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动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年龄61~84岁,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行双动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小于对照组的23.33%(14/60),P<0.05。两组术前Harris量表评分比较,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Harris量表评分为(90.36±5.4)分,高于对照组的(81.28±6.03)分,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比较,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其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骨折 股骨颈 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虚弱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6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03例;年龄65~89岁,平均(74.5±6.2)岁。术前根据改良虚弱指数(mFI)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虚弱组(mFI≥3分)与非虚弱组(mFI<3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中情况(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住院时间、30 d再入院率)。并绘制mFI预测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结果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的术前虚弱发生率为34.3%(105/306)。虚弱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2%(37/105),高于非虚弱组[16.9%(34/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虚弱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89%。结论术前虚弱显著增加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虚弱 老年 膝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前后联合入路(Gibson后外侧入路+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治疗的37例因髋关节融合或强直而行THA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9例;年龄(47.9±12.0)岁(范围26~72岁);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3例、陈旧性化脓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9例、髋臼或股骨颈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5例。手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THA。评估内容包括手术时间、中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等,术后行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和股骨柄假体固定情况、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异位骨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7.6±16.8)min(范围129~190 min),中失血量为(850.0±10.8)ml(范围600~1 200 ml),输血率为59%(22/37),输血量为(420±45.0)ml(范围0~8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0.9)年(范围1.2~7.2年)。髋臼杯外展角为43.7°±5.4°(范围31°~55°)、前倾角为20.9°±6.7°(范围10°~3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7.1±9.9)分(范围40~5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3.4±12.4)分(范围75~90分)。髋关节术前各个方向活动度均为0°,术后屈曲95.5°±12.2°(范围80°~110°)、后伸10.5°±3.4°(范围-10°~25°)、外展38.0°±8.2°(范围10°~50°)。术后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2例出现大腿前部或前外侧感觉异常或刺痛感,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一例出现手术区域深部感染和髋关节脱位。2例髋臼杯位置不良、1例股骨柄在内翻位,但假体均稳定,未行处理。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髋臼杯及股骨柄均存在骨长入现象,1例出现异位骨化(Brooker 1级),未发现骨溶解和内衬磨损现象。结论使用前后联合入路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中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可充分松解软组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髋关节 关节强直 关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关节病的安全性、经济学效应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接受48 h出院的日间初次THA手术的患者75例(日间组),根据年龄和性别按1∶1的比例匹配75例在相同时间段内接受常规初次THA的患者(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断、居住地、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再入院及再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诊断、术前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患者均来自于浙江省内且杭州市内比例高(48%,36/75),常规组有6例患者来自外地,两组患者居住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43)。日间组住院时间为(2.13±0.52)d,较常规组的(6.71±1.44)d缩短(t=25.91,P<0.001);手术时间为(59.73±18.91)min,较常规组的(66.91±22.40)min缩短(t=2.12,P=0.036);平均住院费用为(4.60±0.44)万元,较常规组的(5.20±0.72)万元较少(t=6.16,P<0.001);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3.45±0.75)分,较常规组的(3.16±0.94)分高(t=2.09,P=0.039)。日间组与常规组术后1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677)。日间组有7例延迟出院(未能在48 h内出院),延迟出院率为9.3%,原因包括疼痛控制不佳2例、术后恶心呕吐1例、康复不达标1例、术后持续低血压1例、中发现感染1例、术后48 h内发热1例。结论日间THA可减少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具有与常规THA相似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但部分患者会延迟出院。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门诊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单髁置换(UKA)治疗内侧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研究组采用单髁置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中治疗情况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等,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术后,研究组内翻角度、屈曲挛缩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内侧骨关节炎中,采用单髁置换不仅临床疗效显著,并且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中治疗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均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膝内侧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旋转中心(HJC)重建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分别以“旋转中心”“髋”“置换”以及“rotation center”“hip”“replace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21年8月关于全髋关节置换中重建HJC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52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43篇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常见的HJC重建的相关解剖标志有大粗隆顶点、小粗隆顶点、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参考对侧大、小粗隆顶点以及它们至HJC的距离有助于重建股骨头旋转中心,参考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解剖标志有助于重建髋臼旋转中心。