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辅助治疗张力低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张力低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治疗期间患儿均脱失2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1次/d,每周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1次/d,每周6次;2组均治疗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股四头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股四头力、GMFM评分均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能明显提高张力低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瘫 肌张力低下型 脾肾虚弱型 健脾补肾调督法 临床观察
  • 简介:张力障碍(dystonia)为一组临床综合征,系指主动与拮抗间歇性不协调收缩或过度的持续性收缩所引起的肢体重复性不自主运动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疼痛。其分类可按病因、发病年龄、受累部位等进行划分;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支持治疗,20世纪80年代后期,肉毒杆菌毒素开始用于多种张力障碍的治疗。最近的研究显示,外科手术尤其是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全身性和局限性张力障碍的治疗有效。

  • 标签: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术 药物治疗 肉毒杆菌毒素 外科手术 临床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张力低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疾病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NICU中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并行基因测序的张力低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9例患儿,临床均表现为不明原因张力低下,其中特殊容貌29例(59.18%)、代谢异常18例(36.73%)、头颅影像学异常23例(46.93%),经基因测序后明确诊断22例(44.89%),分别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13例(26.53%),基因突变9例(18.36%);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时最大年龄3岁2个月,最小年龄4个月,其中死亡16例(32.65%),失访4例(8.16%);目前随访存活患儿中,发育落后18例(62.07%),其中11例(37.93%)患儿还存在严重的体格发育落后。结论NICU中不明原因张力低下的患儿通过遗传学检测可提高诊断率,但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高,对明确诊断的患儿应给予及时治疗和遗传咨询,降低患儿家庭再生育异常的风险。

  • 标签: 肌张力低下 遗传学诊断 新生儿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张力低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疾病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NICU中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并行基因测序的张力低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9例患儿,临床均表现为不明原因张力低下,其中特殊容貌29例(59.18%)、代谢异常18例(36.73%)、头颅影像学异常23例(46.93%),经基因测序后明确诊断22例(44.89%),分别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13例(26.53%),基因突变9例(18.36%);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时最大年龄3岁2个月,最小年龄4个月,其中死亡16例(32.65%),失访4例(8.16%);目前随访存活患儿中,发育落后18例(62.07%),其中11例(37.93%)患儿还存在严重的体格发育落后。结论NICU中不明原因张力低下的患儿通过遗传学检测可提高诊断率,但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高,对明确诊断的患儿应给予及时治疗和遗传咨询,降低患儿家庭再生育异常的风险。

  • 标签: 肌张力低下 遗传学诊断 新生儿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张力低下为主要表现新生儿的临床特征、panel基因检测联合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结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以张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共纳入23例患儿,均有张力低下、喂养困难表现,有明显异常外观17例(73.9%),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1例(47.8%)。23例患儿中,21例行panel基因检测,10例行甲基化特异性MLPA(methylation specific-MLPA,MS-MLPA)检测,4例行MLPA(SMN1/SMN2)检测,诊断Prader-Willi综合征14例,脊髓性肌萎缩症4例,先天性病3例,Schaaf-Yang综合征2例。最终死亡11例(47.8%),生长发育迟缓9例(39.1%),生长发育正常2例(8.7%),存活但情况不明1例(4.3%)。结论病因不明、以张力低下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常合并异常外观、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panel基因检测联合MLPA检测有助于精确诊断。

  • 标签: 基因测定 婴儿,新生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肌张力过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Botox)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与典型的外毒素不同,肉毒毒素并非由生活的细菌释放,而是在细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即神经毒素和血凝素或非血凝活性蛋白的复合体,待细菌死亡自溶后游离出来,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肌张力障碍疾病 应用 治疗 革兰氏阳性 肉毒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水疗疗法对降低痉挛脑瘫患儿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按摩、针灸、蜡疗、痉挛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水疗。治疗三个疗程,采用修改的Asworth痉挛评价表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在张力缓解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疗配合功能训练等方法治疗痉挛脑瘫,可明显降低其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水疗 肌张力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刀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斜方张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针刀组和美洛昔康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刀治疗和口服美洛昔康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颈部疼痛评分及斜方张力变化。结果:针刀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美洛昔康组(P〈0.05);两组肩颈部疼痛以及斜方张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针刀组改善优于美洛昔康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可通过改善斜方张力、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以治疗神经根颈椎病。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疗法 斜方肌 肌张力
  • 简介:摘要1例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眼外麻痹(CEPO)的成人发病张力障碍患者就诊于内分泌科,患者既往自1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上眼睑下垂,左眼为著,并呈进行性加重,临床诊断CEPO,但行线粒体全基因测序发现A3796G错义突变,故明确诊断为成人发病张力障碍,予以降糖及改善代谢治疗。线粒体复合体ND1亚基的A3796G突变导致“眼睑痉挛”张力障碍者较为少见,需结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

