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AK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指南的AKI定义标准诊断术后早期AKI并进行分期。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AKI将入选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早期AKI患者的预后。结果600例心脏瓣膜术患者入选本研究,非AKI组403例,AKI组197例,心脏瓣膜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为32.83%。两组患者在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院内病死比例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KI组患者中,Ⅰ期患者160例(81.22%),Ⅱ期33例(16.75%),Ⅲ期4例(2.03%),不同分期的AKI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院内病死比例上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重指数≥24.0 kg/m2、有心脏手术史、基线血肌酐>115 μmol/L、血白蛋白<35 g/L、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术后入ICU血糖>11.1 mmol/L、术后48 h内最高血糖与术后0 h血糖差值≥2 mmol/L、术后入ICU血乳酸>4 mmol/L和术后48 h内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9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心脏瓣膜术后48 h内AKI发生率>30%,男性、超重/肥胖、有心脏手术史、术前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水平波动大、高乳酸血症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是心脏瓣膜术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心脏手术术后AKI严重影响患者早期预后,AKI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危险因素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心脏瓣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标志性蛋白在烧伤延迟复苏患者急性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8~75(35±3)岁,按伤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23例及非AKI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深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统计伤后12、24、48 h补液量和血清肌酐及伤后12、24、48、72、120、168 h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尿热休克蛋白70(HSP7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AKI发生的自变量,绘制预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AKI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诊断AK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深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相近(χ2=1.98,t=1.98、1.99、1.99、1.99,P>0.05)。AKI组患者伤后24、48 h补液量明显少于非AKI组(t=15.37、6.51,P<0.01)。AKI组患者伤后12、24、48 h血清肌酐明显高于非AKI组(Z=2.16、5.62、6.72,P<0.01)。AKI组患者伤后12、24、48、72、120、168 h血清AFR明显低于非AKI组(t=16.14、35.35、19.60、20.47、30.20、20.17,P<0.01)。AKI组患者伤后12、24、48、72、120、168 h尿HSP70为(6.89±0.87)、(6.42±0.73)、(5.81±0.72)、(5.17±0.56)、(4.63±0.51)、(3.89±0.51)μg/L,明显高于非AKI组的(3.89±0.75)、(3.57±0.63)、(2.66±0.41)、(1.83±0.35)、(1.48±0.19)、(1.28±0.19)μg/L,t=12.00、13.61、17.39、22.98、26.34、21.59,P<0.01。AKI组患者伤后12、24、48、72、120、168 h尿TIMP-2×IGFBP-7、NGAL明显高于非AKI组(t=26.94、101.11、35.50、66.89、17.34、14.30,14.00、13.78、12.32、14.80、21.36、22.62,P<0.01)。将伤后12 h尿HSP70和血清AFR,伤后24 h尿TIMP-2×IGFBP-7、NGAL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值比=2.42、3.47、7.52、5.61,95%置信区间=1.99~2.95、1.86~3.92、2.87~9.68、2.14~14.69,P<0.01)。对43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伤后12 h血清AFR预测AKI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AUC为0.739(95%置信区间=0.576~0.903),最佳阈值为9.90,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90%;伤后12 h尿HSP70 AUC为0.990(95%置信区间=0.920~1.000),最佳阈值为1.40 μg/L,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96%;伤后24 h尿TIMP-2×IGFBP-7 AUC为0.715(95%置信区间=0.512~0.890),最佳阈值为114.20 μg2/L2,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95%;伤后24 h尿NGAL AUC为0.972(95%置信区间=0.860~1.000),最佳阈值为78 μg/L,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96%。结论尿HSP70、NGAL对烧伤延迟复苏导致的AK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烧伤 早期诊断 急性肾损伤 延迟复苏 肾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尿生化指标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损伤患者136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者136例,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及各指标阳性率。结果: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联合检测阳性率相比,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率均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尿生化指标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损伤诊断中可作为实验室指标,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血尿生化指标联合诊断能够促进诊断准确率提升。

  • 标签: 肾损伤;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麻钩藤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早期高血压损伤的效果进行讨论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早期高血压损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对照组成员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实验组成员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与肾功能指标数据对比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实验组在血压与肾功能共四项指标对比上均明显低于只给予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

