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继荣汗症辨治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1

梁继荣汗症辨治经验

宋堃 梁继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枣庄医院,山东枣庄 277000

摘要:梁继荣对汗症治疗经验丰富,将汗症分为营卫失和、肺脾气虚、心血不足、阴虚火旺等十二法。

关键词:汗症;梁继荣;治汗十二法

时时汗出,动则所出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则汗止为盗汗。[1]汗出本是人体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当天气炎热时人体汗腺便分泌汗液,通过汗液的蒸发而散发大量体热,以防郁热从而维持机体的体温恒定,但如不是在上述情况下,异常出汗即为病态。自汗盗汗可见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感冒、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风湿及传染病的恢复期。辨自汗盗汗首先辨寒热虚实,一般自汗多属气虚,卫外失司。盗汗多属阴虚,阳气外越,故有“古云盗汗属阴虚,自汗阳赢卫外疏”之说。老师梁继荣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汗症辨治十二法。

  1. 营卫失和:汗出恶风,周身酸痛或微发热,头痛,脉浮缓,苔薄等。治则:调和营卫。桂枝加龙牡汤:桂枝10g 白芍12g 大枣10g 生姜6g 甘草6g 生龙牡各15g,水煎服。若感冒后总是自汗出,恶风畏寒,动则益甚,上方宜加附子10g。

  2. 肺脾气虚:自汗或小儿夜间盗汗,体弱纳少,汗出恶风,面色萎黄少华,脉弱,苔薄白。治则:补益脾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加味:黄芪60g 白术60g 防风30g,可加党参60g 生龙牡各30g,为末,每服3g,一日3次。

  3. 心血不足:睡则汗出,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治则:补养心血,敛阴止汗。柏子仁汤为主方:柏子仁12g 白术12g 枣肉12g 半夏6g 牡蛎15g 麻黄根15g 人参10g 五味子10g 当归12g,水煎服。

  4. 阴虚火旺:睡中盗汗,醒则汗收,伴虚烦少眠,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脉细数,舌红少苔。[2]治则:滋阴清热敛汗。当归六黄汤:当归12g 生熟地各10g 黄芪15g 黄连、黄芩、黄柏各6g,五味子、乌梅各10g,以加强滋阴敛汗作用。

  5. 里热外蒸:蒸蒸汗出,或头汗手足汗出,发热面目红赤,口干口渴,喜冷饮,呼吸音粗,胸腹胀满,烦躁不安,大便干结,脉洪大而滑数,舌质红苔黄腻。治则:清泄里热。白虎汤加味:生石膏20g 知母12g 甘草6g 粳米15g 双花30g 连翘12g 玄参15g,水煎服。

  6. 冷汗:冬天寒冷季节,汗出不止,汗出以躯干、胸、腋、颈下为主,伴有心悸神疲,畏寒肢冷,面㿠白,两颧红如妆,大便溏,小便频,舌淡红,苔薄白,舌中有裂纹,脉弦细略浮,此属阴阳气血俱虚,有阴竭阳脱之虞。治以峻补阴阳。参附汤加味:红参15g 制附子10g 桂枝10g 焦术15g 山萸肉15g 炙甘草15g 干姜6g 麦冬15g 五味子6g 煅龙牡各20g,水煎服。

  7. 湿热蕴蒸:体胖多湿,兼复嗜酒,酒性生热,胃中湿热熏蒸迫津外泄,汗出过多,舌苔薄白,中心带黄,六脉濡细。治则:清热祛湿、导热下行。地骨皮桂枝煎:地骨皮15g 桂枝10g 滑石30g 云苓15g 泽泻12g 猪苓15g 枇杷叶12g 浮小麦15g,水煎服。

  8. 头汗:齐颈以上,汗出淋漓,皮热肤痒,咽痛而红,烦躁唇朱,睡时面赤,二便如常,舌质红,脉细数,心膈有热,熏蒸而发。治则:清心泻火。凉膈散加味:凉膈散基础上加川连2g 当归6g 黄柏5g 生地15g 白芍9g 知母5g 花粉6g。

  9. 手脚多汗:手脚汗出,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属虚热正伤,多因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可用增液汤加减。若喜嗜辛辣肥甘食物而致脾胃实热证,伴口臭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等症状,可选三仁汤加黄芩、炒卜子、淡竹叶。

  10. 会阴部出汗:会阴部出汗,阴囊潮湿,可服金匮肾气丸。梦中汗多,醒来会阴部湿漉漉的,可用知柏地黄丸调治。若会阴部汗多粘稠,腥臭难闻,属下焦实热,可用龙胆泻肝汤。

  11. 战汗:多见于多种传染病的处、中期,正邪抗争的过程中,全身战栗后汗出,如汗出热退,脉静身凉,说明邪去正安,元气恢复。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气虚不胜邪,病情危笃。

  12. 绝汗:多见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虚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弱,时有时无,为阳气将绝之象,应积极抢救。

参考文献

  1. 陆敏.仲景汗症浅析[J].海南中医,2007,27(12):4.

  2. 石磊.汗症辨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0):81.

作者简介:宋堃(1981.5-),男,汉族,山东枣庄,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 枣庄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