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阴道内细菌感染时,比较PCR检验细菌培养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56例女性患者,对照组(细菌培养)、试验组(PCR检验),检测两组的检出率,并检测阴道内的各类细菌,分析其特异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组的检出率(89.74,70/78)与对照组(71.79,56/78)相较,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检出的加特纳菌率(65.71%)较对照组(48.21%),上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阴道病,PCR检验的检出率较高,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PCR细菌培养用于阴道细菌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2~2016.4妇科收入94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使用PCR进行检测,对照组使用细菌培养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细菌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91.5%,高于对照组76.6%,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PCR检测细菌培养法相比较,PCR检测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利于医师对于疾病判断,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PCR法 细菌培养 阴道细菌检验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PCR检验细菌培养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具有典型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分泌物标本作为试验研究,检验时分别予以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办法。比较两种检测措施的检出结果。结果PCR检验的检出率与细菌培养法相比显著偏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标本实施PCR,其检出率比较高,应用前景较广。

  • 标签: PCR检验法 阴道细菌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细菌检验的过程中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细菌培养检验,实验组患者则采取PCR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阳性检查率为96%(4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细菌培养检验法相比较而言,通过对阴道炎患者采用PCR检验,能够提高患者阴道细菌的阳性检测率,为后续用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阴道细菌 检验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细菌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PCR检测及细菌培养,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率。结果PCR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3.33%,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的61.81%(P<0.05),PCR检测的加特纳菌检出率为75.69%,显著高于细菌细菌培养的46.53%(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测中采用PCR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细菌检测 PCR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细菌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进行阴道细菌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均采用PCR检验细菌培养2种检查方式。对比2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细菌培养检验检出的阳性率显著比PCR检验高,且对棒状杆菌、戛纳杆菌以及肠球菌的检出率也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CR检验法相比,细菌培养检验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临床检出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也更好。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 细菌培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人体的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寻找一种培养细菌L型的最佳办法,以便临床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在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最终形成了细菌L型,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了细菌型、L型、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结论经过对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研究,发现血琼脂固体培养培养对于培养细菌L型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

  • 标签: 细菌 L型 分离培养
  • 简介:“假说-演绎”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将其运用于分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简化对某些难点问题的分析。在阐述“假说-演绎”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假说-演绎”思路的教学流程设计,并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及反思。

  • 标签: 假说-演绎法 噬菌体 大肠杆菌 遗传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美国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作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56.2%;195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8%,革兰阳性菌占9.2%;主要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15.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62.5%、6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0.0%,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结论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肺泡灌洗液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标本采集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检验的有效性。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临床细菌检验的120例患者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检验差异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行常规血标本采集)与研究组(行改良血标本采集)。对两组检验的阳性率与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检验准确性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①研究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均较参照组高,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②研究组污染率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标本采集可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造成影响,在实际采集血标本中需严格依照有关标准进行,防止违规操作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血液标本 准确性 细菌学检验 采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普外科脓液细菌感染率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方法采集脓液标本;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普外科送检的631例脓液标本中408例培养细菌,感染率为64.6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227株)、肺炎克雷伯菌(41株)、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31株)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肠球菌属(13株)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外科脓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外科脓液标本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及时送检标本确定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脓液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尿沉渣中白细胞数量、细菌数定量计数和尿培养的结果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清晨同时留取患者尿液标本俩分,一份用UF-500尿沉渣分析仪测尿液白细胞数量和细菌数定量计数,另一份(要求无菌采集)做尿液培养,对培养阳性结果做尿液白细胞数和细菌数定量计数统计学处理。结果尿培养阳性的患者均有尿液白细胞和细菌数的明显升高。结论尿沉渣中白细胞数和细菌数定量计数明显升高的患者应做尿培养检查,这可以尽早查出尿路细菌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及时对患者治疗。

  • 标签: 尿沉渣 尿液培养 细菌定量计数 尿白细胞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R检验在阴道炎患者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患者10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标准组和对照组。标准组患者选择PCR检测,对照组患者用细菌培养。结果标准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加特纳菌检出率分别为88.0%、70.00%,对照组为64.00%和34.00%。结论PCR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和加特纳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炎 阳性检出率
  • 简介:自觉是一种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自觉行动尤其重要。让低年级的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学习、自觉做事的习惯,他们将会受用一生。因此我把“让自觉成为一种习惯”作为班级的“人文目标”写在了我和学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里。我告诉学生要想避免老师和妈妈每天唠叨,就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学习,自觉做事,自觉遵守班级公约。以下三点做法与大家分享。

  • 标签: 自觉学习 培养 班级公约 人文目标 低年级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收血标本采集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选取在我院接受细菌临床检验的300例患者参与临床研究,依据盲选讲患者均分为两组,各15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进血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采集采集标本,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检验合格率及隐形率,用以分析血标本采集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标本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和分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标本采集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为避免发生临床检验错误,要提高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操作燕歌行,避免因操作违规而导致的检验结果错误。

  • 标签: 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 血标本采集法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痰液中细菌分布情况,并进行药敏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住院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选取1200份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致病菌株进行对应的药敏实验研究。结果在1200分痰液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228株,阳性率为19.00%(228/1200),其中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格高菲肠杆菌,其次是流感嗜血菌、副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等。进行药敏试验发现,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格高菲肠杆菌均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度较高,而对呋喃妥因耐药性较高。结论我院小儿呼吸道感染痰液细菌培养检测结果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格高菲肠杆菌,且不同细菌对抗生素药耐药性不同,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用药。

  • 标签: 小儿呼吸道感染 痰液培养 细菌分布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