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王可欣 蔡斌 陆沈吉 张玉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海南 5717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埔分院,上海 200011
  • 简介:摘要关节囊纤维是关节损伤/手术后关节挛缩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确定的分子信号序列和细胞应答机制决定纤维形成过程。目前,纤维领域相关研究更多且更深入的集中于肝、肺、肾等内脏器官,涉及TGF-β1/Smads、Wnt/β-catenin、YAP/TAZ等多条信号通路。本文对内脏器官纤维信号通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关节囊纤维、关节挛缩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纤维化 关节挛缩 关节囊 信号通路 内脏器官
  • 简介:摘要现阶段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不只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同时他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当下的水利技术改革工作中信息技术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并且随着全球变暖情况的日益严峻,水利防汛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水利防汛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基于此,文章分析和叙述了与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和关键,并对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与信息数据库以及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以供参考。

  • 标签: 水利防汛 信息化技术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概念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挑战,提出了引入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传感技术,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24周内关节粘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ACLR术后膝关节粘连患者20例,以ACLR术后12周为时间节点,将患者分为早期组(8例,ACLR术后病程≤12周)和晚期组(12例,ACLR术后病程>12周)。对20例患者给予统一的程序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三步。使用角度计测量术前和术中被动屈膝角度,术后2周、4周、12周和24周随访所有患者的主动屈膝角度;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对2组患者术后第2天、术后1周和2周康复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①2组患者麻醉下手法松解术中被动屈膝角度[早期组(119.6±4.7)°和晚期组(118.8±8.2)°]均显著高于术前被动屈膝角度[早期组(75.7±14.5)°和晚期组(72.6±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12周和24周随访时的主动屈膝角度[早期组(99.5±10.5)°、(112.1±18.9)°、(123.1±17.6)°、(132.8±11.0)°;晚期组(97.8±15.5)°、(109.9±13.9)°、(121.8±12.6)°、(129.4±12.9)°]与组内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2组患者术后2周的主动屈膝角度均较术中被动屈膝角度显著变小(P<0.05);2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时的屈膝角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评分[早期组(3.5±0.4)分,晚期组(3.8±0.6)分]与术后第2天的VAS评分[(5.3±1.4)分,(5.6±1.6)分]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2周的VAS评分[早期组(2.8±0.7)分,晚期组(3.1±0.9)分]显著低于术后第2天和术后1周(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术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未见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程序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ACLR术后24周内关节粘连安全且有效。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粘连 膝关节 手法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9年5月收治复杂难愈性创面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3~67岁。5例患者存在多种组织结构缺损,7例患者创面面积大,7例患者创面位于特殊部位。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8 cm×5 cm~23 cm×7 cm。根据修复的需要,选择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血流桥接修复5例;股前外侧皮瓣嵌合股外侧肌肌瓣修复7例,其中2例行血管吻合;单侧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6例;双侧股前外侧串联皮瓣修复1例。皮瓣面积为10 cm×7 cm~25 cm×9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头部刃厚皮修复。观察术后及随访时皮瓣成活情况、供区外观及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例患者分叶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清创移植腹股沟中厚皮修复;18例患者皮瓣成活,血运良好,其中1例患者分叶皮瓣组织肿胀。18例供瓣区直接缝合患者,供瓣区仅遗留线状瘢痕;1例供瓣区取头部刃厚皮修复患者,供瓣区遗留片状瘢痕。术后随访1个月~1年,所有创面均愈合良好,5例患者由于皮瓣臃肿于术后3个月行修薄处理,7例重建局部血流的患者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显示吻合血管通畅。结论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可形成分叶、串联、嵌合等特殊股前外侧皮瓣,满足复杂难愈性创面修复的个体需求,取得供区组织最大化利用及受区良好修复的双重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复杂难愈性创面 个体化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