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以筋膜为蒂的前臂逆行筋膜皮瓣,旋转180°经腕部纵切口向手部明道转移,为因蒂部旋转后出现的皱摺增加腕部切口缝合的张力,采用在蒂部保留宽1cm皮条的方法,共用于10例除2例外余均一期愈合。认为皮瓣的长:宽在5:1范围内,可保安全无虞。更多还原

  • 标签: 筋膜皮瓣 手部创伤 腕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一期愈合 切口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与单纯的游走罐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对比,找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60例患有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和对照组(单纯游走罐),每组30例,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结果两个疗程后,实验组治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3.3%(25/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和单纯的游走罐对肌筋膜炎患者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优于单纯的游走罐。

  • 标签: 游走罐 腰背肌筋膜炎 肌筋膜松解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为7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对其采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治疗 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肌筋膜刃针结合FM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利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对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治疗,对照组行电针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行刃针结合F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的变化程度,分析评估以明确刃针结合FM治疗该病的疗效及机制。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 82.22%,两组治疗的疼痛均较前有显著降低,治疗组的疼痛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两组实验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FM意大利理筋手法,刃针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提出与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结直肠外科手术带入了膜解剖时代。日本提出的躯干筋膜分层延续理论,能很好地帮助理解结直肠手术相关的筋膜筋膜间层面。腹膜后的多筋膜层次、其向盆腔延续的复杂性以及筋膜间在个别地方的致密粘连,为术中准确把握筋膜间平面提出了挑战。直肠固有筋膜及腹膜后筋膜,尤其是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有着独特的筋膜表面小血管分布特征,直肠固有筋膜的小血管根部能帮助精准寻找中低位直肠前侧方和后侧方致密粘连处的筋膜间平面,而输尿管神经筋膜表面血管的纵向走行及交通支血管稀少等特点能协助辨认肠系膜融合筋膜层面,增加肠系膜切除的完整性,降低术中神经损伤及肠系膜残留概率。对筋膜小血管的组织胚胎及解剖学认识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筋膜 筋膜间平面
  • 简介:同学们,写作文有方法吗?当然有!如何将你所表达的对象表现出来就值得我们好好探索和总结.很多同学作文写不长、写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好好地运用这些表现手法.比如中秋节你看到月亮,然后就干瘪瘪地在作文纸上写道:“一个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这是我今年见过的最美的月亮了.”那么我们加入“想象”的元素便可以这么写:“一轮明月高高地倒挂在夜空,偶尔几朵乌云袅娜地从它身边飘过.

  • 标签: 表现手法 “想象” 作文 月亮 中秋节 同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推拿手法“深透”要求的探讨,得出“深透”是遵循正确的现代医学原理。方法以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理病理学为基础,力求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用安全可靠疗效更佳的手法,取代缺乏科学的手法。结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源性损伤,以最简单、最符合医学原理的方法,让病人能接受手法治疗达到医疗目的的新观点。

  • 标签: 中医手法 深透 治疗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主因右股前内侧皮肤肿胀变黑伴发热11天,于2008年12月26日收住我院。患儿11天前右股前内侧出现直径2mm的白色水疱,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臀部筋膜皮瓣在修复骶尾部、坐骨结节、大转子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10月5年间我科应用臀部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坐骨结节、大转子部压疮35例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35例皮瓣全部成活。经平均8个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臀部筋膜皮瓣是修复骶尾部、坐骨结节、大转子部压疮的比较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操作容易,皮瓣易成活优点。

