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脆弱证人是指那些按照通常的方式作证会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或不能全面、准确地提供证言的证人。在相关国家,脆弱证人主要包括三类:未成年人,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以及按照通常方式作证可能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证言质量的其他证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脆弱证人,提高其证言的质量,相关国家的法律规定了脆弱证人适用特殊的作证方式。虽然这在理论上受到了一些质疑,但是这些质疑并不能否定脆弱证人作证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脆弱证人缺乏相应规定,理论界对脆弱证人作证制度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迫切需要我国确立脆弱证人作证制度。

  • 标签: 脆弱证人 作证方式 对质权
  • 简介:警察出庭作证涵盖了诉讼模式、检警关系、庭审方式等多个司法方面内容,在当下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理顺公检法三者关系,为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提供充分保障,同时,要建立警察出庭作证的豁免机制,健全警察出庭作证的保护制度。

  • 标签: 警察出庭作证 诉讼模式 检警关系
  • 简介:证人的有效询问是法庭证据调查的重要环节。刑事诉讼法虽初步建立了由控辩双方通过举证、质证推动庭审调查的证据调查方式,但在立法与司法实况中仍缺乏交叉询问的基本制度框架,因此我国刑事庭审中的证人询问模式尚不足以定位为交叉询问。德国的"轮替询问"和日本的"交互询问"两种证人询问范式之兼容与龃龉,反映了对交叉询问规则进行法律移植在诉讼理念与制度文化层面的障碍。中国式证人询问方式的构建必须在承认多询问主体人证调查结构存在的基础上,合理界分证人类型,并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法庭询问程序。

  • 标签: 刑事庭审 证人询问 交叉询问 中国范式
  • 简介:未成年证人相关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立法均对未成年证人的作证资格采取默认的态度。但是,由于证人的感知、表述、记忆等各项能力较弱,法庭需要以未成年人是否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准则,通过审查智力状况以及与作证相关的基本能力对其作证资格作出判断。法庭还应当从建立证人保护机构、制定保护措施、庭前服务、庭审中减少压力、禁止提出诱导性问题、运用科技手段等方面分别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进行保护。

  • 标签: 未成年人 证人 作证资格 证人保护
  • 简介:证人是否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在境外法治国家的立法中呈现三种不同的类型。相关国际公约正在逐渐认可证人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我国应当明确承认证人享有此权利。由于证人与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同,两者的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在行使条件、保障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为了平衡真实发现与保障证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的关系,我国应当赋予证人有限的罪行豁免,严格限定豁免案件的适用范围,并完善证人作证的豁免程序。

  • 标签: 证人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 作证豁免 如实作证义务
  • 简介:2013年1月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就警察出庭作证做出明确规定。警察出庭作证,为我国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提高审判效率,及时打击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年的司法实践表明,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警察出庭作证的相关法律亟待完善,警察出庭作证的技巧还有待提高。

  • 标签: 警察 出庭作证 技巧 法律完善
  • 简介:近日,恭城瑶族自治县检察院要求一起涉林案件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庭审中,侦查人员接受控辩双方的询问,详细说明案发时参与抓捕的经过及被告人归案情况。此举既可增强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还可增强辩方对司法制度的信任。

  • 标签: 侦查人员 出庭作证 恭城县 恭城瑶族自治县 证据意识 司法制度
  • 简介:刑诉法修订后,警察出庭作证问题突出,亟需在公安教学改革中给予系统、有效的教学规划回应。警察出庭作证实训教学单元规划包括:第一,教学准备,结合学生专业和兴趣调查进行教学模拟内容和案例选取;第二,教学实施,包括课程讲授与引导、争点整理和辩论、作证模拟三个环节;第三,质量检测和反馈机制,可考虑教学质量前测、后测,以及校内与实务部门评价、反馈机制的综合运用。警察出庭作证实训教学单元有兼容特色,可以经过调整适用于多种教学层次和不同教学内容。

  • 标签: 警察出庭作证 刑事诉讼 实训教学 教学规划
  • 简介:目前,全州县检察院公诉人在蒋某抢劫案的庭审中,运用电子卷宗系统,清晰、完整地展示了被告人蒋某抢夺犯罪的相关证据,使审判人员、被告人、辩护人及旁听人员直观了解案件事实。此举对提高刑事诉讼效率,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全州县 出庭公诉 电子 示证 抢夺犯罪 审判人员
  • 简介:鉴定人(控方鉴定人)出庭作证,要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84条关于鉴定意见审查内容的规定作为作证回答内容的规范,把法律、司法解释、鉴定规则等作为回答的依据,从而保证作证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

