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悬吊切开缝合法在胃底固有肌肿瘤内镜全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完成的20例胃底固有肌肿瘤EFTR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9例)采用悬吊切开缝合法行EFTR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传统EFTR方法治疗。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结果20例病例均成功完成EFTR治疗,观察组肿瘤大小10.0(7.5,21.0)mm,对照组肿瘤大小14.0(10.0,20.0)mm。观察组肿瘤切除时间(26.4±6.3)min,短于对照组的(35.5±11.4)min。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6.4±1.0)d,少于对照组的(7.7±1.5)d。2组均无迟发性出血和迟发性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EFTR治疗胃底固有肌肿瘤过程中应用悬吊切开缝合法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 固有肌层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 悬吊式切开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接受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AA+P)出现进展后,更改为阿比特龙联合地塞米松(AA+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AA+P治疗出现进展、改为AA+D治疗的46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2岁(50~89岁),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敏感中位时间14.6个月(2.1~168.5个月)。初诊时、开始AA+P治疗时、皮质激素转换时患者的中位PSA水平分别为258.9 ng/ml (10.0~11 640.0 ng/ml)、56.6 ng/ml (3.6~1 348.0 ng/ml)、25.1 ng/ml (2.2~933.6 ng/ml)。伴骨转移42例,淋巴结转移12例,内脏转移7例。28例Gleason评分≥8分,11例Gleason评分<8分,7例Gleason评分不详。主要研究终点为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50%和30%的反应率以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接受AA+P治疗的PFS和皮质激素转换时的PSA水平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结果46例接受AA+D治疗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2.0~24.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40例出现进展,1例因脑梗死停止治疗,5例仍在接受AA+D治疗。所有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无3级和4级不良反应。中位PFS为3.7个月(1.6~24.1个月)。12例(26.1%)接受AA+D治疗后PSA下降≥50%,21例(45.7%)PSA下降≥30%。PSA下降≥50%和PSA未下降≥50%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8.5个月(2.7~24.1个月)和3.0个月(1.6~17.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下4个指标与皮质激素转换后AA+D治疗较长的PFS有关:皮质激素转换时较低的PSA水平(<30 ng/ml, HR=0.30, 95%CI 0.14~0.64,P=0.002), ADT敏感时间(≥18个月,HR=0.55, 95%CI 0.28~1.06,P=0.045),较长的AA+P治疗PFS(≥8个月,HR=0.36, 95%CI 0.18~0.72, P=0.004),AA+D治疗PSA较大的下降幅度(≥50%, HR=0.30, 95%CI 0.17~0.75,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上述4个指标是AA+D治疗PFS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mCRPC患者接受AA+P治疗出现进展后,泼尼松转换为地塞米松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PFS,无3级和4级不良反应。ADT敏感时间较长、AA+P治疗PFS较长、转换时PSA水平较低、AA+D治疗PSA下降幅度较大的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阿比特龙 泼尼松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一般情况下,数据自然对数转换可使变量满足线性回归的应用条件。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自变量自然对数转换、因变量自然对数转换和两者都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不能直接用X和/或Y的改变量解释回归方程和系数的原因,并阐述了用X和/或Y的百分比改变来解释回归方程和系数的原理。最后,用三个实例演示自变量、因变量、两者都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对拟合线性回归的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

  • 标签: 模型,统计学 线性模型 对数转换
  • 作者: 刘函 张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7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省眼科研究所 云南省眼科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650000
  • 简介:摘要重度眼睑全缺损严重危及眼表健康及外观,其形态和功能的重建均较困难。眼睑全缺损的修复包括眼睑前(皮肤肌肉)和眼睑后(睑板结膜)的重建。前眼睑缺损可采用各种局部皮瓣如滑行皮瓣、"风筝"皮瓣、旋转皮瓣等进行覆盖重建,亦可采用游离皮片移植;后眼睑缺损则需要选择合适的睑板、睑板结膜复合组织或结膜的替代材料包括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及人工合成材料进行重建。(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07-213)

