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发展

张会亭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在汉语系统中,疑问代词除了用于表疑问之外,还有虚指、任指等用法。我们将其称为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出现,我们把疑问代词衍生非疑问用法的主要原因归为语用。本文内容包括:列举古今疑问代词的具体用字、描写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现象、讲述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成因,最后总结出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发展。

关键词: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的成因;非疑问用法的发展

一、疑问代词的疑问用法

疑问代词是指表示疑问(“询问”)的那类代词,是代词系统中的一个小类。无论是疑问代词的数量还是具体的用字,都有古今之别。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孰、何、甚、安、胡、乌、奚、谁”等。现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个、哪里、哪儿、怎么、怎样”等。这些疑问代词常见的用法是表示对人、事、物、处所等的询问,下文举例示意。

古代汉语:

(1)晋候曰:“孰可以代之子”(左传∙襄公元年)

(2)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八年)

(3)泰山其颓,则吾将安抑?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礼记∙檀弓上》)

(4)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孔子家语∙辨物》)

(5)哀公问子羔曰:“子之食奚当?”(《礼记∙杂记》)

上文例句中的“孰、何、安、胡、奚”等皆为疑问代词,表示询问“人、时间”等。

现代汉语:

(6)你们的班主任是谁?

(7)你从书包里拿出来的是什么?

(8)他去哪儿啦?

(9)他是个怎样的人?

(10)面粉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上文中的“谁、什么、哪儿、怎么、怎样”用于询问一系列的人、物等。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出,疑问代词是特指问句中用于传达疑问信息的主要手段,疑问代词所表示对疑问点也是特指问句中的信息焦点。但是,无论是古代汉语、近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这些疑问代词出现的场所并不都用来表示询问,“马建忠(1898):古代汉语中的‘奚、胡、恶、焉、安’常常用为状字,这就说明古代汉语中。王力(1980)系统梳理了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的来源或本字,大量的中古汉语的语料显示“什么、怎么、哪里”在中古或近古时期已经产生,也提到了古代汉语中的‘恶、安、焉’有些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哪里”的活用。”

(11)大家一起安静的学习,谁也不说话。

(12)她似乎在生谁的气。

(13)我什么都不清楚。

(14)无论干什么,都得认真做好。

在上述几个例句中,“谁、什么”不再表示对人、事、物的询问,例(11)表示总括,例(12)表示虚指,例(13)、(14)表示任指,代指任何一切、任何事情、工作,也是一种虚指,这就是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用例。

二、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及研究综述

马建忠(1898)在《马氏文通》中创造了“询问代字”这个名称,给其下定义为“询问代字者,所以求之夫未知者也。”也就是今天我们口中的疑问代词。马建忠举字:谁、孰、何、胡、安、恶等字,这是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的第一步。

黎锦熙(1924)在他的著作《新著国语文法》一书中,对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现象做了更为细致的描述,他指出有些疑问代词可以用来表示某种“不定”或“虚指”他在文中用具体的例句辅助说明。

吕叔湘(1942)在《中国文法要略》把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总结为两种:表不论(任指)、表不知(虚指),虽然与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的说法不一致,但其实意思是相同的。但吕叔湘对非疑问用法现象的解释要更加详细,他在文中有这样的话“‘谁’可以代替不知或不论是谁的一个人,‘什么’可以代表不知或者不论是什么的一件东西”。

王力(1943)在《中国现代语法》指出在近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不再表示疑问或反诘,只等于一种特别的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他进一步的对这种特别的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分别是:代替说不出的事物、代替任何事物、代数字的功能、帮助委婉语气。

丁声树(1961)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总结疑问代词有三种用法,分别是:反问、任指、虚指,与前期的研究结论相同,只是对具体用字的非疑问用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谁”、“什么”两个词的研究颇多。

赵元任(1968)把疑问代词非疑问的用法总结为两类:不定指示、任何一个。特点是对这些词在用为非疑问时的音调添加了轻声、非轻声的说明。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一书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的标题是非疑问用法说法的第一次使用。朱德熙将这种特别的用法归为两类:表示周遍性、指称不知道或者说不出来的人、事物、场所、时间等。与赵元任相同的是,他也注意到了疑问代词在句中重读还是轻读的问题,这两位学者没有单单从静态角度分析句子,而是把每个用例当成生活中被运用起来的活的句子。

在此之后,关于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研究多是专题的方式:邵敬敏、赵秀凤(1989)的《“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胡胜伦、王建慈(1989)《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及其句式》、贺凯林(1992)《“怎么”的功能和意义》、顾元华(2000)《浅谈“哪里”的否定用法》、陶伏平(2002)《“谁”非疑问用法分析》、还有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教学以及留学生习得效果的反馈和感悟。2002-2007多是专书专题研究,2007至今,便是专书、专题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由此看见,疑问代词虽有专书、主题的研究,专书范围、类型多样,还有一些汉语、英语、越南语、韩语等语言比较,而且对于疑问代词哪些词有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的分类、特点、成因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科学的总结。

三、总结

目前学界把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成因归为两种:语用和语法化。对于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发展,吕叔湘的《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中有对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演变的描写。吕叔湘列举出具体的疑问代词的用字得出:古代汉语中有些疑问代词已经有虚指的非疑问用法,但是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大规模发展是从近代汉语开始的,到了现代,所有的疑问代词都有非疑问用法现象。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是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加验证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社会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

疑问代词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这也成为它能衍生出非疑问用法的基础,同样作为常用词的人称代词却没有产生其他用法,这其中的差别引人思考。我想疑问代词能有任指、虚指等非疑问用法,是因为这些疑问代词此时具备了句子内容所赋予的词义,这些词的中心意义范围不明确,因此在被用到具体例子时可以因句而得义,这才使得这些疑问代词慢慢衍生出了非疑问的用法。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3]邵敬敏,赵秀凤.“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26-40

[4]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5]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898

[6]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2

[7]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

[8]胡盛伦,王健慈.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及句式[J].汉语学习,1989,(6):8-11

[9]贺凯林.“怎么”的功能和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4):125-128

[10]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