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胛肌肌筋膜炎应用按摩手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区分120例肩胛肌肌筋膜炎患者,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护理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手法对改善肩胛肌肌筋膜炎患者的病情,缓解疼痛症状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影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肩胛肌 肌筋膜炎 按摩手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本院86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肌筋膜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骶调筋针法。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估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TGF-β1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9.55%(3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30)。治疗后,观察组ODI、VAS、PFIQ-7及PFIQ-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79、14.05、10.61、10.10,P值均<0.001);下腰痛、肢体疼痛、步态跛行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3、12.16、10.89,P值均<0.001);血清TGF-β1[(163.81±28.05)μg/L比(124.56±19.23)μg/L,t=5.76]、IGF-1[(64.52±9.14)μg/L比(49.86±7.62)μg/L,t=5.0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可有效改善产后骨盆痛患者的骨盆功能,缓解盆腔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 标签: 骨盆痛 产后期 盆骶调筋针法 肌筋膜手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筋膜手法治疗在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20年 5月在我院产后 42天检查并确诊活跃型盆底肌功能异常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 120人。随机分为 3组:单纯电刺激治疗组为 A组 40人,单纯肌筋膜手法治疗组为 B组 40人,电刺激 +肌筋膜手法治疗组为 C组 40人。三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三组产妇在治疗前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及盆底筋膜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治疗后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快肌、慢肌、 60秒耐力测试均有提升, C组、 A组 >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A组与 C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05);治疗后,后静息值 C组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治疗后肌筋膜疼痛评分观察 C组、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B组与 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盆底肌力,降低盆底肌后静息,改善盆底肌筋膜疼痛,较单纯电刺激或单纯肌筋膜手法治疗疗效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肌筋膜手法治疗 电刺激生物反馈 活跃型盆底肌 盆底肌筋膜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治疗效果以及实施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将抽取的5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29例。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与采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并无差异性(P>0.05),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要更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 标签: 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 电刺激疗法 手法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MPPS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30例),电刺激组(31例)和联合组(电刺激+手法按摩,32例)三组。红外线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照射患者疼痛明显部位(下腹部或者腰骶部),照射距离15~20 cm,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先行经皮神经电刺激,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 μs,治疗15 min;然后行内啡肽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脉宽230~270 μs,频率2~4 Hz,治疗15 min,1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每次电刺激结束后(方法与电刺激组相同),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给予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测量指标的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疼痛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5±1.43)分和(3.75±1.62)分,明显优于红外线组[(5.02±1.5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电刺激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组96.87%、电刺激组80.65%)及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均显著优于红外线组(红外线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联合组、电刺激组、红外线组的疼痛复发率分别为6.25%、25.81%和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是治疗MPP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疼痛的短期复发率。

  • 标签: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电刺激 手法按摩 表面肌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保健院中随机选择50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入院,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仅接受盆底肌训练,实验组则选择电刺激与手法按摩联合的方式展开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电刺激 手法松解 雷火灸 盆底肌筋膜疼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筋膜松解联合关节动力松解术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筋膜松解结合关节动力松解治疗。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改善颈椎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颈源性头痛 筋膜手法松解 动态关节松动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采取推拿手法与功能锻炼联合治疗,通过探究、统计所得数据,总结并阐述此方案疗效及影响价值。方法:病例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48例,经过其同意后,均以自愿选组的方式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统计两组治疗效果评分的指标参数,根据所得数据,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可行性较高,各项评分均显高,以致治疗有效性高达95.8%,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检验结果均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采取推拿手法与功能锻炼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且得到一致好评与认可,从而使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得到有效的康复, 并能最小程度的减少运动功能下降,进而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特点,是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 推拿手法 功能锻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NLBP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采集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和PEF分别为(4.21±0.49)L、(3.81±0.45)L/S和(6.44±0.69)L/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CNLBP,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腰部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训练 筋膜手法 肺功能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 简介:嘴角下垂、双下巴还有法令纹……随着年龄增长,脸上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我们无法抵抗岁月和重力,但依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减缓衰老。养成『筋膜坐』和『筋膜站』的习惯,是减缓衰老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能消除面部已有的初老痕迹。

  • 标签: 筋膜 皮肤松弛 面部 预防 减缓衰老 双下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对盆底肌力恢复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86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3例)采用盆底肌训练,B组(43例)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A组,B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优于A组 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应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 电刺激 手法按摩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0例,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6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悬吊康复运动、观察组实施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筋膜松解手法配合 悬吊康复运动 产后腹直肌分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肌筋膜经线理论手法治疗联合关节松动术在非巨大肩袖修补术后康复疗效观察,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的疗效,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为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7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76例明确诊断为非巨大肩袖撕裂关节镜下修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均保持均衡。采用疼痛视觉模糊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在术后康复前和治疗后进行评估检查。结果 在术后治疗两个疗程,每周3次,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肌筋膜经线 关节松动术 非巨大肩袖修补术后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筋膜减压丸对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筋膜减压丸;对照组30例,均采用西医常规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减轻、肿胀消退、皮肤皱褶出现时间、二期修复的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自制筋膜减压丸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住院总费用。

  • 标签: 筋膜减压丸 小腿 骨筋膜室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指背筋膜瓣及甲床扩大成型术治疗手指末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5例手指末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的患者,于创面的近端指背做筋膜瓣保留伤指长度及覆盖伤指远端创面,联合甲床扩大成型术恢复指端的外形。结果25例皮瓣完全存活,恢复伤指及指甲长度,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之的筋膜瓣及甲床扩大型术治疗手指远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恢复指端的形态和功能。

  • 标签: 指腹缺损 外科皮瓣 甲床 感觉 二次创伤
  • 简介:摘要盆腔筋膜是争议较大的人体解剖部位之一。结直肠外科、妇科和泌尿外科根据专科手术的特点,分别对盆腔筋膜进行解剖标记,命名未能形成统一。对某些特定的解剖结构(如盆丛),不同学者对其位置的描述存在明显差异。标准解剖术语的缺失,给医师理解相应解剖结构造成困难,也阻碍了学科间的交流。本文结合尸体解剖研究、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对盆腔临床解剖的常见困惑和盆腔关键临床解剖术语进行阐述,包括:(1)尿生殖筋膜和膀胱腹下筋膜是脏筋膜的组成部分;(2)脏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是两层独立的筋膜;(3)盆丛位于脏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汇合处的外侧;(4)从层面的观点来理解盆腔侧韧带;(5)把握筋膜理解的整体观点。

  • 标签: 筋膜 解剖学,局部 盆腔 妇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本文介绍以筋膜为蒂的前臂逆行筋膜皮瓣,旋转180°经腕部纵切口向手部明道转移,为因蒂部旋转后出现的皱摺增加腕部切口缝合的张力,采用在蒂部保留宽1cm皮条的方法,共用于10例除2例外余均一期愈合。认为皮瓣的长:宽在5:1范围内,可保安全无虞。更多还原

  • 标签: 筋膜皮瓣 手部创伤 腕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一期愈合 切口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