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许青云,男,汉族,河南上蔡人,1954年3月生,大学学历,哲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先后任中共驻马店地委办公室秘书(副处级)、驻马店地区行政公署副秘书长、汝南县政府县长、中共新蔡县委书记、驻马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2005年1月至今。任平顶山学院党委书记,曾经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学习,并赴新加坡、加拿大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和研究;

  • 标签: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教育学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 驻马店地区 中共党员
  • 简介:杨宏志教授杨宏志,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河南固始县人,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门参加工作,两安交通大学理学博上,教授。现任新乡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为新乡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 标签: 教育学 中国共产党 党委副书记 交通大学 人大代表 新乡市
  • 简介:鲁洁,女,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原理点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1930年4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1957年结业于上海复旦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研究生班。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现兼任全国教育研究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德育学科组组长。

  • 标签: 教育学原理 教授 鲁洁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 剪影
  • 简介:白波,1958年11月出生,山东兖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7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理学专业。现任济宁医学院院长、济宁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会高等教育管理委员会理事、山东省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副会长等。

  • 标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白波 神经生理学 常务理事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医学
  • 简介: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却未得到严格的证明,只能在实践中接受经验的检验。“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假设是人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人具有主体性”的假设则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充分依据。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关系”抽象出来的这两条人性假设,可以作为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凡是以某种“应然人性”作为人性假设的,都会在对教育实践的解释中陷入困境;凡是没有提出“应然人性”的,也都不是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不至于被“终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立场和视角,其中包括是否有自己特定的人性假设。

  • 标签: 人性假设 教育科学 理论建构
  • 简介:何根海,男,1963年10月生,安徽枞阳县人。2000年以来历任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校长,2007年至今担任池州学院院长。级教授,历史学博上,硕上生导师,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学名师,第九届安徽省政协委员,第十一届省人人代表。研究方向为历史学、民俗文化学、高等教育管理学。

  • 标签: 教授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 教育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 2007年 安徽省
  • 简介:黄云龙,男,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934年6月生于江苏省海门县。196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在南京师范学院入学前和毕业后,他曾有十多年时间先后在中小学和师范学校任教,担任地教育主任、校长等职务。

  • 标签: 教育学 黄云 剪影 师范学院 大学教授 师范学校
  • 简介:马树强,男,汉族,1951年2月出生,山东省阳谷县人,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1968年3月入伍,196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明至1974年1月,

  • 标签: 教授 教育学 中青年专家 河北工业大学 1951年 博士生导师
  • 简介:徐显明,1957年4月生,山东莱西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主席、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美法律教育联合委员会中方主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等。

  • 标签: 徐显明 全国人大常委会 教育学 法律委员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中国法学会
  • 简介:陆有铨,1943年4月出生。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基础教育》杂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学就读于上海市大同中学。1962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68年大学毕业后在军队农场劳动一年,后到山东省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任教。1979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傅统先、张文郁先生,学习教育哲学。1982年起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8年被评为教授。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期间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等职。

  • 标签: 中国教育学 终身教授 上海市大同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 简介: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视野,丰富研究方法,集聚教育智慧,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学术水平,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院从2009年开始举办教育书院教授讲会,目前已近70讲。

  • 标签: 教育学院 出版 讲演 陕西师范大学 2009年 学术交流
  • 简介:民国时期,教育教育科的认同及价值取舍不尽相同。学人对于教育科的不同看法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教育科与教育科学的关联、学科独立特性的判断、学科价值及学科在中与西之间的游移。民国时期教育试图通过对学科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一方面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学科,也对自己所研习学科的地位、角色、地位和关系进行一种定位,一种认识和把握;另一方面也基于一种自我意识,借此不断塑造自我的学科观点、凝聚自我的学科目标、强化自我的学科信仰,因此可以说民国时期的教育科与教育的关系,足以折射出"学科变迁"与"学人一生"的双向命运。

  • 标签: 民国时期 教育学人 教育学科 学科认同 学科价值
  • 简介:杜威作为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其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中尤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价值。研究和思考其“治学历程”,特别是其大学时代和教授生涯所体现出的“治学精神”,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尤其是对那些想终身从事教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 标签: 杜威 “治学历程” “治学精神” 教育学人 启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应用型人才在社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当代社会竞相争抢的核心要素,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高等教育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窗口,应该意识到应用型人才市场的短缺,积极完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本文拟通过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现状,最后针对这些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 标签: 应用型本科 高校教育学 人才培养 实践思考
  • 简介:长期致力于教学理论反思和建设的徐继存教授,在最近出版的著作《教育的学科立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立场》)中,对自己的教育研究经历做了回顾:从初识教学论、再学教学论、教授教学论、问题教学论、守望教学论到践行教学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本书中对教育的关切和认识,是基于他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能体会出他这是由心发出、由行诠释的教育者的立场。

  • 标签: 教育学研究 教育学者 教育生活 教育学知识 教育实践 教育知识
  • 简介: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过去十年,师大教育博士教育完成了学科建设三级跳,成绩辉煌,令人仰视!我作为她的受益者,耳闻目睹,确有不少感悟。我在想,促使我们这个点能够后来居上,长足发展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 标签: 学科建设 大教育学 跳跃 博士教育 受益者 老师
  • 简介:教育无法成为学科主要是因为找错了研究对象。"目标-手段-结果"是教育实践的整体框架。如果我们把"手段"完整地理解为教育系统,这个系统既是其他学科无法研究的对象,也隐含着对教育的整体理解。在教育系统中,任何局部的信息处理和交互都可以由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解释,但是整个教育系统何以能够具有达到具体教育目标的功能只能由教育系统机制来解释。研究教育系统能够发展出科学与技术知识,这些知识能提升从教者对教育的理解力和行动力。因此,教育系统是教育的研究对象,而这种教育不再是教育术语意义上的教育,而是新教育。新教育包含教育技术学、教育现象学、教育价值学三个分支,主张践行以设计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新教育不宣布一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而是为制定清晰合理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提供理论支撑;不关注泛泛的方法模式,而关注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设计教育系统以达到具体的目标;不关注有效性,而关注教育实践中的一致性;不关注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而关注教育自身的规律;不关注实践的成功,而关注教育系统的缺陷。新教育作为后发学科虽已开始,但其走向实践,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路还很长,至少需要在人员素质、实情数据以及软件工具等多方面做好准备。

  • 标签: 教育学 研究对象 教育系统 以设计为中心的研究 研究范式 新教育学
  • 简介:摘 要:“专注于学科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不足之处在建立学科方面,课程的发展并未得到充分考虑。现代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这两种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平衡且相互关联的关系。 文章建议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应制定和发展教育理论,对高等教育进行相关和全面的探讨。

  • 标签: 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 学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