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比较直接前入路保留关节和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泰和县人民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1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直接前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等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评分。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80.0±11.5),低于对照组的(130.±1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疗效为95.12%,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髋关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保留关节关节置换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相比,不仅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保留关节囊 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稳定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手法松解辅助综合康复治疗原发性粘连性肩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自2016年3月一2017年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40例粘连性肩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20)采用肩关节关节手法松解加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n=20)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微波治疗、温热磁疗、肩关节松动术和肩关节运动训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肩关节百分5级评定法评分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经统计学分析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手法松解辅助综合康复治疗原发性粘连性肩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 标签: 肩关节 手法松解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四肢关节炎的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1年3月,关节镜下滑切除术治疗四肢关节炎17例,其中膝关节髌前皮下滑炎13例,肘关节鹰嘴皮下囊肿2例,股骨大转子滑炎2例。结果手术时间23~60min,平均32min。术后3~7d出院,平均4d。17例随访2-19个月,平均9.6月,1例外伤性髌前滑炎术后3周复发,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皮肤无明显瘢痕,无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四肢较大的关节周围滑炎效果良好,体表切口小,恢复快。

  • 标签: 关节 滑囊炎 关节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于髌骨外侧高压症治疗中应用关节镜下经关节内和关节外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懈治疗的76例髌骨外侧高压症患者(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抽签分组,对照组(38例,应用关节镜下经关节内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治疗),观察组(应用关节镜下经关节外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掌指关节关节掌板紧缩术治疗爪形手畸形的疗效.方法将爪形指畸形的掌指关节的掌板舌形瓣状向近端切开掀起,用骨刀在掌骨颈处做粗糙面,将掌指关节屈曲60°位,于掌板近端U形穿过钢丝,通过注射器针头自掌骨两侧向背侧引出钢丝两端,在手背皮肤外打包拉紧钢丝,用无损伤线紧缩缝合掌板及关节.术后屈曲掌指关节,伸直指间关节石膏固定6周.去石膏后进行主动功能练习,10周后被动伸直掌指关节.结果用此方法治疗爪形手畸形15例,随访12例,其中优2例,良8例,差2例.结论应用此法治疗爪形手畸形,要充分了解手术适应证及影响爪形手畸形矫正的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治疗结果.

  • 标签: 掌指关节 囊掌板紧缩术 治疗 爪形手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电场热疗机治疗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体外电场热疗机治疗髋关节炎。结果:本组病例20例,临床治愈12例,占60%,显效4例,占20%,好转2例,占10%,无效2例,占10%,总有效率90%。结论:体外电场热疗机治疗髋关节炎安全,简便,疗效高。患者无痛苦及明显副作用。

  • 标签: 体外电场热疗 髋关节 滑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折叠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缝合锚技术行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折叠缝合治疗16例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18~37岁,平均22岁;11例为后盂唇全层撕裂(其中2例合并上盂唇自前向后的撕脱,7例合并后关节松弛),5例为后盂唇部分撕裂(均合并后关节松弛)。术后肩关节外展30°使用支具固定6周,防止肩关节内旋;术后2~3个月全范围主、被动活动,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运动。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 ASES)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最终结果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使用ASES评分中的不稳定评分评价肩关节稳定性。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范围,12~36个月)。ASES肩关节不稳定评分由术前(7.6±1.6)分降低到术后12个月(2.0±1.2)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45.9±9.8)分提高到(85.8±6.1)分,其中疼痛评分由术前的(18.9±5.4)分提高到(40.9±4.2)分,生活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7.0±7.8)分提高到(44.9±3.4)分;UCLA评分由术前的(16.1±4.5)分提高到(31.9±2.6)分;以上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2、39.937、22.063、17.875、15.813,均P<0.001)。术后12个月,1例患者拳击运动时有疼痛,所有患者肩关节无力感及不稳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出现不稳复发;MRI示缝合的后盂唇撕裂愈合。结论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折叠缝合能修复盂唇损伤、恢复后关节紧张,折叠缝合形成的盂唇关节复合体增加肩胛盂的后阻挡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肩脱位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 关节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锚钉位置及角度对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于2018年1月至12月因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在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严重骨缺损、翻修等其他损伤。使用术后肩关节CT测量锚钉位置及插入角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及Rowe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稳定性、活动度及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锚钉位置及角度与VAS评分及Rowe评分的关系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在85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的所有锚钉均在肩胛盂关节面上,28例患者的锚钉部分在肩胛盂关节面上,部分在肩胛盂边缘。两组的比较中,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29,P>0.05);所有锚钉均在肩胛盂关节面上的患者Rowe评分较高(t=-4.072,P<0.05)。通过术后Rowe评定分级对锚钉打入角度的反向比较中,2点、3点、4点和5点钟4个位点对应锚钉角度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312、0.885、0.775、0.934,均为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在合理插入角度范围内固定于肩胛盂边缘稍内侧的关节面上可以使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患者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而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关节镜 肩关节 脱位
  • 简介:关节关节重建术采用阔筋膜或去细胞真皮作为移植物,移植物内侧固定于肩胛骨上缘,外侧固定于肱骨大结节处。该方法可以增加肱骨头的稳定性,减少肩峰肱骨头距离(acromiohumeraldistance,AHD)及肩峰下压力,避免术后移植物磨损导致的手术失败,因而在不可修复肩袖损伤(irreparablerotatorcufftear,IRCT)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盂肱关节关节解剖、生物力学特点、目前国际上主流关节重建术式及其临床效果,旨在对上关节重建术的手术原理提出新见解。

