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汉语系统中,疑问代词除了用于表疑问之外,还有虚指、任指等用法。我们将其称为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疑问代词疑问用法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出现,我们把疑问代词衍生非疑问用法的主要原因归为语用。本文内容包括列举古今疑问代词的具体用字、描写疑问代词疑问用法的现象、讲述疑问代词疑问用法的成因,最后总结出疑问代词疑问用法的发展。

  • 标签: 汉语 疑问代词 非疑问用法 非疑问用法的成因 非疑问用法的发展
  • 简介:越南语和汉语的疑问代词除了疑问用法以外,还有"任指""虚指""承指"和"否指"等多种非疑问用法,这些非疑问用法既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也存在着某些有趣的差异。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讨论汉语的"谁""什么"和越南语的"ai""gì"等若干典型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重点指出其在句法、语义以及语用等方面的异同,并试图作出解释,希望能够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认识这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疑问代词疑问用法方面的特点。

  • 标签: 汉语 越南语 疑问代词 非疑问用法 对比
  • 简介:春秋语料中的疑问代词有8个,其中单音节疑问代词有6个,即"谁"、"何"、"曷(害)"、"胡(瑕)"、"焉(爰)"、"以";复音节疑问代词有2个,即"如何"、"如之何"。本文对这些疑问代词的出现频率、询问功能、句法功能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 标签: 春秋 疑问代词 询问功能
  • 简介:战国秦代复音疑问代词有13个,即“何如”“何若”“曷若”“胡如”“奚如”“奚若”“如何”“如之何”“如台”“若何”“若之何”“几何”及“奈何”。本文对复音疑问代词的界定、出现频率、询问功能、非疑问功能、句法功能以及异同辨析等六个方面进行系统考察。

  • 标签: 战国秦代 疑问代词 复音 语法功能
  • 简介:太原市小店区位于太原南端、汾河以西,小店方言隶属晋语并州片中的晋阳小片,是太原话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数量可观,语音形式与普通话、太原城区话相比差异较大,更有地方土话特色,而疑问代词的语义表达及至语法功用与太原城区话趋同,但与普通话不完全对应,个别词汇也有细微差异。

  • 标签: 小店方言 疑问代词:特点
  • 简介:疑问代词是用于构成特殊疑问句的代词,主要有:who,whom,whose,which和what等。

  • 标签: 用法 英语 WHO
  • 简介:唐山市区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其主要疑问代词有“啥”“咋儿”“多X儿”“哪儿”四组。文章采用描写语言学方法对其形式和语法功能加以描写和归纳,展现了唐山市区方言疑问代词的语言风貌。

  • 标签: 唐山市区方言 疑问代词 语言形式 语法功能
  • 简介:先秦诸子散文中《晏子春秋》别具一格,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书中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记录了晏子思想言行和政治主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语言的重语料。以《晏子春秋》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对《晏子春秋》中疑问代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指代的表现形式、语法功能及特点进行系统考察。

  • 标签: 疑问代词 表义特征 语法功能
  • 简介:“多少”“儿”“什么”“谁”“哪个”“怎么”等在现代汉语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对应,等在现代日语中方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中日两国语言中的疑问代词加以比较,进而找出其共性和差异,对中国的日语教育和日本的汉语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疑问代词 否定意义 句子 现代日语 现代汉语 “谁”
  • 简介:<正>0.说明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之一是表示任指。比如“谁”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人,“谁也不认识”;“哪儿”可以指代任何一块地方,“哪儿都没去过”;“怎么样”可以指代任何一种性质、方式或行为,“不管怎么样,你还是得去”。这种表示任指的句式在形式上可分三种情形:(1)单用一个疑问代词,记为S(Q)。

  • 标签: 疑问代词 任指用法 句式 大主语 代任 同指
  • 简介:藏缅语族中双疑问代词重叠现象很多,在数量上,代词重叠能够表示加大的维度变化,核心意义表示"多数",泛指意义则是在"多数"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表周遍性的"所有"、"每一"。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有表示客观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主观量的增加和主观程度量的增加,主观量是客观量的高级形式。考察藏缅语族的疑问代词重叠情况以及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重叠情况,得出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的基本功能是表示量的增加。