  • 标签: 天麻钩藤汤 西药治疗 高血压 肾损伤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之一,急性损伤(AKI)是NS的常见并发症,通常继发于低血容量、毒性药物暴露和感染等。近年来儿童NS并发AKI发病率有所上升,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儿童NS并发AKI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病综合征 儿童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之一,急性损伤(AKI)是NS的常见并发症,通常继发于低血容量、毒性药物暴露和感染等。近年来儿童NS并发AKI发病率有所上升,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儿童NS并发AKI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病综合征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诊断2型糖尿病(DM)早期损伤的应用评价。 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比浊法测定44例糖尿病有早期损害(DN)患者和80例未有损害的DM患者的尿mALB、β2-MG、血清CysC水平。结果以均值和标准差表示,比较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结果 DN组的mAlb 、β2-MG、Cys C 值均大于DM组,联合双项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有所提高,三项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高达98%和93%,P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β2微球蛋白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糖尿病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早期损伤患者5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组,再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此次的参照组,并对两组采取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以及尿糖检验阳性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检验阳性率。结果 对比两组的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结果(p

  • 标签: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是脓毒症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脓毒症急性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脓毒症急性损伤早期识别、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整理相关文献,从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恢复和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脓毒症AKI在临床与基础方面的认识,降低脓毒症AKI的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与治疗 恢复和随访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最佳的治疗方式,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等,胰腺炎是其罕见并发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tuepancreatitis,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SAP发病急、并发症多、可发生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并发SAP在临床上少见,病死率高达50%~100%。本研究选取本院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46例,旨在探讨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肾移植受体 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人员以其所在医院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的选择来源,选取肾内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同时选择同时间段内来医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人组,,给予两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观察检验结果中两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的具体数值,并统计糖尿病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水平显著较高,尿糖的阳性率为85.00%,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为66.67%,健康人组则未出现检测结果呈阳性者。结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可以较为明确的对糖尿病早期损伤给出提示,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将指标设定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分析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中的检测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68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并设定对照组(68例),为健康体检人群(同时期)。并通过指标检测对检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尿糖与尿微量蛋白指标,均为观察组>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方式,对糖尿病早期肾病进行诊断,具有可行性,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protein,NGAL)和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后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生后6 h内入住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患儿入院当时、生后24 h、48 h和1周尿损伤标志物NGAL和KIM-1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患儿不同时间NGAL和KIM-1预测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重度窒息新生儿51例,其中AKI组9例,非AKI组42例,AKI发生率17.6%。AKI组和非AKI组入院时尿NGAL水平分别为(115.6±75.5)ng/ml和(49.8±29.0)ng/ml,生后24 h分别为(90.7±35.6)ng/ml和(55.6±30.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8 h和生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和非AKI组生后24 h尿KIM-1水平分别为(808.3±555.3)pg/ml和(318.4±234.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生后48 h和生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入院时、生后24 h、生后48 h和生后1周尿NGAL预测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95%CI 0.573~1.000)、0.792(95%CI 0.580~1.000)、0.732(95%CI 0.517~0.947)和0.551(95%CI 0.371~0.730),尿KIM-1预测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 0.676~1.000)、0.824(95%CI 0.655~0.993)、0.768(95%CI 0.622~0.914)和0.622(95%CI 0.392~0.852)。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入院时、生后24 h和生后48 h尿损伤标志物NGAL和KIM-1可较好地预测新生儿窒息后AKI的发生。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急性肾损伤 重度窒息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45例糖尿病伴早期损伤表现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于本院就诊的45例糖尿病但无早期损伤表现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检验后,对比两组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结果检出率。 