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体需要脂类。我们食物中的脂肪,有些利于健康,有些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关键是要用“好”脂肪代替“坏”脂肪。其中,反式脂肪就是“坏”的脂肪

  • 标签: 反式脂肪酸 潜伏 人体需要 心脏病
  • 简介:据联合早报消息,东芬兰大学的1项研究表明,鱼肉中所含的欧米伽-3脂肪,可助人体降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脂肪酸 预防
  • 简介:以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以DMSO/叔丁醇有机溶剂为反应体系,在室温条件下催化合成蔗糖。研究表明:月桂与蔗糖的摩尔比为大于8,反应温度为30℃,脂肪酶用量为0.3g,缓冲液的pH值为7.5,反应6h时,酯化反应的相对转化率较高。反应产物的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实所合成的产物为蔗糖月桂

  • 标签: 固定化脂肪酶 酯化反应 蔗糖月桂酸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者20例,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按血糖波动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差值<6mmol/L),B组(差值≧6mmol/L),比较各组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血糖波动越大,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越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相关,可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糖波动 胰岛素抵抗
  • 简介:连续发酵回收酵母泥在贮存期间的质量稳定性对发酵过程中酵母性能的表达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了所有酵母菌株在3-4CC贮存都有利于发酵这一假说。为了验证这个假说,选择large酿酒酵母菌株W34170在"啤酒"这种厌氧条件下进行贮存温度(4CC、10CC和25CC)的差异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贮存在4CC和10CC的酵母泥在酵母活力(采用拧橡亚甲基紫和oxanol进行坪估),细胞内肝糖和海藻糖水平,以及细胞膜饱和指数上没有区别。贮存在4CC的酵母与10CC的相比,葡萄糖诱发质子流减少。尽管这些实验没有大生产规模进行,也没有考虑到酵母泥在4CC和10CC贮存|时的发酵情况,但是却预示最适合的酵母贮存温度可能比酿酒工业中应用的典型温度要高一些。

  • 标签: 脂肪酸 肝糖 酵母泥贮存 S pastorianus海藻糖 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芬那膏治疗冬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冬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外涂氟芬那软膏,每天2次;对照组外涂炉甘石洗剂,每天3~6次。两组患者均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mg),每天1次,赛庚啶片(4mg),每晚2片。治疗组好转或痊愈后,巩固外涂氟芬那每周2次,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评价有效率。治疗结束2个月后评价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24例,好转8例,无效0例,有效率84.00%;对照组46例,痊愈8例,显效18,好转17例,无效3例,有效率56.5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6,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跟踪随访2个月,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0例,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00%、21.74%(P<0.05)。结论氟芬那膏治疗冬令瘙痒症疗效优于炉甘石洗剂,且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氟芬那酸丁酯膏 冬令瘙痒症 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模型,探讨ω-3脂肪预处理对其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HIRI组)及缺血再灌注前ω-3多不饱和脂肪(ω-3PUFAs)预处理组(ω组),建立大鼠HIRI模型,予缺血60min,恢复血流后再灌注1h和6h后取材。各组分别于再灌注末抽取静脉血、处死大鼠,收集肝组织。观察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HIRI组和ω组血清ALT、AST水平、血清MDA含量及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而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与HIRI组比较,ω组血清ALT、AST的活性及NF-κB表达均显著降低,而血清SOD活性则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轻。结论:ω-3PUFAs预处理对大鼠HIRI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抑制NF-κB的活化来实现。

  • 标签: HIRI NF-ΚB ω-3 PUFAS
  • 简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n-3PUFAs)能降低心率,提高心率变异性,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源性猝死及减少心房颤动复发等抗心律失常作用,也有研究发现n-3PUFAs具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n-3PUFAs离子通道作用特点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发现n-3PUFAs干预方式不同,作用机制不完全一样,表明n-3PUFAs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两面性。

  • 标签: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芬那软膏联合中药痤疮饮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中药痤疮饮,外用氟芬那软膏;对照组40例口服中药痤疮饮。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芬那软膏联合中药痤疮饮治疗重度痤疮疗效显著,优于口服中药。

  • 标签: 重度痤疮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痤疮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芬那软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加巴喷胶囊,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同时外用氟酚那软膏。对照组口服加巴喷胶囊,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多糖核酸注射,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同时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疗程为30天。治疗结束时评价治愈率,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67%)(P<0.05)。治疗组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用氟芬那软膏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症状,且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 标签: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氟芬那酸丁酯 紫外线光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氟芬那软膏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名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84)和对照组(n=66)。治疗组采用氟芬那软膏联合红霉素软膏疗法,对照组予以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治疗4周后评价有效率。治疗结束4周后评价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3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78.3%)(P<0.05)。结论氟芬那软膏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优于激素。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有效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随着光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光疗已经成为治疗各类皮肤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光疗的广泛应用,光疗所致的不良反应不断增加。如何避免或减少光疗的不良反应成为新的课题。本文从光疗致不良反应的机制入手,探讨和分析了氟芬那软膏在降低光疗不良反应中的优势,提示氟芬那软膏(布特)可有效降低光疗不良反应。

  • 标签: 布特软膏 紫外线光仪的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脂肪、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共106例,依据24h尿mALB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50)和早期DN组(n=56),并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52),测定3组病人的Cysc、Hcy、NEFA、24UmALB水平,分析Cysc、Hcy、NEFA在早期D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的Cysc、Hcy、NEFA、24UmALB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早期DN组的Cysc、Hcy、NEFA、24UmALB值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Cysc、Hcy、NEFA与24UmALB呈现正相关(t=0.912,P<0.05;t=0.871,P<0.05;t=0.890,P<0.05);早期DN组的Cysc、Hcy和NEFA阳性检测率分别为94.6%、92.9%、96.4%,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0.0%、2.0%、6.0%(P<0.05)。结论血清Cysc、Hcy和NEFA水平和糖尿病肾病紧密相关,可以作为诊断和监测早期糖尿病病程的重要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游离脂肪(NEFA)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的量(mALB)将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CysC、Hcy、及NEFA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CysC、Hcy、及NEF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24h尿mALB水平增加血清CysC、Hcy、及NEF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CysC、Hcy、及NEF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监测病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游离脂肪酸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选取中山市中医院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患者,选取新型早期生物标记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观察APE早期H-FABP水平,比较其与心脏血清标记物脑钠肽(BNP)、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评估H-FABP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危险分层的意义,结果本研究表明,APE组H-FABP、BNP较对照组分别有明显差异性(P<0.01)及有差异性(P<0.05),而APE组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H-FABP、BNP呈显著递增趋势,且H-FABP阳性组在不良发生事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发生率增加。结论提示H-FABP是APE患者右室损伤和功能不良的早期标记物,是可用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生化指标。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