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乐舞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汉帝国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国内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乐舞艺术空前繁荣。乐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手段之一,也是汉王朝礼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乐舞秉承先秦乐舞写实的风格和反映世风的特征,功能上从“娱神”的歌颂和祈求转向以“娱人”为主要目的。在继承先秦乐舞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独具风格的“乐舞”剧目,如雅乐中的“四时舞”、俗乐中的“盘舞”、“建鼓舞”等等,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本文以汉代画像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常见的几种汉代乐舞进行简要的介绍。

  • 标签: 乐舞艺术 汉代画像 汉代乐舞 艺术形式 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
  • 简介:舞蹈是表演艺术的一种,也是古代封建统治者祭祀、御民、娱乐的重要手段。以孔子开创,经孟子、荀子继承发展的儒家文化,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瑰宝。儒家学派在乐舞的产生和实质、目的、作用以及乐舞的审美标准上都有自己的观点,而汉代统治者所确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使得儒家乐舞思想在汉代舞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影响了汉代舞蹈的特征,也影响了汉代舞蹈创作者的审美及创作方式,促进了汉代舞蹈的繁荣发展,使汉代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代,同时也影响了后世舞蹈的发展。

  • 标签: 儒家乐舞思想 汉代舞蹈 体现 影响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和乐舞的学科边缘交叉是一个亟待拓展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汉代诗歌和乐舞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汉文学乐府歌诗和汉乐舞相结合,是基于对中国古代乐舞综合性质的认同和考定。将汉代歌诗看作是汉代乐舞的“脚本”或“台本”,即舞辞。同时结合歌诗的文学语言价值,在对歌诗语言的文本细读中找到乐舞艺术语言的“蛛丝马迹”,从而为我们捕捉、理清、认知汉代乐舞找到一个文学依据,为已经消失、不可见的汉代乐舞找到艺术之根,更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本文立足于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基本史观1,参考借鉴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音乐学、考古学等学科的优秀成果,采用多学科边缘交叉的方法,为我们探索和研究古代乐舞提供一定的线索和依据,展示歌诗语言文学价值以外的艺术魅力,即诗歌的可唱、可舞、可诵。将文学性质的汉代歌诗与艺术领域的汉代音乐、舞蹈相结合,不啻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史观在文学、艺术理论上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 标签: 文学 诗歌 乐舞 舞辞 三位一体
  • 简介:汉代的画像砖、石,是盛行于汉代中期建筑石料与墓穴石壁上的雕刻画。其刻画内容涉及范围之广博、内涵之丰厚、雕刻技艺之精湛、布局之俊美,至今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上至反映豪门权贵车骑出行、庖厨宴饮、歌舞百戏、对奕蹴鞠,下到展现百姓农耕生产、放牧渔猎、机织冶

  • 标签: 乐舞百戏 石刻 歌舞百戏 历史和艺术价值 建筑石料 农耕生产
  • 简介:汉代墓葬祠堂出土的画像石(砖)、陶俑、玉器、青铜器等为载体的汉代乐舞静态遗存为世人熟知,而民间舞蹈、地方戏曲、民俗祭祀等活动中的乐舞动态遗存,世人却了解甚少。本文以徐州地区的汉代乐舞动态遗存为例,从汉代乐舞的动态遗存、遗存方式论证及动态遗存的主要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推动汉代乐舞遗存资料更深入的发掘和研究。

  • 标签: 徐州汉代乐舞 动态遗存 动态遗存方式 动态遗存特征
  • 简介:摘要:徐州民间舞流淌着汉乐舞的“血液”。汉代文化艺术一直在徐州这片土地上生长,如同一颗千年大树,生于此,根于此,传于此。我们可以从汉乐舞的俗乐舞内容与其特征来探析千年的乐舞文化是如何传承至今的。汉代乐舞的“重俗”标志着从源头开始便是注重“俗乐舞”,从“百戏”、“民俗舞”、“边境舞”等舞蹈中都能推演出千年的变革与传承,在其内容与精神层面代代相传到至今。

  • 标签:
  • 简介:2012年河南博物院在偃师市征集到一组汉代彩绘乐舞百戏陶俑群,共23件。这组俑群均为灰陶质地,基本完整,彩绘多有脱落,其中男乐俑19件,百戏俑3件,女舞俑1件。这一组陶俑对我们研究探讨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

  • 标签: 河南博物院 汉代 乐舞百戏 陶俑群
  • 简介:文章通过两个个案研究,针对表演情景中铜鼓乐舞者的乐舞竞技活动,从竞技技巧、竞技结构、竞技韵律等有关铜鼓乐舞的竞技表演环节着手,沿着民间话语及其相关语汇的线索,分析"固定"与"即兴"、"传统"与"现代"等铜鼓乐舞的多样性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有助于理解铜鼓乐舞的竞技本质。

  • 标签: 铜鼓乐舞 公母 番瑶 竞技
  • 简介:敦煌莫高窟是佛教东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遗迹。其中的乐舞,主要渗透在各种佛教经变画像之中,是一种兼有奏乐、舞蹈的姿态。它在整个洞窟壁画中所占比例不仅大,而且亦比较突出。探讨敦煌乐舞与印度佛教乐舞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分析,试图寻找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异性特点,以及各自构成的舞蹈元素。

  • 标签: 敦煌乐舞 印度佛教乐舞 天宫伎乐 迦陵频伽 以舞娱神
  • 简介:本文以参阅大量的相关藏族音乐历史资料为基础,并作者对卡尔乐舞的认知做了初步的解读。从而为卡尔乐舞的两种源流说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首先分析了起源于吐蕃王朝时期的说法,然后对于卡尔乐舞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说法进行了研讨。

  • 标签: 宫廷乐舞 卡尔 起源
  • 简介:凉州(甘肃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是古代历代王朝苦心经营的西部重要战略基地.雄才大略的西汉武帝刘彻为了安邦拓疆,建立中华基业,令张骞率百余人去西域,联络共同抗击匈奴.