  • 标签: 上关节囊重建 不可修复肩袖损伤 肩峰肱骨头距离
  • 简介:摘要滑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内覆有滑膜,通过分泌滑液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膝关节周围滑可分为膝前、膝后、膝内侧和膝外侧4组。滑相关的疾病包括感染、炎症、创伤、肿瘤、代谢及其他特发性病变等,可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和功能障碍等。本文介绍膝关节周围滑的解剖和相关疾病的MRI特点,旨在提高放射科、骨科和运动医学科医师的精准诊断能力。

  • 标签: 膝关节 滑囊 解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行关节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行关节修复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未行关节修复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以及平衡功能。结果A组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进行关节修复,利于减少围术期显性及隐性失血量,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修复 髋关节功能 平衡功能 失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修复后方关节及韧带对防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后方入路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切除关节及韧带患者102例(切除组),保留且修复关节及韧带患者118例(保留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率以及髋关节活动度。结果切除组术后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率为6.86%,保留组术后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率为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髋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有效防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术中应对关节及韧带尽可能保留和修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关节囊置换 髋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髋关节周围神经阻滞(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block, PNGB)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前住院期间早期镇痛效果,为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镇痛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PNGB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神经阻滞前(T0)的静息VAS评分,神经阻滞后10 min (T1)、神经阻滞后20 min (T2)、神经阻滞后30 min (T3)和神经阻滞后24 h (T4)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T1~T4时被动屈髋角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1~T4时静息VAS评分低于T0 (P<0.05);与FICB组比较,PNGB组在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T1~T3时被动屈髋角度增加(P<0.05)。结论PNGB可以快速减轻髋关节骨折患者早期动态疼痛,优化镇痛模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 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术前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nry入路前关节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纵切桡骨头套入改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采取肘关节后入路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Henry入路前关节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纵切桡骨头套入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岁3个月至13岁5个月,平均8岁4个月,BadoⅠ型20例,Bado Ⅲ型9例,手术距离骨折发生时间3~48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时间小于24个月组患儿21例,大于24个月组患儿8例,术后随访4~27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按照Macka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9例患儿术中予以尺骨截骨成角延长钢板内固定序贯肘关节前上方关节横切松解下移卡压环状韧带后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稳定性测试,8例患儿屈肘关节时出现桡骨头前方脱位,其中受伤时间小于24个月的患儿1例,大于24个月的患儿7例,采取选择性后关节纵行切开松解环状韧带修复后桡骨头恢复稳定性。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关节活动疼痛症状,无桡神经深支损伤症状。患肢的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进,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平均的90.17°提高到术后的121.10°,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前平均91.21°增加至121.55°。按照Macky标准优良率达100%,其中19例为优,10例良好。拍摄X线片随访观察:肱桡关节关系对应良好,尺骨截骨断端愈合满意,无骨不愈合、异位骨化、内固定松动脱出、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结论肘关节Henry入路前关节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纵切桡骨头套入方法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其环状韧带再利用、操作创伤小、降低术后桡骨头再脱位风险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探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Monteggia骨折 Henry入路 韧带修复 关节囊松解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髁突样变的锥形束CT、螺旋CT、MRI及核素骨显像影像学特点,为其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锥形束CT影像检查发现髁突样变并进行螺旋CT、MRI检查和核素骨显像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33.9±12.5)岁(16~65岁)。分析髁突样变在锥形束CT、螺旋CT、MRI影像及核素骨显像的特点,根据样变表面骨质是否有缺损,分为A型和B型;根据样变是否伴髁突骨髓水肿样病变(bone marrow edema-like lesions,BML)分为Ⅰ型(有)和Ⅱ型(无)。分析BML、关节盘移位及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及与样变的关系。结果32例患者的64侧关节影像中34侧有髁突样变,6侧为多发,共42处。样变最大径为(3.7±1.8)mm,范围为1.0~12.4 mm;A型样变24侧,B型样变10侧。锥形束CT检出率[95.2%(40/42)]与螺旋CT检出率[100%(42/4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²=0.51,P=0.474)。MRI检出率为80.1%(34/42),其中对2 mm以下的样变检出率为3/11。样变侧与无样变侧颞下颌关节关节盘移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0,P=0.005)。MRI显示样变侧[17.6%(6/34)]与无样变侧[3.3%(1/30)]伴有B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²=2.04,P=0.153);但A型样变中Ⅰ型占比[25.0%(6/24)]与B型样变中Ⅰ型占比(0/1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核素骨显像显示髁突样变侧26侧骨代谢浓聚,无样变侧5侧骨代谢浓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2.82,P<0.001)。结论多排螺旋CT可早期发现颞下颌关节髁突样变,髁突样变的影像学表现与大关节有所不同,其形成机制可能并非单一的机制,根据其病变分型其形成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颞下颌关节盘 髁突囊样变 核素骨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