  • 标签: 张力障碍 眼肌麻痹,慢性进行性外侧 糖尿病 线粒体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障碍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针对患者病情不同进行诊断及药物治疗。特发性张力障碍大多缓慢进展,通常起病后5~8年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并被迫卧床不起,往往于此后数年内死于肺炎等并发症。少数患者张力障碍症状长期稳定,较少进展,属特发性张力障碍不全。流行性张力障碍预后良好,一般在常规治疗后2~3天内完全治愈,无复发。

  • 标签: 肌张力障碍 病因 诊断
  • 简介:摘要张力障碍持续状态是一种危及到生命需要紧急处理的综合征,有多种病因,常有触发因素。临床表现为持续强直或快速重复不规则扭动或抖动,异常痛苦。经紧急对症、镇静催眠、特异性治疗后缓解或持续恶化。常反复发生,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及身心负担。

  • 标签: 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张力障碍是一种在临床表型和基因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其诊断及治疗均面临诸多挑战。临床医师通过深入了解张力障碍各种病因的诊断及治疗,在医学实践过程中遵循个体化、精准化的诊治原则,联合应用口服药物、肉毒毒素注射、经颅磁刺激、外科手术、康复等治疗手段以谋求最佳疗效,有望达到减少不自主运动、纠正异常姿势、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文中参照新近国际运动障碍病协会张力障碍的诊断分类及治疗建议,结合中国临床实践现状和专家观点,对张力障碍临床诊治规范的实施及基因检测应用分享观点,希望对神经科医生针对张力障碍的诊治决策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肌张力障碍 基因检测 肉毒毒素 脑深部电刺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张力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诊断与分类较为复杂,易导致临床工作中的误诊和漏诊。参考国际指南和共识,结合中国临床实践现状和专家观点,经充分讨论后形成相关的共识意见,希望对张力障碍的诊断、分类与评价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参考,以利于易化并规范诊断流程,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 标签: 张力失调 诊断 分类 评价 共识
  • 简介:摘要张力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和康复治疗、口服药物、肉毒毒素注射和手术治疗等,以期达到减少不自主运动、纠正异常姿势、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本共识写作组参考国际指南和共识,结合中国临床实践现状和专家观点,经充分讨论后形成了相关的共识意见,希望对张力障碍的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肌张力 张力障碍 肉毒毒素类 脑深部电刺激 治疗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痉挛脑瘫患儿张力及智力的影响。方法痉挛脑瘫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用穴位注射和功能训练,对照组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张力及智力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能够明显降低痉挛脑瘫患儿的张力、提高智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肌张力 智力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脑卒中在临床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颅脑血管突然劈裂或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利进入大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而张力增高在临床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病发后患者可出现肢体痉挛,对其治疗效果、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针对脑卒中张力增高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即乙哌立松片,通过体质脊髓反射及抑制γ-运动神经元冲动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则会引发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则会出现休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象异常等严重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有必要选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治疗所引起的不适感。本文对脑卒中张力增高针灸治疗的进展进行研究,并分析疾病及治相关内容,旨在为提升脑卒中张力增高治疗水平提供帮助。

  • 标签: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 针灸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常规治疗对痉挛脑瘫患儿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80例患者,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按照治疗方式分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中药熏蒸治疗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常规治疗对于痉挛脑瘫患者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中药熏蒸 痉挛型脑瘫 肌张力 精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