  • 标签: 凉州 民族文化 乐舞文化 音乐歌舞文化史
  • 简介:中国乐舞自古就有雅俗的区分。本文以唐代三大乐舞介绍入手,逐步探讨民间乐舞和宫廷乐舞之间的关系。得出:雅俗乐舞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互相依托的关系,受政治、社会、文化氛围影响而转化。

  • 标签: 唐代 《七德舞》 《九功舞》 《上元舞》 雅乐
  • 简介:有一阵子,常和朋友去茶楼品茶。现在的茶楼,不似旧式茶馆,大都装有现代电子音响设备,且满大街都是,有的就称为音乐茶座。茶楼的风格不同,但大多都很雅致,因而就有些品味,有些情调。置身其间,若有若无的轻音乐常在你不经意时流入你的耳廓,让你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

  • 标签: 音乐茶座 黄梅戏 民间艺术家 茶文化 文化底蕴
  • 简介:提起山东省,人们除会想起在历史上曾经昌盛过一时的齐鲁故国外,常常还会怀念那位倡兴儒教的大师——孔子。孔子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曾把“乐”列为重要命题之一。我们的祖先不但倡导人们读书知礼,也引导人们用“乐”去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历史上记载以“乐”陶冶性情的书籍为数不少,甚至连一个区区小县的县志上,也不乏这类记载。我们翻阅了山东省海阳县志,把该书所记的《乐舞图》抄录于后,读者会许能从这张平面图上领略当时歌舞场面的风貌。

  • 标签: 乐舞图 海阳县志 志上 读者会 理论体系 知礼
  • 简介:结合汉代文学浓厚的人文精神及浪漫与理性精神,总结汉代文学的风格特征,可归之为:质实古朴,雄浑闳丽.它与先泰既尚文又张扬的多元风格不同,与楚安慷慨使气的风格不同,也与江左六朝巧妆绘饰的柔弱文风不同.楚骚精神在汉代文化环境中必然发生变异,"楚汉浪漫精神"不能涵盖概括汉代文学的风格特征.

  • 标签: 汉代 文学精神 风格特征
  • 简介:“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即事物和现象),是区别该民族与他民族、这个社会群体与那个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民俗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我国学者把一般的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游艺民俗和信仰民俗四类。信仰民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种观念、意识、主张的极度信服与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思维和行为的准则”的习俗,即对某种“事象”的崇拜习俗。民俗具有传承性,同时又有变异姓,信仰民俗也不例外。但无论其怎样变化,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

  • 标签: 社会民俗 习俗 国学 画像 汉代 民族
  • 简介:唐朝(618—907)宫廷穗乐舞研究始于1957年,其主要目的是为寻找失去的舞迹重建唐乐舞文明。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唐宫廷蒜乐舞形成的历史因素、文化背景,并依据唐传日本之古乐舞谱,重建唐大曲《春莺啭》。据此实例,以拉邦舞谱书写记录全舞,以现代科技录制影像。透过文献,再以拉邦及刘凤学动作分析语汇,描述舞者身体“型”之塑造、动作内在企图、动作质感、空间结构等舞蹈元素中所展现的文化内涵。综合以上各项文献,建立新的舞蹈文本,提供研究案例参考。

  • 标签: 蒜乐 大曲 春莺啭 拉邦舞谱 拉邦动作分析 雅乐
  • 简介:李洪秋喜欢跳舞,热爱舞蹈行业,因为舞蹈她结识了很多朋友,因为舞蹈也去了很多地方,因为舞蹈使她登上了很多高大上舞台。跳舞既健身又快乐,穿上漂亮服装登上舞台的那一刻,有一种全身心的喜悦,此时此刻有一种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感觉。

  • 标签: 舞台 欢乐 健康 舞蹈 跳舞 朋友
  • 简介:祭孔乐舞是迄今为止中国仅存的雅乐舞,而《韶乐》又是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的雅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两者在我国雅乐发展历史中同样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艺术发展的规律,任何艺术的新生作品都必须或必然是建立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祭孔乐舞的诞生虽然远离《韶乐》流传盛行的西周,但是,《韶乐》的内容和形式却深深影响着中国历代雅乐的制作和发展。作为中国雅乐分支的孔庙乐舞,对《韶乐》的传承也必定有历史的必然和血脉的联系。因此毋庸置疑,现存的祭孔乐舞成为当下我们寻找古《韶乐》历史面貌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实物资料。而通过研究发现,两者之间不仅有关而且渊源久矣。

  • 标签: 韶乐 传承 祭孔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