  • 标签: 鉴定人 出庭作证 专家证人
  • 简介:证人证言是证人向法院或法庭陈述的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口头证言或书面证言。证人证言具有主观性、直接性、偶然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缺乏稳定性等特点。影响证人证言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主体性因素,如证人的年龄、性别、情绪、记忆、自信度等;第二类是主体外的因素,如光线、距离、暗示、询问人员的提问方式、辨认的环境、事后的信息等。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要注意审查证人的主体资格、证人的品行及能力等主观因素、证人与当事人的利害关系、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等。

  • 标签: 证人证言 虚假记忆 目击证人 交叉询问制
  • 简介:程序正义是一种过程的正义,要求在于正义要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刑事见证人制度是由无关第三人来监督和证明刑事诉讼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以确保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制度,是程序正义的重要体现。但是,刑事见证人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务中存在诸多的不规范现象,影响了我国司法正义的实现乃至法治发展的进程。本文就司法实际中的问题作一阐述,以期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标签: 刑事见证人 实施现状 程序正义 证据采信
  • 简介:承载当代中国人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深厚记忆的法国城市之一,莫过于蒙塔尔纪(Montargis;一译蒙塔尼或蒙塔日)。这座位于巴黎以南一百多公里处的小城历史悠久(可上溯到一千多年前古罗马时代),风景绮丽,水道纵横,满眼小桥流水人家,被誉为这个地区的“小威尼斯”。

  • 标签: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见证人 当代中国人 古罗马 威尼斯 历史
  • 简介:虽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鉴定人有条件的出庭质证制度,但实践中其出庭仍然不容乐观。立足我国实际,结合域外关于鉴定人(专家证人出庭质证的立法经验,建议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可以从强化鉴定人出庭质证、规范鉴定人出庭程序、健全鉴定人不出庭责任和明确鉴定人出庭保障这四个方面予以完善。

  • 标签: 鉴定人 出庭质证 域外规定 完善
  • 简介:法治政府的建设需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以推进民本思想,消除特权观念,长期不出庭必然远离人民群众的诉求,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行政机关负责人事务性工作较多,又不可能所有的案件都由其出庭应诉。应始终倡导和支持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并给予时间、人员、知识、程序上的保障。对于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在具体操作制度上的人员范围、案件类型、考核机关、考核内容、考核程序、拒诉责任、败诉负担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 标签: 行政案件应诉 行政负责人 制度建设
  • 简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亲身体验有助于其自觉规范侦查行为,提高庭审调查的实质化,并逐步推进侦审关系正常化,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目标。从2012年《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浙江省非法证据排除的审判实践来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存在着身份不明、保障不力、出庭不积极等主客观障碍,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着通知方式、出庭时点、问答规则、庭后追责、判决表述等诸多不规范、不统一的做法。因此,应当明确侦查人员出庭证人身份,规范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条件与启动程序,细化侦查人员的义务和权利,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标签: 审判中心 侦查人员出庭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法国和德国的公证历史相似,公证人都是拉丁公证人(或民事法律公证人)。公证人的职能广泛:他不仅是专业的证人,也是译者,将双方当事人的意图和利益译为法律语言。因此,公证人为知识产权公司尤其是风投公司服务时,

  • 标签: 知识产权 公证人 德国 民事法律 法律语言 当事人
  • 简介: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未来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公安鉴定人员出庭能力普遍不足,警察院校在职警官培训将成为提高鉴定人出庭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庭审录像实例教学、强调行业标准应用、鉴定自查、庭审答辩技巧培训、模拟庭审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公安机关鉴定人出庭质证的能力。

  • 标签: 在职警察培训 鉴定人出庭 公安教育 刑事科学技术
  • 简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公证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本。近年来,成都公证处在“二次创业”过程中高度重视公证人才队伍建设,以“做有思想的公证员,建有灵魂的公证处”为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公证人才引进工程、公证人才培养工程、公证人才交流工程和公证人才强智工程四大工程,不断培育高素质公证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建设法治中国和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积极贡献力量。

  • 标签: 人才队伍建设 公证处 大工程 成都 经济社会发展 “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