  • 标签: 臀部 筋膜皮瓣 移植
  • 简介:摘要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潜在致命性的侵袭性细菌感染,其特征是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的快速广泛坏死。疾病进展后期,容易合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病死率极高。本文报道的2例肢体NF患者,1例通过早期充分的外科清创及抗感染等综合性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例因感染较重,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 标签: 筋膜炎,坏死性 严重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潜在致命性的侵袭性细菌感染,其特征是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的快速广泛坏死。疾病进展后期,容易合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病死率极高。本文报道的2例肢体NF患者,1例通过早期充分的外科清创及抗感染等综合性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例因感染较重,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 标签: 筋膜炎,坏死性 严重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我科于2004年3月-2006年8月应用腹部筋膜包埋法治疗末节断指58例,完全成活56例,坏死2例,成活率96.55%。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末节断指 包埋法 治疗 筋膜 腹部 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肩背筋膜炎患者行以浮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肩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浮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压痛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背筋膜炎患者行以浮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减轻疼痛水平,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浮针 肩背筋膜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膜下筋膜炎的超声表现。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12月来到我院就诊并保守治疗的腹膜下筋膜炎15例患者超声图像分析。结果15例腹膜下筋膜炎患者超声表现为局部结肠壁轻度增厚,回声减低,局部黏膜回声中断,结肠外侧腹膜下筋膜层明显增厚,回声增强,内部回声均匀,强回声向上、向下方延伸一段距离,CDFI增厚肠壁见少许血流信号,外侧增厚的筋膜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有效诊断腹膜下筋膜炎,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 腹膜下筋膜 诊断
  • 简介:坏死性筋膜炎是少见的外科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达38%~76%,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0年5月至2003年2月,收治4例严重的下肢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溶栓结合其它常规治疗措施,均获痊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病因 溶栓治疗
  • 简介: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累及筋膜的急性坏死性炎症。现对我院收治的4例该病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Ⅱ~Ⅲ型声带沟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9月间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39例Ⅱ~Ⅲ型双侧声带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显微镜对声带沟进行确诊和分型,其中男13例,女26例。患者年龄18~41岁,中位年龄22岁,30岁以内36例。29例为双侧Ⅲ型声带沟,10例为单侧Ⅲ型,对侧Ⅱ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行双侧自体筋膜填充术,Ⅲ型声带沟同时给予自体筋膜加脂肪声带内注射术,2例双侧Ⅲ型声带沟于术后12个月再行环甲肌切断术。手术前、后均行动态喉镜检查及主、客观嗓音功能评估。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双声带中份轻度粘连,余38例愈合良好。术后5~6周内发音为气息声,随后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声带形态良好,沟状凹陷消失,35例声带黏膜波及音质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声带振动弹性及音质进一步提高,术后12个月声带形态及音质与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基频无显著差异,其余指标(G、R、B、A、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最长发音时间)较术前均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8.34,10.32,10.06,11.22,10.20,9.58,7.92,-11.39,P值均<0.05)。3例声带黏膜波及音质改善不良,对其中2例男性患者行环甲肌切断术后基频下降,黏膜波改善,最长发音时间延长至正常范围。声带粘连患者行粘连分离术后声带黏膜波及音质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发音疲劳感显著改善或消失,均随访36个月以上,其中20例患者随访满5年,随访期间患者主、客观嗓音指标稳定。结论自体筋膜填充术配合筋膜加脂肪声带内注射术能够修复Ⅱ~Ⅲ型沟状声带的形态并改善其黏弹性,使患者音质提高;基频较高男性患者联合环甲肌切断术可降低声带张力,可能有助于改善声带振动和音质。

  • 标签: 声带沟 筋膜 填充 注射 环甲肌
  • 简介:摘 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筋膜松解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在足底筋膜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50例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推拿方法,对观察组实施筋膜松解技术结合康复训练,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在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进行筋膜松解技术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治疗等有效率显著提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筋膜松解技术 康复训练 足底筋膜炎患者 应用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探寻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3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经络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100例,每组均临床常规用药,肌筋膜触发点组采用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经络穴位组采用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并配合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8周后,进行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有效率方面,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肌筋膜触发点组总有效率85%,经络穴位组总有效率82%,肌筋膜触发点组与经络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相当,二者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 经络穴位 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