3D打印技术通过打印个体化的髋臼模型而准确定位HJC、制作髋臼定位器和股骨头假体定位器,并能为者提供模拟手术的机会,使手术更加精确化和个体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分为图像依赖型和非图像依赖型2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定位点对解剖标志进行注册,建立髋关节模型、定位HJC:前者定位HJC的依据是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可能因图像显示与实际情况略有差距而影响HJC定位的准确性;后者是参考手术区域解剖标志定位HJC,具有更高的定位精确度。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的影像学解剖信息转换为虚拟的、个体化的骨盆三维重建图像,用以规划植入物的最佳定位,中机器人设备精准地执行个体化手术计划,可提高髋臼假体定位和HJC的精度、降低假体脱位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中,针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剖学标志和解剖学参数,结合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骨科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HJC的精确重建。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旋转中心 髋臼切迹 卵圆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本院住院的患者80例纳入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头置换,观察组采用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置换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0.6±12.6)min,高于对照组(70.51±2.4)min,出血量为(124.5±34.5)ml,低于对照组(246.8±9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治疗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而在短期内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但是长期效果还是髋关节置换好,在实践中可灵活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强直性髋关节炎62例(66髋),纳入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排除脊柱畸形严重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直接前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比较手术切口长度,中出血量的差异,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直接前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在手术切口长度和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6、1.272,均为P>0.05)。末次随访平均(25±11)个月,所有患者均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活动功能。直接前入路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61±14)分,术后平均(97.8±2.9)分。后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59.3±14.3)分,术后平均(97.4±3.3)分。两组组内术后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t=14.229、14.729, P<0.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16, P>0.05)。术后X线片两组均无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等征象,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脊柱炎,强直性 关节强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发生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半年疼痛发生率,比较疼痛组和未疼痛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方式、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假体类型及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疼痛的因素。结果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为36.79%(39/106)。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年龄、假体类型、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CRP水平、术后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体质指数、病理分型、手术入路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疼痛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疼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另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模式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自我护理意识、治疗自信心、对疾病的认知、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后2 w、4 w Harris评分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意外跌倒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全面性护理干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牛津双柱单髁置换(UKA)与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内侧骨关节炎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牛津双柱UKA治疗的25例(25)为UKA组,男7例、女18例,年龄54~81岁;采用TKA治疗的25例(25)为TKA组,男6例、女19例,年龄47~8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到90°时所需的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人工关节遗忘指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据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UKA组平均随访时间22.6个月(13~43个月),TKA组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12~36个月),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且无患者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及翻修。UKA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到90°所需时间、人工关节遗忘指数上明显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UKA组术后1、6、12个月HSS评分分别为(77.84±1.07)、(86.20±1.58)、(90.08±1.61)分,WOMAC评分分别为(12.44±2.95)、(11.20±2.33)、(10.44±1.47)分,VAS评分分别为(2.80±0.71)、(2.20±0.41)、(1.48±0.59)分,ROM分别为109.56°±8.38°、115.12°±11.72°、116.60°±9.14°;TKA组1、6、12个月HSS评分分别为(72.56±1.16)、(81.80±2.12)、(85.64±2.38)分,WOMAC评分分别为(16.72±3.47)、(13.32±1.44)、(12.44±2.31)分,VAS评分分别为(3.32±0.80)、(2.80±0.65)、(2.48±0.51)分,ROM分别为102.80°±12.42°、108.40°±10.72°、110.20°±10.89°,两组术后HSS、WOMAC、VSA评分及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UKA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24/25),TKA组优良率为88%(2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2, P>0.05)。结论与TKA相比,采用牛津双柱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本体感觉和满意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单髁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3月—2018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45例,其中男16例、女29例,年龄35~80岁,平均47.5岁;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依据Garden分型标准,Ⅱ型6例、Ⅲ型20例、Ⅳ型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依据改良Evan分型标准,Ⅲ型1例、Ⅳ型4例、Ⅴ型7例。