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筋膜炎162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综合治疗筋膜炎162例

吴朝全

湖南通道县民族中医医院418500

【摘要】目的.综合治疗筋膜炎方法.针刺、刮痧、放血、拔罐。结论.综合治疗筋膜炎取到较好疗效。

【关键词】筋膜炎;针刺;刮痧;放血;拔罐

筋膜炎是指筋膜因长期劳损引起无菌性的炎症,易发生于颈项、腰背部。发生于颈项以颈项部经常酸胀疼痛、有沉重不适感,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有时伴颈项部活动不利,并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翻身活动不利,临床上经常误为是落枕。发生于腰背部,以腰背经常酸胀疼痛不适,严重时或伴刺痛,身体转侧不利,甚至起身困难,腰背两旁大筋有明显压痛。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刺及刮痧、放血、拔罐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162例,男性67例,女性95例,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多见。颈项筋膜炎120例,腰背筋膜炎42例。

1.1诊断标准:

A颈项筋膜炎以平时颈项部经常有酸胀疼痛、有沉重不适感,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后逐渐加重或突然出现颈项部疼痛加重,活动不利,可牵扯至肩背部,疼痛较重时,可牵扯至腰部、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翻身活动不利。区别于落枕,落枕是以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颈部疼痛不适,以同侧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疼痛为主,颈部活动到一定弧度时疼痛加重,不敢转侧。颈项筋膜炎颈部活动一般不受限,并且疼痛经常反复发作。

B腰背部筋膜炎以腰背经常酸胀疼痛不适,严重时或伴刺痛,身体转侧不利,甚至起身困难,腰背两旁大筋有明显压痛。

2治疗方法

2.1颈项筋膜炎治疗

针刺取穴:风池、颈三针、肩井、合谷、外关均双侧,后溪穴取单侧。

2.1.1针刺操作:患者俯卧,取上述穴位,用直刺或斜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肩背部疼痛用针时,特别是肩胛部疼痛,笔者一般沿两侧膀胱经(旁开1.5寸)处按疼痛部位大小,从上向下,沿皮刺进针1寸,每隔一寸刺一针,可刺5-6针。后溪穴要直刺强刺激,使针感向肩部放射。同时可配合电针,红外线照射,每次30分钟。也可单独取后溪穴,针刺时嘱患者活动颈部,留针10分钟。针刺结束后也可用三陵针点刺阳性反应点3-4处,并在点刺部位拔罐,留罐5-10分钟。

2.1.2刮痧操作:施针后休息15分钟,患者俯卧或坐立,暴露颈项部及肩背部,用医用石蜡油或自制姜油(以桂枝、当归、红花、姜黄、白芍、生姜等用茶油熬制)做介质,用棉签沾油涂擦双侧颈项部至肩部及肩胛内侧,伴有腰部痛的沿膀胱经涂至腰部。施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左手扶住患者头部,右手拿刮痧板先揉按两侧风池穴各2分钟,后沿左侧斜方肌刮至左肩部10—20次,再刮至肩胛部10-20次,用力先轻后重,同时按揉天柱、肩井、风门、肺俞、天宗穴各1分钟。发现颈肩部条索状物及阳性反应点,用刮痧板侧面弹拨两侧颈部肌肉及阳性反应点,一般先刮左侧,后右侧,腰痛者刮至腰部,督脉也可刮。以皮肤出现痧点为度(痧点一般是经刮治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色小瘀点,甚至出现紫红色瘀点),治疗后嘱其避风寒保暖。

2.2腰背部筋膜炎治疗

针刺取穴:沿两侧膀胱经取穴、肺俞、肝俞、脾俞、膀胱俞、肾俞、委中及2-3处压痛点

2.2.1针刺操作:患者俯卧,取上述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笔者一般沿两侧膀胱经(旁开1.5寸)处按疼痛部位大小,从上向下,沿皮刺进针1寸,每隔一寸刺一针,可刺10针。同时可配合电针,红外线照射,每次30分钟。针刺结束后用三陵针点刺委中及阳性反应点3-4处放血,并在点刺部位拔罐,留罐5-10分钟。

2.2.2刮痧操作:施针后休息15分钟,患者俯卧,暴露腰背部,用医用石蜡油或自制姜油做介质,用棉签沾油涂搽两侧膀胱经由背至腰部以及督脉。施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右手拿刮痧板先揉按两侧肩井穴各2分钟,后沿督脉由上到下刮至腰部10—20次,用力先轻后重,再刮左侧膀胱经及右侧膀胱经,同时按揉两侧肺俞、肝俞、膀胱俞、肾俞,并用刮痧板侧面弹拨两侧肌肉及按压阳性反应点,以皮肤出现痧点为度,施术后用卫生纸由下到上擦干净介质,治疗后嘱其避风寒保暖

3治疗结果

3.1经治疗1次,症状消失的有82例;经2次治疗,症状消失的53例;治疗7天症状消失或减轻的有20例,无效5例。

4保健茶:A.补气血舒筋络葛根20克黄芪15克当归6克一日一剂泡服10剂一疗程。

B.温筋调和营卫红枣5枚生姜2片桂枝6克一日一剂,泡服10剂一疗程。

C温通经络足浴方;炮姜6克桂枝10克艾叶15克红花6克伸筋草10克,可每天用。

3.2病例介绍

a.王××,女,30岁,诉晨起突感左侧颈项部疼痛不适,牵扯至肩胛部,俯仰不利来就诊。平时常感颈项部酸胀沉重不适,不予重视。体查:左侧斜方肌稍痉挛肿胀,按压痛甚,活动尚可。诊为颈项筋膜炎,遂针刺后溪穴,强刺激,留针10分钟,再行刮痧治疗,施术后即恢复正常。

b.杨X,男50岁因腰背部疼痛伴转侧不利3天而就诊。诉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后逐渐加重,疼痛难忍伴刺痛,曾服用布洛芬胶囊,未见减轻,平时经常开车,常感腰背部酸胀。体查:患者前伏后仰均受限,左右转侧不利。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腰背部筋膜炎,先采用针刺、后点刺放血治疗,施术后疼痛减轻,治疗两次恢复正常。

4讨论

本病因长期不良生活作息习惯及劳累,特别是长时间低头操作电脑不活动等,引起颈项、腰背部肌肉劳损而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继而可引起肌筋膜纤维化,肌肉耐受性差,故反复出现疼痛不适。中医认为本病因患者长期不良生活作息习惯,引起局部气血瘀滞,营卫不和,气血不能正常濡养筋脉,又复感寒湿,寒湿性收引粘滞沉着,故颈项腰背部出现酸胀沉重感,反复发作。此病在中医属筋痹,取局部穴位针刺起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后溪穴为输穴,八脉交会穴善治身节痛,主治颈项、肩胛痛,故强刺激起到很好疗效。因其病变部位比较浅,笔者通过沿皮刺,属皮刺,常用于痹证及筋病,故能起到好的疗效。刮痧是通过局部刺激,促进炎性反应的减轻或消失,中医认为刮痧可祛寒除湿,活血通络,调和营卫作用,故通过上法治疗,疗效显著。配合刺血拔罐,以更好的减轻疼痛。药茶葛根舒经解肌、黄芪、当归补益气血,桂枝调和营卫同时配合足浴温筋通络,使机体气血充足,病痛减少。在临床中合理应用以上治疗方法,同时嘱患者适当锻炼,可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

作者简介:

吴朝全湖南通道县中医院从事针灸理疗康复工作20余年,对面瘫。腰腿痛、中风康复等有一定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