结果:依据检验结果可得知,观察组的尿糖(3.91±0.79 mmol/L)及尿微量白蛋白(31.04±3.65m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检验方法所得到的阳性结果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阳性结果检出率(95.6%)均高于各单项检验结果,P<0.05。 结论: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可有效明确机体损伤表现,且具有较高水平的阳性结果检出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早期损伤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回顾性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相应检测值。结果观察组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00%(76/100)、87.00%(87/100),对照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均为0,观察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常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高于对照组(t=46.948、74.582,P<0.05)。结论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诊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早期损伤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尿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早期肾功能损伤标志物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同时完成血清Hcy和尿液早期损伤标志物检测的1 133例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检者既往病史、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尿液早期损伤标志物包括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以及血清功、肝功、血脂、心肌酶和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排除既往史、基本信息、生化指标不完整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者,最终纳入969例。根据Hcy水平分为正常组(˂15 μmol/L)和升高组(≥15 μmol/L),以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Hcy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Hcy升高组受检者男性比率、U-mALB、NAG、UACR升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93.4%比50.6%、16.4%比8.0%、23.0%比14.0%、13.9%比7.9%)(均P<0.05)。Hcy升高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尿酸、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127.5±15.4)比(121.9±16.2)mmHg(1 mmHg=0.133 kPa)、(78.6±9.3)比(76.0±11.0)mmHg、(385.9±86.0)比(335.7±88.2)μmol/L、(2.392±0.086)比(2.366±0.092)mmol/L、(27.8±21.0)比(23.8±20.2)U/L、(198.3±28.4)比(192.2±31.2)U/L](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磷均显著低于正常组[(1.21±0.25)比1.31±0.30)mmol/L、(1.107±0.154)比1.158±0.159)mmol/L](均P<0.05)。收缩压升高、男性、尿酸、U-mALB、NAG是Hcy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Hcy升高与尿液U-mALB和NAG升高独立相关,提示对早期损伤标志物升高者应及早检测Hcy水平。

  • 标签: 高半胱氨酸 肾功能不全 尿微量白蛋白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损伤(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肺移植的16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标准诊断肺移植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计算AKI的发生率,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肺移植术后早期AKI发病率为65.9%(110/167)。其中AKI 1期25.7%(43/167),AKI 2期21.6%(36/167),AKI 3期18.6%(31/167)。性别(男性)、术前血清肌酐(sCr)基础值高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基础值低、术前应用有创机械通气(MV)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术中或术后出现严重低血压、心血管事件以及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2 d、再次插管等均是肺移植术后早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肺移植术后早期并发AKI受者的术后MV时间、ECMO支持时间以及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较未发生AKI受者明显延长,肺移植术后短期及长期死亡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肺移植术后早期AKI发生率高,明显影响受者预后。应重视高危受者的早期预防,以降低其AKI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肺移植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早期损伤诊断中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效果。方法:研究期2018年6月-2020年5月,以50名确诊糖尿病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定义为观察组,另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依次对其尿微量白蛋白、尿糖值及观察组阳性率进行检测计算,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糖值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观察组中早期损伤阳性率检出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总阳性率为82.00%(41/50),尿糖检测总阳性率为52.00%(26/50),在不同性别早期损伤阳性率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损伤诊断中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效果突出,检出率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诊断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早期损伤时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间至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录入研究并作为参考对象(对照组),再将同时段中本院接治的糖尿病患者早期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如和体检者相同,并命名为实验组。对120例研究对象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分析比较两个小组的检查结果,了解上述中的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健康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尿糖水平均低于实验组,同时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阳性率更低于实验组,数值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早期损伤患者检验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水平能够发现,和健康者相比,上述指标会发生明显增高,因此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损伤的诊断标准,为后续治疗提供相应指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尿微量白蛋白 尿糖 联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