45例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疗效,并与术前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内固定失败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例,给予钢丝捆扎固定。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72 min。中失血量150~600 mL,平均260 mL。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浅表感染4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肢体不等长(超过2 cm)2例,未给予特殊处理。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假体周围骨折于术后3个月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2~94(88±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2~36(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58, P<0.01)。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16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8.9%(40/45)。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内固定手术技术原因27例,其中螺钉置入位置或长度不理想12例、内固定物选择不当8例、骨折复位不良1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伤后72 h 18例,其中>1周9例;术后负重时间过早(<12周)15例;术后再次跌倒或碰撞伤6例;原因不明7例。结论导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因素与患者源性因素。对于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及全身状况,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失败 髋关节置换术,全 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随着从以数量为中心的医疗保健向以价值为中心的医疗保健过渡,患者自我报告结局在医疗保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患者自我报告结局是评估髋关节置换患者结局的有效方法,其不仅可应用于科学研究,也可用于临床实践和医疗护理质量评估。本文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髋关节置换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进行临床实践和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患者自我报告结局 评估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对髋关节置换(HR)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R患者100例,纳入无精神病病史、无沟通交流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70岁、无药物过敏者,排除拒绝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及有影响本研究的治疗史或疾病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阻+全麻组和单全组,每组50例,单全组给予全麻,腰阻+全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腰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全麻药物用量、镇痛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内的时间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腰阻+全麻组麻醉后10 min(T1)、髋关节置换时(T2)、毕(T3)的MAP、HR、TNF-α、IL-6、FIB、DD明显低于单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2、9.782、7.242、5.762、7.572、5.242、4.913、5.995、5.206、5.908、5.154、5.658、4.200、9.363、3.675、3.332、8.642、4.022,均为P<0.001);腰滞组镇痛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腰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全麻药物用量和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5;t=9.299、8.093、13.397、28.452、14.349,均为P<0.001)。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可有效提高HR患者镇痛效果及降低炎性反应,有利于减少全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且可有效促进患者苏醒康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比基尼(Bikini)切口与传统切口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rthroplasty, DAA)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应用的短期临床疗效,为临床DAA入路切口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1月86例行DAA入路TH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73例,年龄(67.5±11.8)岁(范围:42~90岁)。分别采用Bikini切口和传统切口进行DAA入路THA,每组均纳入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Bikini切口组,男5例,女38例;年龄(69.7±10.8)岁(范围:51~90岁);随访时间5.7个月(3.0~8.5个月);传统切口组,男8例,女35例;年龄(66.1±10.6)岁(范围:42~90岁);随访时间6.5个月(3.0~10.0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瘢痕面积、感染、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神经损害和髋关节功能改善(Harris评分)情况;切口瘢痕采用患者瘢痕评估量表和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43例Bikini切口组和43例传统切口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疾病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用药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在LFCN神经损害表现方面,Bikini组明显低于传统切口组(11.6% vs 32.6%,t=7.8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ikini切口的瘢痕面积(1.0±0.4)cm2明显小于传统切口组的(16.5±28.7)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4,P<0.05)。患者瘢痕评估量表和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分中,Bikini组分别为(8.2±3.2)分和(2.4±1.8)分,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7.0±5.8)分和(4.2±3.0)分,Bikini组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kini切口较传统切口具有更低的LFCN神经损害表现发生率,切口瘢痕明显较小,视觉美学效果更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对比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 美学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行关节囊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中行关节囊修复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未行关节囊修复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期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以及平衡功能。结果A组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中进行关节囊修复,利于减少围期显性及隐性失血量,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修复 髋关节功能 平衡功能 失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术后进行疼痛规范化管理是否有助于其术后疼痛控制和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对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初次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研究对象100例,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干预组采用自制的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疼痛的规范化管理策略,通过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其疼痛结局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问卷得分情况,来观察疼痛规范化管理的效果。