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C57BL/6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MSC),并构建慢病毒质粒稳转的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7(CXCR7)的mMSC,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待细胞传代培养20代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②另取传至4~6代的mMSC,分为MSC对照组〔MSC-blank组,野生型mMSC加入100 μg/L脂多糖(LPS)〕、高表达CXCR7组(MSC-OE-CXCR7组,慢病毒质粒稳转高表达CXCR7 mMSC加入100 μg/L的LPS)、高表达CXCR7对照组(MSC-OENC-CXCR7组,慢病毒空载体质粒稳转mMSC加入100 μg/L的LPS)、CXCR4抑制剂组(MSC-IE-CXCR4组,mMSC经0.1 mg/L CXCR4抑制剂TC14012预处理24 h后加入100 μg/L的LPS)和CXCR4抑制剂对照组(MSC-IENC-CXCR4组,mMSC加入与TC14012等量的DMEM培养液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100 μg/L的LPS)。经LPS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mRNA表达;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GF水平。结果①经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慢病毒质粒介导的高表达CXCR7的mMSC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表达CXCR7慢病毒载体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ΔΔCt:5.81±0.97比1.02±0.12,P<0.05);而空载体对照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ΔΔCt:0.95±0.22比1.02±0.12,P>0.05)。②与MSC-blank组相比,MSC-OE-CXCR7组高表达CXCR7或者MSC-IE-CXCR4组抑制CXCR4均可引起mMSC中ID-1 mRNA高表达(2-ΔΔCt:5.56±0.66、2.47±0.58比1.00±0.10,均P<0.05),同时可增加HGF外分泌水平(ng/L:632.02±149.98、217.21±40.53比108.53±24.62,均P<0.05);但MSC-OENC-CXCR7组和MSC-IENC-CXCR4组mMSC中ID-1 mRNA表达水平和HGF外分泌水平与MSC-blank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1 mRNA(2-ΔΔCt):1.01±0.27、1.21±0.32比1.00±0.10,HGF(ng/L):133.56±25.19、107.11±25.30比108.53±24.62,均P>0.05。结论诱导MSC中CXCR7高表达或者抑制CXCR4表达均可增加MSC中ID-1表达,并促进HGF分泌,从而促进肺微血管内皮修复。

  • 标签: 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分化抑制因子-1
  • 简介:摘要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nrentiation,Id)家族是一类广泛表达的转录调控因子,属于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研究表明在心脏胚胎发育期间Id家族在维持胚胎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开关"作用。此外Id家族还参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生物钟而实现。因此,明确Id家族调控心脏发育的时间窗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对于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如何启动心脏发生及体内外疾病模型的建立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脏发育 分化抑制因子 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ofdifferentiation,Id-1)下调对膀胱癌细胞系化疗敏感性及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膀胱上皮癌细胞系MGH-U1,在构建Id-1si-RNA载体后,通过逆转录病毒将其转染至MGH-U1细胞,筛选出稳定低表达Id-1的克隆(si-Id-1)和对照载体克隆(sscon)。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比较sscon细胞和si-Id-1克隆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Ⅰ型胶原侵袭实验证明Id-1下调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比较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研究Id-1下调对表柔比星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si-Id-1克隆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显著高于sscon细胞;si-Id-1克隆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低于sscon细胞;Id-1下调会诱导凋亡通路激活因子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增高,从而证明Id-1下调会增加表柔比星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膀胱癌细胞Id-1下调可以增加抗肿瘤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 标签: ID-1 化疗敏感性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Id-1,-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与C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为22例与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标本组织中Id-1,-3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CSCC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CSCC临床分期。本组CSCC患者中,FIGOⅠA、ⅠB、ⅡA、ⅡB期分别为4,29,28及6例。本组CIN标本中,CINⅠ-Ⅲ级分别为3例,5例和14例。结果在CINⅠ-Ⅲ级标本中,CINⅢ级(n=14)较CINⅠ-Ⅱ级(n=8)的Id-1,-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年龄≤40岁、FIGOⅠ-Ⅱ期、有脉管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时,则Id-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40岁、FIGOⅢ期、无脉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SCC标本中癌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与癌灶直径对Id-1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则Id-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CSCC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肌层浸润及癌灶直径等对Id-3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Id-1,-3在CIN、CSCC中均有表达,表达水平与CIN级别及CS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Id-1,-3或许可作为CIN、CSCC基因治疗的候选靶基因位点。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肿瘤 鳞状细胞 宫颈肿瘤 原发性 子宫颈 ID-1 Id-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TF-1的表达变化。应用MTF-1小分子抑制剂LOR-253(50、100 nmol/L)抑制MTF-1转录活性后,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TRAP酶活检测、qPCR实验及骨板吸收试验,检测MTF-1功能抑制对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处理后1d,RAW264.7细胞的MTF-1表达水平升高达5.13倍。LOR-253下调MTF-1转录活性后,RANKL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F=686.079,P<0.05),对照组为(74.6±3.2)个,50 nmol/L组为(35.2±1.7)个,100 nmol/L组为(9.2±0.7)个;TRAP酶活性也显著降低(F=2 119.937,P<0.05);骨板吸收面积明显减少(F=463.123,P<0.05),对照组为(75.0±6.3)%,50 nmol/L组为(49.7±3.4)%,100 nmol/L组为(15.9±1.4)%;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分化调控基因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的表达均明显下调,50 nmol/L组分别为0.70±0.02、0.65±0.02、0.34±0.01、0.80±0.01,100 nmol/L组分别为0.60±0.01、0.40±0.02、0.30±0.01、0.75±0.01(F=780.000、1 735.929、6 954.000、787.500,P<0.05)。结论采用LOR-253抑制MTF-1转录活性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而NFATC1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 活化T细胞核因子-1