  • 标签: 眼睑缺损 重建 睑板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返回连续外翻缝合法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11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并胆总管一期缝合8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平均62.7岁。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采用返回连续外翻缝合法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分析手术和术后相关指标以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68.5 min。术中出血量5~150 ml,平均18.4 ml。术后发生胆漏2例(2.4%),无腹腔或胆道出血、胆管炎、肝功能损害、腹腔感染、胆管结石残留等。82例患者中77例(93.9%)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2例(2.4%)胆总管结石复发,1例(1.2%)再发肝内胆管结石,所有患者无胆管狭窄或急性胆管炎等。结论返回连续外翻缝合法在减少胆总管一期缝合后胆漏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 标签: 胆总管 腹腔镜检查 一期缝合 返回式全层连续外翻缝合
  • 简介:摘要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体成像(CT)进行靶区定位和勾画。为了从多个角度获取病变体信息,需利用医学图像多模态的优势。然而,获取多种模态的医学图像是比较耗费资源的,同时无法保证患者状态的一致性。医学图像跨模态转换,可以利用一种模态图像预测另一种模态图像。本文详细综述了基于CT图像的超声图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跨模态模型研究,分类阐述了各模型的特点和存在的挑战,指出尚待开展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声抗 跨模态转换 生成对抗网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继荣对汗症治疗经验丰富,将汗症分为营卫失和、肺脾气虚、心血不足、阴虚火旺等十二法。

  • 标签: 汗症 梁继荣 治汗十二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肺结节患者采用 16螺旋 CT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期间的 60例肺结节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肺部采用 16螺旋 CT影像检查方法进行平扫,先用 CT平扫患者胸部,再将碘海醇对比剂经肘部静脉注入患者体内进行增强扫描,对肺结节患者的以上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良恶性结节患者在平扫状态下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05),增强扫描后,恶性结节患者在增强后 30秒、 60秒、 90秒的强化值比良性结节患者的强化值明显高一些,患者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P<0.05)。结论:肺结节患者采用 16螺旋 CT影像诊断检查方法可使肺结节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准确诊断良恶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影像 肺结节 诊断效果
  • 作者: 于灵 冯素英 李志量 靳培英 王宝玺 林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皮肤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现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郑州 45000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皮肤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14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干细胞培养所需饲养的制备方法。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将小鼠胚胎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培养。用丝裂霉素 C处理 MEF细胞制备饲养,观察处理后的细胞活力及有无再增殖现象。结果 采用 0.0625% 胰蛋白酶消化小鼠胚胎组织获得高活力的 MEF细胞,用丝裂霉素 C处理前后 MEF细胞无明显增值,细胞活力在 90%以上。结论:该方法可获得高活力的 MEF细胞。丝裂霉素 C处理后的 MEF细胞种植到明胶包被的 6孔板中,在 1周内可用于干细胞的培养。

  • 标签: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饲养层 干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运用于冠心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患有冠心病的 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18%( 54/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7.27%( 48/55),差异性大,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运用于冠心病中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修复血管内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冠心病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氟骨症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流行的地方病,我国是地方性氟中毒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氟骨症的典型病理改变为骨组织的骨转换加速,在此过程中大量转录因子、信号蛋白以及信号通路表达异常,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微小RNA(miRNA,miR)是单链非编码RNA分子,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研究表明,miRNA能够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生物器官发育和骨代谢疾病的重要调控因子。故针对miRNA在氟骨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氟骨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与方向。

  • 标签: 氟骨症 微小RNA 信号通路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运用于冠心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患有冠心病的 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18%( 54/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7.27%( 48/55),差异性大,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运用于冠心病中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修复血管内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冠心病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先天性胃壁肌缺损在未发生胃破裂之前的临床特点,以及腹腔镜在胃破裂之前早期诊治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经腹腔镜诊治的2例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缺损患儿的病例资料。男、女各1例,男性患儿为足月儿,女性患儿为早产儿(胎龄分别为38+2周、34周),日龄分别为3 d、4 d,体重分别为2 540g、1 800g,2例患儿均以腹胀入院,均有自主排便,感染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X线片均表现出巨大胃泡影,胃肠减压无效,行上消化道造影均提示胃蠕动能力减弱,造影剂无法通过幽门。2例患儿均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均证实为先天性胃壁肌缺损且未穿孔,2例均同时在腹腔镜下行胃壁修补术。结果2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任何感染征象,术后1周行上消化道造影无吻合口漏等相关并发症,胃壁形态及蠕动能力正常,逐步开奶后痊愈出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Clinicalkey、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截至2018年12月,未检索到在未发生胃破裂之前,腹腔镜诊治先天性胃壁肌缺损的相关报道。结论1.对呕吐、拒奶、上腹膨隆、有胃型、X线检查显示巨大胃泡影、胃肠减压后胃泡影变化不明显且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蠕动能力减弱的新生儿,要高度怀疑先天性胃壁肌缺损,可以考虑腹腔镜探查;2.腹腔镜在先天性胃壁肌缺损尚未导致胃破裂之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胃破裂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且效果满意。

  • 标签: 腹腔镜 胃壁肌层缺损,先天性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64 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2019年 5月收治的 48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 64 CT诊断,对 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 25例 (52.1%)存在> 50%的狭窄,共计 31支血管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结论 64 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