结果在干预前,2组患者在疼痛结局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施疼痛规范化管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疼痛结局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结局总分干预组(12.23 ± 2.39)分,低于对照组的(14.50 ± 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62,P<0.001);干预组Harris量表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总分(73.61 ± 5.06)分,高于对照组的(64.98 ± 7.3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52,P<0.001)。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根据情况实施疼痛规范化管理,患者的疼痛结局情况较好,而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疼痛规范化管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G远程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大骨节病致髋关节病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至2021年11月在昌都市卡若区人民医院治疗的55例(59髋)大骨节病致髋关节病变患者资料,按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式分为常规手术组及5G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组(简称机器人组);其中2例患者双侧髋关节均采用常规手术,2例患者双侧髋关节分别接受常规手术及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余患者均为单髋手术。常规组30例(32髋),男16例(17髋)、女14例(15髋),年龄(56.56±9.33)岁(范围36~76岁);机器人组27例(27髋),男10例、女17例,年龄(55.41±10.90)岁(范围24~79岁)。术前记录Harris评分,并通过X线片测算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和双下肢长度差(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远程通信图像及音频信号传输的平均延迟时间为(172.28±36.58) ms,数据包丢失率为1.08%。术后24 h测量FO和LLD,并测算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末次随访时评估Harris评分。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FO、LLD、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及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9±2.43)个月(范围6~19个月)。两组术前FO、LLD、Harris评分及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126.41±12.78) min,较常规组的(88.81±8.83) 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1,P<0.001)。两组FO较术前增加,LLD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机器人组LLD为(0.63±0.65) cm,小于常规组的(1.15±0.7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06);两组术后FO、外展角及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术后Harris评分机器人组为(69.00±12.33)分,高于常规组的(62.31±1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39);机器人组Harris评分的优良率为19%(5/27)、常规组为9%(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522)。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5G远程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大骨节病致髋关节病变手术时间长于常规手术,但在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便于更精确地矫正双下肢长度差。

  • 标签: 大骨节病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机器人手术 西藏自治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接受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46例,男6例、女40例,年龄(41.2±7.2)岁(范围25~61岁)。中通过运动中心适度上移、股骨距逐级截骨、股骨假体适当下沉和软组织充分松解的技术,实现股骨头复位。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评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Trendelenburg征、肢体长度、骨盆倾斜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72.2±8.8)个月(范围8~101个月)。手术时间为(97.2±12.0)min(范围84~112 min);中出血量为(550±60)ml(范围350~850 ml)。至末次随访时,无患者出现假体周围感染和骨折,无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假体松动表现,无患者需要进行翻修手术。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2.5±12.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9.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5,P<0.001)。患者自评满意度:较不满意1例(2%,1/46)、一般满意4例(9%,4/46)、较满意19例(41%,19/46)、非常满意22例(48%,22/46)。髋关节术前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末次随访时全部为阴性。术前真实双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为(-2.5±0.6)mm,末次随访为(11.5±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P<0.001);术前患者感知LLD为(28.2±5.1)mm,末次随访为(3.4±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P<0.001)。术后全髋关节置换后保留股骨距的长度为(3.2±0.4)mm;患侧肢体延长(45.2±4.6)mm;术前髂腰角为-6.5°±2.3°,末次随访时恢复至-0.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97,P<0.001)。结论对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矫正骨盆倾斜和腰椎代偿性侧凸。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因时护理辅以全期照护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功能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由本院收诊的5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77.3±4.4)岁,予以传统护理干预;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由本院收诊的5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77.1±4.2)岁,再予以因时护理辅以全期照护。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个月末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上述时间段的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干预后髋关节疼痛、功能、畸形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分较对照组高[(39.5±3.4)比(31.7±2.6)、(42.5±4.8)比(33.8±4.1)、(3.8±0.7)比(3.0±0.3)、(4.2±0.8)比(3.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干预后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9.5±6.7)比(81.8±4.6)、(78.7±5.1)比(71.5±4.4)、(80.5±6.0)比(73.5±5.1)、(88.5±5.9)比(80.4±5.3)、(82.7±6.0)比(75.3±5.6)、(84.3±5.2)比(72.5±4.6)、(83.2±6.1)比(74.2±5.4)、(82.5±5.5)比(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因时护理辅以全期照护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能改善髋关节功能评分,且能提高个体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因时护理 全期照护 髋关节功能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