  • 简介:摘要患儿 男,5岁,因反复出血5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降低,F7基因双杂合子突变(7号内含子 c.681+1 G>T来自父亲,9号外显子c.1256 C>T来自母亲),确诊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重型)。患儿确诊后经历反复出血,第15个暴露日检测出凝血因子抑制物2.05 BU/ml,确诊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重型)合并低滴度凝血因子抑制物,药物控制出血效果差,予利妥昔单抗输注,连续4周后抑制物转阴,之后预防治疗,随访40周患儿未再出血,抑制物未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及PD配体(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相关研究中的重要性突显。PD-1/PD-L1抑制剂主要通过阻遏PD-1/PD-L1信号通路,解除后者对T细胞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多个PD-1/PD-L1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与PD-1/PD-L1抑制剂单药应用相比,PD-1/PD-L1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已显现出较好的疗效。笔者拟就PD-1/PD-L1抑制剂在实体瘤及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介绍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过继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受体,嵌合抗原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后转录因子Snail2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刺激人腹膜间皮细胞并同时予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处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5 ng/ml)诱导组、TGF-β1+0.4 mg/ml苦参碱干预组、TGF-β1+0.6 mg/ml苦参碱干预组、TGF-β1+0.8 mg/ml苦参碱干预组和TGF-β1+1.0 mg/ml苦参碱干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nail2、上皮标志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间质标志分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Ⅲ(ColⅢ)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ad2、Smad3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TGF-β1(5 ng/ml)刺激能上调人腹膜间皮细胞Snail2、α-SMA、FN和Col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Smad2、Smad3和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苦参碱(0.4、0.6、0.8、1.0 mg/ml)干预处理后能下调Snail2和α-SMA、FN和Col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TGF-β1能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EMT,苦参碱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下调Snail2的表达水平来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EMT。

  • 标签: 苦参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腹膜 Snail2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 简介:为进一步研究姜黄素抑制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机制,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PathScan?试剂盒检测细胞翻译后共价修饰蛋白的变化,并用westernblot确认PathScan的结果以及检测细胞核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THP-1细胞经AV-PI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ICAM-1mRNA的表达水平。PathScan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姜黄素抑制了p65转录因子的核转移,而对p38和JNK/MAPK磷酸化、IκBα降解没有抑制作用;姜黄素促进了PARP-1蛋白的剪切、抑制核纤层LaminB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显示姜黄素增加了AV-PI阳性细胞比例。本研究表明,姜黄素抑制p65核转移以及炎症因子的转录,是由于对核蛋白结构和功能的调节导致的,凋亡通路参与了姜黄素对p65核转移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炎症 细胞因子 核因子ΚB 凋亡
  • 简介:背景:紫外线照射后p53依赖的对DNA损害的反应与p33^ING1b基因有关,近来报道20%的黑素瘤存在p33^ING1b基因突变。目的:分析作者收集的大量新鲜黑素瘤组织和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率。方法:通过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和直接测序法筛查83例原发性黑素瘤和55株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结果:与之前报道相比,作者发现所有黑素瘤中没有体细胞p33^ING1b的突变。分析其结果与以往发表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部分可能由于不慎扩增ING1假基因(INGX)和(或)一些标本污染了鼠ING1。结论:p33^ING1b突变在黑素瘤中很罕见。作者强调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设计的重要性,以避免假基因扩增,并认为证实遗传同一性和个体细胞系的起源物种很有必要。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黑素瘤致癌机制中p33^ING1b的可能作用。

  • 标签: p33^ING1b基因 原发性黑素瘤 基因突变 肿瘤抑制因子 罕见 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inhibitory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成员,在消化道肿瘤中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并可影响预后。现就MIC-1在肿瘤中的生物学行为及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MIC-1 细胞凋亡 侵袭 转移 消化道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dentalpulpstemcells,h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提取hDPSCs,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实验组利用含有不同浓度TGF-β11、5、10、20ng/mL)的α-MEM培养细胞,对照组以不含TGF-β1的α-MEM培养细胞,分别在第7天和14天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在第21天时,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显微镜下可见hDPSCs呈长梭形,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呈CD73和CD90阳性表达,CD31、CD34和CD45阴性表达,具有典型的干细胞表面标记物。qRT-PCR结果表明,含有TGF-β1的各实验组均能明显促进成骨相关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涎蛋白(BSP)和骨钙素(OCN)mRNA的表达。第7天时,TGF-β1浓度为1ng/mL组的Runx-2、BSP和OC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1.3倍、8.7倍和11.7倍,明显高于其他各浓度组(P〈0.05);第14天时,1ng/mL组的Runx-2、BSP和OCN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5.08倍、7.17倍和3.03倍(P〈0.05),20ng/mL组BS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各浓度的TGF-β1均能促进hDPSCs矿化结节形成。结论TGF-β1可以促进hDPSCs的成骨分化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牙髓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中多种基因的调控。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形成及耐药的重要机制,而诱导凋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ofapototicproteins,IAP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蛋白因子,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因子重复序列的结构域,可作用于凋亡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s)级联反应的起始或效应阶段,调节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功能.从而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凋亡 高甲基化 杂合子缺失
