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探讨输血用药对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信息。根据输血用药情况,将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设为预防组1,预防性使用异丙嗪的患者设为预防组2,输血不使用药物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466人次输血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36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1%,其中过敏反应最多,占不良反应的80.56%;各类血液成分中,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发生率为0.58%。预防组1、2和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过敏反应及发热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作用。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预防性用药
  • 简介:为适应医疗服务发展对血液供应和保障的需要,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从节约稀缺人类资源,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角度提出了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输血评估与输血后评价的相关要求。另外从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的角度,也亟需从学科内涵及专业的定位角度予以充分认知,并确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 标签: 输血前评估 输血后评价 个体化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输血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血。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825例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1825例输血治疗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2例,阳性率0.66%;其中女9例,均有妊娠史,男3例,男女均有输血史。对于申请输血的12例阳性患者经过提前选择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妊娠和反复输血可使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增高,所以输血检测不规则抗体能更好的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00例输血不规则抗体检测者和200例输血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患者作为对比对象,将检测不规则抗体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检测法进行输血筛检,并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检测出阳性患者3例,占据1.50%,抗体类型分布分别为抗-e抗体1例、抗-D抗体0例、抗-E抗体1例、抗-c抗体0例、抗-C抗体1例;且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5.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抗体检测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对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输血检测环节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适用于新生儿的输血检验方法及输血策略。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8例,采集全部患儿血清样本,并利用准备的ABO同血型血样采用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检测两种不同配血方式结果差异及直抗试验的相关性。结果直抗阳性的患儿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均高直抗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种方式在检测血红细胞放散液时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凝聚按技术配比灵敏度不足。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极为适合,可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与患儿相容性或同血型血样进行输血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ABO 新生儿溶血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患者输血检查结果分析及检查的意义,以加强输血的安全性以及血源性感染控制能力。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需要输血的2220例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输血的身体检测,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的阳性率。结果男性和女性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阳性情况比较无意义(p>0.05);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阳性率低于18岁~36岁患者有意义(p<0.05),其他年龄的患者相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检查,可以根据阳性检查的结果,对血源感染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患者的输血安全性,避免输血造成的感染情况,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输血前检查 梅毒螺旋体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四项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对我院6213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TP-Ab)、丙肝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检测,并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13例患者中,HBsAg(+)性535例(8.61%)、TP-Ab(+)163例(2.62%)、HCV-Ab(+)53例(0.85%)、HIV-Ag/Ab(+)19例(0.3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四项检测指标的联合检测,可充分了解受血者输血感染状况,减少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输血前四项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梅毒特异性抗体 丙肝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者输血,检测四项传染性疾病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的1500例输血患者,通过ELISA法检测抗-HIV(艾滋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TP(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情况。结果通过检测,抗-HIV阳性率0.40%(6/1500),抗-HCV阳性率0.60%(9/1500),抗-TP阳性率0.87%(13/1500),HBsAg阳性率5.67%(85/1500);全体患者中,男性患者的阳性率(10.46%,76/73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4.71%,36/764),差异显著(P=0.032,x2=1.514);6例抗-HIV阳性患者中其他三项指标为阴性的有2例,构成比为33.33%,其他三项指标有一项为阳性的有4例,构成比为66.67%,其中合并TP感染者有2例,构成比为33.33%,与其他合并感染相比,差异显著(P=0.031,x2=1.421)。结论在患者输血检测四项传染性疾病指标,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有助于医护人员有效的了解患者的情况,使得患者可以及时、尽早的就医,于患者的健康有益。

  • 标签: 传染性疾病指标 输血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14年-2016年输血及术前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TRUS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传染病的检测及阳性率统计,以便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的传染病情况,为进一步规范预防、全面落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母婴传播而造成的儿童感染为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输血及术前患者进行抗-HIV1/2抗体、HBsAg及抗-HCV检测,同时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方法查滴度。结果2014年至2016年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5.26%、16.43%、15.69%;TRUST的阳性率分别为2.26%、3.38%、2.72%;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27%、0.26%、0.10%;抗-HIV1/2抗体的阳性率0.14%、0.15%、0.17%。结论输血患者血清感染性四项指标0.10%~16.43%的阳性率,2014年至2016年梅毒TRUSR孕产妇阳性率分别为0.26%、0.60%、0.38%;HBsAg孕产妇阳性率分别为0.79%、0.74%、0.67%。进行输血及术前检查,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及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输血相关传染病 临床检测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受血者输血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撷取的1130例受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输血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1130例受血者,HbsAg、HCV-Ab、TP-Ab、HIV-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2%、1.33%、1.59%、0.18%,总阳性检出率为13.72%。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对患者四项血液传染指标实行检测,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受血者 输血 血液传染指标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血液的输注能够在满足患者输血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机体恢复速度,促进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临床输血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其开展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输血治疗质量。本文从互助献血引导要求入手,对临床输血服务与输血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临床输血服务 输血 治疗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血液的输注能够在满足患者输血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机体恢复速度,促进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临床输血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其开展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输血治疗质量。本文从互助献血引导要求入手,对临床输血服务与输血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临床输血服务 输血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输血采用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抗 -HCV抗 -HIV及抗 -TP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15年 3月 ~2017年 3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申请或需输血的 2026例患者为对象,输血均行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抗 -HCV、抗 -HIV及抗 -T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HBsAg、抗 -HCV、抗 -TP、抗 -HI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1.15%、 0.99%,、 1.09%和 0.10%;男性患者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 12.45%,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 9.59%,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抗 -HCV、抗 -TP、抗 -HIV等的检出率上,男女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各种传染病在输血均有所发生,输血对患者的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及早诊断,可以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治疗,也可有效避免感染及医疗事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强化应用。

  • 标签: ELISA法 HBsAg 抗 -HCV 抗 -HIV 抗 -TP
  • 简介:摘要医护人员不合理的操作、被检查的血清以及受血者的红细胞因素、受血者采血用药等因素都会引起输血血型血清学检测出现错误,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患者疾病的鉴定工作开展。因此,输血科的血检人员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提升输血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所以,本文主要探讨输血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以及质量控制方法,为提升血清学检测结果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输血前 血型血清学 影响因素 质量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输血治疗是现代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在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寒颤、发热,斑疹,呼吸困难等。为了解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特点,有效防范和减少其发生,笔者对我市2011-2015年临床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输血品种 输血次数 非传染性 输血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