  • 标签: 疑问代词重叠 客观量 主观量
  • 简介:“若为”、“若箇”是先后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的疑问代词,对这两个疑问代词的来源以往罕有论及。文章基于语料的调查,在吕叔湘(1985)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认为上古汉语里就有的指示词“若”可能来源于“像似”义动词“若”在特定语法关系中的变化;“若为”、“若箇”的“若”也与“像似”义动词“若”有关,但在历史变化中经历了“若何”(即受疑问词“何”影响)的阶段,从而获得了疑问功能,然后与“作为”义动词“为”、名量词“箇”复合,形成了“若为”、“若箇”。

  • 标签: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动词 若为 若箇
  • 简介: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吴福祥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五四”以前字作“那”。在近代汉语里,“那”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询问,二是在诘。我们把这两种功能形式分别记作,“那”与“那”。考察汉语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那”、“那”表现在...

  • 标签: “那” 疑问代词 《祖堂集》 敦煌变文 询问处 近代汉语
  • 简介:摘要:古代汉语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较为复杂,询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包括“恶、安、焉”。本文通过对《左传》《论语》等同时期的七部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使用频率、句法功能、时代性和地域性角度入手,并结合例句详尽分析了疑问代词“恶、安、焉”。

  • 标签: 上古中期 疑问代词
  • 简介:通过对上古时期文献的考察,厘清疑问代词“曷”的产生年代,以及与疑问代词“何”在语音和用法上的区别和联系,进而理顺“曷”由表示原因目的的疑问代词虚化为反问句标记词的演变轨迹。

  • 标签: 演变 虚化
  • 简介:<正>疑问代词“那”至迟在汉末已经出现,吕叔湘先生《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列举了一些魏晋以后“那”问事理的例子,并推断说“我们不妨假定它的起源在汉魏之际或更早”(216页)。吕先生所论甚是,这里补充几个汉魏时期的用例:(1)何等为无有?是亦无有,是素行殃福无有,死中亦无有。已无有中当那得往?已不得生当那得老病死?生死如流水,不行生死业便止。(东汉·安世高/道地经/大正藏15、235、2)

  • 标签: 大正藏 “那” 疑问代词 汉魏六朝 “所” 问事
  • 简介:“怎么”“怎样”“怎么样”的语体分布和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得出:“怎么”和“怎么样”多用于日常交际语体,“怎样”多用于专业语体和标题中;其语用功能主要分为询问功能和非询问功能,询问功能又分表求知、关心和征询,非询问功能可分为表不满的情绪、惊讶和感叹、傲慢和无奈。

  • 标签: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语用 对比分析
  • 简介:语法学界历来对哪些词语属于疑问代词甚至其称谓本身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对禅宗语录中疑问代词的研究,主要有专书、专门研究和个案研究等形式;对近代汉语疑问代词的研究,集中在疑问代词的语义和功能、某个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和语义功能分析、疑问代词疑问用法,以及疑问代词来源等四个方面。

  • 标签: 疑问代词 近代汉语 禅宗典籍 综述 语义功能 非疑问用法
  • 简介:文章主要讨论疑问代词“谁”的虚指意义和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文章尝试证明虚指用法的“谁”字句通过不确定性陈述语气,来消除疑问代词“谁”的询问意义,但是保留了它的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虚指用法的“谁”表示“不能确定一定存在的某些个人”。而否定用法的“谁”字句通过质疑和反驳等反问语气,在“疑有信无”原则的指导下,不仅消除了疑问代词“谁”的询问意义,而且消除了它的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否定用法的“谁”表示“确定不存在的某些个人”。最后,文章还分析了“谁让我小呢?”之类特殊句式的意义,说明它跟一般的“谁”类反问句在语义解释上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疑问代词“谁” 询问意义 虚指意义 否定意义 疑有信无 语义解释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而方言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据调查,一种语言全面进入互联网后,其知名度将极大地提高,网上的互动还会给其带来新功能,吸引年轻人。相反,不能进入互联网的语言将会逐渐被边缘化。本文对吴方言区中的海盐方言疑问代词进行研究。

  • 标签: 吴方言区 海盐方言 疑问代词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