  • 简介:本研究初步探讨转录抑制因子GFI1(growth—factorindependence1)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转录抑制因子GFI1表达变化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6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标本,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患者1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和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gfi1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组西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初诊CML组gfi1表达显著高于初诊AML组、初诊ALL组及CML急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ML急变组中,急淋变组gfil表达明显高于非急淋变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4)。结论:gfi1表达异常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gfi1表达上调可能促进淋巴系肿瘤的发生。

  • 标签: GFI1 转录因子 白血病 PCR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胃癌组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其甲基化状态与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63例(胃癌组),另选取同期行胃黏膜病理切片检查的胃黏膜息肉患者67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胃黏膜组织中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病理组织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分析胃癌组织SOCS-1甲基化与Hp感染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升高(74.60% vs 11.94%,χ2=52.234,P<0.001),SOCS-1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发生率升高(80.95% vs 5.97%,χ2=74.491,P<0.001)。Hp感染阳性胃癌患者的SOCS-1甲基化比例显著增高(95.74% vs 4.26%,χ2=26.261,P<0.001),Hp感染阳性是SOCS-1甲基化的危险因素(OR=1.576,95% CI:1.126~2.205,P=0.035)。SOCS-1甲基化与胃癌分化程度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1.530、9.380、11.581,均P<0.01)。与Hp感染阴性组相比,Hp感染阳性组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与SOCS-1 DNA启动子区甲基化密切相关,并通过影响SOCS-1甲基化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螺杆菌,幽门 DNA甲基化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树突状细胞相关RIG-1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并促进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MDC,并于第5天转染慢病毒载体Lv-RIG-1-RNA干扰(RNAi)(MOI=100),将其分为未成熟DC组,DC-绿色荧光蛋白(DC-GFP)组和DC-RIG-1-RNAi组,检测树突状细胞(DC)转染前后细胞表型[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Ⅱ]和功能变化;建立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术前3 d和1 d受体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1×106个DC-RIG-1-RNAi、DC-绿色荧光蛋白(GFP)和10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观察各组移植术后胰岛存活时间,于术后第7天收集并比较受体糖耐量、胰岛移植物的病理学改变、脾脏T细胞亚群含量的变化。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v-RIG-1-RNAi组DC中等水平表达CD80、CD86,低水平表达CD40、MHC Ⅱ,脂多糖(LPS) 刺激后白细胞介素(IL)-12分泌水平[(135.4±7.3) ng/L]低于imDC组[(823.0±30.9) ng/L,t=68.483,P<0.05]和DC-GFP组[(896.4±47.7) ng/L,t=49.87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10分泌水平[(556.6±50.4) ng/L]高于imDC组[(279.4±66.2) ng/L,t=10.535,P<0.05]和DC-GFP组[(291.8±65.6) ng/L,t=10.1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其抗原提呈功能被有效抑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未成熟属性。DC-RIG-1-RNAi组胰岛生存时间[(38.5±3.8) d]高于对照组[(22.0±3.1) d,t=8.241,P<0.05]和DC-GFP组[(9.5±2.1) d,t=16.36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DC-RIG-1-RNAi组胰岛移植受体葡萄糖耐量较其他两组好,病理学检测结果提示DC-RIG-1-RNAi组胰岛活性更好。DC-RIG-1-RNAi组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比值(0.08±0.02)低于DC-GFP组(0.28±0.02,t=11.670,P<0.01)和对照组(0.48±0.08,t=20.11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RIG-1表达的DC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未成熟表型和功能,保护小鼠胰岛移植物,诱导免疫耐受。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胰岛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目的探讨胎盘及脐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1)及其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1,TIMP-1)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产科收治的86例HDCP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18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胎盘中MMP-1、TIMP-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脐血血清中MMP-1、TIMP-1的表达。结果胎盘中MMP-1在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77.8%、66.7%、23.1%;4组脐血血清中MMP-1的表达分别为(294.33±11.53)pg/mL、(247.78±20.32)pg/mL、(177.67±12.63)pg/mL、(124.68±15.41)pg/mL,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胎盘和脐血血清中TIMP-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与HDCP的发生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盘 脐血血清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