺旋体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情况。结果:全体患者中各类血清阳性患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BsAg、抗HCV、抗TP以及抗HIV,分别为12.09%、1.64%、0.58%、0.29%。结论:临床上在患者接受手术或者输血前实施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相关感染性疾病,有利于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避免可能的医疗纠纷。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输血时使用常规输血或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市医疗机构接收的需进行输血的患者9082例设为研究组,以及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市医疗机构接受常规输血的患者9000例作为参照组,研究组使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参照组使用常规输血,比较两组出现发热、皮疹、过敏以及胸闷等总不良反应率,并比较输血前后的发热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输血后的研究组的发热情况比参照组明显降低,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降低输血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输血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 常规输血 发热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保证我国血液管理的安全可靠,让输血管理规范安全。方法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对374例病人的输血安全进行加强输血管理与正常情况下对354例的病人的输血安全与的病人状况对比来比较出计算机系统加强输血管理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加强输血管理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继而得出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加强输血管理保障输血安全能有效地降低发生输血事故的危险。结论为了更好地对临床输血实施全面话、安全化的管理,有必要使用计算机系统对输血安全进行加强管理,来保障患者能够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输血管理 输血安全 计算机系统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了保证我国血液管理的安全可靠,让输血管理规范安全。方法: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对 374例病人的输血安全进行加强输血管理与正常情况下对 354例的病人的输血安全与的病人状况对比来比较出计算机系统加强输血管理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加强输血管理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继而得出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加强输血管理保障输血安全能有效地降低发生输血事故的危险。结论:为了更好地对临床输血实施全面话、安全化的管理,有必要使用计算机系统对输血安全进行加强管理,来保障患者能够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输血管理 输血安全 计算机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对临床输血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7 年 11 月 -2019 年 4 月内收治的失血过多患者 76 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 38 例,在输血过程当中均为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 38 例,在输血过程当中均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治疗情况。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得出由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血小板不良反应等因素导致输血有效率较低,与对照组对比输血效率明显较低,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血小板不良反应等因素造成输血有效率低下,对临床输血疗效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疗效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患者,依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发出血液成分,对于观察组患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输血方案,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APTT、PT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Fib、PLT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大量输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合理应用血小板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止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大量输血 成分输血 凝血功能 APTT PT Fib PL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输血护理环节细化管理提高护士输血质量的成效。方法挑选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输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执行细化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送检质量、存储质量、输血质量、记录质量的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护理环节应用细化管理,可以提升输血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输血护理 细化管理 输血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背景条件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以此同时,医疗卫生问题也渐渐地得到了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当前,采血站也是为人民大众提供相关医疗服务的最关键的组织机构,因此,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当下采血站中输血方面提出的要求,血站在输血检验的整个过程之中一定要注重质量的管控以及安全性,全方位的完善输血流程,如此才可以提高血站在血液服务方面的质量以及专业方面的技术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医疗机构血站,在输血检验的过程当中,如何更好地管控其质量问题,并且针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针对性有效的策略,同时分析在输血检验方面采取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希望本篇文章的讨论结果可以为血站将来输血检验其安全性和高质量方面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意见。

  • 标签: 输血科室 质量控制 血站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在血型实验室输血过程中应用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输血患者共106例,将其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接受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对照组患者未接受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结果输血不良事件的控制情况方面,干预后,实验组53例患者输血不事件的发生率为9.43%,而对照组53例患者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4.53%,实验组输血不良事件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过程中应用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效果更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质量 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